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版高三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浙教版高三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浙教版高三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浙教版高三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浙教版高三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高三生物上册月考试卷1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设计并制作生态缸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列举的原理或要求中,合理的是()A.生态缸中各种生物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应该经常向生态缸中通气,从而保证缸中生物的呼吸C.生态缸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量要多一些D.应该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2、如图为渗透作用装置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溶液的种类及浓度高低液面升降情况甲乙abA蔗糖溶液(低浓度)蔗糖溶液(高浓度)下降上升B蔗糖溶液(10%)葡萄糖溶液(10%)不变不变C蔗糖溶液(0.1mol/L)葡萄糖溶液(0.1mol/L)不变不变DCaCl2溶液(0.2mol/L)NaCl溶液(0.2mol/L)上升下降A.AB.BC.CD.D3、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A.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生物都由细胞组成B.罗伯特森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看到细胞膜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C.科学家从人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面积与红细胞表面积相同D.鲁宾和卡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B.地理障碍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动力D.动物和植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5、下列要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A.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B.基因工程培养抗虫棉植株C.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D.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6、某同学设计的渗透实验:用鸡蛋膜将漏斗口封住,再装上清水,把漏斗浸入盛有10%的NaCl溶液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一样高,但他始终没有观察到渗透现象。他应该怎样改进的此装置才达到实验目的()A.把10%的NaCl溶液换成30%的NaCl溶液B.把10%的NaCl溶液装在漏斗里,清水装在烧杯中C.把鸡蛋膜换成其它半透膜D.把10%的NaCl溶液换成30%的蔗糖溶液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7、请根据图回答:

(1)如图所示是____分裂的____细胞.

(2)有____对同源染色体,即____为一对,____为另一对.

(3)a与a′,b与b′,c与c′,d与d′分别互称为____.

(4)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分离的染色体分别是____和____.

(5)不同对同源染色体间的组合方式有____种,即____、____、____或____.

(6)据图分析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可能发生在____之间.8、(2014秋•亳州月考)如图为某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图中①~⑥为生理过程,a~g为物质名称.请据图回答:

(1)物质e是____,过程⑤的名称是____.

(2)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了CO2的供应,图中[____]____的含量会明显增加.

(3)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该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负值表示CO2释放量,正值表示CO2吸收量):

。光照强度(klx)2.04.06.08.09.010.0光合速率。

(CO2mg/100cm2•h)-2.02.06.010.012.012.0光照强度在0klx~9.0klx范围内,光合速率主要受____影响;当光照强度为8.0klx时,叶绿体中物质d的移动方向是____.

(4)暗处理时,随温度升高,叶片重量下降,其原因是____;光照时,叶片的重量变化没有类似或相反的规律,试分析原因:____.9、(2014秋•新华区校级月考)图甲表示有关生物遗传关系原理的概念图;图乙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表示物质转移的路径和方向,请仔细观察和分析图解,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数字序号①③所表示的物质分别是____;A表示____过程.

(2)图乙中rbcs基因表达的产物是____,Cab基因表达的产物是LHCP.在基因表达过程中,图中的Ⅱ和Ⅳ代表的物质或结构依次为____.

(3)图乙中Ⅴ是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NA分子,Ⅴ上的基因表达的产物是LUS,物质Ⅵ具有催化某种高分子物质合成的作用,则Ⅵ是____.

(4)据图乙可知,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发生的细胞部位是____,翻译发生的细胞部位是____.10、(2011•扬州三模)喷瓜的性别类型由aD、a+、ad三种基因决定;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D、a+、ad三种基因的关系如图1所示,由该图可知基因突变具有____的特点,这三种基因在结构上的本质区别在于____.

(2)喷瓜的性别类型与基因型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性别类型基因型雄性植株aDa+、aDad两性植株(雌雄同株)a+a+、a+ad雌性植株adad①由表中信息可知喷瓜是____倍体植物;且只要存在____基因;个体就表现为雄性植株.

②自然界没有雄性纯合植株的原因是____.

③某雄性植株与雌性植株杂交,后代中雄性植株:两性雌株=1:1,则亲代雄性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

④请设计一个操作最简便的实验,以确定某两性植株的基因型,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____.11、如图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B是____细胞,因为它含有____结构.(用汉字回答)

(2)细胞内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有____.(用汉字回答)

(3)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

(4)如果B图为大葱根细胞,则应该没有[____]____.

