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新版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在果蝇的下列细胞中,一定存在Y染色体的细胞是()A.初级精母细胞B.精细胞C.初级卵母细胞D.卵细胞2、水稻的高秆(D)和矮秆(d)、抗稻瘟病(R)和易感稻瘟病(r)是两对相对性状。下列基因型中属于纯合子的是()A.ddRrB.DDRrC.DDRRD.DdRR3、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B.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C.两个小桶中小球的数量一定要相等D.每次抓取的彩球都要放回原桶中再进行下一次抓取4、下列关于核酸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般来说,DNA是双链结构,存在氢键,RNA是单链结构,不存在氢键B.RNA是由DNA转录而来,转录合成的产物可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两个不同基因转录的模板链可能分别位于一个DNA分子的不同链上D.RNA的合成过程中,RNA聚合酶具有解开DNA双螺旋结构的功能5、用X射线处理蚕蛹,使其第2号染色体上的斑纹基因易位于W染色体上,使雌蚕都有斑纹。再将斑纹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雌蚕都有斑纹,雄蚕都无斑纹。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的质量。这种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A.染色体结构变异B.染色体数目变异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6、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单基因遗传病;是CSS基因第391位的G-C碱基对突变成T-A碱基对所致。图甲是一个该遗传病家系,对5-10号成员与该病相关等位基因进行测序,发现6;8、9号个体只有一种碱基序列,5、7、10号个体均有两种。图乙是CSS突变基因表达图,(▼)表示突变位点。相关密码子:①AGU(丝氨酸)②CGU(精氨酸)③GAG(谷氨酸)④GUG(缬氨酸)⑤UAA(终止密码)⑥UAG(终止密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B.图中所有女性个体的CSS基因相关的基因型均相同C.该CSS基因突变的形成使相应密码子由③变成了⑥D.3号与4号再生两个男孩,表现型均正常的概率是1/47、联会复合体(SC)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梯状结构。如果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早期抑制DNA合成或蛋白质合成,则SC不能形成,并将导致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受阻,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研究发现,用RNA酶处理可使SC结构破坏,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晚期联会复合体解体消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SC可能与基因重组有关B.SC的组成成分可能有蛋白质、DNRNAC.SC在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时发挥重要作用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能合成某些DNA8、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些特定时期,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核DNA分子数(c)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细胞中,可能一条染色体上同时存在等位基因A与aB.图甲所示细胞中,可能同时存在两条X染色体与两条Y染色体C.图乙所示细胞中,可能存在两条X染色体或两条Y染色体D.图乙所示细胞中,可能发生染色体解螺旋变成染色质的过程9、下面甲图为某动物的一对性染色体简图。①和②有一部分是同源区段(I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区段(Ⅱ1和Ⅱ2片段)。乙图为该动物的某些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①②可以代表人类性染色体简图B.该动物种群中位于Ⅱ1和Ⅱ2片段上的基因均不存在等位基因C.不考虑基因突变等因素,乙图中ABC肯定不属于Ⅱ2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D.甲图中同源区段Ⅰ片段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10、普通小麦(6n=42)的染色体组成记为42W;长穗偃麦草(2n=14)的染色体组成记为14E。长穗偃麦草具有抗病,高产等性状,如图表示通过杂交方法使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小麦中获得抗病、高产小麦新品种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育种方法依据的变异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组B.①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F1幼苗C.乙减数分裂过程会形成21个四分体,产生8种染色体数目不同的配子D.图示方法得到的戊与普通小麦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故其是一个新物种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1、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12、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_____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13、胚胎学证据:胚胎学是指研究动植物胚胎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过程的学科,比较不同动物以及人的____________,也可以看到进化的蛛丝马迹。