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项复习讲义: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_第1页
高考地理专项复习讲义: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_第2页
高考地理专项复习讲义: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_第3页
高考地理专项复习讲义: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_第4页
高考地理专项复习讲义: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资源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目标导航知识导图

1.结合材料,分析人类不同文明阶段人类

与环境的关系。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保障资源、环境领-[走向生态文明]

保障国家安全

域国家安全的措施。的资源、环境一国家战略与政策)

战略与行动

3.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公众参与、国际合T国际合作)

作在防治环境污染和解决资源、环境问

题中的重要性。

01

1.走向生态文明

(1)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历史进程人地关系

采集渔猎时代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对人地关系有了朴素的科学认

农业社会

矛盾越来越尖锐,资源、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乃至人类生存与发

工业社会

展已构成现实威胁

生态文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谋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⑵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①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资源、环境安全的本质是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可持续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

衡;应在地球资源、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内,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

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应避免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区域稳定和

国际安全构成威胁。

②保障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措施

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

根本措施

目标,变革发展模式

具体措施推进生产方式和牛活方式的绿色化

2.国家战略与政策

(1)意义: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拉续、可靠和有效地供给。

(2)国家战略与政策

领域措施

资源领域(以战略资源的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加强战略资源储备;完善资

开发、储备和运输为例)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环境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妥善

环境领域

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推

推动公众参与

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

3.国际合作

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单靠一个国家无法解决,需要全

球共同行动

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的影响,需要开展双边或多

必要性

边的区域合作

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在保障本国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时,都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安全为代价

签署公约及履约;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资金援助:技术援助

途径

和科技合作;人员交流和能力建设

我国批准了一系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成效显著

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开展了资源、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已经形成

中国在行动高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合作局面

我国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等一系列新发展理念,对

建立新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知识链接玛雅文明的消失

该图示意玛雅文明遗迹,玛雅文明所处的环境是热带雨林,森林砍伐后,极易造

成水土流失,加剧了生态破坏的速度。人类过度开发导致文明消失。如下所示:

农业社会一人类改造自然一人地关系紧张一生态破坏一文明消失。

思维拓展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的途径

(1)绿色农业:农业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废弃物处理

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2)绿色工业:绿色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

环保处理。

(3)绿色服务业: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服务业;服务过程清洁化;流通领域节能

减排;优化运输结构。

特别提醒生态保护红线

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

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

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

地沙漠化、石漠化、盐碱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其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

底线,目的是建立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

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

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思维拓展进行资源、环境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的原因

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复杂;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或跨区域

的影响;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国际合作是应对

全球资源、环境问题的有效方式。

重点互动突破学科素养大提升

重点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

U精讲点拨

1.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

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树

[思削―

立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观念

[政.上卜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

题,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措.上H实行最为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行立上小瓦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保护

2.中国保障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措施及典例

主要措施典例

严格审核稀土矿资源的开矿许

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

我国目前已经建设多处石油储

加强战略资源储备

备基地

完善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我国建设的西气东输工程已经

保障

安全保护措施安全运行多年

资源

我国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建

领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设了众多的自然保护区

国家

我国已建立大气、水等环境污

安全

强化环境风险的预警和防控染监测网络,对常规污染指标

进行监测预警

我国及时成功处置2005年发生

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松花江水污染特别重大突发

环境事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

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法》中明确规定了公众的环保

推动

义务

公众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中,设

参与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

立有关环境保护的课程

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国家环保部门在网站上公布环

社会监督境违法举报电话、信箱等

[拓展延伸]

