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2025.0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城子崖遗址是中国“龙山文化”的最早发现地,考古学家在这里曾发掘出A.彩绘陶器B.蛋壳黑陶C.青铜礼器D.甲骨文字2.《汉书·艺文志》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的特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该学派应为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3.楚汉战争时,有“米石至万“米斛万钱”的记载。而汉文帝时,谷价降至每石数十钱,甚至“粟至十余钱”。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战争的破坏B.粮赋的增加C.农耕的发展D.抑商的影响4.下图为魏晋时期的贵族墓壁画。图中羌人“披发覆面”“衣裘褐”,正利用耕牛耙地。该图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魏晋时期A.民族交融促进发展B.政权陷入分裂对峙C.江南地区获得开发D.社会高度繁荣开放5.隋文帝实行科举,使“选举不本乡曲”;屡次“诏举贤良”,擢拔民间有影响力的儒家士子为官。隋文帝的这些举措意在A.提高官员素质B.变革选官制度C.促进儒学发展D.限制门阀势力6.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记述时事,并发出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感叹。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牛李党争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朱温篡唐7.唐朝曾下诏改革税制,规定征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这一改革A.消除了土地兼并B.巩固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C.加剧了财政困难D.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8.宋代城市中,说书演出等演艺活动非常盛行,人们的娱乐方式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在于A.君主专制弱化B.文学艺术发展C.商品经济繁荣D.城市人口剧增9.宋代,儒学家们从万事万物的本源出发,由此得出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是A.“理”B.“仁”C.“良知”D.“君权神授”10.元朝政府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管理而设置的行政机构是A.宣政院B.宣慰司C.澎湖巡检司D.湖广行省11.1411年,明成祖令宋礼征发30万民工疏通了因黄河淤塞的会通河。1415年,漕运总督陈瑄完成了淮河一带河道的修浚,自此漕运完全畅通。漕运畅通客观上有利于A.北方粮食运往南方B.厉行海禁政策C.加强南北经济联系D.消除倭寇侵扰12.《起居注》是史官专门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朝时不允许皇帝观看,宋代皇帝经常亲自调阅,但到康熙帝时,他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上述变化最能说明A.康熙轻视史学传统B.皇帝注意谨言慎行C.史官无法客观记录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13.表1为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期间翻译并编纂的部分书籍。他的这一行为表1名称内容《四洲志》摘译自英人所著《世界地理大全》,主要介绍西方地理、历史《各国律例》摘译自瑞士人所著《国际法》,主要介绍当时一些国际通行做法《华事夷言》摘译自英人所著《中国人》,主要涉及英国人对中国的看法A.拓宽了国人视野B.开启了洋务运动C.传播了革命思想D.引发了社会变革14.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曾废止商业贸易,一切物资由国库统一分配。但不久后又在城外开辟特定商业区,允许军民在此自由买卖。这一变化表明太平天国A.致力于学习西方文明B.采取务实治国策略C.延续传统的商业政策D.无法根除阶级局限15.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企业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开办轮船招商局B.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C.创办福州船政局D.创办江南制造总局16.20世纪初期,《申报》的一则报道描述了一群上海女性骑自行车外出游玩的情景。这反映出当时A.新式交通工具广泛使用B.新潮人士已经遍及城乡C.西方文明影响国人生活D.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1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发布命令时,须有国务员副署签字才能生效。其直接目的在于A.牵制总统权力B.防止内阁专权C.维护共和体制D.强调法律尊严18.1916年,陈独秀在文章中写道,“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基于上述认识,他A.呼吁彻底的反清革命B.大力宣扬民主科学C.号召反对袁世凯复辟D.积极讨伐北洋军阀19.下图为近代中国某支部队的转移路线示意图,该部队应为A.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B.正在战略转移的中央红军C.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D.刘邓领导的战略反攻部队20.抗战时期,中国军队英勇奋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是在A.上海B.南京C.广州D.武汉21.1945年8月,毛泽东经过慎重考虑后,“以弥天大勇赴重庆谈判”。此次“谈判”主要协商如何A.争取抗战胜利C.恢复国民经济C.推行土地改革D.实现和平建国22.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兴办了许多面向职工的工人文化补习学校,以识字教育为重点,力求在3-5年内使现有文盲职工识字1000个左右。当时创办这类学校主要是为了A.满足人民识字需求B.适应经济建设需要C.实现人民当家作主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23.下图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示意图。图中数据反映出当时A.工业农业协调发展B.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C.各行业均显著增长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24.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国着手调整对外战略,考虑改善对美关系。这一战略调整的基本出发点是A.维护国家安全利益B.取得与苏联竞争优势C.转变国家工作重心D.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25.2021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2022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2023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又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些倡议的提出表明当今中国A.