14、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_____________________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1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具有一定的_________,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_________随_________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种______中,随_____独立地遗传给后代。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3题,共27分)16、家蚕雌雄幼蚕中均有体色正常和体色油质透明的个体;雌雄蚕中均有结绿色茧和结白色茧的个体。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茧基因(G)与白色茧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对t,G对g为显性。家蚕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但其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还是ZW型有待研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上述材料可知;纯合体色正常的雄性家蚕个体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只考虑体色有关基因)。若选择纯合的体色正常的雄性个体与体色油质透明的雌性个体杂交,发现子代无论雌雄均为体色正常个体,据此分析能否确定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请说明理由____。
(2)若研究结果表明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现有一杂交组合:ggZTZT×GGZtW,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茧的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雄性蚕产丝多,天然绿色茧丝销路好。现有各种基因型纯合的雄、雌亲本可供选择,亲本杂交产生F1后,利用幼蚕体色油质透明区别的特点,从F1中选择结天然绿色茧的体色____家蚕用于生产,该实验中可以选择的亲本杂交组合有____种。17、某雌雄同株异花多年生植物,其叶有宽叶(A)和窄叶(a),茎有紫茎(B)和绿茎(b),现用两纯合品种杂交,所得F1再进行自交,F2中宽叶紫茎:宽叶绿茎:窄叶紫茎:窄叶绿茎=7:1:3:1;已知该植物有一种基因组成的精子不具受精能力。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基因型为______和______。
(2)不具受精能力的精子基因组成为______,参照孟德尔实验验证过程,若要验证这一结论,可以选择F1为父本与表现型为______的植株杂交,其子代有______种表现型。
(3)现有某宽叶紫茎植株M与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杂交,若正反交结果在表现型的比例上不同,则M的基因型为______。18、某昆虫(2n=12)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体色灰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控制其眼色的基因数目不确定,Y染色体上无相关基因。科研人员选取相应性状的该昆虫进行了甲、乙两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杂交组合甲组实验乙组实验灰体白眼雌昆虫黑体红眼雄昆虫红眼雌昆虫白眼雄昆虫白眼雄昆虫子代灰体红眼∶灰体白眼∶黑体红眼∶黑体白眼=3∶1∶3∶1红眼∶白眼=3∶1
(1)科研人员研究该昆虫的基因组时,应测定_____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理由是_____。
(2)根据甲组实验,能否判断灰体与黑体的显隐性关系,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以上述实验中的相关昆虫个体为材料进行实验确定,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_______。
(3)若乙组实验为甲组实验关于眼色遗传的反交实验,则根据正反交实验的结果,能不能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并说明原因。______。
(4)针对该昆虫眼色遗传实验的结果;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
①控制眼色的基因“肯定不是一对”,作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
②控制眼色的基因“可能是两对”,作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
③控制眼色的基因“可能有多对”,这一假设是在②基础上的一个大胆设想,作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12分)19、某种猫的毛色有白色、黑色、黄色、黑白花色、黑黄花色、黄白花色、黑黄白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B控制黑色、基因b控制黄色,位于X染色体上,二者可以共同表达;基因C控制白色,且CC抑制B、b的表达,Cc可与B、b共同表达;cc本身不表达,且不影响B、b表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猫的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B、b与基因C、c是随着___________(填“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的。
(2)白色猫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两只白色猫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对黑黄白花色猫进行测交,理论上子代中黄白花色猫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基因型为CcXbY的雄猫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CccXb的精子,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0、我国繁育大白菜(2N=20)有7000多年历史;自然界为野生型,为研究大白菜抽薹(tái)开花的调控机制,某科研单位将野生型的大白菜经过诱变育种得到了抽薹早突变体甲和抽薹晚突变体乙。进行实验如下:
