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泉州市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一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第1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1.图为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何尊及铭文,铭文中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这可用于佐证()A.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B.商纣王的暴政C.“中国”一词已出现D.青铜器的诞生2.里耶秦简记载:“公元前221年,洞庭郡迁陵县都乡在审核17户来自启陵乡的迁徙民众时,发现其缺少登记年龄的簿籍,故发函启陵乡协助查询。”这表明了当时()A.户籍管理规范B.法律制度严酷C.赋役征发严苛D.人口流动频繁3.图1至图2的变化反映了()A.民族交融受到阻碍B.蕴含统一的趋势C.地方行政建制稳定D.主流思想的确立4.唐代初年“水陆漕运,不过二十万石”,后对江南运河的开阔和疏浚,开元以后的三年间光是从江南运粮就高达七百万石。同时运河沿线的造船、制瓷、制盐、制茶等行业也迅猛发展。这反映了()A.国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运河沿线实现经济转型C.交通建设带动经济发展D.国家重视发展运河运输5.南北朝时,观音的造象多为威猛庄严的男性形象,且有较强的印度特质;隋到唐初,逐渐演化出和蔼可亲的女性形象;宋代以后,民间更是创造出送子观音、药师观音等多种慈悲善良的女性形象。这一变化说明()A.儒学的地位受到冲击B.三教合流趋势明显C.佛教呈现本土化趋势D.男女地位趋于平等6.明朝在边疆地区设置卫所,卫所军士拥有军籍,可携带家眷子女伴随驻防。这()A.利于对边疆地区的管理B.推动户籍制度改革C.延续了前朝的治疆政策D.肃清了倭寇的袭扰7.著名汉学家孔飞力在其著作中对清朝某制度评价道:“一个政府的有效运作取决于对信息流动的仔细掌控”。最能佐证该观点的措施是()A.实行八股取士B.设立理藩院C.推行改土归流D.实施奏折制8.明清时期的商帮成员常以合伙经营的方式,订立规章,共同协商货物价格,有时也会借调资金,保护同乡商人的利益。这主要缘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雇佣劳动关系发展C.工商业市镇兴起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9.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在华掀起办报热潮,且尽量采用易于中国人接受的形式传播教义,宣称办报是为中国人谋福利。这体现了()A.列强侵略手段的隐蔽性B.中外文化的剧烈冲突C.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开启D.小农经济的逐步瓦解10.自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始,数年之内,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大型兵工厂先后创办。据此可知,洋务运动旨在()A.推动民族工业发展B.实现强兵御敌C.提升清军文化素养D.促进政治民主11.1910年,浙江省铁路总理汤寿潜因维护地方利益被清廷下令革职。浙江省谘议局拒不履行,理由是:“事关本省权利存废事件,应在谘议局权限之内”。这反映()A.预备立宪成效显著B.铁路修筑事关国计民生C.革命势力发展迅速D.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削弱12.中国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时间数量(个)资本额(万元)行业1914年8月前1464114.81914年8月至1920年27211743.5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据上表可知,当时中国()A.工业布局得到合理改善B.民族资本受外来压力减弱C.工业技术逐步领先世界D.产业结构得到了均衡发展13.中共三大通过决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这说明中共()A.得到各阶层的广泛支持B.建立独立的革命武装力量C.已拥有成熟的理论武器D.探索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14.国民政府战备情况表时间举措具体内容1935年至1937年整理训练军队全国完成85个调整师和整理师,92个独立旅,还整建了部分技术兵种部队。实施兵役法将全国划分为60个师管区,负责征集兵员。1936年通过军费预算1937年军费预算4.12亿元,新增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据上表推知,这旨在()A.防范反蒋运动B.提升国防力量C.应对民族危机D.削弱各地军阀15.如图表明()A.中央苏区发展壮大B.沦陷区经济资源被掠夺殆尽C.国统区已全部沦陷D.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影响扩大16.据上表可知,这一变化()A.推动革命重心的转移B.加快人民解放战争进程C.掀起战略反攻的序幕D.源于土地改革全面开展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26分,第19题14分,共52分。请把答案写到答题卡上。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明朝疆界图(1368-1644年)-摘自(美)杰里本杰明等著《简明新全球史》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图中的一处错误,并说明理由。(要求:史实准确,理由充分,表述清晰。)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材料簪花习俗由来已久。到了宋代,簪花习俗日益普遍。在不同的时节,宋人佩戴不同的花或将花用于装饰,如上元、立春等重要节日都有簪花的习俗,以增添节日喜庆欢娱的气氛,或寄托人们万事顺遂、身体安康的美好愿景。民间婚礼时,新郎也要簪花。司马光在《书仪》中写道:“世俗新娇盛戴花胜,拥蔽其首,殊失丈夫之名体,不得已”,“且随俗戴花一两枝,胜一两枚可也”,此话虽反映了司马光不喜爱簪花的态度,但仍认为男子簪花在北宋当时已然成为常态。当然,簪花习俗也让卖花行业生意火爆、花色品种丰富,四季不断,以种花为业的花户更是五花八门。节日簪花本是承载着不同时代、不同艺术风格、不同区域的民间记忆和民俗审美,但皇帝的赐花簪花礼仪蕴含着如下政治功能:皇帝赐予臣民花朵,使得森严又死板的君臣关系变得亲切,展现了皇帝对官员及平民百姓的恩宠,彰显了政治的清明。可见簪花也是统治者粉饰太平、安定人心的重要工具。-摘自曾永利《<东京梦华录>所见宋代节日暮花习俗》(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簪花习俗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簪花习俗流行的原因及影响。(14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习俗发展变化的看法。