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太康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南省太康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南省太康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南省太康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南省太康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试题】第1页,共4页学校专业班级姓名座号※※※※※※※※※※※※※※※※※※※※※※学校专业班级姓名座号※※※※※※※※※※※※※※※※※※※※※※密封线内不得答题※※※※※※※※※※※※※※※※历史试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总得分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表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发掘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发源地B良渚遗址发现了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C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夏朝出现牛耕D《周易》中记载神农氏教天下耕作周代出现刀耕火种A.A B.BC.CD.D2.“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与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商汤灭夏 B.犬戎破周C.武王伐商D.平王东迁3.“这一学派推崇自然法,否定人为法,强调‘不争’,反对滥杀。”“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的是()A.孟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墨子4.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系统,帝国采取“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之策。表现在()A.联络西域,夹击匈奴;通婚和亲 B.讨伐匈奴;南征百越,开凿灵渠C.修建驰道,设置驿站;开发象郡 D.构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5.汉代被举孝廉后在中央以郎署为主,再迁为尚书等官,在地方的则为令、长,再迁为太守等。而晋朝天位从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政治口号,树立了很多孝的典型,因孝被荐的官员大多委以虚职。这种不同说明()A.汉晋“独尊儒术” B.晋朝孝文化功利色彩浓厚C.汉朝实行察举制 D.晋朝儒道佛“三教并行”6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的基本依据之一,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开创了“文景之治” B.削弱了诸侯国势力C.巩固了大一统国家 D.开通了“丝绸之路”7.西晋末年始,北方人口因动荡大量南迁,南迁人口未纳入所在郡县正式户籍,不负担国家调役。东晋于咸和年间(326~334年)开始实行“土断政策”,即取消客籍户,“不论侨土”将居民一律编入正式户籍。这一变化()①抑止了士族势力膨胀②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③有利于民族间的交融④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8.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梳理10-13世纪的历史知识时制作的表格,与表中序号顺序对应正确的是()少数民族主要活动①916年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②定都兴庆,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③与南宋长期对峙,后现“大定之治”④完成全国统一,进行地方制度创新A.①契丹②党项③女真④蒙古 B.①鲜卑②女真③蒙古④满洲C.①契丹②吐蕃③女真④满洲 D.①鲜卑②女真③党项④蒙古9.《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京城)东华门外,市井最盛,盖禁中(指帝王所居的宫苑)买卖在此。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材料反映了当时()A.纸币开始出现 B.海外贸易繁荣C.城市市场活跃 D.榷场贸易兴盛10.元朝时某宰相向皇帝上奏说: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以程子、朱子注解为主,是修己、治人之学。这一主张()A.否定了隋唐的科举取士制度 B.强调治国人才的德行修养C.利于人才选拔的公平化化 D.表明理学开始受到官方推崇11.长期以来,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到唐代,他们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三省掌握了以前的宰相职权。这一变化()A.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B.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C.标志着内外朝制度形成 D.调整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12.某学者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行政组织……这样的安排纯系一时权宜之计,从未预计长久保持。该制度是()A.秦朝的郡县制 B.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D.元朝的行省制13、南宋时,人们题诗讽刺好养鹁鸽的赵构:“鹁鸽飞腾绕帝都,暮收朝放费功夫。何如养个南来雁,沙漠能传二帝书。”下列事件与这首诗相关联的是()A.“靖康之变” B.“宋夏和议”C.“辽宋和议”D.“绍兴和议14.“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蕃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行中书省 B.理藩院C.宣政院D.宣慰司15.雍正在批复福建布政使的密折中写道:尔可凡事与督抚开诚,就尔所见呈知上司。若有徇私不法之举,有实凭据之处,方是尔当奏之时。寻常地方事宜,非尔奏之任。据此推断,雍正皇帝实行密折制度意在()A.杜绝地方官员贪污腐败 B.鼓励官员互相检举C.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D.统一奏章书写格式16.13世纪中叶,蒙古军队进攻波兰利格尼兹城,大败波军。波兰历史书曾记录这种“妖术”:只见一“怪物”腾空而起,一声爆炸,喷射出烟雾,恶臭难闻,不等看清楚,蒙古军队已经冲上前来。此“妖术”即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应用,下列项中对其表述正确的有()①在唐末开始应用于战争②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③宋朝时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④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型射击火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北部的行政系统被称为“北面官”,其涵盖的地区包括上京和中京,这片地区是原契丹部落的发源地。南部行政系统以“汉人官”为人所知,其统辖区域包括南京、东京和西京,这里是汉人、渤海人及其他原住民的家园,故其制度有意承袭唐朝的官制。北部行政系统只用契丹官员,同时也拥有更大的权力。这一中国历史上首开先河的政治模式,尊重了多民族社会的特性和需求。材料二金朝于1137年采纳了汉入历法,1138年重新建立了汉人的科举考试制度,1139年采用了汉人的朝廷礼仪制度,1140年祭孔并建立太庙。——摘编自《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1)据材料一指出辽朝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这一制度有何重要意义?(8分)(2)据材料二指出金朝采取的重大举措,并分析这些举措的突出特点。