突变体甲×野生型→F1(表现型与突变体甲相同)
突变体乙×野生型→F1(表现型与突变体乙相同)
F1(表现型与突变体甲相同)×F1(表现型与突变体乙相同)→F2(新性状:突变体甲:突变体乙:野生型=1:1:1:1)
(1)若突变体甲与突变体乙是染色体上两个不同位点基因突变的结果,突变体甲与突变体乙性状分别对野生型性状是_____、_____(显性/隐性)。要确定两个不同突变位点基因是否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将F2中的新性状个体进行自交,统计其所有后代。若新性状:突变体甲:突变体乙:野生型=_____(填比例),说明两个不同突变位点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新性状:突变体甲:突变体乙:野生型=_____(填比例);说明两个不同突变位点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为探究上述白菜早抽薹的原因;对野生型基因与突变体甲基因进行相关检测和比较,结果如下:
①由上图可知,白菜的抽薹时间提前是因为野生型基因_____(填碱基对)突变为_____(填碱基对),导致mRNA上的_____提前出现,_____(填过程)提前终止;最终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功能异常。
②研究发现上述野生型基因的表达产物是一种甲基转移酶,通过催化染色体中组蛋白的甲基化来影响抽薹抑制基因F的表达,野生型与突变体甲的F基因表达的相对水平如下图(野生型与突变体甲的F基因均正常)。请根据以上信息推测突变体甲抽薹提前的原因:_____。
21、玉米(2N)可进行自交或杂交。叶绿素合成的关键酶是由A基因控制合成的。野生型玉米群体中发现A基因突变为A1的杂合个体。A1基因表达的酶活性降低,使AA1个体的叶绿素合成减少,光合产物减少。v是与同一条染色体上A基因邻近的一个DNA片段,调控A基因的表达。变异的v序列对野生型A基因的调控,不影响其控制的叶绿素的含量。玉米的甲品系、乙品系中的变异的v序列分别记为v甲、v乙;两品系的A基因无变异。
(1)玉米甲品系与AA1个体杂交,从后代中筛选AA1个体并与甲品系多次杂交,最终得到v甲纯合的AA1个体(记为AA1甲),过程如下所示,通过这样的过程将A1基因整合到甲品系中。
①F1中AA1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此AA1个体核DNA来自甲品系和突变体的比例为________。
②AA1甲中除A1基因外,绝大多数核DNA来自___________。
③与原AA1个体、野生型相比,AA1甲个体叶绿素含量居中。用类似的过程将v乙整合进甲品系中,得到的v乙纯合AA1植株的叶绿素含量较原AA1更低。可以看出v甲、v乙对A1基因表达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
(2)野生型玉米突变而得T品系,T品系的T基因(显性)控制玉米的高分蘖(多分枝)性状,将T基因纯合子与AA1甲杂交。T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①请写出二者杂交产生后代的示意图。__________
②比较二者杂交的后代表型,出现______________的现象,可以看出A1会减弱分蘖程度。
(3)为在同一遗传背景下开展研究,将T基因整合到甲品系中,得到T基因的纯合子。写出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实现这一目的的操作流程(操作流程可不需考虑v序列)。__________________。
(4)将(3)所得v甲、T基因均纯合的个体与AA1甲杂交,得到TtAA1个体;将(3)所得v甲、T基因均纯合的个体与已得的v乙整合到甲品系中获得的纯合子杂交,得到F1。将TtAA1与F1杂交。
①所得后代中,T基因纯合体占__________,AA1和AA的分离比为___________。
②将所得后代进一步选育,所得的具有v乙纯合的TTAA1的个体分蘖数较具有v甲纯合的TTAA1的个体少。
(5)综合上述,推测具有v乙纯合的TTAA1个体分蘖数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22、下图表示某种动物细胞的生命历程;下图为某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几个阶段,据图回答:
(1)③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其实质是_____。
(2)⑤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
(3)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目相等的细胞是图中的_____。
(4)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图中缺少了细胞周期的_____期。
(5)高倍镜下可观察到人的神经细胞中含有_____条染色体。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A【分析】【详解】
一定存在Y染色体的果蝇细胞是雄果蝇体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所以选A。
【考点定位】细胞分裂。
【名师点睛】解题关键:Y染色体存在于雄性个体细胞中中,但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一半存在Y染色体,一半存在X染色体,所以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存在Y染色体,也可能不存在,可进一步推测精细胞中也是如此。2、C【分析】【分析】
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
【详解】
AB、ddRr和DDRr中都含有R和r这对等位基因;是杂合子,AB错误;
C;DDRR不含等位基因;是纯合子,C正确;
D;DdRR含有Dd这对等位基因;是杂合子,D错误。
故选C。3、C【分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据此答题。
【详解】
A;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A正确;
B;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B正确;