(5)若某细胞同时有AB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____细胞.

(6)某同学将图B细胞制成临时装片,滴加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一段时间后又发现细胞会自动复原.与此现象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填标号).

(7)若图A细胞能分泌抗体,则该细胞是____细胞.此类物质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器顺序是____(填标号).12、(2013秋•启东市校级期中)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让他;请根据图回答下面问题:

(1)A代表____分子;B代表____;它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2)可能代表氧气转运方式的是图中[____]____;碘进入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____]____;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是图中[____]____.

(3)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的物质,叫做____,它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例如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13、(2014春•九龙坡区校级月考)将酵母菌研磨;取出一部分匀浆进行离心,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将等量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如图所示,请根据下列实验结果回答:

(1)有氧气的条件下,向三个试管分别滴入等量的葡萄糖液,最后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是____,只产生丙酮酸的是____,无变化的是____.

(2)写出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的反应式: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4、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____.(判断对错)15、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真核细胞内都是同时存在的.____(判断对错).16、只要接触一次某种抗原,记忆细胞就能长期记住该抗原的特征.____(判断对错).17、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____(判断对错).18、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____.(判断对错)19、蛋白质是细胞中最多有机物____(判断对错).20、包扎伤口应选用透气的辅料,以促进伤口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____(判断对错)21、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____(判断对错).22、蚕丝形成过程一定有水产生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探究题(共4题,共20分)23、用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绿色皱粒豌豆(yyrr)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从F2中取一粒黄色圆粒豌豆(甲),欲鉴定其基因型。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Ⅰ.选择表现型为__________的豌豆与甲一起播种,并进行人工杂交实验。实验时,应先对作母本的未成熟的花进行________处理,然后____,待花成熟后进行人工授粉。Ⅱ.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①若后代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说明________________;②若后代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甲的基因型为YYRr;③若后代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④若后代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24、水杨酸(SA)在植物体内许多代谢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者以黄瓜幼苗为材料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

。组别第1-3天第4-9天第10天叶面喷洒日温/夜温光照日温/夜温光照分组检测检测AH2O25℃/18℃适宜25℃/18℃适宜A1光合速率A2G基因表达量A2G基因表达量B?25℃/18℃适宜25℃/12℃适宜B1光合速率B2G基因表达量B2G基因表达量CSA25℃/18℃适宜25℃/12℃适宜C1光合速率C2G基因表达量C2G基因表达量(1)实验中对照组为______;实验组为______.B组叶面应喷洒______.检测光合速率之前,应______(填“诱导气孔开放”;“诱导气孔关闭”或“不做处理”),以使结果更科学准确,效果明显.

(2)G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光合作用中需要的一种酶,它依赖于[H]发挥催化作用,推测这种酶参与了光合作用中C3的______过程.该过程在______(填场所)进行.

(3)实验检测结果如图.

①检测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______;但提前外施SA可明显减轻影响.

②G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SA的上述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______光合作用相关酶的合成;以达到适应不良条件胁迫的能力.

(4)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杨酸对______条件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25、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中温度和光照等条件适宜,O2、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和无氧呼吸不计):

步骤一:摘取外型正常;生长旺盛的菠菜叶若干;在叶上避开大型叶脉用打孔器打出直径为lcm的小圆形叶片30片;

步骤二:用适当方法使小圆形叶片内部的气体全部逸出;放入黑暗处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待用,此时叶片全部沉在水底;

步骤三:取3个小烧杯,分别倒入20mL富含CO2的清水;然后备放人10片小圆形叶片;

步骤四:分别对这3个实验装置进行强;中、弱三种光照;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片浮起的数量.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

(2)将步骤二中的烧杯置于光照强度等均适宜的条件下;结果发现小圆形叶片仍全部沉在水底,其原因是蒸馏水中缺乏______,叶片不能进行______,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因此叶片全部沉在水底.

