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5048-2016 徽州传统建筑改造利用技术导则_第1页
DB34-T 5048-2016 徽州传统建筑改造利用技术导则_第2页
DB34-T 5048-2016 徽州传统建筑改造利用技术导则_第3页
DB34-T 5048-2016 徽州传统建筑改造利用技术导则_第4页
DB34-T 5048-2016 徽州传统建筑改造利用技术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地方标准TechnicGuidelineofHuiZhouTraditionalArchitectureRecycling联合发布安徽省地方标准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施行日期:2016年08月01日3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第30号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发布安徽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徽州传统建筑改造利用技术导则》现批准发布安徽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徽州传统建筑改造利用技术导则》,编号为DB34/T5048—2016,自2016年08月0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安徽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办公室组织出版发行。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6年5月23日4根据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5年度安徽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及标准设计图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1189号]的要求,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徽派古建筑聚落保护利用和传承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一任务二“徽州传统建筑保护利用与物理环境改善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2BAJ08B01)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本导则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传统建筑的6、传统建筑的空间拓展;7、传统建筑的热环境改造;8、传统建筑资料,并将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安徽建筑大学(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南路856号,邮编:230022,E-mail:主编单位:安徽建筑大学参编单位:黄山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牛婷婷贾尚宏季文媚钟杰胡厚国主要审查人:李早高冰松吴永发雍振华5 12.术语 2 3 4 4 4 6 7 75.2功能空间的改造 5.4卫浴设施的添加 95.6传统建筑的风貌控制 95.5附屋空间的改造 5.6传统建筑的风貌控制 9 8.1一般规定 8.3采暖空调设备 8.4热水系统改造 附件A:基于利用的徽州传统建筑价值评价 206 1 23、Valueevaluationand 3 43.2Upgraderestorati 43.3Recombinationalrestoration 44、Functionalreplacementoftraditionalarchite 65、Spacetransformationof 7 75.2Functionalspace 75.3Verticaltraffictransforma 85.4Sanitarywaretrans 95.5Attachedroomtransforma 95.6Traditional 9 11 6.2Componentrecombination 6.3Architectureexp 7、Thermalenvironmentimprovement 7.2Reconstructionofdo 137.3Reconstructionofroof 8、Equipmentmodificationoftra 8.2Heatingandaircondi 9、Constructiontechnologyoftr AppendixA:Valueevaluationbasedonu 1造利用水平,使徽州传统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制订本徽州传统建筑的改造应遵循地方规划的要求;已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或已划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保护范围的徽州传统建筑的改造利用还应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1.0.3基于长远保护徽州传统建筑的需要,改造利用过程中勘查、测试、鉴定、设计、施工及验收的记录、图纸、影像、照片1.0.4徽州传统建筑在改造前,应进行结构安全加固,基于结构安全的前提开展对建筑的合理化改造与利用活动。