C;由于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因此甲、乙两个小桶中小球的数量不一定相等,但每只小桶中两种小球的数量要相等,C错误;
D;每次抓取的小球要放回原桶中混匀后才可进行下一次抓取;这样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D正确。
故选C。
【点睛】4、A【分析】【分析】
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2、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DNA一般呈双链。3、RNA包括三种:mRNA、tRNA、rRNA;其中tRNA含有氢键。
【详解】
A;一般来说;DNA是双链结构,存在氢键,RNA一般是单链结构,但tRNA含有氢键,A错误;
B;RNA是由DNA转录而来;少数RNA具有催化作用,故转录合成的产物可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
C;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转录是以基因为单位的,两个不同基因转录的模板链可能分别位于一个DNA分子的不同链上,C正确;
D;RNA的合成过程中;不需要解旋酶,因为RNA聚合酶具有解开DNA双螺旋结构的功能,D正确。
故选A。5、A【分析】【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第2号染色体的斑纹基因易位于W染色体上”可知,这种育种方法是染色体变异,且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故选A。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6、A:B:C:D【分析】【分析】
题意分析;根据图甲可知,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题中对5-10号成员与该病相关等位基因进行测序,结果发现6;8、9号个体只有一种碱基序列,5、7、10号个体均有两种,而且6、8、9均为男性,5、7、10均为女性,据此可知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
A;由分析可知;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A正确;
B;题意显示5、7、10号个体均有两种相关等位基因的碱基序列;说明均为携带者,由5号女性的基因型可推知2号个体也为携带者,同理可知4号个体也为携带者,因此图中所有女性个体的CSS基因相关的基因型均相同,B正确;
C;由图乙可知该CSS基因突变的结果是肽链缩短;缩短的原因是由于碱基替换导致终止密码提前出现,即相应密码子由GAG变成了UAG,C正确;
D;3号表现正常;而4号为携带者,二者结婚再生两个男孩,表现型均正常的概率是1/2×1/2=1/4,D正确。
故选ABCD7、A:B:D【分析】【分析】
减数分裂的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在减数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又据信息“如果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早期抑制DNA合成或蛋白质合成,则SC不能形成,并将导致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受阻”,可知,SC形成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且其可能与基因重组有关,A正确;
B;据题干信息“如果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早期抑制DNA合成或蛋白质合成;则SC不能形成”及“用RNA酶处理可使SC结构破坏”可知,SC的组成成分有蛋白质、DNA、RNA,B正确;
C;“联会复合体(SC)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梯状结构”;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离后期,此时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故SC在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时不存在,C错误;
D;由信息“如果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早期抑制DNA合成”可推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能合成某些DNA,D正确。
故选ABD。
【点睛】8、A:C:D【分析】【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据图分析;图甲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且此时染色体数目是2N,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同源染色体的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若发生互换,则可能一条染色体上同时存在等位基因A与a,A正确;
B;二倍体生物的小鼠同时存在两条X染色体与两条Y染色体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应为4N,而图甲中是2N,B错误;
C;图乙所示细胞中;不含姐妹染色单体,且中染色体∶核DNA=1∶1,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N,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由于着丝粒分裂,可能存在两条X染色体或两条Y染色体,C正确;
D;图乙所示细胞中;不含姐妹染色单体,且中染色体∶核DNA=1∶1,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N,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此时可能发生染色体解螺旋变成染色质的过程,D正确。
故选ACD。9、A:B:D【分析】【分析】
甲图分析:①是Y染色体;②是X染色体。乙图分析:A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C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可能是伴Y遗传,据此答题。
【详解】
A;甲图中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而人类的性染色体X比Y长,A错误;
B、Ⅱ2片段上的基因存在等位基因;B错误;
