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高考真题(2014-2023)分项汇编地理专题09人口_第1页
十年高考真题(2014-2023)分项汇编地理专题09人口_第2页
十年高考真题(2014-2023)分项汇编地理专题09人口_第3页
十年高考真题(2014-2023)分项汇编地理专题09人口_第4页
十年高考真题(2014-2023)分项汇编地理专题09人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8人口命题规律考点考频出现位置情景类型全国卷新高考全国卷新高考全国卷新高考考点01人口分布(第1页)5年1考4年6考以选择题呈现,重点考查人口数量和空间变化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有考查,覆盖知识点更广以传统学习情境为主,难度较低情景多样,生活情境和学术情境增加,总体难度不大考点02人口数量变化(第7页)5年2考4年6考考点03人口空间变化(第16页)5年3考4年13考考点04人口容量(第36页)5年0考4年2考考点分布考点01人口分布(2023·全国甲卷)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1790~1870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1870年后随着电力、机械等技术进步,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1790~1870年美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①工业②农业③内河运输④公路运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1870年后,美国用水来源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

)A.河流水比例上升 B.河流水用量减少 C.地下水比例上升 D.地下水用量最多【答案】1.A2.C【解析】1.根据材料“研究表明,1790~1870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可推测出,随着蒸汽机的使用,工业快速发展,将大量农业人口吸引到工厂工作,故①正确,②错误;机器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革新,蒸汽机的出现使船舶动力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内河航运迅速发展,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是在内燃机出现之后,故③正确,④错误。故①③正确,故选A。2.1870年后,随着人口大规模西移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美国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地下水比例上升,C正确;由材料“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可知,河流水比例下降,故A错误;比例下降不代表用水量下降,地下水使用量相对有限,其比例上升并不表示用量最多,故B、D错误。故选C。(2023·海南卷)由中国承建运营的蒙内(蒙巴萨至内罗毕)铁路是肯尼亚在近100年间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为当地创造了约4.6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5%。图为非洲部分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从铁路布局推测图示区域铁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方便农矿产品输出 B.加速区域城市化C.加强人员对外交流 D.完善区域铁路网4.蒙内铁路在建设期间对肯尼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促进人口向外流动 B.缩小南北地区差距C.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D.带动社会经济发展5.肯尼亚西南部高原比沿海平原更适宜人类居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气候适宜 B.资源丰富,就业机会更多C.黑土广布,作物产量高 D.交通便利,对外贸易发达【答案】3.A4.D5.A【解析】3.图示区域铁路大部分连接内陆矿区和沿海港口,因此图示区域铁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农矿产品输出,而不是加速区域城市化、加强人员对外交流、完善区域铁路网,A正确,BCD错误,故选A。4.蒙内铁路在建设期间为当地创造了约4.6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5%,带动了社会经济发展,D正确;促进人口向外流动及缩小南北地区差距是铁路建成通车后带来的影响,AB错误;铁路建设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C错误。故选D。5.肯尼亚位于赤道附近地区,气候湿热,海拔较高的高原气候较为凉爽,更适合人类居住,A正确;读图可知,沿海平原也有矿产资源较丰富的地区,B错误;肯尼亚西南部高原无黑土分布,C错误;沿海地区交通更为便利,D错误。故选A。(2023·浙江卷)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明显,但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基本不变。下面为中亚五国地形及各国人口、面积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中亚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土库曼斯坦 B.哈萨克斯坦 C.吉尔吉斯斯坦 D.塔吉克斯坦7.影响中亚东南部地区人口较密集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热量 B.矿产 C.水源 D.土壤【答案】6.B7.C【解析】6.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四国的人口密度土库曼斯坦为12.6人/平方公里、哈萨克斯坦为7.0人/平方公里、吉尔吉斯斯坦为33.7人/平方公里、塔吉克斯坦分布为69.2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最小的是哈萨克斯坦,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7.中亚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使得水资源成为限制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在东南部地区降水量稍多,且有河流发育,水资源相对较丰富,人口分布较多,C正确;热量、矿产、土壤不是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ABD成为。所以选C。(2021·海南卷)下图为某大洲局部区域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8.导致甲地附近海岸线破碎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海浪作用 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风力作用9.造成乙地所在区域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降水稀少 B.海拔较高 C.纬度较高 D.冰川广布【答案】8.C9.A【分析】8.读图可知,图中甲地位于南美洲西南部,那里曾经是南半球冰川发育的地方。冰期冰川从安第斯山脉下来,在流向大海的过程中不断摩擦海岸,形成冰川槽谷,而冰期结束,冰川退缩,这些被摩擦切割的海岸就会因为地势相对低洼被海水淹没,出现破碎地形,C正确。甲地附近海岸线破碎与海浪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无关,ABD错误。故选C。9.由图可知,乙处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荒漠广布,是造成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A正确。读图可知,图中乙处位于东海岸,海拔较低,B错误。由图可知,乙处位于中纬度,属于温带气候,不是造成人口稀少的原因,C错误。乙处位于中纬度,海拔较低,没有冰川分布,D错误。故选A。(2021·湖北卷)留尼汪岛是印度洋上的一个火山岛,为著名的度假胜地。岛上气候终年湿热,夏季常出现特大暴雨,圣罗斯是世界上日降雨量最大的地方。下图示意留尼汪岛地理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留尼汪岛年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位于岛屿(