徽州传统建筑1.0.5结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1995(2001年修订版)》、《黄山市徽州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等条例,加强徽州传统建筑改造利用的防火安全设计,改造利用过程应接受建设、规划、消防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指导和监22.0.1徽州传统建筑HuiZhouTraditionalArchitecture本导则所指徽州传统建筑为安徽省境内徽州地区(今黄山市辖区、黟县、歙县、休宁县、祁门县,宣城市绩溪县、旌德县、泾县)始建于1949年以前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用建筑2.0.2建筑属性ArchitectureNature家族共同使用者为公共属性,以民宅为主的供家庭使用者为私有2.0.3空间改造SpaceTransformation2.0.4空间拓展SpaceE2.0.5热环境ThermalEnvironment3境、更新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价值评价,再制定相应的3.0.2以建筑的历史、文化、艺术等价值为前提,结合延伸价因子进行筛选,借助数理统计学的线性回归与因子分析法和各主成分分析方法完成对评价因子的最终筛选与权重赋值;构建对徽州传统建筑改造利用的价值评价《基于利用的徽州传统建筑价值评价》,评价表见附件A表一。3.0.3参考《基于利用的徽州传统建筑价值评价(附件A表二)》(后简称价值评价)将徽州传统建筑的改造利用分为如下(1)原真修复;(2)更新修复;(3)重组修复。律法规及规划要求进行原真修复保护;对于保存完整的徽州传统建筑应将其与周边环境整体改造利用,对于保存较好但周边环境风貌不佳的建筑也应保持建筑原有的历史信息,对建筑采取独立修复改造利用;对于周边环境风貌较好但建筑仅主体结构完整的建筑,可在原有结构空间内进行使用空间的更新,采取更新修复改造利用;对于保存较差或是仅存留部分的建筑可采用建筑构件4组修复改造利用。3.1原真修复3.1.1原真修复是指按照传统建筑原有格局和做法,用传统或相同材料进行的原真性复原。3.1.2原真修复模式针对已列入各级别文物保护单位、或已划入历史街区等保护范围的各类徽州传统建筑。3.1.3此类传统建筑应按照相关条例、规划进行保护,可参照本导则在相关条例及规划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改造利用活动。3.2更新修复3.2.1更新修复是指保持原有建筑格局及周边环境,按照传统建筑做法,用传统或相同材料对建筑本体和外部环境进行的整体修缮。3.2.2此类传统建筑的改造利用应满足以下要求:(1)置换后的建筑属性宜与建筑原有属性保持一致;(2)对于稀缺类型的建筑应延续其原来的使用功能,并保持建筑原有风貌;(3)对于体量较大的建筑群的修复利用,宜采取分片分步骤的方式。3.2.4此类传统建筑不应采取变动过大的空间拓展方式,宜进行既有空间改造,保证传统建筑的原有风貌的延续;对建筑空间的调整主要以适应建筑现有功能和服务新使用需要为出发点。3.3.1重组修复是指在延续传统风貌的基础上,使用传统材料或替代材料对建筑进行的结构性修缮;或是对结构不完整的传统建5筑通过重新组合的方式进行结构性修复。3.3.3此类传统建筑的改造利用应满足以下要求:(1)修复后的传统建筑应以原有建筑属性为参考;(2)改造后的建筑风貌应与原建筑及周边环境风貌相协调;(3)对于稀缺类型的建筑宜延续其原来的使用功能,并保持建筑原有风貌;(4)对于体量较大的建筑群的修复,宜采取分片分步骤的(5)修复后的传统建筑功能应依据更新后的建筑环境和建筑空间进行选择,可在原有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创新。3.4.4此类传统建筑可根据实际需求和功能对建筑空间进行重组(1)对建筑原有格局进行改造时,建筑风貌应延续原有风格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2)建筑空间可在用地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调整,可对既有建筑进行空间拓展,以适应现代化的全新使用功能;(3)重要的建筑尺度和建筑细部应保持原有状态,延续建筑原有风貌,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6提,结合地域特点、风俗习惯等隐性要素对传统建筑进行合理的功能置换和设计规划。础,适当考虑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中文化核心的地位,延续其公共服务功能。4.04私有属性的传统建筑如民宅等,可根据建筑现有所属权关系选择保持原有状态或进行合理置换;在置换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空间特点,在保持聚落和建筑风貌的原则上进行适当的功能更新。4.05传统建筑应根据需要有选择的进行功能置换,功能更新时可选择类型如下:(1)置换为公共建筑,如村委会、老年人活动中心、游客中心等;(2)置换为商业建筑,如旅馆、商店、餐厅、电影院、会议中心等;(3)置换为展览建筑,如博物馆、展览馆等。4.06对于成片或数量较多的传统建筑的功能置换,可在具体规划的指导下分区分步骤的置换和更新。75.1一般规定5.1.1徽州传统建筑的承重体系多为木结构,改造设计应参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1995(2001年修订版)》、《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等规范。5.1.2对于更新修复模式和重组修复模以上部分做活荷载计算,并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估,对选择与原有结构相同的材料,如无法满足相同材料的要求,必须对使用的新材料进行外观处理,使其与改造5.2功能空间的改造85.2.4功能空间的重构不宜改变原有建筑承重结构,对承重结构的影响;如原有建筑结构不能满足荷载要求时,可增5.2.5徽州传统建筑以天井为中心,通风采光都通过狭长的天井,其空间改造时应保持天井的通风采光性能,可选用高性能的透光材料和宜开启的构造方式;加强围绕天井的二层及以上空间的美人靠、窗下墙或栏杆的结构安全,可在美人靠或栏杆内侧加间进行适当的对外扩展。