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清远市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高三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为我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调址分布图。这可用于说明.()
A.中华早期文明的多元特征B,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C.我国较早进入了阶级社会D,各区域经济文化的均衡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旧石器时代(中国)。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发源地很多,体现其多元
的特征,A项正确;图示信息不能看出中华文明的核心的位置,排除B项;旧石器时期我国并未出现阶级
社会,排除C项;图示只能说明文化的多元性,无法反映出其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
2.东汉晚期,规定婚姻之家不得为上下级官员。亲属若在同一地区或者同一机构为自者,必须将品级低者
调往其他地区或者机构。甚至规定两州人士有婚姻者,其家人不得交互为官。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完善考试选官制度B.瓦解宗法体系C.遏制王国势力膨胀D.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东汉晚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亲属若在同一地区或者同一机构为自者,必须将品级低者调
往其他地区或者机构。甚至规定两州人士有婚姻者,其家人不得交互为官”结合所学可知,不允许有亲属
关系的人互为上下级,不允许有姻亲关系的人交互为官是为了限制地方大族的势力,此举有利于加强集权
统治,D项正确;材料信息强调的是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措施限制地方大族的势力,没有提及官员的选拔
制度,无法得出完善了选官制度,排除A项;材料信息强调的是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措施限制地方大族的
势力,并非意在瓦解宗法观念及体系,排除B项;汉武帝通过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遏制王国势力与材
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有学者指出:“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进而想起舞台上那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足
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该学者的观点是()
A.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正确结论B.现代观点要比传统观点更加可信
C.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定论D.历史研究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展开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三国时期(中国)。据材料“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进而想起舞台上那位花
面的奸臣,但这不足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可
知,学者指出仅通过《三国演义》和舞台形象来认识曹操是片面的,应该从多个角度来观察和研究曹操,
以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D项正确;材料没有讲述需要综合多种史料来得出关于曹操的结论,排除A
项;现代观点要比传统观点更加可信表述错误,加之材料没有将现代观点和传统观点作对比,排除B项;
材料讲述学者指出了对曹操的一种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排除C项。故选D项。
4.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刘晏出任盐铁转运使,对盐法进行改革。在食盐的运输和销售方面,放弃传
统的“官运官销”,改为由盐政机构将统购食盐按官方定价卖给商人,再由商人运销各地,史称“借商销
盐”,这一变化()
A,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废除了食盐专营政策
C.增加了盐业市场化成分D,提高了商人社会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
可知,刘晏放弃传统的“官运官销”,改为由盐政机构将统购食盐按官方定价卖给商人,再由商人运往各
地进行销售。商人基于利润追求,会积极寻找更多的销售市场,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商品流通和经济交
流,C项正确;“借商销盐”的做法有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A项;“借商销盐”的做法并不是
废除食盐专营政策,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政府借助商人销售食盐的信息,无法得出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
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5.史载,宋仁宗的贵妃张氏欲以其伯父为宣徽使……既降旨,御史中丞包拯乞对,大陈其不可,反复数百
言,音吐愤激,唾溅帝面,帝卒为罢之。张氏遣小黄门次第探伺・帝举袖拭面曰:“中丞向前说话,直
唾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不知包拯是御史中丞乎?”据此可知,宋朝()
A.君主专制日趋衰落B.监察体制发挥作用
C.外威干政现象严重D.官员任免随意性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既降旨,御史中丞包拯乞对,大陈其不可,反复数百言,音吐愤激,
唾溅帝面,帝卒为罢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包拯作为御史中丞,其职责之一就是监察朝政,防止权
贵滥用权力。他在这一事件中坚决反对贵妃家族成员的任命,体现了北宋对监察官员的重视以及监察制度
