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0/1C/wKhkGWelkTyAFGxGAAFbZyQqsWE724.jpg)
![2025年粤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0/1C/wKhkGWelkTyAFGxGAAFbZyQqsWE7242.jpg)
![2025年粤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0/1C/wKhkGWelkTyAFGxGAAFbZyQqsWE7243.jpg)
![2025年粤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0/1C/wKhkGWelkTyAFGxGAAFbZyQqsWE7244.jpg)
![2025年粤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0/1C/wKhkGWelkTyAFGxGAAFbZyQqsWE72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96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C60B.O2C.CuD.H2、下列对空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含氧气21%,含其它气体及杂质1%B.空气是成分不变的气体C.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D.空气被压缩时体积变小是化学变化3、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rm{(}rm{)}A.木料制家具B.钢铁生锈C.汽油挥发D.蜡烛融化4、表面发黑的镁条打磨后的颜色是()A.紫红色B.金黄色C.银白色D.青白色5、区别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三种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rm{(}rm{)}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B.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D.分别观察颜色6、如图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变化,其中“”“”“”分别表示rm{A}rm{B}rm{C}三种不同的分子rm{.}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rm{A}rm{B}rm{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rm{(}rm{)}A.rm{4}rm{1}rm{4}B.rm{4}rm{1}rm{2}C.rm{2}rm{1}rm{2}D.rm{1}rm{2}rm{2}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7、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用量筒量取90mL水。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
D.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8、莱州市某村的水质为硬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硬水是一种混合物。
B.硬水中含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
C.硬水放一段时间就变成软水。
D.凡是含有杂质的水就是硬水。
9、向AgNO3、Cu(NO3)2、Zn(NO3)2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滤渣一定含有Ag.Fe.Cu
B.滤渣一定含有Ag和铁;可能含有Cu
C.滤液一定含有Zn(NO3)2.Fe(NO3)2,一定没有AgNO3、Cu(NO3)2
D.滤液一定含有Fe(NO3)2,可能Zn(NO3)2.一定没有AgNO3、Cu(NO3)2
10、有关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A.三者组成元素相同B.淀粉和脂肪的组成元素相同C.三者中都含有H、O元素D.蛋白质和脂肪中一定都含有H、O、N四种元素11、李涛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阐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rm{(}rm{)}A.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B.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C.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D.原子不可以构成分子12、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rm{.}对于两者中的二氧化碳分子的比对结果,正确的是()A.分子运动速率相同B.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相同C.化学性质相同D.分子的构成相同13、甲、乙两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由图可得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rm{(}rm{)}
A.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发生改变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C.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不变D.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入指定容器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5、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____Fe2O3+____C____Fe+____CO2↑
____C3H8+____O2____CO2+____H2O
____Cu2(OH)2CO3____CuO+____H2O+____CO2↑16、填写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
。化学符号rm{2Cl}rm{4CO_{3}^{2-}}表示意义三个氮分子核内有______个质子五个银离子硫酸亚铁的化学式氖气的化学式17、分析图示内容回答问题。rm{(1)}图rm{1}海水是_____rm{(}填“纯净物”或“混合物”rm{)}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是由_____和_____rm{(}填离子符号rm{)}构成。rm{(2)}图rm{2}试管rm{A}中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试管rm{B}所对应的是电源的_______rm{(}填“正”或“负”rm{)}极。rm{(3)}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rm{(}填字母序号,下同rm{)}A.水分子不断运动rm{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C.水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rm{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rm{(4)}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rm{B.}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C.氢原子和氧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rm{D.}氢原子和氧原子质量发生了变化18、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rm{.}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rm{(}预先固定好rm{)}中部有一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的左端内有空气,右端管口跟空气相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rm{5}厘米处rm{.}实验开始时,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rm{(}水与生石灰反应能产生大量热使白磷燃烧rm{).}则:
rm{(1)}白磷燃烧能放出热量,并且产生大量的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rm{(2)}磷燃烧时活塞先向rm{(}填“左或右”rm{)}______移动,后向______移动.