(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目录第一章导言上篇运动的发展第二章促成运动的力量(1915-1918)第三章运动的萌芽阶段:早期的文学和思想活动(1917-1919)第五章事件的发展:学生示威与罢课第六章更进一步的发展:工商界及劳工界的支持第七章新文化运动的扩展(1919-1920)第八章世界主要国家对运动的态度第九章观念与政治上的分歧(1920-1922)第十章社会政治的结果下篇主要思潮分析第十一章文学革命第十二章新思想与对传统的价值重估第十三章新思想与后来的论战第十四章结论:繁多的阐释和评价-摘自周策纵《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根据材料目录,请任选两章内容,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泉州市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卷(选择题,共48分)一、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CABCCADAABDBDCDB第11卷(非选择题,共52分)2、本大题有3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26分,第19题14分,共52分。17.示例一错误:西藏地区没有纳入明朝疆界图;(3分)理由: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分)元朝设立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并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3分)明廷封授给藏族地区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3分),并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β分),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3(分)(言之有理,亦可的情给分)示例二错误:东北地区及库页岛没有纳入明朝疆界图;(3分)理由:元朝在东北设立辽阳行省,对东北及库页岛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3分)该地区与内地呈现一体化的趋势。(3分)元代政治中心的转移。(3分)明朝前期,派人到东北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3分)同时,对东北女真等少数民族首领封授官号,确保了明朝对东北地区及库页岛的有效管辖。(3分)(言之有理,亦可的情给分》示例三错误:大运河走向有误;(3分)理由: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β分)元朝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对隋唐大运河进行取直,大大缩短了航程。3分)明朝继承了元朝的大运河,对其进行疏浚改造,使之更加畅通。(3分)若答“南海诸岛”“青海”“新疆”等没有纳入明朝疆界图,言之有理,可的情给分。若学生围绕台湾或澳门从西方殖民者入侵说明理由可的情给分;明朝时期越南和宗藩体系作为理由可的情给分;【每点3分,任答3点,共12分】18.(1)特点:历史悠久;广泛流传(广泛性);时节性;功能多样(或增添喜庆,寄托美好愿景);成为一门时代艺术;男女皆宜;政治色彩浓厚;商业化、世俗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点2分,任答四点,共8分。)(2)原因:统治者的推动;礼仪制度的完善;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农业种植技术发展(花卉培育技术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兴起;文化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社会控制放松;传统观念的影响;重文轻武导致社会审美变化;娱乐需求、助长了追求物质和享乐的心态。(每点2分,任答三点,共6分。)影响:花卉市场的繁荣,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拉近君臣之间的关系,利于巩固统治;增添节日喜庆欢娱的气氛;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增强文化认同感;传承民俗文化;推动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每点2分,任答四点,共8分。)(3)看法:良好社会习俗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不良的习俗将破坏社会的安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社会习俗发展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受时代影响)、社会习俗的变化反映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是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缩影。(一点2分,两点4分,共4分。)(言之有理,亦可的情给分)19.示例一:目录:第二章、第五章(1分)论题: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意义。(2分)论述:新文化运动始于1915年,陈独秀、胡适等倡导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旧礼教、旧道德与旧文学,通过《新青年》等刊物传播新思想,如胡适的白话文运动,使文学更贴近大众。(3分)这一运动极大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禁锢,激发了青年学生追求真理、独立思考的意识。学生们开始以新视角审视国家命运,对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抗争的勇气。(3分)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学生们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以“罢课”等形式反帝反封建,推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3分)总结: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火种与精神动力,是五四运动得以兴起的重要思想先导,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进程。2分)示例二:目录:第五章、第六章(1分)论题:社会各阶层联动推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2分)论述: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巴黎和会中国的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五四运动爆发。五月四日,北京学生以罢课、示威游行等形式,表达对帝国主义和封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