)A.东部 B.南部 C.西部 D.北部11.导致圣罗斯成为世界日降雨量最大的地方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温带气旋 D.热带气旋12.影响留尼汪岛环岛公路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人口分布 B.河流、海港分布 C.地形、城市分布 D.景点、机场分布【答案】10.A11.D12.C【分析】10.该岛屿位于南半球,且地势呈现出中高周低的特征,根据纬度位置可以判断,该地受东南信风的影响较大,岛屿东部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大,岛屿西坡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因此降水最多的位置应该位于岛屿东部,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该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属于热带气候,锋面雨在中纬度最典型,A、B错误;温带气旋主要影响温带地区,C错误;该地地处热带,四周临海,海洋上升气流旺盛,容易形成气旋,进而带来降水,D正确。故选D。12.该地为岛屿地形,该地平原面积狭小,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修建环岛公路主要满足居民的出行和经济活动,首先考虑到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又由于岛屿中部高四周低,中部山区地势陡峭,修建难度大、投资高,因此地形也会影响线路的布局,C正确;该岛屿气候差异不大,A错误;海港并不是环岛公路分布的主要因素,B错误;景点、机场并不是环岛线路布局的主要考虑因素,D错误。故选C。13.(2023·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雅鲁藏布江流域河谷深切,相对高差约6000米,有些山谷出口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冲(洪)积扇。当地居民因地制宜,依山而居,开垦农田、饲养牲畜(图)。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居民在该地定居生活的原因。【答案】河谷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冲积扇地形平坦;有泥沙堆积,土壤肥沃;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分析】本题以雅鲁藏布江流域河谷为材料,涉及影响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合人类生存,而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热量充足,利于发展农业,适宜人类生存;冲(洪)积扇是由河流挟带泥沙堆积形成的,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开展农业生产。因此居民在该地定居生活。14.(2021·北京卷)草地出现退化时,植被覆盖度降低。下图示意蒙古高原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及采样点植被覆盖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甲线附近区域多年来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等草地管理举措,乙线附近区域施行自由放牧。(1)比较甲线和乙线植被覆盖度的差异。任选一线,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蒙古国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2020年全国人口约336万,其中乌兰巴托人口约160万。该国城乡人口比例约7:3。(2)概述该国人口分布的特点。【答案】(1)甲线比乙线植被覆盖度高。甲线:降水较多,合理放牧,防治草地退化效果好。或乙线:降水较少,草本植物难以生长,荒漠化严重。(2)人口密度小,人口分布极不均匀,近一半人口集中在首都,城乡人口差异大。【分析】本题以图为载体,以材料为背景,考查植被覆盖度的差异和原,人口分布问题,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读取信息能力和地理实践力。【详解】(1)从图中的图例信息可以看出,甲线比乙线植被覆盖度高。甲线附近降水量大于200mm,降水较多,甲线附近区域多年来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等草地管理举措,合理放牧,防治草地退化效果好。乙线附近年降水量小于200mm,明显降水较少,草本植物难以生长,乙线附近区域施行自由放牧,草场破坏严重,荒漠化严重。(2)据材料可知,蒙古国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2020年全国人口约336万,说明人口密度小,其中乌兰巴托人口约160万,说明人口分布极不均匀,近一半人口集中在首都,城乡人口比例约7:3,说明城乡人口差异大。考点02人口的数量变化(2022·河北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某省2020年人口总数为7461万人。据学者预测,该省人口规模即将达峰,之后到2030年将降至7437万人,下图示意该省2020年和2030年的人口金字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30年与2020年相比,该省人口结构呈现出(

)A.少儿人口占比增加 B.劳动力人口结构老化C.老年人口占比减少 D.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占比减少2.面对该省未来人口结构问题,建议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包括(

)A.放开生育、延迟退休、推进社会养老 B.适度生育、提前退休、推进社会养老C.适度生育、延迟退休、倡导健康养老 D.放开生育、正常退休、倡导健康养老【答案】1.B2.C【解析】1.在少儿人口中,0~4岁、5~9岁、10~14岁的人口占比都在减少,故少儿人口占比总体上在减少,A错误;在劳动力人口中,较高年龄段的人口占比增幅大于较低年龄段的人口,如30~34岁人口占比大幅减少,导致劳动力人口结构逐渐老化,B正确;老年人口中各年龄段占比都有增加,故老年人口占比整体增加,C错误;老年人口中,高龄人口占比增加幅度大于80岁以下的老年人口占比,故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占比增加,D错误。故选B。2.放开生育可能会导致人口过度增长,加剧人地矛盾,A、D错误;推进社会养老会增加国家财政负担,影响国家可持续发展,B错误;适度生育既可以缓解老龄化,又不会造成人口的过度增长,延迟退休可以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健康养老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C正确,故选择C项。(2022·江苏卷)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

)A.京、沪 B.黑、吉 C.粤、鄂 D.渝、黔4.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

)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5.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

