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北京市海淀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北京市海淀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北京市海淀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北京市海淀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淀区七年级练习历史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23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3.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余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某处考古遗址中发现有用火的遗迹,发现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的工具,经测定该遗址的人类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在该遗址生活的是()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2.70—80厘米,如换算成新鲜谷当在120吨以上。以上材料可说明()A.稻作农业发展B.粟作农业出现C.形成部落联盟D.建立早期国家3.考古发现,陶寺古城的大型墓葬中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中原地区在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的基础上迅速崛起,形成以中原地区引领文明新发展的格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先民开始栽培水稻、粟和黍等农作物B.建成同时期世界最大规模水利工程C.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呈现出多元一体D.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了部落联盟4.《史记》载,大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还“薄衣食”“卑宫室”,最终“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这反映大禹()第1页/共13页A.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B.“凿空”西域的探险精神C.“持汉节不失”的精神品格D.推动鲜卑汉化的改革精神5.反映()A.王室衰微B.商业发达C.百家争鸣D.华夏认同6.他评论的历史现象是()A.商纣王的暴政B.西周国人暴动C.战国时兼并战争D.西晋八王之乱7.某思想家在著作中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墨子C.孟子D.韩非子8.在示意图中空格处应该补充的史事是()A.秦灭六国实现统一B.统一铸造五铢钱C.黄巾起义D.官渡之战9.下列成语中,与秦汉更替之际历史相关的有()①卧薪尝胆②破釜沉舟③四面楚歌④约法三章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以上措施()①促成“文景之治”出现②改善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第2页/共13页③打击地方豪强地主势力④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掌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995的最高水平;该遗址还发现8枚当地贵族用汉隶书写的互致问候的书简。这些文物能说明()A春秋战国时期纺织业分工细致B.丝绸之路促进了经济和文化交流C.耧车的使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D.北方各族学会中原农业生产技艺12.功多,百姓便之”。水排的功能是()A.提高农业生产效率B.把被淹土地变良田C.提高铁器冶炼质量D.降低了造纸的成本13.管理职权的机构有()①河西四郡②西域都护府③西域长史府④鲜卑归义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4.司马迁之所以能著成《史记》是因为他()①勤奋好学,博览群书②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搜集资料第3页/共13页③创新体例记述古代史④据民谣农谚总结农业生产经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读地图。该图所示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B.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C.西晋实现了全国再度统一D.前秦灭亡后北方再度分裂16.读下面的政权更替示意图。图示中③处的政权名称是()A.蜀汉B.东晋C.北魏D.陈17.方式逐渐由原来的游牧状态转变为农耕定居的生活。甘肃嘉峪关出土的魏晋时期的下列壁画中,能作为这一变化的佐证材料有()第4页/共13页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8.)A.农业生产要因时因地制宜B.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屯田C.利用法家思想来治理国家D.北方各族使用统一度量衡19.观察下图,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启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B.被誉为中国史上“天下第一行书”C.继承了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D.反映东晋南朝田园诗清新自然20.我国曾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系列邮票,纪念祖冲之的邮票如图所示。是因为他()第5页/共13页①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②和儿子合著写成名著《缀术》③写出中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④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大明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共计50分。21.国家治理。材料一(西周实行分封制,平王迁都洛邑后)周室既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摘自《汉书·地理志上》(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西周到秦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影响。材料二公元前①356年“行之十年,秦民大悦”。公元前②256年制宜地制定方案和施工方法,具有相当高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公元前③237年继续任用那些有才干的客卿。——摘自《史记》等(2)阅读材料二,任选表中两件史事,说明其与秦实现统一之间的因果联系。材料三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行“推恩”令,采取法律手段,削夺诸侯王势力,规定诸侯王除由第6页/共13页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它诸子都可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自此“藩国自析”,诸侯益弱。汉武帝进击匈奴时,牧羊人卜式捐献一半家财资助军队解决边患。汉武帝派人问卜式是否愿意做官,112爵、削地的列侯有一百零六个,占当时列侯的半数。——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3)依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的统治措施并说出其影响。22.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材料一教科书中有大量的青铜器图片。摘录如下表①商鞅方升②战国铜壶及水陆攻战纹饰③勾践剑与夫差矛④何尊,有“宅兹中国”的铭文⑥利簋及记载牧野之战的铭文⑦四羊方尊⑧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的器皿(1)阅读材料一,完成青铜器分类的表格。结合所学,说一说青铜器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价值。类型乐器兵器B:量器序号A:③④⑦C:材料二第7页/共13页(2)指出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材料三史料蕴含的信息①设置了戊己校尉。②敦煌府薄书十六封具泰始六年(270年)三月十五日”西域设置西域长史。(3)两则史料,能用于探讨西晋对西域管理的情况。指出材料三中①②的史料类型:古代正史,B出土官府文书,把字母填入对应空格处)综合两则史料,说出西晋管理西域的情况。材料四(4)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汉到南朝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明:将下列表述中对此原因叙述正确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①中原农业生产中开始使用铁器和牛耕技术。②北方人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③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传到南方,实行精耕细作。④统治者鼓励经济发展,开垦土地、兴修水利。⑤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且自然条件较好。⑥北方各族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状态过渡到农耕定居生活。23.考古中国。材料一第8页/共13页良渚古城内莫角山古城周边有规模庞大的

良渚出土的代内城面积约300万平西坡的炭化稻米遗表祭祀和军事方米。建筑基址有7权力的玉琮和300—900稻谷遗存近20万千量在当时位居世界前

玉钺平方米克列。——据王巍《听首席专家讲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说你对良渚古城的发现证实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理解。材料二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刚健威武的雄姿、勇猛无畏的气概、福泽四海的情怀、强大无比的力量,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千年龙文化精品文物展”专题展,查阅资料后制作了下面的示意图:(2)按时间顺序,帮助该小组同学补充完善下面的时序图。在空格处填写序号。材料三第9页/共13页(32024古证据论述了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及和平性等五个特点。综合材料二、三并结特点证据序号说明A连续性B创新性C统一性第10页/共13页海淀区七年级练习历史答案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23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3.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余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D第11页/共13页【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C【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B【16题答案】【答案】C【17题答案】【答案】D【18题答案】【答案】A【19题答案】【答案】B【20题答案】【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共计50分。【21题答案】【答案】(1)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建立了郡县制;分封制导致地方势力增强,最终导致周王室衰落。秦朝通过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政令的有效推行。(2)商鞅变法(公元前356的扩张和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秦王“止逐客令”(公元前237才,增强了秦国的行政和军事能力,加速了统一的进程。(3)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并通过“酎金”事件削弱列侯实权;鼓励民众捐资助国。这些措施有效地削弱了地方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割据,使国家更加统一与稳定。同时通过惩治匿财之行为,加强国家财政,保障边疆安全。第12页/共13页【22题答案】【答案】(1)A:⑧;B:礼器;C:①。历史价值:青铜器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它们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证据。青铜器不仅是古代技术与艺术的结晶,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信息。(2)变化:粮食价格下降,由贫困到富裕。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3)①是A文献史料;②是B实物史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