(6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材料二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唐太宗唐玄宗政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整顿吏治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注重文教,编修经典——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并概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上的主要特征。(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二,概括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6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代在制度上有哪些创新发展?(6分)19.阅读材料,完成问题。(20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材料—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材料二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材料三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材料四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史学集刊》(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4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三省的职责和三省六部制特点。(6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背景和主要措施。(6分)(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创新的积极影响。(4分)学校专业班级姓名座号学校专业班级姓名座号※※※※※※※※※※※※※※※※※※※※※※密封线内不得答题※※※※※※※※※※※※※※※※历史试卷1、【答案】A【解析】在中国云南发掘出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元谋人是远古人类的一种,所以可以得出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发源地,故选A;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属于长江流域的文明,故得不出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故B错误;甲骨文出现在殷商时期,故不能得出夏朝出现牛耕的结论,故C错误;神农氏是传说时期的人物,所以不能得出周代出现刀耕火种,故D错误。2、【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牧野”可知涉及牧野之战,为武王伐纣之战,故选C项;商汤灭夏与牧野之战无关,排除A项;犬戎破周与牧野无关,排除B项;周平王东迁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推崇自然法,否定人为法”“强调‘不争’,反对滥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派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是老子,老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强调不争,反对滥杀。故选B;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代表人物,三者均与题干不符,故排除ACD。4.【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秦汉时期”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指的是修筑长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指的是开辟西域的丝路,D项正确;“‘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指的不是联络西域、讨伐匈奴和修建驰道,排除ABC项。故选D项。5.【答案】B【解析】汉代通过察举产生的“孝廉”出任实职,晋朝将“孝”作为政治口号上,察举的孝廉只是政治典型,多委任虚职,反映出晋朝孝文化功利色彩浓厚,B项正确;汉晋“独尊儒术”与材料中的不同不符,A项错误;实行察举制是两个朝代的相同点,不是材料要说明的问题,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晋朝“道佛”与儒家“三教并行”,D项错误。6.【答案】C【解析】据图中关键信息“前127年”“卫青军”等可知是汉武帝时期发动的打击匈奴的战争,大大打击了匈奴的气焰,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故C正确;A是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故A与题意不符;“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势力,B与题意不符;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故D与题意不符。7、【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时期的“土断政策”,增加纳税的户数,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主客户之间的融合,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②③④正确,C符合题意;材料与抑制士族势力无关,①错误,ABD排除。故选C。8.【答案】A【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契丹族建立的辽,于916年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党项族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女真族建立金,与南宋长期对峙,后现“大定之治”;蒙古人于1271年建立元,最终完成全国统一,在地方实行行省制,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C【解析】【详解】题意体现了北宋汴京城繁华的商业贸易的场景,故C正确;题意没有提及纸币,故A排除;题意描绘的是汴京城内的贸易情况,而非海外贸易,故B排除;题意并未涉及与外族的边境贸易,故D排除。【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以程子、朱子注解为主,是修己、治人之学”可以得出元朝强调治国人才的德性修养,故B正确;元朝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以明经科为主,并未否定科举考试制度,故A错误;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公平化,并非材料主旨,故C错误;南宋时期理学开始受到推崇,并非元朝,故D错误。故选B。11.【答案】D【解析】【详解】内廷官变为政府外朝执政长官,主要目的是分散相权来加强皇权,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地方,排除A;材料反映的不是内部矛盾,排除B;内外朝制度是汉代已经出现,排除C。12、【答案】B【解析】根据“‘斑马式’的行政组织”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初实行了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的制度,由此形成了这样的特点,符合题意,故选B;郡县制和行省制都是单一制度,与“斑马式”不符,排除AD;三省六部制是中央行政制度,与地方行政管理无关,排除C。【答案】A【解析】根据“赵构”“二帝”可得出此诗与“靖康之变”有关,“靖康之变”之中金朝掳走徽、钦二帝,康王赵构建立南宋,故A项正确;BCD项都与材料的主旨不符合。14、【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宣政院是中国元朝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C正确;行省并不管辖吐蕃地区的事务,A排除;理藩院是清朝设置的,B排除;宣慰司针对的是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D排除。故选C。【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展现雍正帝通过密折制度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故C选项正确。“杜绝”过于绝对,故排除A项。并非“互相”检举,B选项排除;D选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选项16.【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药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