在当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宋朝监察体制发挥作用,但宋代君主专制并未日趋衰
落,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虽然提到了贵妃试图影响人事任命,但这并不能直接说明外威干政现
象严重,因为皇帝最终并未依从,排除C项;材料强调宋代监察制度的作用,并未直接体现官员任免随意
性强,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6.汾初废吏汤斌(1627—1687年)认为,“圣人之通”来自实实在在的日用伦意,也需要“返而求之人伦
日用之间、实实省察克治,实实体验扩充。”唯如此,才能达到“至圣”的境界。这一主张()
A.冲击了理学的社会正统地位B.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涵
C.蕴含了近代民主启蒙的价值D.弘扬了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之际(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可知,汤斌认为“圣人之通”来自日用伦常,还需要在
人伦日用中省察克治、体验扩充,才能达到“至圣”境界。据所学,经世致用强调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要
关注社会现实。汤斌主张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去追求圣人境界,体现了关注现实、注重实践的特点,符合经
世致用的思想内涵,B项正确;从题干中并不能看出汤斌的主张对理学正统地位有直接的冲击,排除A
项;题干中主要是关于个人道德修养和实践的论述,没有涉及近代民主启蒙的价值,排除C项;格物致知
是通过探究事物原理来获得知识,而汤斌强调的是在人伦日用中实践和省察,并非单纯的探究事物原理,
排除D项。故选B项。
7.如图为近代英国《顽重杂志》刊载的关于中国的漫画《难以孵化的巨蛋》(1901年4月6日)。漫画插绘
了列强试图孵化中国这颗“巨蛋”的情景。下列说法与漫画主旨相符的是()
《难以孵化的巨蛋》
A.“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B.“门户开放、利益均沾”
C.“量中华物力,结与国欢心”D.“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结合图片情景可知,列强认为中国这颗“巨蛋”难以孵化,尽管八国联军
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但列强遭遇中国军民顽强抵抗,认为“瓜分一事,实为下策”,D项正确;“砍了电线
杆,扒了火车道”反映义和团运动的口号,与列强“试图孵化中国这颗巨蛋”不符,排除A项;1899年美
国提出“门户开放、利益均沾”政策,反映的列强共同瓜分中国,主题不符,排除B项;清政府“量中华
物力,结与国欢心”表明清政府极力讨好列强,无法突出“难以孵化”主题,排除C项。故选D项。
8.1912元7月,康有为任《致仲远书》中称:“适者大夸,礼俗沦亡,敦化扫地,非豫一时之革命。实中
国五千年政教文尽革。一一缅并议废孔为,北为可骇,若坠重渊,渺无所属。呜呼痛哉!自吾中国以来,
老母变若今之甚者也。”这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引发的思想论战B.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冲突
C.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的纷争D.封建专制思想的根深蒂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1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康有为在《致仲远书》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
变革的极度担忧和不满。1912年中国正处于从封建帝制向共和制的社会转型时期。康有为认为当时的变
革导致“礼俗沦亡,敦化扫地”,反映了他所代表的传统价值观与社会变革带来的新价值观之间的冲突,B
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始于1915年,而题干所给时间是1912年7月,新文化运动此时尚未发生,排除
A项;题干中并未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的纷争,主要是康有为对社会变革的看法,排除C项;题干重
点在于康有为对社会转型期变革的态度,而非强调封建专制思想的根深蒂固,排除D项。故选B项。
9.下表是1938-1948年间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国共不同部队所抗击的日军占这些地区全部日军的比例。
据表可知,在此期间()
1938193919401943
1941年1942年
年年年年
八路军、新四军58.8%62%58%75%68%58%
国民党部队41.2%38%42%25%27%42%
A.国民党的民族抵抗意识丧失B.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发生逆转
C.全面抗战路线赢得广泛支持D.敌后战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抗战从1938-194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抗击日军比例要
高于国民党领导部队,说明敌后战场具有重要地位,D项正确;材料可知国民党抗击日军比例低,国民党
在正面战场抗战配合敌后战场,不能说明国民党抵抗意识丧失,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国共两党军事力
量发生逆转,出现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共两党部队抗击日军的比例,无法推知各
阶层对全面抗战路线的态度,逻辑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0.1951年委有的新中国第一个学制文件《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特别重视工农干部学校在学校系统中的
地位.同时还将各级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及相关的补习小学、函授学校列入学校系统。上述调整的主要目
的是()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整合各类教育资源
