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关于新冠病毒和新冠病毒疫苗的说法,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可以在体外增殖,因此可以通过空气传播B.新冠病毒可寄生在肺细胞中,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C.进入体内的疫苗可以跟病毒相结合,起到保护作用D.新冠病毒发生变异可能导致现有的疫苗失去效果2、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A.细胞内液B.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细胞外液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液体环境3、关于人体内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少激素的分泌受到神经递质的调节B.二者均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C.都是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定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均会被及时清除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A.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促进其成熟B.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芹菜植株,可以明显提高其产量C.青鲜素可用于延长马铃薯、大蒜等贮藏期,其残留会损害人体健康D.水稻开花时若未能完成正常受粉,可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以减少损失5、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及含量(单位:mmol/L)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成分K+Ca2+Mg2+C1-有机酸蛋白质蛋白质①②1425.02.51.5103.36.016.0③1474.01.251.0114.07.51.01.0④1402.510.3525—4747

A.④为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B.②为组织液,③为血浆,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③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6、幽门螺杆菌(简称Hp)感染是导致胃病或胃癌的重要原因之一,14C呼气检测是目前检查Hp的主要方法之一。受检者口服特殊的尿素[14CO(NH2)2]胶囊(人体胃内含普通尿素),胃内Hp产生的高活性尿素酶(哺乳动物细胞中不存在尿素酶)催化尿素迅速水解成NH3和14CO2,收集呼气标本并测量14CO2,便可判断有无Hp的感染。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NH3呈碱性、中和胃酸,是Hp能在胃内强酸性环境下存活的重要原因之一B.该检测方法证明了Hp能通过呼吸系统传染,所以Hp感染患者要佩戴口罩C.胃中的14CO2需吸收入血,经血液循环运输、最终经肺以14CO2形式呼出D.人体细胞中不存在尿素酶是该检测方法具有可信性的一个重要依据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7、反馈调节普遍存在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和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中。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______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8、幼芽、幼叶和种子都能产生大量的生长素。(______)9、激素的发现:发现激素调节生理活动是对神经系统调节的挑战,需要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19世纪的学术界胃酸刺激小肠的_________,通过_______调节使胰腺分泌腺液。沃泰默实验一:稀盐酸注入________,胰腺分泌胰液;实验二:稀盐酸注入________中,胰腺不分泌胰液;实验三:稀盐酸注入切除神经的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小肠上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斯他林和贝利斯稀盐酸加入___________,并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静脉,发现胰腺分泌胰液。在盐酸作用下,_______分泌的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引起胰液分泌。巴甫洛夫重复实验结论与斯他林和贝利斯相同10、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______叫做稳态。11、向光性是指在______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2、现有的疫苗有三种类型:①灭活的微生物;②减毒的微生物;③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这三类疫苗都只能通过注射进入体内。______A.正确B.错误13、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______A.正确B.错误14、只要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______A.正确B.错误15、动物体内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只有内分泌器官(或细胞)才能合成激素。____A.正确B.错误16、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控作用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非选择题(共2题,共16分)17、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泡。下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泡内的液体是_____;一般是由_____中的水分大量渗出而形成的。

(2)一般情况下;①与②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含量不同。

(3)内环境是由图中的____(填标号)组成的。其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是_______(用标号和箭头表示)。

(4)若③为皮肤的真皮细胞,箭头处的氧气浓度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18、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___(条件、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_的控制。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除b点外___________(字母)点可产生兴奋。

(4)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3题,共9分)19、研究发现α-萘乙酸(NAA)具有促进植物插条生根的作用。某实验小组探究了不同浓度的NAA对果树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1)NAA是人工合成的具有与IAA相似生理效应的物质;这类物质称为________________。这些化学物质,除用于促进插条生根以外,还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除生长素以外;植物体内常见的植物激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在上述实验中;常用的处理插条的方法有两种,其中所用NAA浓度较高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生产上应优选________________浓度的NAA来处理插条。要使上述实验结果更可信,除环境因素外,实验中还需控制好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写出2点)20、科学家发现一种拟南芥budl突变体;该突变体顶端优势丧失,为探究其产生原因,科学家进行以下实验,请分析:

(1)顶端优势的产生原因是:由于植物的顶芽产生的_________向下运输,在侧芽积累后_____侧芽生长,导致顶芽生长比侧芽快,该现象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

(2)科学家认为出现budl突变体的原因可能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于是用3H标记的生长素处理;一段时间后在另一端检测放射性,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3H标记的生长素处理的位置应为左图中的______(①;②)。

②如图实验结果表明,突变体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速率_____野生型。

③进一步研究发现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机制;如下图所示:生长素的输出需要输出载体(PIN),该载体均位于细胞膜上,基因表达后需要经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才能到达正确部位。

请结合图文资料从细胞或分子水平提出一个导致budl突变体产生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钙离子通道(简称Cav)主要分布于骨骼肌、心肌和神经元等部位的细胞膜上。当心肌细胞发生动作电位时,Cav通道开放,Ca2+内流;引起心肌收缩。研究人员展了心律异常及药物治疗的相关研究。

(1)研究Ca2+浓度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①心室肌细胞产生的动作电位分为五期(0,1,2,3,4期),其中2期是心肌特有的时期,称为平台期,形成该期膜电位特征的主要机制是___________。

②据图可知,血钙浓度会改变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时程,从而改变心率,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心律失常是心率和节律的异常,它可分为快速型与缓慢型二类。胺碘酮(缩写为AMIO)是Ca2+、Na+等多种离子通道的阻断剂,可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据此可推测胺碘酮治疗的心律失常的类型是___________(快速型/缓慢型)。

(3)索非布韦(SOF)是一种治疗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单独使用时不影响心率。大量临床治疗结果显示,索非布韦与胺碘酮联用时,可引起患者致命的心跳减慢。研究者推测:当AMIO存在时,SOF可以与AMIO结合,并占据Cav通道中心的空腔,表现出严重的心率过缓。为了进一步验证两种不相关的药物联用时对Cav结构发生作用的分子机制,我国研究团队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

a.研究人员通过技术手段获得了人源Cav1.3(一种钙离子通道)复合物作为实验材料。

b.__________。

c.运用冷冻电镜进行系统的数据分析与结构观察。

①请完善实验思路,b为___________。

②研究团队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推测成立,表明联用索非布韦和胺碘酮时,对阻断钙离子通道的作用,两种药物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

③研究者通过系统的结构生物学分析,发现两种不相关的药物会产生直接的药物相互作用,由此体现了该研究的意义为___________。

A.破解药物联合使用时可能导致的副作用机制。

B.展现了结构生物学对于药物研发的作用。

C.通过药物结构生物学分析可替代药品临床试验。

D.在药物设计及联合用药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结构指导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2题,共12分)22、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图甲中b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为零电位,则细胞内表面的电位是____________电位,这是由于_________引起的,图乙是图甲中_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

(2)缩手反射时,将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叫做__________,它由A细胞合成,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后,通过A细胞的胞吐作用,扩散通过______________,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在兴奋从上一个神经元传至下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中信号的交化为_________。

(3)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研究者以草莓作为实验材料,探讨了pH影响草莓成熟的机制。草莓果实发育期分为7个时期,见下表。在不同发育阶段分别取发育一致的果实12个,液氮速冻并低温冰箱保存备用。发育阶段小绿(SG)大绿(LG)浅绿(DG)纯白(Wt)始红(IR)片红(PR)全红(FR)花后时间7天14天19天23天25天27天30天果实颜色绿色绿色浅绿白色红白相间,开始出现红色红白相间,出现大面积红色深红

(1)草莓不同发育时期果肉pH值的测定结果见下图。

该实验结果表明果实的成熟与pH存在密切的关系,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分析,研究者用0.5%醋酸喷施处理草莓植株上的大绿果,每隔1天喷1次。该实验中的对照组处理为:_________。处理16天后,实验结果为_________,草莓果实成熟_________(填“提前”或“延迟”)4天;说明低pH可抑制草莓的成熟。