rm{(3)}实验结束后,恢复到室温后,活塞应停在约______厘米处.19、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rm{(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______rm{(}填字母rm{)}rm{垄脵}原子数目;rm{垄脷}分子数目;rm{垄脹}元素种类;rm{垄脺}物质种类;rm{垄脻}原子种类;rm{垄脼}物质的总质量。A.rm{垄脵垄脺垄脼}B.rm{垄脵垄脹垄脻垄脼}C.rm{垄脵垄脷垄脼}D.rm{垄脷垄脹垄脻}rm{(2)}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rm{(}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rm{)}化学反应方程式为rm{2Mg+O_{2}overset{碌茫脠录}{=}2MgO}若固体质量变化用下图表示,则rm{2Mg+O_{2}overset{碌茫脠录}{=}
2MgO}与rm{m_{2}}之差表示________的质量。rm{m_{1}}20、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煅烧;变量y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则变量y可以是______。
A.产生气体的质量B.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C.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D.______21、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______
A.两个氮分子:2N2B.两个氢原子:H2C.钙离子:Ca2+D.铵根的化合价为______评卷人得分四、探究题(共4题,共40分)22、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两套装置如图所示:
rm{(1)}向甲装置的rm{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此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请分析气球胀大的原因______;
rm{(2)}若乙装置锥形瓶中的固体为rm{NaOH}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为水,则使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rm{(3)}若乙装置中固体与液体反应生成rm{O_{2}}使气球胀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rm{O_{2}}rm{CO_{2}}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
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
rm{垄脵}______;
rm{垄脷}______.
rm{(2)A}装置适宜用来制取反应物是______态;反应条件是______的气体.
rm{(3)}乙同学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在rm{B}装置中反应,制取rm{CO_{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rm{.}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______rm{(}填序号rm{)}.
A.产生的rm{CO_{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
B.产生的rm{CO_{2}}与水反应生成rm{H_{2}CO_{3}}使石蕊试液变红。
rm{(4)}丙同学用rm{C}装置制取了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rm{(}纯净物rm{)}你推测该气体可能是______rm{(}只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rm{)}试用最简便的方法证实你的推测______.24、某兴趣小组在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性质的探究.
rm{(1)}选择药品rm{.}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药品实验现象rm{垄脵}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产生气泡速率适中rm{垄脷}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rm{垄脹}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产生气泡速率很快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rm{垄脵}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不选择第rm{垄脹}组药品的原因是______.
rm{(2)}选择装置rm{.}他选择图中rm{B}作为制取的发生装置rm{.}你认为他选择的依据是______,小丽认为利用rm{B}装置也可以选择第rm{垄脹}组药品来制取二氧化碳;理由是______.
rm{(3)}制取气体rm{.}将药品装入所选装置制取气体,并只能用图中______组装置收集rm{.}原因是______.
rm{(4)}气体检验rm{.}小明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因此他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rm{.}他的检验方法是否正确?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rm{.}请写出正确的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______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25、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基本操作;请回答问题:
(1)图A中倾倒时;手握细口瓶时的注意事项是______;
(2)图B用完盖灭后;需要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主要原因是______;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图C中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______;
(4)图D中的错误操作有______处。评卷人得分五、计算题(共1题,共10分)26、小明同学欲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rm{(}杂质不与酸反应rm{)}他取rm{25}克石灰石样品放在大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如下图所示,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评卷人得分六、推断题(共1题,共4分)27、A、rm{B}rm{C}rm{D}rm{E}rm{F}之间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rm{(}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已略去rm{).}已知:rm{A}是一种气体肥料;rm{D}含有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rm{100}.