1.三大绿色产业的内容

类型内容

节能环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

保产业环保产品、环保服务

清洁生产设

面向源头削减或避免污染物产生的生态设计活动

实现源头削减污染而实施的原料生产、原料替代、原料

清洁原料

减量等活动

清洁生清洁生产技

降低或避免污染物产生、提升清洁生产水平的技术活动

产产业术

清洁生产装降低或避免污染物产生的装备和产品生产活动,以及改

备和产品善管理活动和精细管理活动

清洁生产服

贯穿产业始终的相关咨询、管理等服务活动

清洁能

核能、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沼气)、地热能、潮汐能

源产业

2.三大绿色产业的联系

侧重能源供应源头侧重能源使用过程,

实现降耗

清洁能源产业节能+

-----产业一实现绿色发展

-----A

清洁生产产业环保实现减排」

侧重污染产生源头侧重污染治理过程

U真题感悟

[典例](2021•北京卷)下图为洱海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3分)

洱海流域面积约2565平方千米,2017年居住人口86万。该地农业生产涵盖种植、

养殖和水产捕捞等,工业生产包括食品加工等,旅游业发展迅速。

⑴说明洱海流域特征对水体污染的影响。(4分)

居民老何从小在洱海边长大,他的就业与生活经历见证了洱海环境的变化。起初,

他以打渔为生。1996年,洱海蓝藻暴发,当地渔政部门取缔了机动渔船,老何改

行从事水产养殖。2003年,蓝藻再次暴发,按照退田、退塘等要求,老何再次改

行,开起了客栈。近几年,他响应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的号召,拆掉了被划入“红

线”范围内的客房。

(2)概述老何经历的三次改变所对应的洱海污染治理成效。(3分)

2018年,在洱海湖滨地带实施生态修复与湿地工程,建设“洱海生态廊道”,其

中12千米供游客参观体验,当地村民受聘负责生态廊道的管理和维护。

(3)阐述洱海生态廊道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6分)

I关键能力提升「

以洱海流域水体污染的治理为一

认知

|背景,创设生活实践情境区

流域

水污染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卜征

多核

>合

维[洱海流域特征不仅要考虑流域

心洱

解素海

♦廊

封闭程度、河流数量等自然特的

题征,还要分析人口及居民点的养经

分布造成的污染物的排放量会

洱海生态廊道作为湿地既具有生益

态价值,又具有社会、经济价值

答案(1)流域较封闭,>河流数量多,人口密度大、居民点多,生产部门多,生产

和生活污水汇入河湖,易造成污染。

⑵第一次:减少了汽柴油污染。

第二次:减少了鱼塘养殖等农业生产污染。

第三次:减少了旅游活动污染。

⑶生态效益:净化水质,涵养水源。

经济效益:发展旅游观光业,带动相关产业。

社会效益: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环保意识,增加休闲空间。

U变式训练

(2023•山东卷)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

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

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B.热量

C.水分D.土壤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原因是其生态系

统结构简单。亚寒带针叶林带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因此适合

分布的物种较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综上所述,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

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热量,而不是光照、水分和土壤。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生长季较长B.有机物积累多

C.土壤肥力高D.物种多样性高

答案B

解析亚寒带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生长季较短,A错

误;因温度低,微生物活性弱,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土壤有机质积累多,因此亚

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B正确;土壤肥力高是碳储量高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

C错误;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不高,D错误。故选B。

课堂巩固精练知能转化全通关

绿色发展指数,包含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

色生活六个指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下图为我国

各省区绿色发展指数及公众满意程度情况(注:港、澳、台数据暂缺)。据此完成1〜

3题。

绿色发展指数公众满意度(%)

83-85

82

-75

BnJto

京闽浙沪渝琼鄂湘苏滇吉桂粤川赣甘贵鲁皖冀黑豫陕内青晋辽津宁藏新

匚ZI绿色发展指数TA公众满意度

1.关于我国各省区绿色发展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海省区均好于内陆省区

B.直辖市绿色发展指数都较高

C.绿色发展指数与公众满意度呈负相关

D.西南三省处于中游水平

答案D

解析北京、重庆和湖北等省区地处内陆,但是其绿色发展指数比辽宁、天津和

广东等沿海省区要高,A错;我国四个直辖市中,北京、上海和重庆的绿色发展

指数较高,天津的绿色发展指数较低,B错;公众满意度波动变化,并非与绿色

发展指数完全呈负相关,C错;西南三省指云南、贵州和四川,读图可知,三个

省的绿色发展指数均处于中游水平。

2.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其优势主要在于()