功能空间在对外进行扩展时,不能影响5.3垂直交通空间的改造5.3.2既有建筑楼梯的尺寸调整,应在满足坡度要求的前提下适度增加踏步宽度,可参考现行的《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中套内楼梯踏步的最小尺寸。5.3.3对于功能置换后具有公共属性的徽州传统建筑,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改变楼梯形式和楼梯位置的方式进行局部调整;应优先考虑对建筑布局和整体结构影响最小通过适当增加楼梯长度、增加楼梯平台的方式使楼梯尺寸接近规5.3.4当建筑原有楼梯位于正厅屏风后部时,可采用对建筑结5.3.5当建筑侧厢面积满足楼梯布置尺寸且对建筑二层空间使用不产生影响时,可将楼梯移至侧厢重新设计,并根据实际使用95.3.6楼梯使用的材料宜为木材,当选用其他材料时,应对其进行外观处理,使其与建筑内部装饰色彩及风格保持一致。5.3.7使用木材的楼梯,应对其材料进行防火、防潮、防腐处5.4卫浴设施的添加5.4.1对于功能更新后的建筑宜增补卫浴等基础设施,可在建筑组团内集中设置或在单体建筑中增加设置。5.4.2建筑组团中卫浴可设置在某建筑中,也可在组团区域内另择基址专门新建,新建筑的风貌应与建筑组团保持一致。5.4.3卫浴设施的增补应满足改造后的使用需要,改造为公共属性的建筑可根据建筑使用最大人数换算卫浴设施的数量,卫浴的位置应选择在建筑中体量接近、交通方便的位置。5.4.4在民宅等体量较小的传统建筑中,卫浴宜放置在临天井的侧厢房或是附屋中,或放置在主屋后部的生活天井处。5.4.5在祠堂等体量较大的传统建筑中,卫浴宜放置在主体建筑侧面杂屋,或结合既有建筑原有的储藏空间进行设置。5.4.6建筑内新增的卫浴应靠近建筑外墙,便于管道布置;建筑中若有多处卫浴应尽量靠近或上下对位设置。5.6传统建筑的风貌控制5.6.1外墙材料宜选择传统材料,秉承徽州传统建筑风貌。新建部分可选择新型建筑材料如钢材、玻璃等,新旧部分宜有所区分。5.6.2建筑总体色彩应与环境相协调。墙体颜色应沿袭徽州传统的白色,宜对新建筑外墙的白色涂料进行有机化的做旧处理,详5.6.3传统建筑的外观改造应保留体现徽州传统特征的元素,“徽州三雕”中的砖石雕为灰白色、木雕为赭色或木本色;立面宜保持原有立面式样,少开窗或是不开窗,窗为单扇或双扇,窗框颜色为灰黑色;门窗上应保留原有凸出的门头、窗楣;保持并修复女儿墙上的马头墙做法,颜色为灰黑色。新建筑营建可对徽州传统建筑元素进行适度简化,体现文化的传承。5.6.4空调外挂机、太阳能热水器、电视天线等设施设备应适当集中,放置在隐蔽部位,并对其外观进行风貌处理;防盗网可设置在窗内侧。5.6.5徽州地区气候湿润多雨,屋顶形式应选择坡屋顶。围绕天井空间的“四水归堂”式的屋顶设计应予以保留。5.6.6马头墙是徽州传统建筑防火体系的重要组成,应满足以下(1)马头墙的砌体材料应为不燃烧材料;(2)马头墙的高度应高于建筑屋脊;(3)多段式马头墙应将内部木结构完全包裹;(4)当相邻两组建筑共用一道马头墙时,马头墙高度应高于高的建筑屋脊;(5)在简化设计马头墙时应保持墙体高于内部建筑屋脊高5.6.7屋顶铺面材料宜沿用传统材料,颜色为青黑色,忌用显眼突兀的颜色。6传统建筑的空间拓展6.1一般规定6.1.1空间拓展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构件重组,通过对已破败倒塌的传统建筑木结构进行整理后,将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木结构重新组合;一种是建筑营造,在临近既有建筑的规划用地内6.1.2建筑的重组及营建应符合规划6.1.4建筑空间拓展应保留既有建筑6.2构件重组6.2.1在建筑重组过程中,应对木构件进行安全性检测和修6.2.2当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结构进行重组时,宜保持各自6.2.3当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结构进行重组时,宜选择更完整的6.2.4重组后的建筑高度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高度最大值应6.3建筑拓展6.3.1新建筑空间的营建首先应符合建设法规和地方政府的相7.1一般规定7.1.1徽州传统建筑热环境改造中的节能改造以改善室内热环境为目标,现行的《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46-2011)》、《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7-2015)》可作为参考。7.1.2徽州传统建筑品质提升改造技术措施应充分考虑徽州地区夏季隔热为主,兼顾冬季保温的特点。7.1.3热环境改造前应对建筑物的安全质量进行现场勘查和评估,建筑结构安全性能未达到相关标准规定的传统建筑,应同步开展结构加固和热环境改造。7.1.4热环境改造方案应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指标,并应统筹考虑建筑的功能、风貌协调和文化特色等因素。7.2门窗改造7.2.1徽州古民居门窗一般为雕花门窗,洞口较小,可采用在原窗内侧加新窗或整窗拆换改造;拆换改造原有门窗时,选择的门窗材质应和原有风貌协调。7.2.2窗框与墙体之间应采取有效的保温和防水密封构造,不应采用普通水泥砂浆补缝;7.2.3更换外窗时,宜优先选择可开启面积大的外窗;如原有窗地比不满足要求的,提倡增大对内天井或内院的开窗面积;建筑外墙的窗户应和原有建筑风貌协调(窗户外侧加石雕窗、砖雕窗或砖艺),并保持原有开窗比例;改造后窗的可开启面积不应低7.3屋面改造7.3.1屋面保温节能改造方案宜采用2012)》可作为参考。7.3.2屋面保温隔热材料应符合国家、地方相关标准、规范要7.3.3屋面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B1级,并应采用7.4.3外墙保温系统中,优先选用内保温或夹心保温系统,保7.4.4外墙节能改造工程中界面处理剂与旧饰面粘接强度不应7.4.5墙体保温节能材料燃烧性能应满足相关标准规范的要8传统建筑的设备改造8.1一般规定8.1.3用能系统改造宜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热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