)A.向城市群集聚 B.向中西部迁移 C.沿长江带集聚 D.分布更加均衡【答案】3.C4.D5.A【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位于图中虚线上的粤、新、苏、鲁、鄂等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C正确;京、沪、黑、吉、渝、黔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不相等,ABD错误。所以选C。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京、沪、津三地“七普”人口增长率低于“六普”人口增长率,“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都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渝“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六普”人口增长率,“七普”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六普”低于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主要城市群所在地的“七普”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向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平均薪资水平更高的城市群集聚,A正确,D错误;中西部地区的“七普”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B错误;没有体现向沿长江带集聚,C错误。所以选A。(2022·山东卷)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嘉峪关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2019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62.8:35.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2005~2010年该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主要原因是(

)A.人口惯性的影响 B.环境条件的改善 C.青壮年人口迁出 D.康养产业的发展7.该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交通运输 B.自然资源 C.市场需求 D.劳动力8.该市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宜重点发展(

)A.造纸工业 B.纺织工业 C.食品加工工业 D.装备制造工业【答案】6.A7.B8.D【解析】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地区,依托国家“一五”计划发展起来,形成了工业体系,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随时间的推移,导致2005年2010年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因此主要原因是人口惯性的影响,故A正确;环境条件的改善,可能导致生育愿望的提高,但不是老龄人口增加的原因,故B错误;材料显示嘉峪关工业比重较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青壮年人口外迁可能性较小,故C错误;康养产业的发展是随着老龄人口增加相匹配的,所以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所以答案选择A。7.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峪关市拥有丰富的铁矿,主要发展钢铁产业,形成了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导致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的影响,故B正确;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将带动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包含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等,故A错误;嘉峪关市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农产品需求量较大,因此市场对第一产业的需求一样很大,故C错误;区域内的劳动力,可能大量参与到工业之中,对第一产业有所影响,但不是主要的影响,故D错误。所以答案选择B。8.阅读材料可知,嘉峪关市已经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的发展,应当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装备制造工业适宜成为重点发展工业,故D正确;造纸工业需要大量的造纸原材料,嘉峪关市缺原料,故A错误;纺织工业也需要大量纺织原材料和劳动力,但嘉峪关这两方面区位优势不明显,故B错误;食品加工工业需要接近第一产业,材料显示嘉峪关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不适宜重点发展,故C错误。答案选择D。(2022·全国乙卷)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上海30.330.25215.42北京59.772.8300.9广州39.7129.12468.46深圳34.0116.88596.739.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10.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A.相似的空间形态 B.趋同的主导产业 C.一致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级规模11.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 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 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答案】9.A10.D11.B【解析】9.根据表中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数据可知上海人口净增加184.17万人,北京净增加228.1万人,广州净增加597.58万人,深圳净增加713.66万人,所以四城市总人口都是净增加的。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故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减少,广州、深圳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虽然都增加,但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的远大于中心城区人口的增加量,故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也在减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10.题目中四城市是我国最发达的四个城市,城市等级高,总人口增加,部分中心城区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比如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一般具有相近的等级规模,D正确;城市的空间形态、主导产业、功能定位均受城市的自然或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各不相同,不一定相似,ABC错误。故选D。11.由1题可知四城市总人口都在增加,而结合所学知识,四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增加大都来源于人口的迁移,外来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会加大中心城区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所以城市规划应该引导外来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减轻城市中心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故A错B正确;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的疏解,会改变城市的职能与功能,故C错;中心城区以外地区有不同的功能区,人口均衡布局可能影响中心城区以外的功能区布局,故D错。故答案选B。(2022·浙江卷)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8.8亿,比2010年减少4000多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完成下面小题。12.劳动年龄人口和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变化,其影响是(

)A.劳动力的优势削弱 B.机器换人速度趋于减缓C.产业升级需要加快 D.出口商品成本优势上升13.关于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水平 B.缩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C.高新技术产业向城市群集聚 D.迁出地城市化水平下降【答案】12.C13.C【解析】12.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与2010年相比,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虽然有所减少,但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大幅增加,劳动力素质提高,劳动力的优势没有削弱,A错;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产业升级需要加快,机器人代替人工将成为发展趋势,机器换人速度加快,B错,C正确;随着我国劳动力数量减少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出口商品成本优势逐渐消失,D错。故本题选C。13.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是劳动年龄人口的涌入,会降低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水平,A错;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将进一步促进产业的聚集,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有可能加大,B错;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形成人力资本优势,城市群的优质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创新人才集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C正确;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人口进入城市,可以降低农村人口数量,会提高迁出地的城市化率,城市化水平上升,D错。(2021·山东卷)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育政策调整 B.落户政策放宽 C.医疗条件改善 D.行政区划变动15.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 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16.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A.采矿业 B.旅游业 C.制造业 D.物流业【答案】14.B15.D16.C【分析】14.根据图片信息,20162019年户籍人口增长比常住人口快,如果是生育政策改变,常住人口基数大,增长应该比户籍人口快,A项错误。故应该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使得户籍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常住人口,B项正确。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行政区划的变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影响是相同的,两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存在较大差异,CD项错误。故选B。15.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而之前一段时间,该市常住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该市应该是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得到了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再那么强烈,D项正确。人口老龄化对户籍人口同样有影响,并且会使得该市劳动力短缺,常住人口增长迅速,A项错误。GDP增长缓慢以及环境承载力下降会使得当地失去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常住人口可能有所下降,BC项错误。故选D。16.该市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市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并且经济较为发达,故应该为制造业,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2021·浙江卷)2000年到2015年,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约2千万。下图为该省2000年,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图。完成下面小题。17.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

