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第1层基础必备练一、选择题1.有学者引用商鞅变法“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轻视教化”“轻罪重罚”“监禁庶民”等措施,来证明其个人悲剧不可避免。该学者意在说明商鞅变法()A.重农抑商,违背经济规律 B.废除井田,破坏传统体制C.峻法少恩,激化社会矛盾 D.严令分家,加重民众负担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十分活跃,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思想家,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下列属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C.“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3.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燕昭王派大将秦开渡过辽水进击箕氏朝鲜(周封侯国),“取地二千里’’,开辟了辽东,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这反映出战国时期()A.列国纷争不断加剧 B.郡县体制全而推广C.诸侯强国开疆拓土 D.边疆地地区实现稳定4.下表是春秋时期部分诸侯国兼并的史实,从侧面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灭国数目/个说明楚42诸侯国之中,楚灭国之数是较多的,当中包括蔡、息、申等姬姓诸侯国秦约20春秋时期,秦集中向西面拓展,兼并犬戎、冀戎等西戎小国晋17史称晋国“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兼并了周围大量小国齐约30齐桓公时期兼并了大量位于今山东省境内的诸侯国A.楚国实力最强 B.华夏认同观念形成C.分封制完全瓦解 D.传统政治秩序走向崩溃5.春秋前期七八十年的大国争霸,宋国被卷入战事达40多次,对外不得不采取“二亲”政策,即楚强亲楚,晋强则亲晋。但不管是亲晋、亲楚,附属国对霸主是“无岁不聘,无役不从”,大国出兵攻战,附属国要陪着出兵,供应赋役。据材料可知()A.周天子的控制力日渐削弱 B.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日益剧烈C.当时礼乐征伐已自大夫出 D.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破坏6.“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称霸一方的诸侯越来越多 B.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C.分封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 D.官僚政治体系基本形成7.商鞅认为,耕织是生产之本,故称为本业;而工商业是不事生产的,故称它们为“末业”。商业只是靠转贩粮食、丝织品、布匹等产品来牟利,工商业的经营,只会妨碍农业。因此,他主张()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奖励军功C.废井田,开阡陌 D.实行什伍连坐8.封建制度确立后,中国古代的多数地主选择了租佃方式,“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佃农有了一定前承退佃自由,取得佃权的农户可以将土地转租他人,地主不得干涉佃权转让。这说明租佃方式()A.逐步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B.损害了多数地主阶层的利益C.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 D.巩固了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9.西周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存在大量无主的土地和田野,并无明确的边界,直至春秋战国时期,边界的概念才逐渐形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政治秩序的规范 B.铁犁牛耕的出现C.分封制度的强化 D.争霸战争的频繁10.《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11.下图为1933年安徽寿县楚幽王墓出土的战国铸客大鼎,鼎口有铭文“铸客”。有释“铸客”是从其他诸侯国请来的工匠,而非本国的工匠。由此可知()
A.楚国青铜铸造技术落后于其他诸侯国B.工场主雇佣劳动力现象开始出现C.战国时期已出现身份较为自由的工匠D.各诸侯国户籍管理制度形同虚设12.据考古报告,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数十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批铁器实物。下图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战国时期文物——鼻子套圆环的青铜牛尊和铁锄范。据此推测()A.战国时期牛耕和铁器较普遍 B.井田制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C.争霸战争推动了工具的改革 D.各国纷纷变法确立新的制度1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自行铸造货币,货币的形制各有特点,主要形成了四大货币体系,即布币体系、刀币体系、圜钱体系和楚币体系。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战国时期()A.重商主义十分盛行 B.货币流通受到阻碍C.国家分裂局面加剧 D.区域经济获得发展14.春秋以前人们主要是以贝为货币的物物交换。到春秋时,金属货币开始在流通中崭露头角,到了战国,出现了以铜、金币为主的全国性金属货币流通,如燕、齐的刀币,韩、赵的布币,楚国的铜贝等。春秋以来货币的变化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区域经济交流密切C.商人地位的提高 D.货币形制有待统一15.有人说:“商鞅治秦,一夜之间,草根与贵族的界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平民有可能成为达官显贵,达官显贵则有可能跌落为平民。”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A.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 C.推行县制 D.奖励耕织16.商鞅变法“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些措施()A.利于促进国家实力的增强 B.激发了地方强宗大族斗志C.