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00/0D/wKhkGWelkK-AJk0QAAIP6CA0hdo627.jpg)
![2025年粤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00/0D/wKhkGWelkK-AJk0QAAIP6CA0hdo6272.jpg)
![2025年粤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00/0D/wKhkGWelkK-AJk0QAAIP6CA0hdo6273.jpg)
![2025年粤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00/0D/wKhkGWelkK-AJk0QAAIP6CA0hdo6274.jpg)
![2025年粤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00/0D/wKhkGWelkK-AJk0QAAIP6CA0hdo62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史上最严历的“环保法”开始实施.保护环境,利在千秋,功在当代.你认为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①禁止使用一切化石燃料②结合当地资源实况,开发利用风能、水能等淸洁能源③监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推放④用密目网覆羞建筑工地内裸土以减少扬尘.A.只有③④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2、下列各组中,组内各物质均属于溶液的一组是rm{(}rm{)}A.碘酒、盐水B.稀硫酸、豆浆C.澄清石灰水、冰水D.蒸馏水、可口可乐3、下列运动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rm{(}rm{)}A.香水瓶打开后,过一会儿屋内闻到香味B.无数雨滴从空中落下C.扫地时,看到空中飞舞的尘埃D.导体中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4、rm{A}rm{B}rm{C}三种物质各rm{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rm{30g}新物质rm{D}若增加rm{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rm{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rm{(}rm{)}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rm{B}剩余rm{9g}B.第二次反应后,rm{D}的质量为rm{60g}C.反应中rm{A}和rm{B}的质量比是rm{3}rm{2}D.反应中rm{A}和rm{C}的质量比是rm{5}rm{2}5、在化学反应里,元素的原子结构可能发生变化的是()A.质子数B.最外层电子C.中子数D.核电荷数6、“可燃冰”是由水与天然气形成的一种外观形状似冰的白色晶体,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CH4•nH2O.“可燃冰”主要存在于冰土层和海底大陆架中;被称为“21世纪清洁能源”.下列说法与事实不符的是()
A.冰;干冰、可燃冰都含有氧元素。
B.可燃冰可作为未来的清洁能源。
C.形成可燃冰的基本条件是:低温;高压。
D.可燃冰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2n:n
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B.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2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
8、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所以才能被电解。
B.电解水时水分子被破坏。
C.水通电分解是物理变化。
D.氢原子和氧原子是电解水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9、在相同分子数的CO2和SO2分子里含有相同的()A.氧元素的质量B.氧原子数C.氧分子数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0、下列容器中为直接加热的玻璃容器的有()A.烧杯B.试管C.蒸发皿D.锥形瓶11、某初中化学实验报告中有如下记录;其中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A.用rm{10mL}量筒量取rm{5.8mL}稀硫酸溶液。
B.用托盘天平称取rm{10.6g}rm{CuO}粉末。
C.用托盘天平称取rm{2.50g}锌粒D.用体温表测出人体的体温读数为rm{30.12隆忙}12、如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应里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对此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rm{(}rm{)}A.rm{t_{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B.物质乙属于生成物C.甲可能是单质D.此化学反应是化合反应13、如图是“尾气催化转化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rm{(}rm{)}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rm{3}rm{2}D.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1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
B.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1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5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P
D.该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为30.97g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将下列物质按照要求进行分类:①水②空气③液氧④稀有气体⑤澄清的石灰水⑥二氧化锰⑦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后剩余的固体:
以上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17、近年;我国不少城市和地区雾霾天气增多,雾是水蒸气,本身无污染,“霾”由细小颗粒物组成,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以及地面灰尘等.它侵蚀着人们的健康,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出行.