)A.1519岁比例增加 B.平均年龄增大C.2529岁数量减少 D.男女比例失衡18.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

)A.产业结构升级 B.人口迁出数量增加C.环境承载力扩大 D.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答案】17.B18.A【分析】17.读图分析,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1519岁比例减少,A错误;平均年龄增大,B正确;2529岁比例略有增加,而劳动年龄总人口增加了2000万,因此2529岁数量增加,C错误;男女比例基本平衡,D错误。故选B。18.结合上题分析,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劳动力老化不利于生产效率提高,可能会倒逼产业结构升级。故选A。(2020·全国Ⅲ卷)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20.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21.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答案】19.D20.C21.B【解析】19.2001200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59岁,1991199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1519岁,1981198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2529岁,197197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3539岁,据图可知,这四个年龄段育龄妇女人数3539岁最多,说明当时出生率最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该市2024岁年龄组出生时间大致是19861990年,由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19861990年的育龄妇女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据图可知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人数较多,因此造成2024岁年龄组出生人数偏多的原因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育龄妇女较多,C正确。19861990年左右生育政策稳定,A错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改革开放后均较快,不会仅仅影响某个短时间段,B错误。19861990年左右生育观念不会变化太大、太快,D错误。故选C。21.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变化,即20年后的变化。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20年后进入生育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04岁、59岁,图中这部分人数量少且较长时间人数少,且1014岁的人也较少;因此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B正确。人口出生率逐渐增加趋势不明显且不一定是逐渐增加,A错误。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2025年即15年后进入育龄年龄的人2010年是614岁,这部分人2010年数量较少,不会再2025年出现生育高峰,C错误。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多,生育政策较宽松,且图中信息不足以判断其人口总量减少且20年期间不一定是逐渐减少,D错误。故选B。(2019·浙江卷)总和生育率是妇女在生育年龄期间,平均每人生育的子女数,数值低于2.1为低生育水平,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22.19802015年,我国(

)A.新生儿数量持续增加 B.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C.老年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D.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23.1995年以来,我国总和生育率偏低的原因有(

)①女性人口比重低②子女养育成本高③医疗卫生条件改善④妇女生育观念改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22.C23.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22.读图可知,19802015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先增加后降低,然后再增加,总和生育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新生儿数量波动减少,A错。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受多重因素影响,与短时间内的总和生育率关系不大,B错。由于总和生育率降低,所以人口出生率降低,自然增长率降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C对。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但不会在短时间内变为负值,D错。故选C。23.总和生育率是新生儿数量与育龄妇女比值,与女性人口比重高低无关,①错。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子女养育成本高,使得妇女生育率降低,②对。随着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影响人口平均寿命,对总和生育率影响不大,③错。由于妇女受教育水平提高,妇女生育观念发生变化,④对。故选C。(2017·江苏卷)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24.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25.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密度【答案】24.A25.B【分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原因分析。24.读图可知。城镇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上海、北京和天津三个直辖市最高,说明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A正确;农村老年人口占比较高现象普遍,东中西各区都有,B错误;经济发达的部分省市进入老龄化阶段,不是全部,如重庆,C错误;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不如城市明显,D错误。故选A。25.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由于中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老人多留守农村,则可知人口迁移是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故选B。26.(2019·北京卷)古往今来,社会关怀是一个重大议题。2018年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0.6%。下图示意德国各州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据图,回答问题。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答案】特征:分布不均,西部密度大,东部密度小,东北部差异显著。影响:劳动力数量减少,养老压力加大等。【详解】结合右侧图例,从图中看,德国老龄人口密度分布不均匀,西部密度较大,东部密度较小,东北部大部分地区密度较小,但也有几处密度非常大的地方,差异显著。人口老龄化表明德国人口增长过慢,老年人比重过大,造成德国劳动力数量减少,国防兵源不足,养老压力加大,老年人孤独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27.(2019·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东盟是由东南亚10个国家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2000年以来,人口由5亿左右增长至现在的6亿以上。与此同时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目前东盟年产汽车约400万辆,是全球六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生产的汽车除满足当地市场外,还持续扩展外销规模。指出东盟人口变化的特点,并说明人口因素对其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答案】人口变化特点:增长快,劳动人口数量增多。发展影响:从生产者角度看,劳动力充足且价格较低,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强;从消费者角度看,人口多和增长快使本地汽车市场规模大,劳动人口数量多,收入水平提高,增强了对汽车的购买力。【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变化及其影响。【详解】人口变化特点:“2000年以来,人口由5亿左右增长至现在的6亿以上”,说明人口增长快,劳动人口数量也会随之增多。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所以分析人口因素对其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时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生产者角度看,劳动力充足且价格较低,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强;从消费者角度看,人口多和增长快使本地汽车市场规模大,劳动人口数量多,收入水平提高,增强了对汽车的购买力。考点03人口的空间变化(2023·全国甲卷)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1790~1870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1870年后随着电力、机械等技术进步,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1790~1870年美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①工业②农业③内河运输④公路运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1870年后,美国用水来源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

