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16/19/wKhkGWel-fmANdkiAAHoKwS0zDc667.jpg)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16/19/wKhkGWel-fmANdkiAAHoKwS0zDc6672.jpg)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16/19/wKhkGWel-fmANdkiAAHoKwS0zDc6673.jpg)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16/19/wKhkGWel-fmANdkiAAHoKwS0zDc6674.jpg)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16/19/wKhkGWel-fmANdkiAAHoKwS0zDc66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程标准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核心素养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辩证认识中外文化交流的两面性,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中外文化交流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探究中外文化交流的历程,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明确中外文化交流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通过教学让学生梳理中外文化交流互动的发展历程,培养家国情怀。知识导航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1)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逐渐同儒学和道教相融合。(2)隋唐时期,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中国化。(3)两宋时期,佛教由盛转衰,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影响:(1)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文学艺术、绘画建筑、音乐和礼仪习俗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2)对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具有启迪作用。(3)中国的建塔造像艺术就是佛教艺术的体现。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是中国佛教艺术的结晶。2.明朝末年,利玛窦等带来西方自然科学知识。(1)徐光启、李之藻、方以智等人主张会通中西文化。(2)《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译著相继介绍到中国。(3)17世纪,清政府采用太阳历,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主持钦天监工作。3.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空前冲击。(1)洋务运动时期1862年,设立京师同文馆;选派留学生,如严复、詹天佑等)。(2)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政府创办的西书翻译机构。(3)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提倡“经世致用”,御侮强国。(4)康有为、梁启超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展开。(5)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后来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力求解决中国问题。二、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一)对亚洲的影响1.前4世纪至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如朝鲜谚文、日本假名、越南喃字。2.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朝鲜、日本等国的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3.佛教经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促进了各国佛教的发展。4.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效仿唐朝。(1)朝鲜的政治体制基本模仿中国。(2)646年,日本开始大化改新,推行的班田制、租庸调制以及中央集权制,都以唐制为蓝本。(3)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其科举制跟中国基本相同。5.15世纪,华侨下南洋,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6.郑和下西洋,加深了中国文化对亚非各国的影响。(二)对欧洲的影响1.四大发明,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产生重大影响(1)造纸术推动了欧洲书写材料的变革,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2)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创造了条件。(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4)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2.16一18世纪,孔子思想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在欧洲出现了“中国热”。3.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达标检测1.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马面裙、簪花、"锦鲤擦手巾"、煎饺、馄饨、小笼包等中国文化元素屡见不鲜。来自东方的浓郁中国风吹进了巴黎,国风美学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耀眼绽放。由此可知()A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进一步增强B西方国家对东方文化的模仿和崇拜C中国饮食文化在西方国家广泛传播D中国在国际体育赛事中的地位提升2.一战后,以研究、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学术组织机构在欧洲大量涌现,如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法兰克福大学中国学院、达姆斯塔特"东方智慧学院"等,形成了19世纪以来中学西播的一次高潮,欧洲出现此次高潮的主要有A一战引起人们对自身文明反思B中国在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C一战压制了欧洲民族民主意识D中国劳工赴欧加速战争结束3.越剧代表性剧目《天长地久》通过与莎(莎士比亚)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相互引用、模仿和改编,实现了形式的替换与转型,诠释了人文主义精神主题。从而将现代意识灌注于经典之中,实现了内容与形式、演出方式、戏剧观念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这主要说明了()A文化变革的多元性B文化碰撞的互融性C文化交流的必要性D文化发展的时代性4据碑志记载,李素,波斯人,唐天宝年间,其祖奉命出使中国,获赐李姓;其父李志,任广州别驾;李素与其子李景亮,博学攻文,恪勤奉忠,先后任翰林待诏。从李素家族的经历可以看出,唐代()A兼容并蓄促进文化认同B民族迁徙改变政治格局C使节往来增进文明互鉴D科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5.日本学者西峰定生对汉文化圈的界定:"'东亚世界'是以中国文明的发生及发展为基轴而形成的……构成这个历史的文化圈,即'东亚世界'的诸要素,大略可归纳为一、汉字文化,二、儒教,三、律令制,四、佛教等四项……因而共通性并非抹杀民族特质,相反是民族性的特质以中国文明为媒体从而具备了共通性。"该学者意在强调()A汉字文化是维系汉文化圈的精神纽带B汉文化的正统地位C周边民族、国家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D汉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发展6.(2024赣州高二下阶段练习)有学者指出,中国儒学的核心是人学,所讲人性主要是探讨人类异于、优于禽兽的特殊属性。佛教认为没有众生的解脱,就没有个人的真正解脱,所以提出"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等,将以个人修习为中心的"戒、定、慧三学"(戒律、禅定、智慧)扩充为具有广泛社会内容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该学者意在说明)A.中印文明具有兼收并蓄倾向B.儒佛调和思潮推动中印间文化交流C佛教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通之处7.顺治帝十分钦佩汤若望的学识,曾称赞他"又能洁身持行,尽心乃事……俾知天生贤人"。但1664年,杨光先上书指责汤若望历法测算错误,并控告传教士阴谋叛逆(实为诬告)。这反映了清初)A.外来文化发展的曲折B.新历法蕴含民主意识C统治者排斥西方科技D,传教士包藏侵略祸心8.(2024杭州高二下阶段练习)中国士人惊觉"华夷隔绝之天下,一变为中外联属之天下",并逐步接受"以强弱定文野"的观念,从长期自以为是天朝上国到承认自己成了边缘的野蛮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这一现象首次显现于()A.明末士大夫与欧洲传教士接触交流时B乾隆年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中国时C.鸦片战争之后"开眼看世界"的情状中D.晚清政府洋务派推行的洋务新政期间9.(2023.菏泽高二下期中)19世纪30至60年代是广州"外销画"的鼎盛时期。"外销画"是近代由中国画师采用西洋绘画技法批量绘制、专供输出国外市场的美术作品。画师大多受过传统中国画训练,简单掌握西洋画技法,在创作时会很自然地加入中国画技法。由此可知,"外销画"()A.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B.反映了中华文化影响西方艺术发展C是当时中西方商业贸易的产物D丰富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内涵10.(2023.肇庆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新型建筑工程安全员责任履行协议
- 2025年度冷链运输合同法分则实施细则
- 2025年度家用电器出口贸易合同样本
- 新能源发展调研报告
- 2025年度合伙人分伙协议书: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合伙人分伙合同
- 2025年欧式四开大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度广告车租赁与影视作品宣传合同
- 租赁平台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与投资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霓虹四射灯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汽车安全带护垫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正式版
-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常见事故类型及典型事故分析(标准版)
-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课件全套 陈冬花 第1-10章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概述-小学英语课堂管理
- 政府采购项目采购需求调查指引文本
- 2024建筑用辐射致冷涂料
- 202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A类)
-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8版)》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江西省中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 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实操题库 (一)
- GB/T 23473-2024林业植物及其产品调运检疫规程
- 公务员2012年国考《申论》真题卷及答案(地市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