下面治理雾霾的措施中,①压减化石燃料②控制车辆使用③减少户外活动④加强城市绿化⑤关闭厂矿企业⑥调整能源结构可行的是______(填序号).18、如下图所示,把下列实验操作所用的主要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rm{(1)}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_________。rm{(2)}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___________。rm{(3)}量取rm{8}毫升的水,需要用____________。rm{(4)}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_。19、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rm{(1)}二氧化碳和铜这两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
rm{(2)}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rm{(}已知:“rm{隆帽}”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rm{)}
变化Ⅰ表示的宏观事实是______;变化Ⅱ表示的宏观事实是______。20、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rm{(1)5}个钾原子:______
rm{(2)}氯化钠:______
rm{(3)2}个水分子:______
rm{(4)2}个硝酸根离子:______
rm{(5)KCl{O}_{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21、在t℃时硝酸钾溶解度为S克,该温度下把a克硝酸钾固体投入到b克水中;充分搅拌。
(1)当S、a、b满足的关系是______时,溶质质量分数为×100%;
(2)若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需加水______克。22、一款名为“史莱姆”的水晶泥玩具,其主要成分是普通胶水、硼砂晶体和水。硼砂晶体(Na2B4O7•H2O)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可用作清洁剂;杀虫剂。
(1)硼砂(Na2B4O7)中硼(B)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硼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原子核内中子数为6,则核外电子数为______。23、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等微粒填写下列空格:
①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
②带正电的微粒是______;
③不显电性的微粒是______;
④带负电的微粒是______;
⑤原子核由______和______构成;
⑥二氧化碳是由______构成的;
⑦铁是由______构成的;
⑧氯化钠是由______构成的。评卷人得分四、计算题(共2题,共6分)24、近年来;我省农村大力推广使用沼气.沼气既可用于照明,又可用于烧水做饭.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发现沼气灯由明亮逐渐变暗;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2)使用沼气有什么好处?
(3)写出沼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5、如图是某品牌钙片的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请根据图片说明书,回答问题。
rm{(1)}若每片钙片的质量为rm{0.5g}则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rm{(}写出计算过程rm{)}
rm{(2)}计算:如果按照用量服用,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是多少rm{g}相当于多少克葡萄糖酸钙rm{[Ca(C_{6}H_{11}O_{7})_{2}]}的含钙量?rm{(}写出计算过程rm{)}评卷人得分五、推断题(共3题,共9分)26、化学实验室有如下实验装置:rm{(1)}写出装置图中的仪器名称rm{垄脵}___________,rm{垄脷}____________;rm{(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或____,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rm{(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rm{垄脵}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收集rm{垄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rm{垄脹}把导管移出水面rm{垄脺}把药品装入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rm{垄脻}熄灭酒精灯rm{垄脼}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加热rm{(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上述装置制取rm{O_{2}}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5)}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___rm{垄脵}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rm{垄脷}试管外壁有水;rm{垄脹}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rm{垄脺}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rm{垄脻}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rm{垄脼}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rm{(6)}小明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来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rm{(7)}若用rm{F}收集氧气,应使氧气从____口rm{(}填“rm{a}”或“rm{b}”rm{)}进入,检验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现有rm{A}rm{B}rm{C}rm{D}四种物质。rm{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rm{B}在rm{A}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rm{C}rm{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rm{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试判断rm{A}rm{B}rm{C}rm{D}各是什么物质,请将答案填在空格内:rm{A}是___________;rm{B}是___________;rm{C}是___________;rm{D}是___________。28、下列是实验室净化天然水的流程:rm{(}一rm{)}原理分析:rm{(1)}请选用下列“关键词”填写在上述流程方框内空白处。蒸馏蒸发结晶吸附过滤rm{(2)}上述净化过程是将混合物分离为纯净物的过程。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步骤:首先分析混合物的组成成分,寻找各成分的差异,然后利用其差异选择合适方法进行分离。如:过滤是分离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rm{(}二rm{)}操作过程:在过滤操作中要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rm{(}铁圈rm{)}________、________、烧杯rm{(}洁净的rm{)}胶头滴管;在过滤后,同学们发现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rm{(}三rm{)}迁移应用沂源县自来水公司自来水的处理过程如图所示:rm{(1)}步骤rm{垄脵}网格净水原理类似于步骤________rm{(}填“rm{垄脷}”或“rm{垄脹}”或“rm{垄脺}”等序号rm{)}rm{(2)}步骤rm{垄脷}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rm{(}填选项序号rm{)}A、杀死水中的细菌rm{B}减少水中的氧气rm{C}使泥沙沉积至底部rm{D}分解有毒物质rm{(3)}假如你是水质检验员,用简单的办法检验水样是否是硬水,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若检验后发现水硬度高,你建议在饮用前可采取的处理办法是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探究题(共3题,共30分)29、根据以下实验室常用仪器填空.