(3)农业生产上许多增加产量的措施,是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但研究发现,当给予幼苗充分光照和CO2并处于适宜的环境条件时,幼苗的光合作用强度并没有明显提高,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26、油菜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结构简式为CH2═C(OH)-CO-O-P)运输到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图所示。科研人员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的高油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了58%.请回答下列问题:

(1)PEP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中必须增加的元素是______上的区别可能是构成它们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酶a和酶b结构______不同。

(2)基因B的模板链转录时;需要在______形成mRNA.物质C与基因B相比,特有的碱基对是______。

(3)图中信息显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是______酶的催化作用下使游离核糖核苷酸。

(4)根据图示信息分析,科研人员使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了58%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评卷人得分五、计算题(共1题,共3分)27、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圆形(长圆).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圆=9:6:1

实验2:扁盘×长圆,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圆=9:6:1

实验3:用长圆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圆均等于1:2: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扁盘的基因型为____,长圆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圆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的株系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__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扁盘:圆=1:1,有__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____.评卷人得分六、其他(共3题,共21分)28、图一中A~h为某些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的模式图(各结构放大比例不同);图二为某细胞模式图的一部分.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括号中填序号或字母).

(1)图一中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是____(填字母),h所示的结构其基本支架是____.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图一____(填字母)中.

(2)观察活细胞中的e常用的染色剂是____.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与新的细胞壁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图一中的[____]____.

(3)若图二所示细胞为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的作用为____.

(4)信使RNA在图二细胞核中合成后经过⑤进入细胞质中并与核糖体结合,通过的生物膜的层数是____层.如果图二细胞具有明显的b结构,则该细胞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g现象的原因是____.29、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喝茶;品茶开始成为生活质量的一种象征.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又称茶单宁,可在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被氧化而使茶叶变红.茶的种类以色泽(或制作工艺)分,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等不同品种的茶叶.请回答:

(1)茶多酚最可能存在于植物细胞的____中(细胞器名称).

(2)科学家通过对肺癌细胞系的研究发现,绿茶中的茶多酚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它可能主要使肿瘤细胞停滞于细胞分裂的____期.

(3)绿茶是一种不经发酵制成的茶.在制作绿茶的工艺中,有一道工序是迅速将温度提高到70℃左右,目的是____;从而保持茶叶鲜绿的颜色.

(4)红茶是将茶树叶经过揉捻、发酵制成的茶,在揉捻作用下,叶子的____结构被破坏;使其通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催化茶多酚充分氧化,从而使茶叶变为红褐色,即为红茶.

(5)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科学研究表明,乌龙茶对Ⅱ型糖尿病有明显的辅助降糖作用,但血糖正常者饮用并不会发生低血糖.这说明乌龙茶的降糖机理与胰岛素____(相同或不同).

(6)“酒壮英雄胆,茶引学士思”,说明茶能触发文人创作激情.“茶引学士思”所涉及的主要是人体大脑皮层中的____神经中枢.30、磷脂合成的场所是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解析】【答案】A2、B【分析】【分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解析】【解答】解:A、甲侧是低浓度的蔗糖溶液,乙侧是高浓度的蔗糖溶液,水分由甲处流向乙处,则a下降,b上升;A正确;

B、甲侧是10%的蔗糖溶液,乙侧是10%的葡萄糖溶液,而蔗糖的分子量大于葡萄糖,则甲侧的蔗糖分子少于乙侧的葡萄糖分子,则水分由甲处流向乙处,则a下降,b上升;B错误;

C;甲侧是0.1mol/L的蔗糖溶液;乙侧是0.1mol/L的葡萄糖溶液,则两侧水分子一样多,液面不动,C正确;

D、甲侧是CaCl2溶液(0.2mol/L),乙侧是NaCl溶液(0.2mol/L),而CaCl2溶液离子量大于NaCl溶液,则水分由乙处流向甲处,则a上升,b下降;D正确.

故选:B.3、D【分析】【分析】1;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

3;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解析】【解答】解:A;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认为所有动植物都由细胞组成,而不是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A错误;

B;罗伯特森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看到细胞膜由蛋白质-磷脂-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B错误;

C;科学家从人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C错误;

D;鲁宾和卡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D正确.

故选:D.4、C【分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析】【解答】解: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A正确;

B;地理障碍可能导致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B正确;

C;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D;植物、动物的共同祖先是单细胞的原始绿色鞭毛生物;D正确.