)A.河流水比例上升 B.河流水用量减少 C.地下水比例上升 D.地下水用量最多【答案】1.A2.C【解析】1.根据材料“研究表明,1790~1870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可推测出,随着蒸汽机的使用,工业快速发展,将大量农业人口吸引到工厂工作,故①正确,②错误;机器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革新,蒸汽机的出现使船舶动力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内河航运迅速发展,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是在内燃机出现之后,故③正确,④错误。故①③正确,故选A。2.1870年后,随着人口大规模西移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美国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地下水比例上升,C正确;由材料“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可知,河流水比例下降,故A错误;比例下降不代表用水量下降,地下水使用量相对有限,其比例上升并不表示用量最多,故B、D错误。故选C。(2023·浙江卷)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达3.76亿,比2010年增长约70%,其中省际流动人口为1.25亿,占比为33.2%(比2010年下降5.6%)。流入(出)率为流入(出)人口占本省人口的比重。下表为2020年浙江、新疆、安徽、吉林四省区流入和流出人口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省(区)流入人口(万人)流入率(%)流出人口(万人)流出率(%)甲155.12.51152.118.9乙1618.725.1236.23.7丙339.113.160.32.3丁100.24.2241.410.03.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沿海产业升级放缓 B.沿海经济增速下降 C.省际产业转移增加 D.省际交通条件改善4.表中甲、乙、丙、丁与各省区流动人口状况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甲——新疆 B.乙——安徽 C.丙——浙江 D.丁——吉林【答案】3.C4.D【解析】3.经济因素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省际产业转移增加,省区之间发展差距减小,是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C正确;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沿海产业升级加快,A错误;东部沿海地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沿海经济增速上升,B错误;省际交通条件改善,是省际流动人口的有利条件,不是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原因,D错误。故答案选C。4.由表中数据可知,甲、丁流入率小于流出率,为人口净迁出区,应该为我国经济欠发达中西部地区,但新疆人口稀少,石油资源丰富,由于资源的开发,人口为净迁入区,与表中丙对应,AC错误;吉林地处中部地区,加之气候寒冷,重工业基地衰退,人口迁出,D正确;乙地人口大量迁入,应为东部沿海地区,应为浙江省,B错误。故答案选D。(2023·山东卷)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6.与该市的其他县级行政区相比,市辖区(

)A.老年人口比重大 B.老年人口数量大C.劳动人口比重大 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大7.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似的(

)A.经济规模 B.经济发展趋势 C.人口规模 D.人口职业构成【答案】5.A6.C7.B【解析】5.读图对比2020年和2010年的市辖区人口和其他县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可知市辖区人口增加,但增幅较小,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减少,减幅较大,总人口明显减少。因此人口流动情况为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少部分流向市辖区,较多人口人口流出该地级市。而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应少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图中箭头粗细可以表示人口流动量的大小,①图符合题意,A正确;②图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多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会造成市辖区人口减少,不符题意,B错误;③和④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流入市辖区的人口远高于流出地级市的人口,不符题意,CD错误。故选A。6.我国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人口迁移为主。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少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为人口净迁入区,青壮年人口的迁入会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和劳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增加劳动人口比重,AD错误,C正确;其他县级行政区总人口远大于市辖区人口,市辖区老年人口数量应小于其他县级行政区,B错误。故选C。7.当今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因此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似的经济发展趋势,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2·重庆卷)常住人口指在某一地区经常居住的人,通常以是否持续居住半年以上为标准。户籍人口指户籍在某一地区的人。某市位于黄海之滨,南邻长江,常驻人口长期低于户籍人口。近年来,该市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经济高速发展。2021年常驻人口超过了户籍人口。下图为该市按户籍人口统计的1970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19702019年,该市户籍人口总量的变化特点是(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持续减少 D.持续增加9.几年来,该市常驻人口逐渐增加并超过户籍人口的原因是(

)A.城市化率上升,老龄化加快 B.生育政策调整,出生率提高C.工业企业增多,就业机会增加 D.乡村振兴加快,务工人员回流【答案】8.A9.C【解析】8.由图可知,在2005年之前,该地自然增长率大于0,说明户籍人口总量在增加;2005年之后,自然增长率小于0,说明户籍人口总量在减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9.由材料“近年来,该市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经济高速发展”可知,该市工业企业增多,就业机会增加,故吸引了人口回流,C正确;城市化率上升,老龄化加快不能说明人口的增长,A错误;由图可知,出生率应该是下降的趋势,最近几年也不会明显提高,B错误;乡村振兴加快,务工人员回流对乡村产生影响,对该市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2022·天津卷)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个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升级和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03~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累计净迁入人口650余万,其中四个中心城市迁入450余万。各中心城市净迁入人口数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小题。10.据图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A.随着产业转移人口主要向大湾区以外迁移 B.中心城市中广州对外来人口吸引力最大C.人口集中迁入区人均GDP增速更快 D.迁入人口主要向四个中心城市集聚11.关于图中各地人均GDP增速差异及其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