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若在实验室完成过滤操作,用到的上述仪器有:______(填序号),除上述可选仪器外,还必须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为______(填名称).若经过过滤后,所得液体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滤纸未与漏斗壁紧贴。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上边缘.30、根据下列装置图填空:rm{(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rm{(}填序号rm{)}rm{(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了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将气体通入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rm{(3)}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都选择rm{B}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rm{(4)}实验室不能用rm{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其原因是___________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31、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一切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图)。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的“质点”指的是______。
(2)如图中能正确反映“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果的是______。
(3)为了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做了一个著名的“卢瑟福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高速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通过这一实验现象不能获得的结论是______
A.原子核质量较大B.原子核体积很小C.核外电子带负电荷D.原子核带正电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解答】解:①在现代社会中禁止使用一切化石燃料;是不合理的;
②开发利用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可保护环境;
③监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可减少水体的污染;
④用密目网覆盖建筑工地内裸土以减少扬尘;可减少环境污染.
故选:B.
【分析】环境污染主要有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三大主要污染,只要有利于环境的措施都是可取的.可从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污染治理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解答.2、A【分析】解:碘酒;盐水都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
B;稀硫酸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豆浆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B错;
C;澄清石灰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冰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C错;
D;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可口可乐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解析】rm{A}3、A【分析】解:rm{A}闻到香水的气味说明香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此项正确;
B;雨滴落下是水滴的运动;和水滴中单个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无关,此项错误;
C;尘土飞扬也是分子集合体的运动;不能代表单个分子运动,此项错误;
D;导体中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是带电粒子的性质,不是分子的性质,分子不显电性,此项错误.
故选A
A;根据分子运动分析;
B;雨滴是水分子的集合体;不能说明水分子运动;
C;尘土是分子的集合体;不能代表单个分子运动;
D;自由电荷是带电的粒子;不是分子,不能代表分子运动.
同学们要明确宏观粒子和微观粒子的区别,宏观粒子是微观粒子的集合体,宏观粒子的运动不能代表微观粒子的运动.【解析】rm{A}4、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解答】若增加rm{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rm{C}说明参加第二次反应的rm{A}的质量为rm{25}克,rm{B}的质量为rm{15}克,rm{A}与rm{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rm{5}rm{3}rm{A}rm{B}rm{C}三种物质各rm{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rm{30g}新物质rm{D}说明参加第一次反应的rm{A}的质量为rm{15g}rm{B}的质量为rm{9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第一次反应的rm{C}的质量为rm{6g}则rm{A}rm{B}rm{C}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rm{5}rm{3}rm{2}则第二次参加反应的rm{C}的质量为rm{10g}生成rm{D}的质量为rm{25g+15g+10g=50g}
A.参加第一次反应的rm{B}的质量为rm{9}克,剩余rm{6}克;故A错误;
B.第二次反应后rm{D}的质量为rm{50}克;故B错误;
C.反应中rm{A}与rm{B}的质量比为rm{5}rm{3}故C错误;
D.反应中rm{A}与rm{C}的质量比为rm{5}rm{2}故D正确。
故选D。【解析】rm{D}5、B【分析】【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容易得到或失去,从而使原子满足最外层rm{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据此来解答。【解答】A.因质子在原子核内;在化学反应中不发生变化,故A错误;
B.因在化学反应最外层电子数少于rm{4}个的容易失去电子,多于rm{4}个的容易得到电子而满足最外层rm{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会发生变化,故B正确;
C.因中子在原子核内;在化学反应中不发生变化,故C错误;
D.因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在化学反应中质子数不变,则核电荷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B。【解析】rm{B}6、D【分析】
A、冰、干冰、可燃冰的化学式分别是H2O、CO2、CH4•nH2O;可见它们都含有氧元素,故正确;
B;因“可燃冰”燃烧后的产物无污染;所以可燃冰可作为未来的清洁能源,故正确;
C;因“可燃冰”主要存在于冰土层和海底大陆架中;可见形成可燃冰的基本条件是:低温、高压.故正确;
D;可燃冰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1:(2n+4):n;故错误.