C、Ⅱ2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疾病属于伴C隐性遗传病,据分析A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C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ABC都不属于Ⅱ2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C正确;
D;甲图中同源区段Ⅰ片段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有关;D错误。
故选ABD。10、B:C【分析】【分析】
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用秋水仙素诱发等。其中,用秋水仙索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是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就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详解】
A;图示育种方法依据的变异原理主要是染色体数目变异;A错误;
B、①过程染色体数目加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F1幼苗;B正确;
C;从题图可看出;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组仅有一个,因此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故其减数分裂过程会形成21个四分体,产生配子染色体数目是21W+0-7E,因此共8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即21+0E、21+1E、21+2E、21+3E、21+4E、21+5E、21+6E、21+7E),C正确;
D;图示方法得到的戊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染色体组成与丁相同;据题图分析,丁是能够产生后代的,故戊与普通小麦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二者是同一个物种,D错误。
故选BC。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1、略
【分析】【详解】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解析】性状分离12、略
【解析】数目或排列顺序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形成发育胚胎发育过程14、略
【解析】种群的基因频率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等位基因独立性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配子配子四、实验题(共3题,共27分)16、略
【分析】【分析】
先判断家蚕的性别决定型;若为XY型,则纯合的体色正常的雄性个体与体色油质透明的雌性个体杂交,即XTY×XtXt,子代雄蚕全为体色油质透明,雌蚕全为体色正常,不可能雌雄均为体色正常,故为ZW型。确定家蚕是ZW型性别决定后,雄蚕的性染色体为同型的ZZ,雌家蚕为异型的ZW。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蚕基因(G)与白色蚕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对t,G对g为显性,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
(1)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还是ZW型未确定,因此純合雄蚕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XY或是ZZ,又因为要求体色正常,所以基因型为ZTZT或XTY。判断家蚕的性别决定型,若为XY型,则纯合的体色正常的雄性个体与体色油质透明的雌性个体杂交,即XTY×XtXt;子代雄蚕全为体色油质透明,雌蚕全为体色正常,不可能雌雄均为体色正常,故为ZW型。
(2)ggZTZT×GGZtW杂交组合中子代的基因型为GgZTw和GgZTZt,且比例值为1:1,所以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占1/2,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占3/4×1/4=3/16。若想要通过一个杂交组合,利用幼虫体色油质透明易于区分的特点,从F1中选结天然绿色茧的体色正常的家蚕用于生产,亲代父本的基因型为ggZtZt,母本的基因型为GGZTW,F1子代的基因型为GgZTZt和GgZtW,从孵化出的F1幼蚕中,淘汰油质透明的雌性个体,保留体色正常的雄性个体用于生产。亲代父本的基因型为GGZtZt,母本的基因型为ggZTW,F1子代的基因型为GgZTZt、GgZtW、GGZTZt、GGZtW,从孵化出的F1幼蚕中,淘汰油质透明的雌性个体,保留体色正常的雄性个体用于生产。亲代父本的基因型为GGZtZt,母本的基因型为GGZTW,F1子代的基因型为GGZtW、GGZTZt,从孵化出的F1幼蚕中,淘汰油质透明的雌性个体,保留体色正常的雄性个体用于生产。故可以选GGZtZt×ggZTW、ggZtZt×GGZTW、GGZtZt×GGZTW三种杂交方式。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常见的几种遗传病及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发病特点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②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且与性别无关。(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先天哑、苯丙酮尿症;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遇常染色体类型,只推测基因,而与X、Y无关。【解析】ZTZT或XTY若为XY型,则纯合的体色正常的雄性个体与体色油质透明的雌性个体杂交,即XTY×XtXt,子代雄蚕全为体色油质透明,雌蚕全为体色正常,不可能雌雄均为体色正常,故为ZW型3/16正常317、略
【分析】【分析】
根据两纯合品种杂交所得F1再进行自交F2中宽叶紫茎:宽叶绿茎:窄叶紫茎:窄叶绿茎=7:1:3:1其中7:1:3:1是9:3:3:1的变式,所以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由于F2中A—bb中减少了2份,结合题干信息“该植物有一种基因组成的精子不具受精能力”若不具备受精能力的精子是ab,则F2代不会出现窄叶绿茎aabb的个体故,可推知Ab的精子不具备受精能力。