C.适应一五计划的需要D.推进高等教育改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1951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学制文件注重学习中的工农干部,并将政治相关的小
学、函授学校列入系统,说明我国为教育发展进行整合教育资源,B项正确;1951年新中国政权已基本巩
固,排除A项;材料表明对我国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与经济建设无关,排除C项;材料涉及到小学,与
高等教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1979年,家庭政产承包责任制有包工到组、包产到组、包工到户和包产到户等多种形式。到1984年.包
干到户成为主要的形式。农民把包产到户形象地表述为“交够国家.留足集体,留下的想是我们的”。这反
映了()
A.农村改革在摸索中前行B.经济体制改革成就突出
C.农户可选择的范围减少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79年到1984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1979年,家庭政产承包责任制有多种形式。到1984
年.包干到户成为主要的形式”“农民把包产到户形象地表述为交够国家,留足集体,留下的想是我们
的”可知,农村改革在不断地发展,农民的积极性大有提高,A项正确;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农村改革不断
发展,在摸索中前行,没有提及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无法得出成就突出,排除B项;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农
村改革不断发展,在摸索中前行,没有提及农户可选内容的变化,无法得出可选范围减少,排除C项;市
场经济体制在21世纪初初步建立,已经建立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2.《汉谟拉比兹典》第73条记较:“如果一个商人把(您的)大麦给某人作为有息借贷,对于每石他应
该拿取三分之一石的利息;如果他给银子作为有息借贷,对于每储银子,他应该拿取20%的利息。”这一规
定意在()
A.推动商品经济发展B.鼓励以钱生利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D.规范经济行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古代(巴比伦)。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题干中提到的法律条款规定了借贷交易的利息标准,这显
然是一种对经济行为的约束和规制,目的是使借贷行为在法律框架下有序进行,因此,这一法律条款主要
是为了规范经济行为,D项正确;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只是其结果并非目的,排除A项;鼓励以钱生利不符
合史实,材料也没有提及,排除B项;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是《汉谟拉比兹典》的实质,并非目的,材料内
容也并未体现倾向奴隶主利益方面的规定,排除C项。故选D项。
13.14世纪上半期,意大利商人弗朗切斯科•佩科罗蒂根据自身经历写过一本《经商指南》。该书广泛涉及
欧亚非三洲的商品集散地和商路,其中欧洲的城市是意大利商人活动最频繁的地区。由此可知,该时期()
A.亚非地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B.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C.亚非欧之间存在经济贸易往来D,对外殖民扩张推动商业革命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4世纪上半期(亚欧非)。据材料“该书广泛涉及欧亚非三洲的商品集散地和商路,其中欧洲的城
市是意大利商人活动最频繁的地区。”可知,说明亚欧非三洲之间存在经济贸易的往来,C项正确;亚非地
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是近代工业革命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
现是新航路开辟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4世纪上半期,欧洲尚未开始大规模的对外殖民扩张,
商业革命也还未发生,排除D项。故选C项。
14.1258年,英国颁布的《牛津条例》规定:国王在处理国务的时候必须遵从15人会议劝导,15人还可以
指定最高司法官、市政官员和财政大臣;每年举行三次大议事会,未经大议事会的同意,国王不能随意没
收土地、分配地产和监护土地,也不能出征。据此可知英国()
A.君主立宪制度初步确立B.王权进一步受到限制
C.国王与教会的矛盾激化D.近代法律体系已建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258年(英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津条例》是对英国国王权力的一种限制,要求
国王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受到15人会议的劝导,并限制国王未经大议事会同意不能随意行使某些权力,这
表明王权受到了进一步的限制,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在1689年后逐渐确
立,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国王与教会的矛盾,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C项,D选项“近代法律体系
已建立“不符合史实,因为《牛津条例》仅是限制王权而不是建立近代法律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5.如表为1928年和1940年苏联的农业机械产量与保有量的数据。这一变化反映了()
拖拉机产谷物联合收割机拖拉机保谷物联合收割机保
量产量有量有量
1928
0.127万辆0台2.7万辆2台
年
1940
3.16万辆1.28万台53.1万辆18.2万台
年
A.新经济政策推动农业繁荣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现象缓解
C冷战竞争促进重工业发展D.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成效显著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28到1940年的苏联。根据材料可知,1940年和1928年相比苏联的农业机械数量有了很大增
