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2文言文阅读
08《出师表》
(2024•安徽•中考真题)【甲】
臣本布冬,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婢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二十一年①春正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守者羸兵数百,公②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初,公之
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甘。”公老母年八十余,
长子奎龙,吴淞参将,前卒。幼子先遣归。及是,乃缄一匣寄家人,坚不可开。公死后启视,则堕齿数枚,
旧衣数袭而已。公既自尽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已而夷大粽③奄至,公率游
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士卒呼声撼山。海水沸扬,杳冥昼晦,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
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
(节选自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
[注]①二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②公:关天培,清末将领。③踪:舰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布衣: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
(3)终不为妻子可计:
(4)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度: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4.诸葛亮和关天培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结合【甲】【乙】文段概括并简要分析。
(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陛
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
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
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沈①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
神力,未写,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②设祭于其冢。父义之,
日:“汝为时用,其徇以国死义乎!”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①沈:同"沉",深沉。②朔望:阴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③徇:同"殉",为某种目的而死。
5.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2)未双,挽弓三百斤—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7.【甲】文情辞恳切,感人肺腑。请从以下两句中任选一个加点词,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该词所蕴含情
感的理解。
(1)由是康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夙夜忧叹,穹托付不效。
我选:—(填词语),我的理解是:o
8.有评者说:"义"是诸葛亮和岳飞共同的人生准则。岳飞遵循的"义"是什么?在他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
结合【乙】文内容回答。
(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思
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书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
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节选)
【乙】
二年春三月庚午,大司马大将军光①薨。上②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乃复使乐平侯山③领④
尚书事,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舛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
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久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
且⑦之意也。
(《汉书》节选)
[注]①光:大将军霍光。②上:汉宣帝。③山:霍山,霍光的兄孙。④领:兼任之意。⑤傅奏:陈奏,
向君上报告。⑥异善:特殊贡献。⑦苟且:敷衍。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以为先帝遗德(2)以期下情
10.翻译下列句子。
(1)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
11.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的建议与乙文中汉宣帝的治国举措有相通之处,请完成下表:
诸葛亮的建议(简要概括)汉宣帝的治国举措(用原文回答)
①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
论功行赏②
12.(2023•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莺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
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
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里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①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
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释】:①顾:考虑,顾虑。②务:致力。③乘劳:趁着疲劳。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狗回的一项是()
A.猥自枉屈自三峡七百里中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皆以美于徐公
C.以先帝之明无从致书以观
D.此进趋之时也山川之美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②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3)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4)请概括出甲文中对作者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至少两件)
(5)请分别找出甲乙两文中诸葛亮认为当前出师北伐条件已经具备的句子。
13.(2023•辽宁本溪•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思
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思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
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二年春三月庚午,大司马大将军光①薨。上②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乃复使乐平侯山③领④尚书
事,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⑤其言,考试功能。侍中
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⑥,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
(节选自《汉书》
【注释】①光:大将军霍光。②上:汉宣帝。③山:霍山,霍光之兄孙。④领:兼任之意。⑤傅奏:陈
奏,向君上报告。⑥异善:特殊贡献。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此调危急存亡之秋也臣旭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C.以知下情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D.目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自非亭午夜分(《三峡》)
(2)将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②上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
(4)甲文中的“先帝去世、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是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分析蜀国当时面临的①—,而有"侍
卫之臣不懈于内”和“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则阐述了②,情辞恳切,言之有理。
(5)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的建议与乙文中汉宣帝的治国举措有相同之处,请概括出来。
14.(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
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卓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杂之信之,则汉
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楚庄王欲伐晋,使豚尹®观焉。反曰:“不可伐也。其忧在上,其乐在下。且贤臣在焉,日沈驹。”明
年,又使豚尹观,反目:“可矣。初之贤人死矣,谄谀多在君之庐者。其君乐而无礼,其下危处以怨上,
上下离心。兴师伐之,其民必反。”庄王从之,果如其言矣。
(节选自《说苑・奉使》)
【注】①豚尹:楚国大臣。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此香贞良死节之臣()反日()
(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尝射于家圃
B.可计日则待也杂然画前陈者
C.谄谀多在君之庐者甚矣,汝之不惠
D.果如基言矣基真无马邪
(3)翻译下面句子。
兴师伐之,其民必反。
(4)阅读两个文段,用自己的话填空。
【乙】文中豚尹起初认为楚不可伐晋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二是
之后又认为可伐晋的条件之一与【甲】文所阐述的道理相同。
15.(2023•甘肃武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先帝创业末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
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
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思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
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思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
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
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
应答。或欲构①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日:"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
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
督农杨敏曾毁琬目:"作事愦愦②,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③治④敏,琬日:"吾实不如前人,无
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日:"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
何问邪?“后敏坐⑤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⑥,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
【注释】①构:陷害。②愦愦:糊涂。③推:推究。④治:惩处。⑤坐:因……获罪。⑥适莫:厚薄,
即偏见。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诚宜开弓长圣听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遇陛下
③吸以白琬④羊其不如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戏之慢上,不亦甚乎!