故选:C.5、A|B|C【分析】试题分析:花药离体培养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故A正确;基因工程培养抗虫棉最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需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故B正确;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杂种细胞得到杂种植株的过程,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正确;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没有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解析】【答案】ABC6、D【分析】试题分析:水分子能透过半透膜,纳离子和氯离子也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很难观察到渗透现象。要观察到渗透现象应这样做:把10%的NaCl溶液换成30%的蔗糖溶液考点:本题考查渗透作用原理,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研究方法。【解析】【答案】D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7、减数初级性母21和23和4姐妹染色单体1和23和441和32和41和42和31和2或3和4【分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析】【解答】解:(1)分析图解可知;图示细胞具有联会现象,因此可以表示减数分裂的初级性母细胞.

(2)图示细胞有2对同源染色体;即1和2为一对,3和4为另一对.

(3)a与a′,b与b′;c与c′,d与d′分别互称为姐妹染色单体.

(4)在减一后期时;同源染色体会彼此分离,即分离的染色体分别是1和2和3和4.

(5)减一后期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中不同对同源染色体间的组合方式有4种,即1和3;2和4、1和4或2和3.

(6)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因此图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可能发生在1和2或3和4之间.

故答案为:

(1)减数初级性母。

(2)21和23和4

(3)姐妹染色单体。

(4)1和23和4

(5)41和3;2和4、1和4、2和3

(6)1和2或3和48、NADPH三碳化合物的还原f五碳化合物(C5)光照强度温度和CO2浓度呼吸酶的活性升高,有机物消耗增多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分析】【分析】1、分析图形:①根吸收水分;②ATP的合成;③是水分光解;④二氧化碳的固定;⑤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⑥有机物的合成.a是光合色素,b是氧气;c是ATP,d是ADP,e是NADPH,f是五碳化合物,g是二氧化碳,h是三碳化合物.

2、分析表格:表格中不同光照条件下CO2的吸收或释放量表示的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O2的净吸收量,即表格中光照强度在2.0klx时,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强度,因此植物释放二氧化碳;在光照强度在4.0~9.0klx之间时,净光合作用量在不断增加,但是达到了光饱和点,因此光照强度在超过9klx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解析】【解答】解:(1)物质a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内的囊状结构薄膜上,物质b的名称是氧气,物质e是还原剂氢([H]或NADPH);反应③的名称是水的光解,反应⑤的名称是C3被还原.

(2)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了CO2的供应,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减弱,五碳化合物的消耗减少,但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还在继续,所以图中[f]五碳化合物(C5)的含量会增加.

(3)在0~9klx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加,所以光合作用速度主要受光照强度因素影响;超过9klx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光合作用速度受温度和CO2浓度外界因素影响.

(4)暗处理时;只有呼吸作用,随温度升高,呼吸酶的活性升高,有机物消耗增多,叶片重量下降.光照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叶片的重量变化没有类似或相反的规律.

故答案为:

(1)NADPH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2)[f]五碳化合物(C5)

(3)光照强度温度和CO2浓度从叶绿体基质向囊状结构薄膜上移动。

(4)呼吸酶的活性升高,有机物消耗增多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9、基因、酶(或酶、某些激素)翻译SSUmRNA和肽链RNA聚合酶细胞核(染色体)和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基质【分析】【分析】分析甲图:图甲表示有关生物遗传关系原理的概念图;其中①是基因;②是mRNA;③是酶;A为翻译过程.

分析乙图:乙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其中Ⅰ为核孔,时生物大分子进出的通道;Ⅱ是转录形成的mRNA;Ⅲ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Ⅳ是翻译形成的多肽链;Ⅴ表示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NA;Ⅵ表示催化转录的酶,即RNA聚合酶.【解析】【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①为基因;③为酶;A表示翻译过程.

(2)由图可知,图乙中rbcs基因表达的产物是SSU,Cab基因表达的产物是LHCP.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的Ⅱ表示mRNA;Ⅳ代表肽链.

(3)从题图看出;Ⅴ上的基因表达的链状物能与叶绿体基质中的核糖体结合,这种链状物应是RNA,物质Ⅵ能催化某种高分子物质(RNA)合成,是RNA聚合酶.