【详解】
(1)根据F2中宽叶紫茎:宽叶绿茎:窄叶紫茎:窄叶绿茎=7:1:3:1其中7:1:3:1是9:3:3:1的变式,可以推出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分析内容可知ab的精子不具备受精能力故群体中不含AAbb的个体。根据F2中宽叶紫茎:宽叶绿茎:窄叶紫茎:窄叶绿茎=7:1:3:1其中7:1:3:1是9:3:3:1的变式,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故两纯合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2)根据分析内容可知不具受精能力的精子基因组成为Ab,若要验证这一结论可以选择F1为父本与表现型为窄叶绿茎的植株杂交,理论上F1产生的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B:Ab:aB:ab=1:1:1:1,若Ab的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则实际F1产生的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B:aB:ab=1:1:1,窄叶绿茎的植株产生的雌配子为ab,故F1为父本与表现型为窄叶绿茎的植株杂交的子代为宽叶紫茎:窄叶紫茎:窄叶绿茎=1:1:1;子代有3中表现型。
(3)某宽叶紫茎植株M(A—B—)与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杂交,由于Ab的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所以若正反交结果在表现型上的比例不同则说明M能产生Ab的配子,故M的基因型为AaBb。
【点睛】
能根据所给特殊比例推理不具有受精能勹的精子是解題的关键,可根据F2中数量减少的表现型用假设法推理岀不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解析】AABBaabbAb窄叶绿茎3AaBb18、略
【分析】【分析】
显隐关系的判断方法:①定义法(杂交法):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F1为显性杂合子。可用公式表示:A×B→只有A;A为显性性状,B为隐性性。②自交法: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可用公式表示:A×A→既有A;又有B,B为隐性性状。
【详解】
(1)由于该昆虫(2n=12)除性染色体XX或XY外还有5对常染色体;因为X和Y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有明显差异,而常染色体有5对,所以研究果蝇的基因组,需测定5+X;Y共7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
(2)只考虑体色,体色灰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甲组亲本雌性为灰体,雄性为黑体,两者杂交后代灰体和黑体的比例为1:1,说明亲代为测交,则亲代和子代一个为隐性纯合子,一个为杂合子,据题意无法判断到底谁是隐性纯合子,谁是杂合子,因此无法判断显隐性。若要进一步通过实验确定显隐性,可让子代中的黑体(灰体)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若子代黑体(灰体):灰体(体)=3:1,则说明黑色(灰色)为显性性状,灰色(黑色)为隐性性状;若子代全为黑体(灰体),则说明黑色(灰色)为隐性性状,灰色(黑色)为显性性状。
(3)据题意可知;只考虑眼色性状,控制其眼色的基因数目不确定,因此不能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4)①若眼色为1对基因控制的性状;当表型不同的亲本杂交(即Aa与aa或者AA与aa杂交),后代应该出现1:1的分离比或仅一种后代,据题意可知,甲组和乙组结果都是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3:1,可排除是1对基因控制的性状。
②如果眼色是2对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同表现亲本杂交(比如测交),后代会出现1:1:1:1的性状分离比,若存在基因互作等现象,比如只要有显性基因都表现为一种性状,只有隐性基因表现为另一种性状,此时会出现3:1。
③在②基础上,若眼色是由2对以上基因控制,且存在某对基因纯合,也出现3:1的现象。【解析】(1)7该昆虫共有12条染色体;其中有5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包括X和Y,故需测5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XY上的DNA碱基序列。
(2)不能;让子代中的黑体(灰体)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若子代黑体(灰体):灰体(体)=3:1,则说明黑色(灰色)为显性性状,灰色(黑色)为隐性性状;若子代全为黑体(灰体),则说明黑色(灰色)为隐性性状,灰色(黑色)为显性性状。
(3)不能;控制眼色的基因数目不确定。
(4)若眼色由1对基因控制,不同表型亲本杂交,后代应该出现1:1的分离比或仅一种后代若眼色由2对基因控制,不同表型亲本杂交(测交),后代出现1:1:1:1的表型比,若存在基因互作等现象,则可能为3:1若眼色由2对以上基因控制,当某对基因纯合时,也能出现3:1的表型比五、综合题(共4题,共12分)19、略
【分析】【分析】
由题意知,C(c)与B(b)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B控制黑色、基因b控制黄色,C控制白色,且CC抑制B、b的表达,Cc可与B、b共同表达;cc本身不表达,且不影响B、b表达,因此白色雌猫的基因型是CCXBXB、CCXBXb、CCXbXb,白色雄猫的基因型是CCXBY、CCXbY,CcXBXB表现为白黑花色的雌猫,CcXBXb表现为黑黄白花色的雌猫,CcXbXb表现为白黄花色的雌猫,CcXBY为白黑花色的雄猫,CcXbY表现为白黄花色的雄猫,ccXBXB表现为黑色雌猫,ccXBXb表现为黑黄花色的雌猫,ccXbXb表现为黄色的雌猫,ccXBY表现为黑色雄猫,ccXbY表现为黄色雄猫。
【详解】
(1)B与b、C与c属于等位基因,B与C(或c)、b与C(或c)属于非等位基因,其变化与染色体的变化一致,在猫的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B、b与基因C;c是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的。
