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1课+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1课+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1课+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1课+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导学案【课程标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学习目标】1.通过原始文献、图片史料在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2.通过史料研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中的伟大作用及对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习重点】系统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学习难点】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认识其价值。知识导航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多元起源。约一万年前,五地先后起源,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区域。2.春秋战国,奠基时期(1)出现华夏认同,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2)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3)“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3.汉朝,董仲舒创立新儒学,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影响: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统一多民族的文化格局。4.魏晋玄学盛行,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5.宋代,三教合一,形成理学,以朱熹为代表。评价: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但它宣扬的封建礼教,三纲五常,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6.明朝中后期,心学形成,以王阳明为代表评价:标志着人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7.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反封建民主思想)出现表现:李贽批判理学,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等。8.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潮流。如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等。9.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彻底否定儒学),科学与民主成为价值目标。10.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逐渐成为主流。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重视以人为本。(1)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2)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的人本思想。(3)孟子提出“仁政”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2.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1)老子提出“道”的概念,认为“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2)荀子以朴素的唯物史观解释自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3.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1)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墨子主张“尚贤”。(2)影响:在当时各国掀起了选用人才革古鼎新的大变革,也对后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使用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4.主张和而不同。太史伯认为“和则生物,同则不继”,等。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特点:(1)本土性,本国风情,地域特征。(2)多样性,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3)包容性,博采众长,兼收并蓄。(4)凝聚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5)连续性,绵延不绝,传承至今。2.价值:(1)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2)体现价值标准,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3)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行,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习题巩固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先秦的传世文献《国语》记载:"昔伊、洛(黄河支流的古称)竭,而夏亡。"而殷墟甲骨卜辞和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尚书》中均将夏朝称为"西邑"。汉代亦有文献称禹为"西夷人"。下列相关认识中,最为合理的是A夏朝的灭亡源于气候变化B战国竹简文书更真实可靠C商汤的功绩被后人所夸大D夏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突出2.《礼记.大学》率先提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奋斗目标,并把个人、家庭、国家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后来《孟子》进一步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表明先秦儒学()A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B构建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C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D注重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3.《史记》载:"周武王既克殷,访箕子以商所以亡,而问所以安。箕子曰:'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一于正'"。据此可知该时期()A.周天子强化中央专制统治B民本思想与德治观念显现C西周奉行无为而治的思想D箕子认为国家应实行法治4.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人物服饰上有象征吉祥的宝相花,这种花纹在隋唐时期常用于装饰瓷器、织物、金银器等。它是综合本土牡丹和菊花、印度佛教的莲花、地中海的卷草和忍冬、中亚的葡萄和石榴等图案,经艺术加工融合而成,造型饱满,具有雍容华贵的美感。材料说明唐朝()A远超前代的工艺水平B开放奢侈的社会风气C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D范围广泛的物种交换5.战国时有思想家主张,"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这一主张()A融合了儒家的德治思想B凸显了下层平民的民主意识C彰显了兼爱非攻的追求D维护了奴隶主贵族天命观念6.孔子"闵(忧虑)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整理编定)《诗》《书》,修起《礼》《乐》;墨子赞赏"行说人者,其功善亦多";孟子之学术"治天下可运于掌上";荀子坚持"制天命而用之"。由此可知这些学说()A.治国理念存在冲突B存在相互交融借鉴C主张重塑社会秩序D.都体现了经世精神7.《尚书.尧典》记载"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荀子.儒效》记载:"四海之内若一家";《礼记·中庸》记载"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些记载反映出中华文明()A.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B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C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D.崇德尚贤的价值追求8.据学者统计,《诗经》中共涉及"民"字102次,"人"字273次,"天"字169次,"帝"字43次,"神"字22次,"德"字70次。这说明《诗经》()A,对宗教和神灵持怀疑态度B.关注民生与人的地位C.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D,侧重于社会教化功能9在云南省,民族文化演艺业蓬勃发展,以《云南映象》《丽水金沙》等为龙头,带动了全省演艺业的发展,《印象丽江》《动巴拉娜西》《蝴蝶之梦》《梦幻腾冲》等一批民族演艺产品和文化精品走向全国,产生很大反响。云南省民族文化演艺业的发展()A.体现了民族文化融入时代精神B.提升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C,是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D.彰显了各少数民族的政治平等10,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及《史记》的缘由:"……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