(4)从题图看出;细胞核(染色体)和叶绿体基质中的基因都能转录,细胞质和叶绿体中的核糖体都能翻译.

故答案为:

(1)基因;酶(或酶、某些激素)翻译。

(2)SSUmRNA和肽链。

(3)RNA聚合酶。

(4)细胞核(染色体)和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基质10、不定向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二aD无基因型为aD的卵细胞aDa+让两性植株自交;观察后代的性别类型和比例;

如果后代都是两性植株(雌雄同株),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a+;

如果后代中两性植株:雌性植株=3:1,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ad【分析】【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基因突变和基因的分离定律,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和图表,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析】【解答】解:(1)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或多方向性;由于这三种基因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对排列顺序之中,所以这三种基因在结构上的本质区别在于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2)①由表中的基因组成信息不难知道喷瓜是二倍体,只要存在aD基因;个体就表现为雄性植株.

②如果雄性为纯合体aDaD,那么他的两个亲本必然都含有aD,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自然界中没有雄性纯合植株的原因是无基因型为aD的卵细胞.

③某雄性植株与雌性植株杂交,后代中雄性雌株:两性雌株=1:1,结合表格信息不难推导其基因型,因此亲代雄性植株的基因型为aDa+.

④验证(基因型)的方法植物:测交法、自交法、花粉鉴定法,对植物而言,自交方法更加简单而方便,因为使用现有的品种则可,不需要另找隐性纯合子;可省去去雄、授粉、套袋等人工处理的不便,令结果更为可靠、准确.让两性植株自交,观察其后代的性类型.如果其后代都是雌雄同株,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a+;如果后代中,两性植株:雌性植株=3:1,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ad.

故答案为:

(1)不定向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2)①二aD②无基因型为aD的卵细胞③aDa+

④让两性植株自交;观察后代的性别类型和比例。

如果后代都是两性植株(雌雄同株),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a+;

如果后代中两性植株:雌性植株=3:1,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ad11、植物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5高尔基体4叶绿体低等植物2,9浆(或效应B)11,8,5【分析】【分析】分析题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A表示动物细胞结构、B表示植物细胞结构,1~14依次是细胞膜、液泡、细胞质基质、叶绿体、高尔基体、核仁、细胞壁、内质网、线粒体、核孔、核糖体、染色质、中心体、核膜.【解析】【解答】解:(1)图B细胞含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属于植物细胞.

(2)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DNA;图示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分布.

(3)结构5为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4)大葱根细胞没有4叶绿体.

(5)低等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器种类最多;同时含有AB两图中各种细胞器.

(6)将图B细胞制成临时装片,滴加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这与2液泡失水有关;由于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液溶度逐渐增大,因此一段时间后又发现细胞会自动复原,而主动运输需要9线粒体提供能量.

(7)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11核糖体合成蛋白质→8内质网进行粗加工→5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故答案为:

(1)9线粒体。

(2)4叶绿体。

(3)13中心体。

(4)DNA蛋白质。

(5)低等植物12、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b自由扩散a主动运输d协助扩散糖蛋白【分析】【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D表示糖蛋白;a、e代表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运进细胞,e表示运出细胞;b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c、d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解析】【解答】解:(1)图中A是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D是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外侧(由此可以判断物质是进细胞还是出细胞).

(2)a方式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进细胞;b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进细胞;c(通道的形式)、d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进细胞;e方式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出细胞.氧气运转过程是自由扩散,即图中编号[b]自由扩散;氨基酸进入细胞过程属于主动运输;而且是从膜外运输到膜内,即图中编号a.

(3)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进行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等.

故答案为:

(1)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

(2)b自由扩散a主动运输d协助扩散。

(3)糖蛋白13、丙甲乙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分析】【分析】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葡萄糖只有被分解成丙酮酸以后,才能进入到线粒体中继续发生反应.【解析】【解答】解:(1)向三个试管分别滴入等量的葡萄糖液;最后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丙试管满足该条件;

甲试管是细胞质基质;进行糖酵解产生丙酮酸,有氧气的条件下不能继续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只产生丙酮酸;乙中是线粒体,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发挥任何反应.