(3)研究者进一步检测了对照组和实验组果肉中各种激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见下表。ng/g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ZR)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对照组205215实验组506865

由此进行的分析和得出的结论包括_________。A.醋酸处理后,激素含量及增长率最高的为ABA,其次是IAAB.醋酸处理能显著促进部分激素的积累,尤其ABA和IAAC.IAA浓度的变化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低pH通过增加ABA的含量进而抑制果实的成熟(4)发育中的草莓果实IAA主要在种子中合成。根据本研究结果推测:随着果实的成熟,IAA的量逐渐_________。请结合本实验的数据解释醋酸处理导致实验组果肉变化的原因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结构是比较简单的;一般呈球形,也称之为冠状。另外,在内部是它的基因组,是一条RNA链,在外面,有一层包膜,包膜表面有棘突,该病毒的传染性很强,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

A;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A错误;

B;病毒不能进行细胞呼吸;B错误;

C;进入体内的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疫苗不能与病毒结合,C错误;

D;新冠病毒的RNA易发生变异;可能导致现有的疫苗失去效果,D正确。

故选D。2、A【分析】【分析】

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详解】

A;细胞内液为细胞液泡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A符合题意;

B;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B不符合题意;

C;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C不符合题意;

D;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是内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A。3、C【分析】【分析】

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共性:(1)都能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激素具有靶细胞;神经递质也具有靶细胞,即突触后神经元。(2)作用完后都被分解.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引起靶细胞代谢发生改变,之后激素会被分解;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之后神经递质被分解重新利用。(3)本质上是有机分子,功能上是信息分子。激素与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

【详解】

A;在人体内;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的神经递质的调节,A正确;

B;激素分泌到血液中;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递质释放到组织液中,在组织液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二者均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B正确;

C;一般来说;蛋白质类的激素是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来传递代谢的信息,但脂质类的激素则是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来传递代谢的信息,C错误;

D;在发挥作用后激素被灭活;递质被酶分解或者转移,D正确。

故选C。4、D【分析】【分析】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菱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详解】

A、乙烯利可促进果实成熟,A正确;

B、赤霉素能促进植株长高,因此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芹菜植株,使植株增高,可以明显提高其产量,B正确;

C、青鲜素可用于延长马铃薯、大蒜等贮藏期,由于是人工合成的化工产品,其残留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C正确;

D、水稻是需要其种子的农作物,没有正常授粉就没有种子,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不能减少损失,D错误。

故选D。5、B【分析】【分析】

分析表格: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再依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

【详解】

A、由表格成分可知,④为细胞内液,判断的依据是细胞内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A正确;

B;根据试题分析:与③相比;②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血浆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水分流向组织液,③增多,B错误;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组织细胞的线粒体)扩散到③(组织液)至少需穿过3层膜(2层线粒体膜+1层组织细胞膜);6层磷脂分子,C正确;

D;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两者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B。6、B【分析】【分析】

分析可知,本检测技术使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通过检测到14CO2;可判断胃内含有尿素酶,进而推断胃内含有能产生尿素酶的幽门螺杆菌。

【详解】

A、人体胃内环境呈强酸性,不利于幽门螺杆菌的生活,但是幽门螺杆菌通过产生尿素酶催化尿素水解成NH3;中和胃酸,从而使自身在胃内强酸性环境下存活,A正确;

B、呼气标本中含14CO2;不含幽门螺杆菌,该检测方法不能证明Hp能通过呼吸系统传染,B错误;

C、正常人体内CO2经过呼吸系统排出,所以胃中的14CO2需吸收入血液;经血液循环运输;最终经肺呼出;(如果胃内的气体不通过人体内环境从口中直接排出的话,则类似打嗝),C正确;

D、因为人体细胞中不存在尿素酶,所以才可以推断检测到的14CO2是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所以该检测方法才具有可信性,D正确。