(2)由分析可知,白色雌猫的基因型是CCXBXB、CCXBXb、CCXbXb,白色雄猫的基因型是CCXBY、CCXbY,因此白色猫的基因型共有5种。由于白色猫都含有CC基因,且CC抑制B、b的表达,因此两只白色猫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均为白色。黑黄白花色猫的基因型为CcXBXb,用其进行测交即CcXBXb×ccXbY,后代猫的基因型为及比例为CcXBXb:CcXbXb:ccXBXb:ccXbXb:CcXBY:CcXbY:ccXBY:ccXbY=1:1:1:1:1:1:1:1,其中基因型为CcXbXb、CcXbY的猫表现为黄白花色;其所占比例为2/8=1/4。
(3)一个基因型为CcXbY的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CccXb的精子,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C和c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了同一极,形成基因型为CCccXbXb和YY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CCccXbXb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所在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了同一极,形成基因型为CccXb和CXb的两个精子,而基因型为YY的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形成基因型均为Y的两个精子。故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CXb;Y、Y。
【点睛】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及伴性遗传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解析】非同源5白色1/4CXb、Y、Y20、略
【分析】【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突变体甲×野生型→F1的表现型与突变体甲相同,故突变体甲的性状抽薹早为显性性状,野生型为隐性性状;突变体乙×野生型→F1表现型与突变体乙相同;故突变体乙的性状抽薹晚为显性性状,野生型为隐性性状。
(1)
根据分析可知,若突变体甲与突变体乙是染色体上两个不同位点基因突变的结果,突变体甲与突变体乙性状对野生型性状都为显性性状。要确定两个不同突变位点基因是否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将F2中的新性状个体进行自交,统计其所有后代。若两个不同突变位点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甲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乙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F2中的新性状个体为双杂合子AaBb,自交后代新性状:突变体甲:突变体乙:野生型=9:3:3:1;若两个不同突变位点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与b在一条染色体上;a与B在一条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连锁定律,新性状:突变体甲:突变体乙:野生型=2:1:1:0。
(2)
①由上图可知;白菜的抽薹时间提前是因为野生型基因中的非模板链的碱基TGG变成TAG,即碱基对G//C突变为A//T,导致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使翻译过程提前终止,最终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功能异常。
②分析数据可知;野生型F基因表达水平比突变体甲高,而研究发现上述野生型基因的表达产物是一种甲基转移酶,通过催化染色体中组蛋白的甲基化来影响抽薹抑制基因F的表达,可推测突变体甲因为基因突变导致合成甲基转移酶结构和功能异常,使染色体组蛋白甲基化水平降低,进而使F基因表达水平下降,解除对抽薹的抑制,突变体甲提前抽薹。
【点睛】
本题考查遗传定律、基因表达和表观遗传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解析】(1)显性显性9:3:3:12:1:1:0
(2)①G//CA//T终止密码子翻译因为基因突变导致合成甲基转移酶结构和功能异常,使染色体组蛋白甲基化水平降低,进而使F基因表达水平下降,解除对抽薹的抑制,白菜提前抽薹21、略
【分析】【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低频性。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诱导基因突变,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形成配子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份12月装修合同新风系统调试标准与争议解决机制
- 常德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
-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参考试题(附答案)
- 万达信息管理
- 鲁迅为什么骂郭沫若是流氓
- DB15T 3920-2025阿拉善型绒山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 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八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 房地产销售部客户个人总结报告
- 学生会主席团工作总结
- 大学生社团工作总结
- 3.28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演讲稿1500字2篇
- 图论与网络流
- 火针疗法课件
- 低代码培训课件
- 法院系统组成和职责解析
- 访谈记录表模板
- 油库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 初高中物理的区别以及如何学好高中物理课件
-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交流平台人教统编版课件
-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文件学生体质健康登记卡高中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