(2)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故答案为:

(1)丙甲乙。

(2)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4、√【分析】【分析】防止多精子入卵的两道屏障:

①透明带反应:顶体酶可将透明带溶出孔道;精子穿入,在精子触及卵黄膜的瞬间阻止后来精子进入透明带的生理反应.

②卵黄膜的封闭作用:精子外膜和卵黄膜融合,精子入卵后,卵黄膜会拒绝其他精子再进入卵内的过程.【解析】【解答】解:由于存在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故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故答案为:

√15、×【分析】【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都是由双层膜构成的.线粒体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真核细胞中,而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部分.【解析】【解答】解:线粒体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真核细胞中;而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部分.

故答案为:×.16、√【分析】【分析】1;记忆细胞是抗原初次入侵时;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后产生的.

2、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解析】【解答】解:人体接触一次某种抗原时;会引起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对该抗原十分敏感,能长期“记住”该抗原的特征.

故答案为:

√17、×【分析】【分析】变异能否遗传关键是看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如果环境导致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那么该变异就是可遗传变异,若环境只是导致性状发生了改变,遗传物质并没有变,那么该变异就是不能遗传的.【解析】【解答】解:变异能否遗传关键是看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环境改变了,遗传物质可能发生改变,也可能不变,故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也可能遗传,也可能不遗传,故该题错误.18、×【分析】【分析】1;果脯在腌制过程中;细胞由于失水过多而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糖分进入细胞.

2、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解析】【解答】解: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在高浓度蔗糖溶液脱水死亡,失去选择透过性,蔗糖进入细胞的结果.

故答案为:(×)19、√【分析】【分析】组成细胞的物质既有有机物又有无机物,无机物有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主要有糖类、蛋白质、核酸和脂类.在细胞的组成成分中,无机物中的水是最主要的成分,约占细胞物质总含量的80%--90%,但细胞中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解析】【解答】解: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故答案为:

√20、×【分析】【分析】1.选用“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既为伤口敷上了药物,又为伤口创造了疏松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2.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此外,松土透气还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这能够促使这些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3.较深的伤口里缺少氧气;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并大量繁殖.所以,伤口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患者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4.有氧运动是指人体细胞充分获得氧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体育锻炼.人体细胞通过有氧呼吸可以获得较多的能量.相反,百米冲刺和马拉松长跑等无氧运动,是人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高速运动.无氧运动中,肌细胞因氧不足,要靠乳酸发酵来获取能量.因为乳酸能够刺激肌细胞周围的神经末梢,所以人会有肌肉酸胀乏力的感觉.【解析】【解答】解:由于氧气的存在能抑制厌氧病菌的繁殖;所以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以避免厌氧病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故答案为:×21、√【分析】【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结构的统一性和细胞的统一性.【解析】【解答】解:根据细胞学说: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这句话正确.

故答案为:

√22、√【分析】【分析】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

【解析】【解答】解:蚕丝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该过程中有水的产生.

故答案为:

√四、探究题(共4题,共20分)23、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及孟德尔实验的科学方法,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和分析应用能力。理解孟德尔实验的科学方法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要鉴定一粒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法,即选择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豌豆(隐性纯合子)与甲一起播种,并进行人工杂交实验。实验时,应先对作母本的未成熟的花进行去雄处理,然后套袋,待花成熟后进行人工授粉,然后再套袋。①若后代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说明甲的基因型为YyRr;②若后代出现黄色圆粒和黄色皱粒两种表现型,说明甲的基因型为YYRr;③若后代出现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两种表现型,说明甲的基因型为YyRR;④若后代出现黄色圆粒一种表现型,说明甲的基因型为YYRR。【解析】Ⅰ.绿色皱粒去雄套袋人工授粉Ⅱ.①甲的基因型为YyRr②若后代出现黄色圆粒和黄色皱粒两种表现型③若后代出现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两种表现型,说明甲的基因型为YyRR④若后代只出现黄色圆粒一种表现型,说明甲的基因型为YYRR24、略

【分析】解:(1)据表分析,A组应该为对照组,B组和C组在第4-9天作为一组对照,故B组叶面应喷洒(等量)H2O.检测光合速率之前;应诱导气孔开放使结果更科学准确.

(2)根据题干可知该酶依赖于[H]发挥催化作用;所以参与了暗反应阶段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该过程在叶绿体基质进行.