①资源利用②环境治理③环境质量④生态保护⑤增长质量⑥绿色生活

A.①②③B.②⑤⑥

C.②③④D.①④⑤

答案B

解析北京没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因此资源利用不是其优势,①错;北京是我国

的政治、文化中心,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环境治理尤为重要,②正确;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北京市环境质量一般,故环境质量指数并不占优势,③错;全国都在

推行生态保护,并不是北京的优势,④错;北京对于环境质量十分重视,治理力

度大,见效明显,环境增长质量指数高,⑤正确;我国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北京居民素质较高,易于实行,⑥正确。故选B。

3.除重庆市外,西南其他省区绿色发展指数排名较低,其主导因素可能是()

A.受教育水平B.政策

C.产业结构D.基础设施条件

答案A

解析绿色生活是一种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与受教育水平密切相关,与重庆市相比,西南其他省区人们受教育水平较低,故

选Ao

4.(2020•北京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下图为黄河源园区示意图。

35°28'15"N

图©。居民点核心保育区一园区界

例F-河流、湖泊A4399山峰及高程/m

(1)说出黄河源园区的主要天然植被类型和气候特点。(4分)

黄河源园区所在的玛多县面积2.5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45万(2021年),经济以

畜牧业为主。

⑵分析核心保育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的原因。(5分)

答案(1)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全年气温低,降水少,大风多。

⑵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人口密度小,基本无种植业和工业,核心区受严格保护

等。

解析第(1)题,黄河源园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高,全年气温低,降水少;

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太阳辐射强烈,风力较大。在高寒的气候条件下,孕

育了高寒草原、高寒草甸为主的植被类型。第(2)题,核心保育区地处青藏高原的

玛多县,海拔高,气温低,大气稀薄,不适宜人类活动;人口密度小,经济活动

以畜牧业为主,对环境影响小;交通不便,到达人口少;受政策严格保护等。

课时作业

生态红线是指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提高环境

的自我净化能力,必须严格管理的空间边界线,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下表为

某年南京市部分生态红线区域面积统计表。据此回答1〜2题。

总面积总面积

类型类型

(km2)(km2)

风景名胜区373.16生态绿地134.70

洪水调蓄区32.6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21.85

森林公园211.30重要湿地127.4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红线区兼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B.设置红线的主要目的是划定城市边界

C.生态红线区决定南京资源环境承载力

D.设置红线区将阻碍南京城市面积扩大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生态红线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

且能够提高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说明了生态红线区兼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故A项正确;设置红线的主要目的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B项错误;资源环境承

载力决定生态红线区,C项错误;设置红线区将有利于南京市城市的发展,不会

阻碍城市面积扩大,D项错误。

2.保护生态红线区对南京城市环境的意义是()

A.调节城市气候,扩大昼夜温差

B.影响城市水循环,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C.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变植被类型

D.提高环境自净能力

答案D

解析保护生态红线区有利于调节城市气候,缩小昼夜温差,A项错误;影响城

市水循环,地表径流变化减小,B项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而非改变)植

被类型,C项错误;据材料,生态红线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而且能够提高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故D项正确。

(2024•山东枣庄市期中)中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

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

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行为中符合“环境友好”理念的是()

①积极购买小汽车,以提高工作效率②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大力倡导勤俭节

约③建筑高层楼房和城市地铁,节约土地④由工业末端治理变为污染源头控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符合“环境友好”理念的行为包括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大力倡导勤俭节

约,②对。积极购买小汽车,会加大能源消耗,①错。建筑高层楼房和城市地铁,

节约土地,不符合“环境友好”理念,③错。由工业末端治理变为污染源头控制,

能减少污染,④对。故选D。

4.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A.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B.少投入、少产出

C.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D.多投入、多产出

答案A

解析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A对;要节约,也要发

展,应是少投入、多产出,B、D错;应是低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