)A.大湾区四个中心城市最快,经济实力最强B.大湾区内非中心城市最快,城镇化水平高C.湾区外城市快于湾区内,承接产业转移多D.深圳快于广州,城市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答案】10.D11.C【解析】10.根据材料可得,港澳大湾区累计净迁入人口650余万,其中四个中心城市迁入450余万。说明迁入人口主要向四个中心城市集聚,因此D正确;目前人口主要向大湾区以内迁移,因此A错误;深圳迁入人口277.1万多于广州123.1万,因此深圳的吸引力更大,故B排除;根据图示材料可以看出,人口集中迁入区以外的人均GDP增速更快,因此C排除;因此排除A、B、C,选择D。11.根据材料可得,各地人均GDP增速最快的是非中心城市,因此A排除;大湾区内非中心城市最快,这些城市城镇化的水平相对较低,故B排除;湾区外城市快于湾区内,因为承接产业转移多,经济增长速度快,故C正确;深圳快于广州,原因是深圳的开发程度更高,地理位置更优越。与城市服务功能关系不大,因此D排除;因此排除A、B、D,选择C。(2022·江苏卷)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

)A.京、沪 B.黑、吉 C.粤、鄂 D.渝、黔13.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

)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1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

)A.向城市群集聚 B.向中西部迁移 C.沿长江带集聚 D.分布更加均衡【答案】12.C13.D14.A【解析】1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位于图中虚线上的粤、新、苏、鲁、鄂等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C正确;京、沪、黑、吉、渝、黔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不相等,ABD错误。所以选C。1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京、沪、津三地“七普”人口增长率低于“六普”人口增长率,“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都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渝“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六普”人口增长率,“七普”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六普”低于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1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主要城市群所在地的“七普”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向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平均薪资水平更高的城市群集聚,A正确,D错误;中西部地区的“七普”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B错误;没有体现向沿长江带集聚,C错误。所以选A。(2022·浙江卷)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完成下面小题。15.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16.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

)①工资水平②空间距离③土地价格④环境质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15.B16.A【解析】15.根据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来源分布图可知,流入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安徽省,属于中部地区,另外还有河南、江西省也属于中部地区,因此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中部地区,B正确;东部地区仅有江苏省有流入,但占比较低,A错误;西部地区有四川省流入,且人口占比较低,C错误;图中没有显示东北地区有人口流入,D错误。故选B。16.甲省是江西省,经济相对落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水平,①正确;江西省临近长三角地区,空间距离较近,有利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②正确;当前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土地价格和环境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综合起来,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22·全国乙卷)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上海30.330.25215.42北京59.772.8300.9广州39.7129.12468.46深圳34.0116.88596.7317.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18.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A.相似的空间形态 B.趋同的主导产业 C.一致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级规模19.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 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 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答案】17.A18.D19.B【解析】17.根据表中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数据可知上海人口净增加184.17万人,北京净增加228.1万人,广州净增加597.58万人,深圳净增加713.66万人,所以四城市总人口都是净增加的。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故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减少,广州、深圳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虽然都增加,但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的远大于中心城区人口的增加量,故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也在减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18.题目中四城市是我国最发达的四个城市,城市等级高,总人口增加,部分中心城区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比如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一般具有相近的等级规模,D正确;城市的空间形态、主导产业、功能定位均受城市的自然或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各不相同,不一定相似,ABC错误。故选D。19.由1题可知四城市总人口都在增加,而结合所学知识,四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增加大都来源于人口的迁移,外来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会加大中心城区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所以城市规划应该引导外来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减轻城市中心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故A错B正确;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的疏解,会改变城市的职能与功能,故C错;中心城区以外地区有不同的功能区,人口均衡布局可能影响中心城区以外的功能区布局,故D错。故答案选B。(2021·江苏卷)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许多省区人口流入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下图为“某年我国三大城市外来人口占比位列前十的省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同为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迁移至上海人口相差较大,其主导因素是(

)A.对外交通条件 B.文化交流习惯 C.经济活动方式 D.人口迁移政策21.从全国看,三大城市的外来人口省区分布具有明显的(

)A.地域性 B.等距性 C.均衡性 D.同向性22.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北京(