(3)①据图分析;在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提前外施SA可明显减轻低温、弱光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②图中外施SA后;G基因表达量明显提高,SA的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促进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的合成以达到适应不良条件胁迫的能力.

(4)根据题意和题表分析;探究水杨酸对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故答案为:

(1)ABC等量水诱导气孔开放。

(2)还原叶绿体基质。

(3)降低促进。

(4)低温;弱光。

生物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主要有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时间、不同光照强度及是否喷洒SA,因变量为光合速率即G基因表达量.据此分析作答.

本题结合图表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对实验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及相关实验的分析处理能力.【解析】A;BC;等量水;诱导气孔开放;还原;叶绿体基质;降低;促进;低温、弱光25、略

【分析】解:(1)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单位时间内叶圆片上浮的数量,探究的题目是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强度)的影响.

(2)步骤二中所用的是蒸馏水,其中缺乏CO2和O2;置于光照强度等均适宜的条件下,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因此叶片全部沉在水底.

(3)当给予幼苗充分光照和CO2并处于适宜的环境条件时;幼苗的光合作用强度并没有明显提高,可能的原因是幼苗的叶面积较小,叶绿体数量较少,光合色素的含量较少等原因造成的。

故答案为:

(1)光照强度。

(2)CO2和O2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3)幼苗的叶面积较小;叶绿体数量较少,光合色素的含量较少。

本题是叶圆片沉浮法传递光合作用的实验;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单位时间内叶圆片上浮的数量,即净光合速率.据此分析作答.

本题综合考查生物实验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解析】光照强度;CO2和O2;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幼苗的叶面积较小,叶绿体数量较少,光合色素的含量较少26、N肽链的空间结构RNA聚合A-U或U-A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诱导非模板链转录出单链RNA,使其与自然转录的mRNA形成物质C(双链RNA),从而抑制酶b的合成,导致PEP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受阻,使得PEP能更多地转化为油脂【分析】解:(1)依据题干“PEP,结构简式为CH2═C(OH)-CO-O-P”;PEP含有C;H、O、P四种元素,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因此PEP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中必须增加的元素是N;蛋白质主要区别: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②氨基酸的排列顺序③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故答案为:N肽链的空间结构。(2)游离核糖核苷酸形成mRNA的过程是转录,转录的酶是RNA聚合酶;物质C是双链RNA,含有的碱基是A、U、C、G,基因B是DNA,含有的碱基是A、T、C、G,因此物质C特有的碱基对是A-U或U-A.故答案为:RNA聚合A-U或U-A。

(3)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方式有两种: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图示中基因A、基因B分别控制酶a、酶b的合成来生物性状;因此图中信息显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故答案为:A-U或U-A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4)依图示可知:PEP运输到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一种转变为油脂,一种转变为蛋白质,欲提高油菜的产油率,应阻碍PEP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自然转录的mRNA可促进合成酶b,但自然转录的mRNA与非模板链转录出单链RNA形成物质C(双链RNA)后,抑制酶b的合成,导致PEP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受阻。故答案为:诱导非模板链转录出单链RNA,使其与自然转录的mRNA形成物质C(双链RNA),从而抑制酶b的合成;导致PEP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受阻,使得PEP能更多地转化为油脂。

故答案为:

(1)N肽链的空间结构。

(2)RNA聚合A-U或U-A

(3)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4)诱导非模板链转录出单链RNA,使其与自然转录的mRNA形成物质C(双链RNA),从而抑制酶b的合成;导致PEP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受阻,使得PEP能更多地转化为油脂。

本题依据PEP物质转化过程,考察转录、翻译、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等知识,转录是以DNA一条链做模板,与核糖核苷酸基团配对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mRNA,翻译是mRNA与tRNA配对,tRNA上的氨基酸连接起来合成蛋白质;依据图示,PEP运输到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一种转变为油脂,一种转变为蛋白质,其中PEP在酶b作用下转化为蛋白质,酶b是自然转录的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的。

熟记转录和翻译的模板、原料、场所、酶,并能比较转录和翻译的差异,理解图示所含信息并能抓住图示的逻辑信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解析】N肽链的空间结构RNA聚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