故选D.
【解析】【答案】A;根据冰、干冰、可燃冰的化学式判断;
B;从题干中“可燃冰”被称为“21世纪清洁能源”判断;
C;从可燃冰形成于海底推断;
D;根据“可燃冰”的化学式判断.
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BD【分析】
A;因生成物中存在一种大小相等的白球的分子;则该物质中只有一种元素,则属于单质,故A说法错误;
B;由图可知;反应物中的物质都是由不同的小球形成,则都是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即都是化合物,故B说法正确;
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2=1:1,故C说法错误;
D;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整个过程是分子变为原子,原子再结合生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则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故D说法正确;
故选BD.
【解析】【答案】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有一个构成相同的分子,可判断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反应的图示变成如图所示的情况,因此该反应为两种不同的分子各2个参加反应,生成一种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1个和一种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2个,进而进行分析判断.
8、BD【分析】
A;水为化合物;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并不是含有氢气和氧气;故A说法不正确.
B;水分解产生了氢气和氧气;即该反应中水分子被破坏;故B正确.
C;水分解产生了氢气和氧气;产生了新的物质,故属于化学变化,故C说法不正确.
D;根据原子的定义可知道;该反应中最小的粒子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故D说法正确.
故选BD.
【解析】【答案】用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正极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负极产生能燃烧的气体,火焰淡蓝色,罩在火焰上干冷烧杯壁有水雾;且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通过水电解的实验可以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9、AB【分析】解:A、氧元素的质量:n个CO2的质量为44n,则其中O的质量为44n×=32n.n个SO2分子的质量为64n,则其中O的质量为64n×=32n.另一个解释:含氧原子数相同;且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变,故氧元素的质量相同.所以A选项正确.
B、氧原子数:n个CO2中含氧原子数为2n个,n个SO2分子中含氧原子数为2n个.所以含氧原子数相同.所以B选项正确.
C、氧分子数:由于CO2和SO2分子是纯净物只含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所以C选项错误.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C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S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所以D选项错误;
故选:AB.
对比两物质的化学式,判断相同分子数的CO2和SO2分子里的相同量;可通过假设分子个数均为n,即比较nCO2和nSO2分子里的相同量.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化学式中数字的意义的认知情况,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整体认知.【解析】【答案】AB10、BC【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能够加热的仪器;通过我们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
【解答】A.烧杯底面积比较大;加热需要垫石棉网,故A错误;
B.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故B正确;
C.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故C正确;
D.锥形瓶底面积比较大;加热需要垫石棉网,故D错误。
故选BC。
【解析】rm{BC}11、AB【分析】【分析】根据量筒、托盘天平、体温计的精确值进行分析。【解答】A.rm{10mL}的量筒能精确到rm{0.1mL}故A正确;B.托盘天平能称准到rm{0.1g}故B正确;C.托盘天平能称准到rm{0.1g}故C错误;rm{D}体温计能量准到rm{0.1隆忙}故D错误。故选AB。【解析】rm{AB}12、BC【分析】解:rm{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参加反应的物质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在rm{t_{1}}时;参加反应的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甲;乙的质量之和,但是丙的质量不一定就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因为此时丙还没有反应完全,故错误;
B;根据图象可以知道反应前后甲和乙的质量增加;故甲和乙为生成物,故正确;
C;根据图象可以知道反应前后甲和乙的质量增加;故甲和乙为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少,所以丙为反应物,所以该反应是分解反应,故丙一定不能是单质,而甲可以是单质;故C正确;
D;根据图象可以知道反应前后甲和乙的质量增加;故甲和乙为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少,所以丙为反应物,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多变一”,是分解反应;故错误;
故选BC.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进行判断;
B;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可以据此解答;
C;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可以据此解答;
D;化合反应是指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可以据此结合图象判断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进行解答即可.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rm{.}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rm{(}或图表信息rm{)}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解析】rm{BC}13、CD【分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出各物质微粒的个数关系如图:
A;由各物质微粒的个数关系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故A说法正确;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故B说法正确;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微粒的变化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rm{1}rm{1}故C说法错误;
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故D说法错误.