加。结合所学可知,1928—1937年苏联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经济快速发展,所以这一时期农业机械
数量增多,反映了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成效显著,D项正确;1928年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废除,不符合材料主
旨,排除A项;材料为1928年和1940年苏联的农业机械产量与保有量的数据,无法体现国民经济比例失
调现象缓解,排除B项;此时还未开始冷战竞争,排除C项。故选D项。
16.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由于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坚忍不拔,由于她鼓起了当时法国政治家舒曼和戴
高乐这样的关键人物的信心,以及由于苏联威胁所引起新的紧迫感,法德两国的和解终于进入坦途,“尼
克松的话反映出()
A,法德两国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C.法德和解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结果D.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结构性调整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美国、德国、法国、苏联。材料反映了法德和解是阿登纳、舒曼和戴高乐等政治家的努力以及苏联威
胁共同作用的结果,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法德和解而不是两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排除A项;材料涉
及时期是美苏两极格局时期,这一时期只是出现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是在冷战结束后,排除B
项;材料强调的是法德和解的原因而不是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结构性调整,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灾患频繁,严重影响社会环境的安定。宋政府为此在防灾和救灾上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为预防灾害,宋政府设仓积谷,创立了较为完备的仓储之制。在遇到灾荒之时,一方面政府充分发挥官仓、
常平仓、义仓等灾前储备赈济灾民,另一方面劝课农桑,减免赋役以恢复社会生产。除了灾害出现时的大
规模社会救济之外,政府也对平常的贫困和弱势群体进行救助,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例如,在对老人
和小孩的救助上,改府主要以设置官方的救助机构为主;疾疫是对老百姓最具影响的灾祸,每当此时,宋廷
就命太医局及翰林医官前往救治,且药费多由朝廷无偿拨付。
----摘编自张南《简论宋代的社会救济》
材料二全国抗战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范围内,水、早、蝗、雹等自然灾害几乎年年都有,如
1942—1943年,冀西、冀中地区,由春至秋,赤热炎炎,田地外裂,苗枯禾干,人民的生活陷入极度困难。
与此同时,日寇把进攻重点转向敌后抗日根据地。1939—1940年,日军分三期实施“治安肃正计划”,对晋
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讨伐与扫荡,人们生产生活的条件被破坏,生产力下降,抵御灾害的能力更
低。为此,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救济灾民、扶助贫弱作为施政的重要内容,发动群众积极
生产自救,互助互济,广泛进行募捐,为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摘编自韩振国《论晋察翼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救济》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社会救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署察冀抗日根据地实施社会救济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社会救济的作用。
【答案】(1)特点: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建立了仓储制度;注重经济手段和民间力量并用;临时救济与常
态救济并存;设置救助机构。
(2)原因: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陷入极度困难的状态;敌后抗日根据地遭到了日军的严重破坏;
民众抵御灾害的能力较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现实需要。
(3)
作用:有助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助于增强民众对人民政权的认
同感;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及发展提供支撑。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时期。由材料“宋政府为此在防灾和救灾上都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可得出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由材料“为预防灾害,宋政府设仓积谷,创立了较为完备的仓储之
制。”可得出建立了仓储制度;由材料“在遇到灾荒之时,一方面政府充分发挥官仓、常平仓、义仓等灾
前储备赈济灾民,另一方面劝课农桑,减免赋役以恢复社会生产。”可得出注重经济手段和民间力量并
用;由材料“。除了灾害出现时的大规模社会救济之外,政府也对平常的贫困和弱势群体进行救助,以更
好地维护社会秩序。”可得出临时救济与常态救济并存;由材料“例如,在对老人和小孩的救助上,改府
主要以设置官方的救助机构为主”可得出设置救助机构。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由材料“全国抗战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范围内,
水、早、蝗、雹等自然灾害几乎年年都有,如1942—1943年,冀西、冀中地区,由春至秋,赤热炎炎,
田地圻裂,苗枯禾干,人民的生活陷入极度困难。”可得出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陷入极度困难的