)A.政府机构外迁 B.城市规模扩大 C.首都功能优化 D.公共服务升级【答案】20.C21.A22.C【分析】20.据图可知,同为长三角的安徽、江苏流入上海人数较多,浙江流入上海人数较少。分析其形成原因,三个省份对外交通条件都很优越;都位于华东地区,文化习惯差异不大;人口迁移政策主要由国家统一指导,各省份差异较小,ABD错误;浙江省大力发展小商品经济和网络营销,需要大量劳动力,大量吸引了其他地区人口流入的同时,也稳定了本省份人口的流出,导致浙江省流入上海市的人口比较少,C正确。故选C。21.从全国看,三大城市外来人口省区分布,主要来自地域邻近的经济欠发达的人口大省,北京、上海、广州都有各自外来人口主要流入省份,所以具有地域性,A正确;由图可知,主要外来人口省区与流入城市的距离并不完全相等,B错误;外来人口省区和来源方向有明显的差异,北京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和南部的省份,少量来自东北,上海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地区的省份,广州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和北部的省区,故不具有均衡性和同向性,CD错误,故选A。22.近年来,京津冀在推进一体化发展,北京疏解非首都职能,将非首都职能包括工业等大量吸引外来人口的产业向外转移,外来务工人口减少,导致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下降,C正确;因国务院定位的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政府机构不会外迁,A错误;城市规模扩大、公共服务升级,使城市服务更完善,会吸引外来人口,使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上升,BD错误。故选C。(2021·山东卷)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育政策调整 B.落户政策放宽 C.医疗条件改善 D.行政区划变动24.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 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25.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A.采矿业 B.旅游业 C.制造业 D.物流业【答案】23.B24.D25.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增长的相关知识。23.根据图片信息,20162019年户籍人口增长比常住人口快,如果是生育政策改变,常住人口基数大,增长应该比户籍人口快,A项错误。故应该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使得户籍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常住人口,B项正确。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行政区划的变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影响是相同的,两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存在较大差异,CD项错误。故选B。24.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而之前一段时间,该市常住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该市应该是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得到了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再那么强烈,D项正确。人口老龄化对户籍人口同样有影响,并且会使得该市劳动力短缺,常住人口增长迅速,A项错误。GDP增长缓慢以及环境承载力下降会使得当地失去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常住人口可能有所下降,BC项错误。故选D。25.该市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市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并且经济较为发达,故应该为制造业,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2021·湖南卷)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意1990~200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27.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①“三农”政策利好

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26.D27.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变化的相关知识和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26.根据图片信息,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A项错误。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一直在上升,B项错误。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C项错误。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D项正确。故选D。27.根据题意,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是因为国家“三农”政策利好,外出务工人数开始减少,①正确。出生人口变化并不会迅速影响到外出务工人数,②错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产业受到影响,外出务工人数开始有所下降,③正确。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有所上升的,尤其是我国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持续上涨,④错误。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2021·浙江卷)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完成下面小题。28.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人口密度 B.交通运输C.环境承载力 D.移民意愿29.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②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③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④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28.C29.D【分析】2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区域人口数量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危机,生态移民能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环境承载力,C正确。实施生态移民需考虑人口密度、交通运输、移民意愿,但不是首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29.由所学知识可知,生态移民能够增加迁入区劳动力数量,有利于促进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①正确;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对于缓解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影响较小,同时可能增加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②③均错误,即ABC错误。生态移民能够实现迁出区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迁出区人口脱贫致富,④正确,即①④正确,D正确。故选D。(2020·天津卷)下表为2000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万人)。读表,完成下面小题。2000年排名2010年排名广东1505121501浙江369211822上海31338983江苏25447384北京24657055福建21564326天津73122997山东103102118新疆14171809辽宁104917910内蒙古551514411河北931114012云南11681231330.据表1信息,对跨省人口流动状况的正确判断是(

)A.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的数量均衡B.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C.西部经济地带中云南流入人口最多D.上海流入人口在直辖市中增速最快31.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发达,出行方便 B.生态环境优,居住条件好C.政府鼓励,政策引导 D.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答案】30.B31.D【解析】30.据表中数据分析,东部经济地带跨省流入数量较多,西部较少,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数量不均衡,A错误。表中东部经济地带省份2010年流入人数较2000年均在增加,说明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因此B正确。表中数据显示,西部省份中新疆流入人数大于云南,因此C错误。据表中数据计算,上海增速为约为186.9%,北京增速约为186.5%,天津增速约为309.6%,天津增速最快,D错误。故选B。31.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吸引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区经济差距,广东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D正确。交通发达、生态环境、政府鼓励等均不是最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2020·山东卷)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2.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态效益高 B.木材销路好C.劳动投入少 D.种树有补贴33.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大开荒力度 B.增加木材进口C.增加粮食进口 D.鼓励农地流转【答案】32.C33.D【解析】3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年轻人在自家耕地上栽种杨树之后外出务工,几年后待杨树成材后出售,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这个过程中劳动投入少,还可以兼顾务工(且以务工为主),所以“农地杨树化”现象突出,并不是因为其生态效益高或是木材销路好,C正确,AB错;材料中并无信息表明种树有补贴,D错。故选C。33.根据材料“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可知,“农地杨树化”使得耕地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可通过鼓励农地流转,一方面,当地农民可在耕地流转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实行农地流转,可减少耕地资源的浪费,D正确;当地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不足,部分耕地弃耕,因此才会出现“农地杨树化”的现象,并非当地耕地不足(所以无加大开荒力度的必要),也不是当地木材不足或粮食缺口,ABC错误,故选D。(2019·海南卷)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4.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A.东北部 B.南部C.中西部 D.西部35.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