故选CD.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微粒的变化;分析原子;分子的变化,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等.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解析】rm{CD}14、AB【分析】
A;由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看出;该变化前后都含三种原子、原子个数均为9个原子,因此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故A正确;
B;由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变化,但却可看出原子结合方式发生改变,可判断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结果;故B正确.
C;由图示可知;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和一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分子,不属于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
D;由图示可知;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和一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分子,故D不正确;
故选AB.
【解析】【答案】由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看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和一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变化,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
15、BD【分析】
A;由题意可知;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知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5,故A正确;
B;由汉字名称“磷”;知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由题目中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该元素的符号是P,故C正确;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没有“克”,故D错误.
故选BD.
【解析】【答案】由题意可知;题目中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由汉字名称,推测元素种类;可知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符号.
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略
【分析】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等多种气体;澄清的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后剩余的固体中锰酸钾、二氧化锰等物质;均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②④⑤⑦.
液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答案为:③.
水;二氧化锰等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化合物;故答案为:①⑥.
【解析】【答案】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根据以上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17、略
【分析】解: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就会减少细小颗粒物的排放,能治理雾霾;②细小颗粒物组成,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控制车辆使用可以治理雾霾;③减少户外活动并不能减少细小颗粒物的排放,不能治理雾霾;④加强城市绿化可以净化空气,减少沙尘暴的发生,能治理雾霾;⑤关闭厂矿企业做法错误,应该减少污染的发生,而不能直接关闭;⑥调整能源结构可以减少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减少颗粒物的污染,能治理雾霾.
故答案为:①②④⑥.
根据霾”由细小颗粒物组成;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以及地面灰尘进行回答,只要是能减少小颗粒物的污染即可.
环境保护的题型是中考中较热门的考题.了解典型的大气环境问题与排放到大气中的物质的联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析】①②④⑥18、(1)胶头滴管(2)试管(3)量筒和胶头滴管(4)集气瓶【分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就要熟记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解答】rm{(1)}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胶头滴管;故填:胶头滴管;rm{(2)}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试管;故填:试管;rm{(3)}量取rm{8}毫升的水,需要用量筒和胶头滴管;故填:量筒和胶头滴管;rm{(4)}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集气瓶,故填:集气瓶。【解析】rm{(1)}胶头滴管rm{(2)}试管rm{(3)}量筒和胶头滴管rm{(4)}集气瓶19、二氧化碳;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析】解:rm{(1)}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的;铜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由分子构成的是二氧化碳;
rm{(2)}从图可以看出,变化rm{I}表示的宏观事实是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可以断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变化rm{II}表示的宏观事实是该物质的体积变小;原因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发生了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