状态;由材料“1939—1940年,日军分三期实施'治安肃正计划',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讨
伐与扫荡,人们生产生活的条件被破坏,生产力下降,抵御灾害的能力更低。”可得出敌后抗日根据地遭
到了日军的严重破坏;民众抵御灾害的能力较低;由材料“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救济灾
民、扶助贫弱作为施政的重要内容,发动群众积极生产自救,互助互济,广泛进行募捐,为生产的恢复和
发展奠定了基础,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及所学可得出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现实需要。
【小问3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至近代中国。由材料“除了灾害出现时的大规模社会救济之外,政
府也对平常的贫困和弱势群体进行救助,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可得出有助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缓
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由材料”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救济灾民、扶助贫弱作
为施政的重要内容,发动群众积极生产自救,互助互济,广泛进行募捐,为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
础,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及所学可得出有助于增强民众对人民政权的认同感;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及
发展提供支撑。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历史上著名的“日耳曼民族大迁徙”主要是指他们从4世纪来到6世纪末,自西向东,由北
至南,向着罗马帝国境内的大规模迁徙运动。它对罗马的艺术成果、城市建设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同时
也为这个颓废的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日耳曼人用武力直接改变了罗马帝国的奴隶制生产关系,促进了西
方封建制度的形成,还以原有的较为落后的政治制度取代了罗马帝国的君主政体,导致个人力量的扩张。
而不同种族之间的混合与战争,迫使人民被迫发挥出自己的作力、精力和勇气,统治阶级也被迫摒弃了帝
国末期荒洛、奢侈、萎靡的生活状态,这促进了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摘编自邢煜林《论日耳曼民族大迁徙及其反思》
材歼二在17—18世纪,西欧远赴北美往往可以视作一场生存考验。大西洋海面那狭小的船只上挤满了
抱着美好希望的欧洲移民。这些船只大多十分简陋,移民和他们所携带的物品、牲畜一起挤在船底舱,想
到甲板上透气的机会都没有。饥饿和疾病使很多人难以到达目的地。到了19世纪从西欧通往北美的道路变
得更加顺畅概行技术和轮船条件都大大提高、由此,19世纪的美国吸引了大量外来移民,在中前期,西欧
移民占了较大的比例。
——摘编自王站(19世纪西欧A日赴美移民的历史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阐述日耳曼民族大迁徙”为西欧注入的新活力”。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前脚西欧向美国移民的有利条件。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民族
迁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答案】(1)促进西方封建制度的形成;个人集权的扩张;统治阶级健康方式的形成;民族交流融合;文
化的借鉴与吸收。
(2)条件:工业革命后,航行技术和轮船条件的改善;美国发展速度快,实行有利于于经济发展政策,西
进运动等。影响:推动了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交流于发展;形成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丰富社会的历史
文化遗产;民族迁徙也导致了疾病的传播,不利于当地人口发展。
【解析】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公元前4世纪到6世纪末(世界)。根据材料一“日耳
曼人用武力直接改变了罗马帝国的奴隶制生产关系,促进了西方封建制度的形成”可知,促进西方封建制
度的形成:根据材料一“还以原有的较为落后的政治制度取代了罗马帝国的君主政体,导致个人力量的扩
张”可知,个人集权的扩张;根据材料一“而不同种族之间的混合与战争,迫使人民被迫发挥出自己的作
力、精力和勇气,统治阶级也被迫摒弃了帝国末期荒洛、奢侈、萎靡的生活状态,这促进了健康生活方式
的养成”可知,统治阶级健康方式的形成;根据所学可知,民族交流融合;文化的借鉴与吸收。
(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条件:根据材料二“到了19世纪从西欧通往北美的道路变得更
加顺畅概行技术和轮船条件都大大提高”可知,工业革命后,航行技术和轮船条件的改善;结合所学可
知,美国发展速度快,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政策,西进运动等吸引人口。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了经
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交流于发展;形成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丰富社会的历史文化遗产;民族迁徙也导致
了疾病的传播,不利于当地人口发展。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在1881年前建成11个机器缭丝厂,其所有者约一半是举人,其他的则属
乡绅或其家族成员。1881年,由于丝织业工人、丝商的强烈反对和暴力对抗,以及地方政府和官僚的打压;
该地的机器缭丝厂被迫暂时关闭。不过,中断并没有持续多久。1883年,该地的机器缭丝厂重新遍地开花,
比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1894年,该地有75家机器缭丝厂,年产蚕丝近800万海关两。
•摘编自张茂元、邱泽奇《近代乡绅技术观转型的社会经济基础——以近代珠三角机器缭丝技术应用为
例》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了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