rm{(1)D}的化学式为______;
rm{(2)C隆煤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rm{(3)E隆煤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解答】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该符号是C60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符号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Cu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D;H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2、C【分析】解:A;按体积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含氧气21%,含其它气体及杂质1%,故A错;
B;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不能说不变,故B错;
C;空气属于重要的自然资源;故C正确;
D;空气被压缩时体积变小;是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A;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含量考虑;B、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C、空气属于重要的自然资源;D、空气被压缩时体积变小是物理变化.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空气中各成分含量,知道空气的重要性,熟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解析】【答案】C3、B【分析】解:rm{A}木料制家具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蜡烛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解析】rm{B}4、C【分析】【分析】根据金属镁的颜色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表面发黑的镁条是因为表面有一层氧化膜,打磨后露出的镁条是银白色的。
故选C。
【解析】rm{C}5、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掌握三种气体的性质是解题关键。【解答】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氧气;空气微溶于水,没有明显现象,方案不可行,故A错误;
B.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的气体为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为氧气,木条熄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现象明显,方案可行,故B正确;
C.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方案不可行,故C错误;
D.三种气体都是无色的;不能通过观察颜色区分,方案不可行,故D错误。
故选B。【解析】rm{B}6、C【分析】解: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共有rm{5}个rm{A}分子和rm{1}个rm{B}分子,反应后含有rm{3}个rm{A}分子和rm{2}个rm{C}分子,可判断有rm{3}个rm{A}分子未参加图示中的反应,则参加反应的rm{A}rm{B}rm{C}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分别为rm{2}rm{1}rm{2}原图可表示为:
由上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rm{A}rm{B}rm{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rm{2}rm{1}rm{2}.
答案:rm{C}.
利用分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对比反应前后的分子微粒示意图,判断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分子的个数比.
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反应前后都存在的分子为未参加反应的分子.【解析】rm{C}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7、BD【分析】
A;称量固体时要将食盐放在纸上进行;故A错误;
B;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含有水的质量为100g×10%=10g;所以水的质量为100g-10g=90g,体积为90mL,使用量筒量取,故B正确;
C;进行搅拌时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不能使用温度计,故C错误;
D;配好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倒进细口瓶中贴标签备用;故D正确;
故选BD.
【解析】【答案】根据溶液配制的知识进行分析;称量氯化钠固体需要放在纸上进行,使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溶解时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8、AB【分析】
A;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离子的水为硬水;所以硬水中不仅有水,还含有其它杂质,所以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离子的水为硬水;所以硬水中含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故B正确;
C;硬水软化的方法有:蒸馏或加热煮沸;所以硬水放一段时间不会变成软水,故C错;
D;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离子的水为硬水;软水中也含有杂质,故D错.
故选AB.
【解析】【答案】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离子的水为硬水;而含较少钙镁离子的水为软水;和硬水软化的方法考虑本题.
9、AC【分析】
由题意可知:由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铁粉,即所加的铁粉过量,那说明原混合溶液中的银和铜全部被置换出来,则滤渣一定含有Ag.Fe.Cu,滤液中肯定没有AgNO3、Cu(NO3)2;因为铁和AgNO3、Cu(NO3)2反应时生成的是Fe(NO3)2,所以滤液肯定中有Fe(NO3)2;又因为铁不能从Zn(NO3)2溶液中置换出锌,所以滤液中肯定含有Zn(NO3)2.由此可知:
A;滤渣一定含有Ag.Fe.Cu;故A正确;
B;由于铁有剩余;滤渣中一定有铜,故B错误;
C、滤液一定含有Zn(NO3)2.Fe(NO3)2,一定没有AgNO3、Cu(NO3)2;故C正确;
D、由于铁不能从Zn(NO3)2溶液中置换出锌,所以滤液中肯定含有Zn(NO3)2.故D错误.
故选AC.
【解析】【答案】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是:锌>铁>铜>银,向含有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而不能与硝酸锌发生反应;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金属中含有铁,即加入的铁粉过量.
10、BC【分析】解:A;三者组成元素不相同.故错误;
B;淀粉和脂肪的组成元素相同.故正确;
C;三者中都含有C、H、O元素.故正确;
D;蛋白质中一定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脂肪中不含有氮元素.故错误.
故选BC.
淀粉和脂肪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蛋白质是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淀粉、脂肪、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解析】【答案】BC11、CD【分析】解:rm{A}原子得失电子后变成离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金属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rm{CD}.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构成的,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解析】rm{CD}12、CD【分析】【分析】A.根据固态物质分子运动速率慢,气态物质分子运动速率快进行分析;B.根据不同状态的分子本身能量不同,分子之间作用力不同进行分析;C.根据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进行分析;D.根据干冰分子之间间隔要小于二氧化碳分子之间间隔,但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进行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分子的性质和特点,熟悉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解答】A.固态物质分子运动速率慢,气态物质分子运动速率快,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分子运动速率不相同,故A错;B.不同状态的分子本身能量不同;分子之间作用力不同,故B错;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直接构成的,化学性质相同rm{.}故C正确;
D.干冰分子之间间隔要小于二氧化碳分子之间间隔,但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分子构成相同,故D正确。故选CD。
【解析】rm{CD}13、BD【分析】解:rm{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没有发生改变rm{.}故A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rm{.}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和个数都发生了变化rm{.}故C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rm{.}故D正确.