rm{(1)}二氧化碳;
rm{(2)}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rm{(1)}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
rm{(1)}根据图示中的变化情况分析,变化rm{I}表示的宏观事实是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变化rm{II}表示的宏观事实是该物质的体积变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用微粒的变化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二氧化碳;化学变化;物理变化20、(1)5K
(2)NaCl
(3)2H2O
(4)2NO3-
(5)【分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rm{(}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rm{)}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rm{(}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rm{)}
【解答】rm{(1)}个钾原子表示为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rm{5}个钾原子表示为rm{5K}故填:rm{5K}故填:rm{5}rm{5K}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氯化钠中氯元素为rm{5K}价,钠元素为rm{(2)}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氯化钠中氯元素为rm{-1}价,钠元素为rm{+1}价,故填:rm{NaCl}价,故填:rm{(2)}rm{-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rm{+1}个水分子表示为rm{NaCl}故填:rm{(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rm{2}个水分子表示为rm{2H_{2}O}故填:rm{(3)}rm{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2H_{2}O}个电荷时,rm{2H_{2}O}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个硝酸根离子表示为rm{(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1}个电荷时,rm{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rm{2}个硝酸根离子表示为rm{2NO_{3}^{-}}故填:故填:rm{(4)}rm{1}rm{1}中氯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rm{Koverset{+5}{Cl}{O}_{3}}故填:rm{Koverset{+5}{Cl}{O}_{3}}rm{2}【解析】rm{(1)5K}rm{(2)NaCl}rm{(3)2H_{2}O}rm{(4)2NO_{3}^{-}}rm{(5)Koverset{+5}{Cl}{O}_{3}}rm{(5)Koverset{+5}{Cl}{O}_{3}
}21、S≤a+b【分析】解:(1)由于公式中出现了溶解度,所以只有达到饱和式子才有意义,即a:b≥S:100时溶液达饱和状态,解得S≤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
(2)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根据题意可得:×100%=×100%,解得x=(a+b)g。
故答案为:(1)S≤(2)a+b。
只有溶液达饱和状态时,溶解度才有意义,公式×100%才能表示溶液的质量分数;根据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列式计算即可求出加水量。
液体加水稀释,配制步骤计算-量取-溶解,其中加水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解析】S≤a+b22、+35【分析】解:(1)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硼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4x+(-2)×7=0,则x=+3价。
故填:+3。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硼原子的质子数为:11-6=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硼原子的核外有5个电子;故填:5。
(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解答;
(2)根据原子结构以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析】+3523、分子、原子、离子原子核、质子、阳离子分子、原子、中子电子、阴离子质子中子分子原子离子【分析】解:(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分子;原子、离子;故填:分子、原子、离子;
(2)带正电的是原子核;质子、阳离子;故填:原子核、质子、阳离子;
(3)不显电性的是分子;原子、中子;故填:分子、原子、中子;
(4)带负电的是电子;阴离子;故填:电子、阴离子;
(5)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填:质子;中子;
(6)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填:分子;
(7)铁由铁原子构成;故填:原子;
(8)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填:离子。
可以根据微观粒子的构成;微观粒子的电性、物质的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点等方面的内容,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解析】分子、原子、离子原子核、质子、阳离子分子、原子、中子电子、阴离子质子中子分子原子离子四、计算题(共2题,共6分)24、略
【分析】
(1)如果发现沼气灯由明亮逐渐变暗;可能沼气量不足;
(2)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环保燃料;燃烧产物无污染,可以作为燃料使用,此外还可以改善环境卫生;减少森林砍伐、节约能源等;
(3)甲烷具有可燃性,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故答案为:(1)可能沼气量不足;(2)可以作为燃料使用;改善环境卫生、减少森林砍伐、节约能源等。
(3)CH4+2O2CO2+2H2O.
【解析】【答案】根据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一种环保燃料等内容,利用其性质进行分析.