故选B。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7、略

【分析】【详解】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根据对系统的促进和抑制又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解析】信息8、略

【分析】【详解】

植物激素的含量是微量的;所以不能大量产生。

故错误。【解析】×9、略

【分析】【详解】

19世纪的人们普遍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只有神经调节,如胰腺分泌胰液,是由于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通过神经调节使胰腺分泌胰液。

法国学者沃泰默的实验过程为:实验一: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实验二:稀盐酸注入血液中,胰腺不分泌胰液;实验三:稀盐酸注入切除神经的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他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是:这是一个十分顽固的反射,因为小肠上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

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提出了新的假设:在盐酸作用下小肠黏膜分泌的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引起胰液分泌。他们通过实验过程:稀盐酸加入小肠黏膜,并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静脉,发现胰腺分泌胰液,验证了假设,并把这种化学物质称做促胰液素。【解析】①.神经②.神经③.小肠肠腔④.血液⑤.小肠黏膜⑥.小肠黏膜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解析】相对稳定的状态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单侧光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2、B【分析】【详解】

疫苗能通过注射进入体内;部分可以口服。

故错误。13、B【分析】【详解】

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因此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仍能完成。

故错误。14、B【分析】【详解】

除了有完整的反射弧,还应有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完成反射,错误。15、B【分析】【详解】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能产生酶,只有内分泌器官或细胞才能合成激素。

故错误。16、A【分析】【分析】

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低级中枢要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详解】

躯体运动受到低级神经中枢的直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又受到大脑皮层中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故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控作用是正确的。

【点睛】四、非选择题(共2题,共16分)17、略

【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②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④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①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③为细胞内液。

【详解】

(1)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般是由血浆中的水分大量渗出而形成的。

(2)一般情况下;①血浆与②组织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

(3)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是由图中的①血浆、②组织液和④淋巴组成的。血浆中的成分可以和组织液双向渗透,组织液单向渗透进入淋巴,淋巴单向渗透进入血浆,故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是

(4)由于组织细胞消耗的氧气来自血浆,而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血浆运走,所以若③为皮肤的真皮细胞,箭头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点睛】

本题考查内环境成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解析】组织液血浆(或血液)蛋白质①②④高于18、略

【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中,a表示效应器,b表示传出神经;c表示神经中枢,d表示突触结构,e表示传入神经,f表示感受器。图乙表示突触结构,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突触后膜。图丙中,①表示感受器,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神经中枢,④表示传出神经,⑤表示效应器。

【详解】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图乙表示突触结构,是图甲中的d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题干所述现象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

(3)据图分析,③表示神经中枢。刺激图丙中b点,因为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所以b点位于传入神经元上;又因为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则e;d、c都可以产生兴奋;兴奋在同一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所以a点也可以产生兴奋。

(4)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所以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点睛】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突触的结构,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解析】①.感受器②.d③.细胞体膜或树突膜④.非条件⑤.高级中枢(大脑皮层)⑥.神经中枢⑦.a、c、d、e⑧.兴奋或抑制五、实验题(共3题,共9分)19、略

【分析】【分析】

根据实验课题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和生根率,并且无关变量包括:侧芽的数目;溶液处理的时间、所用枝条种类、长势等,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应保持相同且适宜;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分析题图可知;在NAA溶液浓度大约在200mg/L时,生根率最大,平均生根数量也较高,说明该浓度更适于处理枝条生根。

【详解】

(1)人工合成的具有与IAA相似生理效应的物质统称生长素类似物。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这些生长素类似物,除用于促进插条生根以外,还可用于培育无子果实;防止落花落果和疏花疏果等。

(2)植物体内常见的植物激素除生长素以外;还有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等。

(3)在探索NAA对植物插条生根作用的实验中;常用的处理插条的方法有两种:浸泡法和沾蘸法,如果所用NAA浓度较高的处理方法是沾蘸法;如果所用NAA浓度较低时用浸泡法。