故选BD.
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化学反应的实质等.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解析】rm{BD}14、BD【分析】【分析】A.根据闻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药品的取用进行分析;C.根据取用块状药品用镊子进行取用进行分析;D.根据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进行分析。【解答】A.不能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要用手轻轻的煽动,使少量的气体飘过闻气味,故A错误;B.取用药品时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回入指定容器,故B正确;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要用镊子取用,不能直接用手,故C错误;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故D正确。故选BD。【解析】rm{BD}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5、2、3、4、31、5、3、41、2、1、1【分析】【解答】解: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Fe2O3、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最后调整C、Fe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3、4.
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3H8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H2O、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5;3、4.
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u2(OH)2CO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氧化铜;二氧化碳、水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1.
故答案为:2;3、4、3;1、5、3、4;1、2、1、1.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定一法等)进行配平即可;配平时要注意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16、略
【分析】解: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这样的原子,故rm{2Cl}表示rm{2}个氯原子;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rm{3}个氮分子可表示为:rm{3N_{2}}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核内有rm{11}个质子;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1}个电荷时,rm{1}要省略rm{.}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五个银离子可表示为:rm{5Ag^{+}}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1}个电荷时,rm{1}要省略rm{.}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rm{4CO_{3}^{2-}}表示为:rm{4}个碳酸根离子;
硫酸亚铁是由显rm{+2}价的铁元素和显rm{-2}价的硫酸根组成,其化学式为:rm{FeSO_{4}}
氖是稀有气体元素,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单质是单原子分子,所以氖气的化学式就是表示氖元素的元素符号,即:rm{Ne}.
故答案为:rm{2}个氯原子;rm{3N_{2}}rm{11}rm{5Ag^{+}}rm{4}个碳酸根离子;rm{FeSO_{4}}rm{Ne}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解析】rm{11}17、(1)混合物Na+Cl-
(2)H2正
(3)AC
(4)AB【分析】【分析】rm{(1)}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氯化钠的构成进行分析;
rm{(2)}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rm{(3)}根据水三态变化过程进行分析;
rm{(4)}根据电解水的微观实质进行分析。【解答】rm{(1)}海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故填:混合物;rm{Na}rm{Na}rm{{,!}^{+}}rm{Cl}
rm{Cl}图中试管rm{{,!}^{-}}中气体体积较多,是氢气;试管rm{(2)}中的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试管rm{A}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故填:rm{B}正;
rm{B}水分子不断运动;该观点符合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特点,故A正确;
B.水蒸发后体积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故B错误;
C.水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故C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当物质被分割小到分子时,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能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填:rm{H_{2}}
rm{(3)A.}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故A正确;
B.电解水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故B正确;
C.电解水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C错误;
D.电解水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填:rm{AC}rm{(4)A.}【解析】rm{(1)}混合物rm{Na^{+}}rm{Cl^{-}}rm{(2)H_{2}}正正rm{(2)H_{2}}rm{(3)AC}rm{(3)AC}18、白烟;4P+5O22P2O5;右;左;4【分析】解:rm{(1)}本实验中白磷燃烧开始时的现象是: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根据反应物是磷和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书写方程式.
rm{(2)}白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使玻璃管内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因此会推动活塞向右移动.
实验结束时;由于反应消耗了氧气,在加上恢复常温后气体冷缩会原来的体积,致使玻璃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活塞会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左移动;
rm{(3)}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rm{dfrac{1}{5}.}活塞内缩的体积就是玻璃管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所以活塞会慢慢移动到rm{4cm}处停止.