25、略
【分析】解:rm{(1)CaCO_{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rm{dfrac{40}{40+12+16times3}隆脕100%=40%}
根据题意,每片钙片的质量为rm{dfrac{40}{40+12+16times
3}隆脕100%=40%}每片含碳酸钙rm{0.5g}则每片含钙元素rm{0.25g}
钙片中的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rm{dfrac{0.1g}{0.5g}隆脕100%=20%}
故答案是:rm{0.25g隆脕40%=0.1g}
rm{dfrac
{0.1g}{0.5g}隆脕100%=20%}每片含钙元素rm{20%}每次rm{(2)}片,每天rm{0.25g隆脕40%=0.1g}次,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rm{2}
设相当于rm{3}葡萄糖酸钙rm{0.1g隆脕2隆脕3=0.6g}的含钙量;则。
rm{0.6g隆脕40%=x隆脕dfrac{40}{40+(12times6+1times11+16times7)times2}隆脕100%}
rm{xg}
答:如果按照用量服用,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是rm{[Ca(C_{6}H_{11}O_{7})_{2}]}相当于rm{0.6g隆脕40%=x隆脕dfrac
{40}{40+(12times6+1times11+16times7)times2}隆脕100%}葡萄糖酸钙rm{x=6.45g}的含钙量。
rm{0.6g}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rm{6.45g}该化合物的质量rm{[Ca(C_{6}H_{11}O_{7})_{2}]}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rm{(1)}根据题意,每片含rm{=}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rm{隆脕}该化合物的质量rm{(2)}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每次rm{CaCO_{3}0.25g}片,每天rm{=}次,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rm{隆脕}该化合物的质量rm{2}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标签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m{3}【解析】rm{20%}五、推断题(共3题,共9分)26、(1)试管集气瓶(2)ACE(3)②④⑥①③⑤(4)未在试管口处塞一团棉花(5)①②③⑤⑥(6)催化剂(7)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若木条发然,则已集满【分析】【分析】本题主要对气体的制备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进行考查,学生平时也要对实验室制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备进行归纳。【解答】rm{(1)}熟悉常见仪器的名称,熟悉常见仪器的名称,rm{(1)}为试管rm{垄脵}为试管rm{垄脷}为集气瓶;故填:为集气瓶;故填:试管;集气瓶;rm{垄脵}rm{垄脷}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装置是rm{(2)}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所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rm{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装置是rm{C}或rm{E}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rm{KMn{O}_{4}xrightarrow[]{?}{K}_{2}Mn{O}_{4}+Mn{O}_{2}+{O}_{2}隆眉}故填:rm{A}rm{C}rm{E}rm{KMn{O}_{4}xrightarrow[]{?}{K}_{2}Mn{O}_{4}+Mn{O}_{2}+{O}_{2}隆眉}rm{KMn{O}_{4}
xrightarrow[]{?}{K}_{2}Mn{O}_{4}+Mn{O}_{2}+{O}_{2}隆眉}rm{A}rm{C}故填:rm{E}rm{KMn{O}_{4}
xrightarrow[]{?}{K}_{2}Mn{O}_{4}+Mn{O}_{2}+{O}_{2}隆眉}rm{(3)}未在试管口处塞一团棉花;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首先要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固定仪器并加热,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收集完毕移出导管、熄灭酒精灯,故顺序为rm{垄脷垄脺垄脼垄脵垄脹垄脻}加热前没有给试管预热,受热不均匀;rm{垄脷垄脺垄脼垄脵垄脹垄脻}试管外壁有水,加热时没擦干;rm{(4)}试管接触到灯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所以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其原因是试管口没有放棉花;故填:试管口部高于试管底部,导致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rm{(5)}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酒精灯;则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原因可能有:rm{1.}加热前没有给试管预热,受热不均匀;rm{2.}试管外壁有水,加热时没擦干;rm{3.}试管接触到灯芯;rm{4.}试管口部高于试管底部,导致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rm{5.}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酒精灯;则符合题意;故填:rm{1.}rm{2.}rm{3.}rm{{H}_{2}{O}_{2}xrightarrow[]{Mn{O}_{2}}{H}_{2}O+{O}_{2}隆眉}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是催化剂,所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故填:rm{{H}_{2}{O}_{2}xrightarrow[]{Mn{O}_{2}}{H}_{2}O+{O}_{2}隆眉}催化剂;rm{4.}rm{5.}收集氧气,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故应该从rm{垄脵垄脷垄脹垄脻垄脼}口进入氧气,从rm{垄脵垄脷垄脹垄脻垄脼}口排出空气;此装置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rm{(6)}导管口处,若木条发然,则已集满。故填:根据实验室制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符号表达式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rm{{H}_{2}{O}_{2}