对外开放领域持续扩大B.居于国际事务领导地位C.得到国际社会普遍信任D.致力改善全球治理体系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表2《史记》记载的两位大臣的争论丞相王绾廷尉李斯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镇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材料二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示意图材料三唐朝的著名政论家柳宗元说:秦末农民大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发生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柳宗元之说还是有道理的。-以上均据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2所示“争论”发生的背景及结果。(4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图4所示问题采取的措施。(4分)(3)你认为柳宗元的认识是否“有道理”,简要说明理由。(4分)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统治者在建国初就曾下令:“凡有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后又规定“税粮准以棉布折米”,也就是说可以以棉布代替税粮,这些措施均促使棉花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尤其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棉花作为高利润的经济作物,自然成为许多农民耕种的首选。-据王月疏《明代中国棉桑及其地理分布》材料二明中叶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游农业区,棉花已普遍种植。棉花的销售,直接关系到农户的经济生活。盛产棉花的江南地区,许多农户不仅自产棉花,而且进一步开展家庭手工业,对棉花进行加工、纺纱、织布,以提高棉花及其产品的经济价值。棉花已取代了麻的地位,成为普通的衣被原料。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明代中叶城镇经济获得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如新泾、安亭等市镇,与棉纺织业的发达直接相关。-据张岂之主编《中国通史》(1)指出材料一、二关注明朝棉花种植的视角有何不同。(4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棉花种植对明朝社会产生的影响。(8分)2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表3人物关于甲午战争的认识(清朝将军)依克唐阿“敌未能至而防疏,敌将至而遂退,兵勇又怯于见敌......苟能众志成城,效死勿去.....虽倭夷十倍其数,安能得我寸土哉?”(《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清朝直隶总督)李鸿章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增一船。......倭人心计谲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海上交锋,恐非胜算,即因快船不敌而言。(《覆奏海军统将折》)(日本海军司令)伊东佑亨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不以去旧谋新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材料二(甲午)战争带来的屈辱越是沉重,对于日本自强成功的领会也就越为深刻。于是,强敌变成了榜样......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洋务运动几十年间陆续出现的变法议论终于一步一步转化为一场社会运动。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简要说明依克唐阿、李鸿章、伊东佑亨对中国甲午战败原因的认识有何不同。你认为谁的认识更接近中国战败的根源,简要说明理由。(10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社会运动”的主张及其积极影响。(4分)2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图11978-1984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单位:元)图21978-1986年中国城乡收入比注:城乡收入比是指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除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值越高,说明城乡收入差距越大;比值越低,说明城乡收入差距越小。-据《中国统计年鉴》(1)指出20世纪80年初期中国农民收入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84年后中国城乡收入比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4分)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2.B3.C4.A5.D6.B7.D8.C9.A10.C11.C12.D13.A14.B15.A16.C17.A18.B19.C20.A21.D22.B23.D24.A25.D二、非选择题26.(12分)(1)背景:从秦始皇统一六国(秦统一全国),令群臣商议要不要分封的角度作答,可得2分。结果:从秦始皇赞同李斯的建议,彻底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的角度作答,可得2分。(2)措施:从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盐铁官营,加强经济控制;尊崇儒术,加强思想统一;设立刺史,加强地方监察;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任用酷吏,加强地方治理等任2个角度作答,可得4分。若从其他角度作答,合理即可得分。(3)有道理(2分)。从郡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郡县制利于中央对地方有效控制;郡县制相比分封制更具有历史进步性等任一角度作答,可得2分。27.(12分)(1)从材料一主要关注棉花种植的原因(2分);材料二主要关注棉花种植影响(2分)的角度作答。(2)影响:若从稳固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强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百姓的衣服材质;影响了明朝的税制改革等任4个角度作答,可得8分。若从其他角度作答,合理即可得分。28.(14分)(1)不同:从依克唐阿认为军队指挥不当、士兵怯战(2分);李鸿章认为中国海军装备落后,实力此消彼长(2分);伊东佑亨认为中国社会制度落后(2分)的角度作答。理由:日本人伊东佑亨的认识更接近。从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经济军事实力落后;日本明治维新(“更张新政”)后国力强盛,且侵华蓄谋已久的角度说明中国战败的根源,可得4分。若从其他角度作答,合理即可得分。(2)主张:从实行维新变法;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等角度作答,可得2分。影响: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新思想的传播;冲击了旧式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