阻碍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 D.旨在提高平民的社会地位第2层能力提升练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平王东迁以后,王室的势力日益衰弱,天子的威信低落,仅存共主的虚名。这时有诸侯国一百余,不再听命于天子,互相兼并,出现了大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同时,天子不能控制“天下”的土地,诸侯也不能控封国内的土地,贵族们也无力经营管理他们所分到的井田。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材料二秦朝在全国范围普遍实行郡县制度,郡的主要长官是郡守,郡下设若干县,万户以上的大县设“令”,不满万户的小县设“长”。公元前216年,始皇下令要人民向政府据实登记所有田地,按亩纳税,这是秦王朝在全国范围推行土地私有制的法令。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焚书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烧掉六国史书、《诗》、百家语,仅保留医药、卜筮、种树等书。第二年,有些儒生和方士对始皇不满,秦始皇先后逮捕了四百六十多个儒生,全部在咸阳坑杀。——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的表现,并归纳其阶段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春秋时期相比秦朝社会发生的变化。2.“改良”和“革命”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在这跌宕起伏的漩涡中,各种矛盾斗争历历在目。19世纪末,这些冲突更加激烈。1898年,清帝国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一场成功的改革可能会延缓它的崩溃,而失败只能预示着王朝的覆灭。——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整理材料三可惜,辛亥革命做了一锅夹生饭,而且夹生得很,米是米水是水的,连粥都未熬成。民国的成立,告别皇权世袭而走向共和,但共和对百姓来说是个“画饼”。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整理自马未都《百年辛亥》、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1)概括材料一的主旨。结合所学,指出商鞅变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改革的名称。并结合所学,阐释这场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3)说明材料三中“共和对百姓来说是个‘画饼’”的内涵。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另一轨道”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山西浑源李村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发现的春秋后期晋墓出土有牛尊,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牛鼻上有鼻环。材料二:春秋时期“共主衰微,王命不行”,战国时期“砥砺甲兵,时争利于天下”。据许倬云统计,春秋时期,就《左传》记载,共计大小战役1200余次,和平期间78年;战国时期,共计战投460余次,和平期间89年。材料三:就百亩之田而言,《周礼》云,“上地家七人”,但至战国之初,却成为“上农夫食九人”(《孟子·万章下》),土地生产力增加,人口也大幅度增加。(1)根据材料一中的考古发现,可以初步推测当时哪些社会生产情况?(2)材料二、三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怎样的时代特征?(3)以上材料所述社会现实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是什么?试举出两个主要学派及其主要观点。
答案第1层基础必备练1.C2.A4.D5.A6.B7.A8.D9.B10.C11.C12.A13.D14.A15.B16.A第2层能力提升练1.(1)表现: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战争频繁﹔井田制瓦解,公田变私田;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阶段特征: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2)变化: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土地私有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思想专制(控制)加强。2.(1)主旨:主张变法。特点: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变法。(2)名称:戊戌变法。社会背景:甲午战败、瓜分狂潮,民族危机严重(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维新思潮兴起,要求通过变法救亡图存。(3)内涵:打着民主共和幌子,行军阀独裁统治之实。理解: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借款协议财产抵押
- 城市亮化与景观设计方案
- 智能语音设备销售及服务合同
- 影视制作服务中版权纠纷与免责条款的协议
- 惠州学院教师进修协议书
- 意向租赁合同年
- 网络科技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发展规划方案设计
- 丧葬礼仪服务契约合同书
- 农业技术创新与研发方案
- 生物制药研发项目投资合同
- 地震灾害避险与自救手册
- 脑卒中-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 十七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手册
- 爆花(2023年陕西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 疫情统计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自主签到培训课件-早安!幼儿园
- 小学项目化学习案例
- 2024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与管理专家共识要点(全文)
- 2024-2030年中国大宗商品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强化提升1解三角形中的三线问题(解析)
- 异地就医备案的个人承诺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