)A.数量减少 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C.迁移规模变小 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36.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A.经济 B.交通C.文化 D.教育【答案】34.B35.C36.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34.据图可以判断,三个最粗的箭头,即迁移人口数量最大的箭头,从三个不同地区指向了南部地区,说明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南部,故B正确,ACD错误。35.据图可以看出,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各区之间的人口迁移数量明显变小,故C正确。图中只是显示了国内人口迁移情况,因为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受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个因素的影响,而材料中既没有提到自然增长,也没有提到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所以单从材料中,是无法判断美国本土的人口数量变化的,故A错误。通过计算,可知1995年中西部地区以迁出为主,2010年依然是迁出为主,故B错误。1995年只有南部为净迁入,2010年南部和西部都是净迁入,所以净流入的地区增多,故D错误。36.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哪个地方发展速度较快,提供的就业机会就会较多,就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南部新兴企业的发展曾经吸引大量人口迁入,随着人员的逐渐饱和,以及西部的发展,南部地区净迁入变小,西部也由净迁出,变为净迁入,所以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经济,故A正确。交通、文化、教育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但是材料中没有明显的提示内容,故BCD错误。(2019·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7.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

)A.人口总数减少 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 D.劳动力增多38.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增长 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 D.生育观念【答案】37.D38.C【分析】考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37.该图表示的是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占比而非人口的数量,因此无法判断人口总数的增加或减少A错误。人口老龄化指的是60岁以上人口大于10%,65岁以上人口大于7%2016年相对于2000年虽有所上升,但是明显没有超过5%,因此B错误。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相对来说低于25岁人口占比下降,而26至50岁人口占比增加,因此整体来说平均年龄成增大趋势,而非减小趋势。C错误。劳动年龄人口,是指16到64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从图中可以看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增多,D正确。38.有第一题可知,2016年相对于2000年人口占比增加最大的主要是26至5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也就是青壮年,由此可以推测,该城市就业条件好,吸引青壮年前来务工,引起了人口迁移,该城市低于25岁人口占比下降,有可能是教育因素影响,外出上学引起人口比重下降,因此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机械增长。而不是自然增长,正确答案选C。医疗水平改善会延长人的寿命,因此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为中老年人应当增多,与题意不符。生育观念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尤其是青少年比重的变化,而图中变化最明显的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增加。不符合题意,ABD错误。(2019·全国Ⅰ卷)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9.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40.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答案】39.C40.B【解析】39.图中给的信息是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不同年龄人口占各自总人口的比例,没有欧盟籍和非欧盟籍各自的总人口数量信息,因此无法比较二者男性人口数量多少,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C正确;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大于非欧盟籍,D错误。故选C。40.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错误;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年龄较轻,由于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B正确;欧盟地区每年GDP总量缓慢增长,非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导致欧盟地区人均收入降低,但不会剧降,C错误;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错误。故选B。(2015·天津卷)图甲、图乙表示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1.结合图甲中的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A.西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 B.全市人口平均密度增加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 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42.结合图乙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 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C.住宅区聚集到南部滨湖地区 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答案】41.B42.D【解析】41.结合人口密度图例,从图中可以看出,全市人口密度绝大部分地区有所增加,东北部人口密度增加明显,因此B正确。CD错,无法判断人口数量的变化,故A错。故选B。42.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出商业区的分布状况,故A错,与15年前相比,现在工业区布局分散,故B错,从人口分布来看,也不能判断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故C错,据图分析路网密度中部、南部增大,故D正确。(2014·全国卷)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43.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44.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答案】43.A44.C【分析】试题分析:43.读图,从1910年到1970年,迁移人口变化不大,但迁移人口所占的比重却持续稳定下降,说明这段期间该国人口总数持续稳定增长。1970年后迁移人口增长快,占总人口比重增长较慢,说明人口总数继续增长,只能是①符合,所以A对。②图中1950年后,如果人口总数不变,迁移人口增加,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会呈正比例增长,B错。③、④图中总人口出现下降时期,与迁移人口比重下降不相符,C、D错。44.根据前面分析,在①图中人口总数增长最快的时段是曲线坡度最大的时段,约在19501970年。从迁移人口数分析,19501970年,迁移人口数变化不大,但是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最小,说明此时段人口数量增长最多,C对。A、B、D错。(2014·山东卷)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下题。45.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状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46.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豫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答案】45.A46.D【分析】考查读图分析人口迁移并推测所对应省区。45.这是一个坐标图,横坐标是户籍人口,纵坐标是常住人口。图中斜线左上的省份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说明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多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斜线右下的省份情况则相反,多为内地经济欠发达省份。图中①和②总人口都排在全国前列,根据最近人口普查结果,只有广东省和河南省符合。①在斜线以上,表明经济发达,人口以迁入为主,为广东省;②在斜线以下,表明经济落后,人口以迁出为主,表示河南省。同理可推断出③为贵州省,④为上海市。根据所学知识把四省市的简称一一对应,A项正确。故选A。46.人口迁移主要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改革开放后的人口迁移方向之一是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一般遵循就近迁移原则。当前,我国人口主要是从不发达省份流向较近的发达地区。河北省应流向较近的津京唐地区,A错。安徽流向长三角地区,B错;湖南应流向较近的珠三角地区,C错;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D正确。故选D。(2014·上海卷)(三)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47.从人口迁移类型看,下列情况属于生态移民的是A.三峡库区居民外迁 B.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C.农村人口进城务工 D.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48.三峡库区部分移民东迁沿海某地后,迁入地采取了“杂居”安置方式。其深远意义是A.改善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 B.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C.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D.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49.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

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

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47.B48.C49.C【分析】试题分析:47.生态移民是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