故答案为:
rm{(1)}燃烧,产生大量白烟;rm{4P+5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2P_{2}O_{5}}.
rm{4P+5O_{2}dfrac{
overset{;{碌茫脠录};}{-}}{;}2P_{2}O_{5}}右;左。
rm{(2)}
rm{(3)4}由于生石灰溶于水放热导致白磷的燃烧;产物是五氧化二磷的白色颗粒.
rm{(1)}白磷开始燃烧时放热使活塞向右移,冷却后由于消耗了玻璃管中的氧气导致压强变小火塞左移,由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应停在rm{(2)}处.
rm{4cm}利用反应物生成物条件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书写方程式.
本题考查物质燃烧的条件以及氧气的体积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rm{(3)}使学生巩固了基础知识.rm{.}【解析】白烟;rm{4P+5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2P_{2}O_{5}}右;左;rm{4P+5O_{2}dfrac{
overset{;{碌茫脠录};}{-}}{;}2P_{2}O_{5}}rm{4}19、(1)B
(2)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元素种类、原子种类、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分子数目可能变,物质种类一定变。【解答】rm{(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元素种类、原子种类、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分子数目可能变,物质种类一定变,故rm{垄脵垄脹垄脻垄脼}正确,故填:rm{B}正确,故填:rm{垄脵垄脹垄脻垄脼}rm{B}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rm{(2)}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rm{(2)}【解析】rm{(1)B}rm{(2)}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20、B固体的质量【分析】解:A;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煅烧;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应逐渐增加,故选项错误。
B;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煅烧;加热到一定温度,碳酸钙才能分解,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后二氧化碳逸出,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
C;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煅烧;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后二氧化碳逸出,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减少至0,故选项错误。
D;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煅烧;加热到一定温度,碳酸钙才能分解,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B;固体的质量(合理即可)。
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煅烧;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盐的化学性质,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解析】B固体的质量21、AC【分析】解: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氢原子可表示为:2H,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钙离子可表示为Ca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铵根的化合价为+1价可表示为:
故答案为:
AC;
A;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解析】AC四、探究题(共4题,共40分)22、略
【分析】解:rm{(1)}向rm{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因为加入的水占据了锥形瓶内的空间,使锥形瓶中压强增大,气球膨胀;
rm{(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锥形瓶内空气受热膨胀,使气球胀大;
rm{(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使气球胀大,化学方程式为:rm{2H_{2}O_{2}}rm{dfrac{overset{;MnO_{2};}{.}}{;}2H_{2}O+O_{2}隆眉.}
故答案为:rm{dfrac{overset{;MnO_{2};}{
.}}{;}2H_{2}O+O_{2}隆眉.}加入的水占据了锥形瓶内的空间;使锥形瓶中压强增大,气球膨胀;
rm{(1)}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锥形瓶内空气受热膨胀,使气球胀大;
rm{(2)}rm{dfrac{overset{;MnO_{2};}{.}}{;}2H_{2}O+O_{2}隆眉.}
rm{(3)2H_{2}O_{2}}向rm{dfrac{overset{;MnO_{2};}{
.}}{;}2H_{2}O+O_{2}隆眉.}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因为加入的水占据了锥形瓶内的空间,使锥形瓶中压强增大,气球膨胀;
rm{(1)}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rm{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使气球胀大.
此题的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以及氢氧化钠的性质等即可顺利解答此题.rm{(2)}【解析】加入的水占据了锥形瓶内的空间,使锥形瓶中压强增大,气球膨胀;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锥形瓶内空气受热膨胀,使气球胀大;rm{2H_{2}O_{2}dfrac{overset{;MnO_{2};}{.}}{;}2H_{2}O+O_{2}隆眉}23、略
【分析】解:rm{(1)垄脵}是烧杯,rm{垄脷}是锥形瓶.
rm{(2)}装置rm{A}是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备了难溶于水的气体;确定状态是根据试管倾斜的角度,受热是看仪器,而收集方法反应了气体的物理性质中密度大小.
rm{(3)}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二氧化碳不是酸,所以应该考虑可能二氧化碳和水接触过程中生成了酸.
rm{(4)C}装置是固体和液体制备无色无味气体;且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所以既可以是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也可以是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假如是氧气,则检验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rm{.}若为二氧化碳;则检验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故答案:rm{(1)垄脵}烧杯;rm{垄脷}锥形瓶。
rm{(2)}固;加热。
rm{(3)B}
rm{(4)O_{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rm{.}或者:rm{CO_{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rm{(1)}熟悉常用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注意事项。
rm{(2)}根据给出的实验装置选择对应的制取气体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同时要考虑收集方法等对结果的限制.
