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程标准】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学习目标】1.梳理戊成维新运动的过程、特点、影响及其失败的原因。(重点)2.认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辩证分析其影响(难点)3.掌握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认识列强的侵华罪行(重点),4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认识近代中国的沉沦,树立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难点)。知识导航高潮:1898年“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当①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③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中华2.口号:“扶清灭洋”影响:尽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江南地区的稳定,但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的斗争,严重动摇清政5.辛丑国难:签订《辛丑条约》评价(1)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2)趋势:①赔款数量越来越多;②割地面积越来越大习题巩固1.[2024山西襄汾高中高一期末]1894年,郑观应还只是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以严复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不再提什么“盛世”之类的话,而是直截了当地呼唤“救亡”,要求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甲午中日战争加剧民族危机 B.知识分子思想解放程度加深C.西方学说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D.中国的近代化进入到新阶段2.[2024河北唐山第十二中学高一月考]下表为戊戌维新运动后京师大学堂翻译、购买的西方教科书统计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项目社会科学和人文自然科学翻译的西方教科书(1898—1911年)40部23部62%36%购买的西方教科书(1903—1905年)421部153部73%27%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中外交汇促进革命思想深入发展C.向西方学习深化到政治制度层面 D.崇尚科学已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3.[2024四川泸州高一期末]梁启超曾回顾说,他们竭力呼号维新变法,但举国如梦如睡。戊戌政变后,民众仍昏昏然,没有多少人认识到这场变法与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维新运动不过是他们唱了一出独角戏。这说明()A.变法的思想固守中体西用 B.维新派对改革影响较小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 D.变法缺乏广泛社会基础4.[2024广东东莞东华高中高一月考]在近代史上,“教案”是指中国人民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过程中,与天主教、基督教发生冲突而酿成的案件。从1896年到1900年,全国共发生教案近150起,相当于前20年发生的教案总和。这一现象反映了()A.清政府失去统治合法性 B.义和团运动已深入人心C.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D.中外民族矛盾尖锐激化5.孙中山在论及义和团运动时说:“义和团尚仅直隶一隅之民也,若其举国一心,则又岂义和团之可比哉!”孙中山此番言论旨在()A.强调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B.肯定义和团运动的反封建性C.批判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性 D.解释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6.1900年10月英德两国签署协议规定"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这一协定很快得到日、美、法、俄等国的认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列强放弃了在华取得的领土利益B,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取得重大成果C.解决了列强在华权益分配的矛盾D.民众反帝迫使列强调整侵华方式7.义和团初起,特别是运动转入高潮时,时论是一片骂"匪"喊"剿"声。但经过庚子之殇的惨痛的教训,"国人之迷梦已有渐醒之兆"。1901年《开智录》发表著名专文《义和团有功于中国说》,指出"义和团之崛起""出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舆论对义和团运动评价的变化()A.表达了对义和团运动的支持肯定B体现了清朝政府统治秩序的混乱C.认识到义和团运动的阶级局限性D.反映了民众反帝爱国意识的觉醒8.清朝前中期,"保甲长多非绅士,政府欲藉保甲长之权力以压制绅权,免得士绅在地方上权势过大";但晚清的团练却与保甲形成鲜明对照,"团练承认并且依赖绅士领导"。这一变化说明()A.地方自治形成完整体系B.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动C.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D.清政府中央集权的削弱9.1900年6月,慈禧太后向英美等国宣战后,两广总督李鸿章立马致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随后,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李鸿章大总统"方案:一旦北京不保,就共同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总统"以主持大局。这()A.反映了清政府的土崩瓦解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步伐C.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D.使中央权力机构开始发生变化10.1900年,英国媒体积极鼓动政府发动对华战争。英国的一份报纸发文称:"如果我们的力量与我们在中国的地位完全相称,那么我们就能得到所需要的喘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