xrightarrow[]{Mn{O}_{2}}{H}_{2}O+{O}_{2}隆眉}导管口处,若木条发然,则已集满。rm{{H}_{2}{O}_{2}
xrightarrow[]{Mn{O}_{2}}{H}_{2}O+{O}_{2}隆眉}【解析】rm{(1)}试管集气瓶rm{(2)A}rm{C}rm{E}rm{KMn{O}_{4}xrightarrow[]{?}{K}_{2}Mn{O}_{4}+Mn{O}_{2}+{O}_{2}隆眉}rm{KMn{O}_{4}
xrightarrow[]{?}{K}_{2}Mn{O}_{4}+Mn{O}_{2}+{O}_{2}隆眉}rm{(3)垄脷垄脺垄脼垄脵垄脹垄脻}未在试管口处塞一团棉花rm{(4)}rm{(6){H}_{2}{O}_{2}xrightarrow[]{Mn{O}_{2}}{H}_{2}O+{O}_{2}隆眉}催化剂rm{(5)垄脵垄脷垄脹垄脻垄脼}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rm{(6){H}_{2}{O}_{2}
xrightarrow[]{Mn{O}_{2}}{H}_{2}O+{O}_{2}隆眉}导管口处,若木条发然,则已集满rm{(7)a}27、氧气铁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碳【分析】【分析】本题型特点是根据实验现象以及物质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推理判断的一种题型。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要抓住“突破口”,采用正推法、逆推法等方法层层推进,得出结论。【解答】根据题中的叙述“rm{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rm{B}在rm{A}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rm{C}”,可知rm{A}为氧气;rm{B}是铁丝,rm{C}为四氧化三铁;根据“rm{D}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把rm{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可知rm{D}是二氧化碳。
故填:氧气;铁;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碳。【解析】氧气铁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碳28、(一)(1)过滤吸附蒸馏(自上而下填写)
(2)颗粒大小
(二)漏斗玻璃棒滤纸破损漏斗内液面边缘高于滤纸边缘
(三)(1)③(2)C(3)肥皂水加热煮沸【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水的净化,根据水的净化方法及硬水与软水的鉴别、硬水的软化方法分析。【解答】解:
rm{(}一rm{)}原理分析:
rm{(1)}不溶性固体小颗粒通过过滤除去,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色素和异味,可溶性物质可以通过蒸馏除去,故填:过滤;吸附;蒸馏rm{(}自上而下填写rm{)}
rm{(2)}过滤就是利用混合物中不同成分颗粒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故填:颗粒大小;
rm{(}二rm{)}操作过程:
在过滤操作中要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rm{(}铁圈rm{)}烧杯、漏斗、玻璃棒;在过滤操作过程中;如果滤纸破损或者漏斗内液面边缘高于滤纸边缘,则部分待过滤液不经过滤纸直接进入承接滤液的烧杯里,会造成滤液浑浊;故答案为:漏斗;玻璃棒;滤纸破损;漏斗内液面边缘高于滤纸边缘;
rm{(}三rm{)}迁移应用。
rm{(1)}步骤rm{垄脵}网格净水原理类似于步骤过滤,故填:rm{垄脹}
rm{(2)}步骤rm{垄脷}是沉降,所起的作用是使泥沙沉积至底部,故填:rm{C}
rm{(3)}硬水遇到肥皂水起的泡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深度阅读名著阅读的进阶技巧
- 医疗护理医学培训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课件
- 2023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机械能第3节 水能和风能说课稿 (新版)教科版
-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说课稿1 (新版)新人教版
- 用户体验与用户心理的关联研究
- 现代物流行业的创新管理与市场机遇分析
- 现代城市雕塑与城市文化的互生关系
- 现代城市文化公园的智慧化管理与服务策略
- 现代化分析方法在中药制药工业的应用
- 二零二五年度2025年度道路路面施工安全协议
- GB/T 20472-2006硫铝酸盐水泥
- 彭大军桥牌约定卡
- 烟气管道阻力计算
- 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服务迎接重大节日、活动的保障措施
- 医院-9S管理共88张课件
- 高考作文复习:议论文论证方法课件15张
- 2022医学课件前列腺炎指南模板
- MySQL数据库项目式教程完整版课件全书电子教案教材课件(完整)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完整版课件
- 《网络服务器搭建、配置与管理-Linux(RHEL8、CentOS8)(微课版)(第4版)》全册电子教案
- 职业卫生教学课件生物性有害因素所致职业性损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