rm{(3)}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二氧化碳不是酸,所以应该考虑可能二氧化碳和水接触过程中生成了酸.
rm{(4)C}装置是固体和液体制备无色无味气体;且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所以既可以是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也可以是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题,要注意点滴积累,同时熟记三大气体的制取原理、检验和反应装置,以便提高解答效率和准确性.【解析】烧杯;锥形瓶;固;加热;rm{B}rm{O_{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24、略
【分析】解:rm{(1)}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rm{垄脵}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CaCO_{3}+2HCl篓TCaCl_{2}+H_{2}O+CO_{2}隆眉}
不选择第rm{垄脹}组药品的原因是反应速率过快;不易收集气体.
rm{(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rm{B}他选择的依据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rm{.}小丽认为利用rm{B}装置也可以选择第rm{垄脹}组药品来制取二氧化碳;理由是利用分液漏斗控制液体流速,可以控制反应速度;
rm{(3)}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rm{D}装置收集;
rm{(4)}检验方法不正确,因为其他气体也可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例如氯化氢气体通入石蕊试液中时,石蕊试液变红色rm{.}正确的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rm{Ca(OH)_{2}+CO_{2}篓TCaCO_{3}隆媒+H_{2}O.}
答案:
rm{(1)CaCO_{3}+2HCl篓TCaCl_{2}+H_{2}O+CO_{2}隆眉}反应速度太快不利于收集;
rm{(2)}固体和液体发生反应;反应条件是常温;利用分液漏斗控制液体流速,可以控制反应速度。
rm{(3)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rm{(4)}不正确;因为还有其他气体也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色;rm{Ca(OH)_{2}+CO_{2}篓TCaCO_{3}隆媒+H_{2}O.}
rm{(1)}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rm{(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rm{(3)}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rm{(4)}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解析】rm{CaCO_{3}+2HCl篓TCaCl_{2}+H_{2}O+CO_{2}隆眉}反应速度太快不利于收集;固体和液体发生反应,反应条件是常温;利用分液漏斗控制液体流速,可以控制反应速度;rm{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正确;因为还有其他气体也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色;rm{Ca(OH)_{2}+CO_{2}篓TCaCO_{3}隆媒+H_{2}O}25、标签要正对手心AC先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2【分析】解:(1)为防止流下的药液腐蚀标签;导致看不清标签上的药品的名称,所以标签要正对手心;故填:标签要正对手心;
(2)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能够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故填:AC;
(3)图C中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先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然后再用手紧握试管外壁;故填:先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
(4)该操作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故填:2。
(1)根据倾倒试剂时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2)根据熄灭酒精灯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3)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来分析;
(4)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使用方法、操作等,要注意掌握。【解析】标签要正对手心AC先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2五、计算题(共1题,共10分)26、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rm{x}
rm{CaCO_{3}+2HCl=CaCl_{2}+H_{2}O+CO_{2}隆眉}
rm{100}rm{44}
rm{x}rm{8.8g}
rm{dfrac{100}{44}=dfrac{x}{8.8g}}
rm{dfrac{100}{44}=dfrac{x}{8.8g}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cl国际化综合案例》课件
- 民间个人借款合同纠纷解决策略(2025版)
- 《欢迎进入思想品德》课件
- 《财务报表分析》课件
- 《社团结构分析》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工厂内部承包经营合同范本
- 猎头合同2025年度版:职业发展咨询与雇主权益保护方案2篇
- 《微弱信号检测》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外墙涂料施工后期维护服务合同
- 《固定收益证券》课件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2024版上册期末测评(提优卷一)(含答案)
-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英语考试真题
- 浙江省杭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种植二期手种植义齿II期手术护理配合流程
- 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制度
- 牛津书虫系列1-6级 双语 4B-03.金银岛中英对照
- 2024-2025学年深圳市南山区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免疫细胞存储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形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指南
- T-CACM 1560.6-2023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穴位贴敷
- 07J912-1变配电所建筑构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