(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生产上应优选200mg/L的NAA来处理插条。除环境因素外,实验中还需控制好的无关变量有所用枝条种类;长势以及侧芽的数目等应该一致,NAA处理的时间长短应一致。

【点睛】

注意: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和生根率,无关变量包括插条侧芽的数目、溶液处理的时间、所用枝条种类、长势等等都要做到竟可能相同或一致。【解析】生长素类似物得到无子果实,防止果实和叶片脱落,促进结实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沾蘸法200mg/L所用枝条种类、长势应该一致,NAA处理的时间长短应一致20、略

【分析】【分析】

1.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压在侧芽部位,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

2.生长素的运输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

【详解】

(1)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压在侧芽部位,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此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2)①3H标记的生长素处理的位置应为拟南芥形态学的上端即①;

②据图实验结果表明;突变体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速率低于野生型;

③根据题意;生长素的输出需要输出载体(PIN),而PIN基因的表达需要经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才能到达正确部位,一旦PIN不能到达准确的位置,就会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如PIN体蛋白表达量低/PIN蛋白未能正确加工/PIN蛋白的囊泡运输异常。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运输,熟记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式是解题的关键。【解析】生长素抑制两重性①低于PIN体蛋白表达量低/PIN蛋白未能正确加工/PIN蛋白的囊泡运输异常(结合生长素极性运输机制图做的假设且是细胞或分子水平)21、略

【分析】【分析】

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引起。

【详解】

(1)①分析主要离子流动示意图可知,2期所对应的离子流动是Ca2+缓慢内流和有少量K+缓慢外流。

②由于2期是心肌特有的时期;分析动作电位的曲线可知高血钙时动作电位周期变短(或2期缩短);低血钙时动作电位周期变长(2期变长),因此推测血钙浓度会改变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时程,从而改变心率。

(2)由于胺碘酮是Ca2+、Na+等多种离子通道的阻断剂;直接阻断动作电位的形成有关的离子通道,因此推测胺碘酮治疗的心律失常的类型是快速型。

(3)①由于本实验是进一步验证两种不相关的药物联用时对Cav结构发生作用的分子机制;所以我们在设置实验时把Cavl.3复合物分为三组,分别用胺碘酮;索非布韦单独处理Cavl.3复合物,索非布韦与胺碘酮联合处理Cv1.3复合物。

②研究团队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推测成立,即当AMIO存在时,SOF可以与AMIO结合,并占据Cav通道中心的空腔,因此可以推测两种药物间的关系是SOP可通过AMIO增强该处理效果并增加AMIO对Ca2+离子通道(Cav)的抑制作用。

③研究者通过系统的结构生物学分析,发现两种不相关的药物会产生直接的药物相互作用,那么就可以展现了结构生物学对于约物研发的作用,破解药物联合使用时可能导致的副作用机制,在药物设计及联合用药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结构指导。但是不能通过药物结构生物学分析可替代药品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必要的一个环节,因此选择ABD。【解析】(1)由于Ca2+缓慢内流和有少量K+缓慢外流形成的。(或者Ca2+内流和K+外流形成电位动态平衡。)高血钙时动作电位周期变短(或2期缩短);低血钙时动作电位周期变长(2期变长)

(2)快速型。

(3)把Cavl.3复合物分为三组,分别用胺碘酮、索非布韦单独处理Cavl.3复合物,索非布韦与胺碘酮联合处理Cv1.3复合物SOP可通过AMIO增强该处理效果并增加AMIO对Ca2+离子通道(Cav)的抑制作用ABD六、综合题(共2题,共12分)22、略

【分析】【分析】

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题图分析,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其中f是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表示突触、b表示传出神经;a表示效应器;d表示突触的结构;乙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突触后膜;图丙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

【详解】

(1)当图甲中b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为零电位,则细胞内表面的电位是负电位,此时的电位为静息电位,这是由于钾离子外流引起的,图乙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可表示甲图中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其释放依靠细胞膜的流动性,它由A细胞合成,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后,通过A细胞的胞吐作用,扩散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进而引起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改变,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