有理)
【答案】示例:
观点: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近代中国的传统经济转型曲折艰难。
论述: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传统的中国经济模式开始逐步向现代化经济模式转型。珠江三角洲地区
机器堞丝业的发展就是该转型过程的一个典型例证。该地区的机器缄丝厂起初由地方精英如举人和乡绅投
资建设,显示出新技术应用在传统社会结构内的萌芽。然而,这一新兴产业最初受到严重的阻力,包括工
人和商人的反对以及地方政府和官僚的打压。这些反对力量反映了传统手工业者和商人对自身利益的维护
以及封建官僚对西方技术和经济模式的排斥。但市场需求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机器缄丝业在短暂中断后
迅速恢复并扩大,从1883年到1894年迅速发展,显示出现代工业技术的强大生命力。在这一过程中,传
统与现代的冲突逐渐被经济发展的需求所调和,推动了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转型。从更广泛的历史视角看,
这一转型历程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曲折和复杂,但也证明了现代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逆
转。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阐述题。时空:近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例
如,据材料“机器堞丝厂”可知是近代民族工业。根据材料“1881年,由于丝织业工人、丝商的强烈
反对和暴力对抗,以及地方政府和官僚的打压;该地的机器缠丝厂被迫暂时关闭”可知,这一新兴产业最
初受到严重的阻力,包括工人和商人的反对以及地方政府和官僚的打压。据材料“1883年,该地的机器缄
丝厂重新遍地开花,比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1894年,该地有75家机器缠丝厂,年产蚕丝近800万海关
两”可知,机器堞丝业在短暂中断后迅速恢复并扩大。因此根据材料可以拟定观点为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
响下,近代中国的传统经济转型艰难曲折。然后,根据材料内容分为暂时中断和重新发展两个阶段,第一
阶段:这些反对力量反映了传统手工业者和商人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以及封建官僚对西方技术和经济模式的
排斥。第二阶段:但市场需求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机器缄丝业在短暂中断后迅速恢复并扩大,从1883
年到1894年迅速发展,显示出现代工业技术的强大生命力。最后归纳总结,例如:这一转型历程反映了
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曲折和复杂,但也证明了现代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逆转。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冷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享受了重要的“和平红利”,实现了经济上的快速发展。然而,近年
来大国竞争和地缘政治因素升温,南海、朝鲜半岛等地区热点问题更喳复杂,一些亚太地区国家无端沙作“中
国崛起”带来的“安全威胁”,甚至明确宽扬“备战打仗”,持续增加军费支出,推进各领域军力建设。据
统计,2022年亚火地区的军费支出约为5750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45%,这一数额超过欧洲网年3450亿
美元的军费支出,其占世界军费支出的比例为26%。
——摘编自赵明昊《亚太地区的复合安全困境与中国应对》
材料二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发展可以粗略地分为前30年中后40年两个阶段。前30
年,中国经济发展初期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就,但经过此起彼伏的政治运动。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1978
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岛速增长令人称奇;1979—2018年GDP年均增长9.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玻纤短切纱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6万亩苜蓿商品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19-2025年中国文具礼品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2024年特殊群体教育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4-2029年中国手游行业成功模式与领先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即食鸡胸肉块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商用多功能电饭煲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地质数据实时更新服务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北京市幼儿园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金融风险评估》分析报告范本
- 2024年山东铁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2年露天煤矿安全资格证考试题库-上(单选、多选题库)
- MIL-STD-1916 抽样技术 (C=0 零不良)
- 计价格(2002)10号文
- 胶合板公司人员招聘与配置(模板)
- 团建方案版攻防箭对战
- 桩身强度自动验算表格Excel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报告
- 燃气轮机LM2500介绍
- (精选)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 堆垛机速度计算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