(3)请回答问题。
①【甲】文中诸葛亮为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②从哪几件事可以看出蒋琬是一个"良实"之人?
16.(2023•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库竭莺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
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
等之慢,以遂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诋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号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
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
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
身像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
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
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
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
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腹①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
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②,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
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数或值人杰加众寨丕件③攻守异件故曩连年动众木熊有克。.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①骥:xiang,向上举。②戢:ji,收藏兵器。③侔:mou,相等,等同。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B.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C.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D.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卑竭弩钝庶:期望,希望
B.以彭其咎彰:揭示
C.时人号焉异:对......感到惊异
D.身使孙权使:使者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篇文章都写到了诸葛亮躲避乱世,亲自耕种田地,不求做官出名,以及刘备多次到诸葛亮
居住的草庐去拜访他的事情。
B.甲文为"表",作者追述了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终托孤的往事,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对刘备父
子的忠心,以及兴复汉室的决心。
C.乙文为“传",略写了诸葛亮的身世,详写了他出山后为刘备奔走效劳、功绩突出并官拜丞相的经历,
作者还对其做出了评价。
D.乙文中陈寿认为,诸葛亮不管是整治训练军队,还是运用奇谋都有突出的才能,而治理百姓的才干
强于他作为将领的能力谋略。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陛下亦宜自谋,以咨邀善道,察纳雅言。
②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17.(2022•西藏•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牢个,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莺钝,垓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
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后世唯诸葛武侯有伊尹①风味。其草庐三顾而后起,与耕莘②聘币③,已略相类。其告后主日:“臣成都
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不别治生,以长尺寸久若死之日,
不使库有余帛凛有余粟以负陛下。”观此言,则其视富贵为何等物!故先主临终谓之曰:“嗣子可辅,辅
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非先主照见孔明肝胆,其肯发此言!
(节选自《鹤林玉露》)
[注]①伊尹:商朝开国元勋之一。②耕莘(shen):相传伊尹未遇汤时耕于莘野,隐居乐道。③聘币:伊
尹耕于有莘之野,汤使人以币聘之。④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没有别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不使库有余帛縻有余粟以负陛下
⑵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耀除奸凶
③已略相关
④故先主临终谓之日
⑶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⑷结合[甲][乙]选文简要概括孔明的忠心表现在哪些方面。
18.(2022•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当港,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出师表》)
司马光,宇君实,陕州夏县人。仁宗宝元初,中进士,历事四朝。光常患历代史繁,入主不能遍览,
遂为《通志》八卷以献。英宗悦之,?命光续此书。后神宗多之日《资治通鉴》,书尚未就,神宗尤重之,
以为贤于《汉纪》,数促使终篇。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
元祐元年,拜尚书左仆射,两宫①虚己以听,遇事常咨辽、夏使谓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毋
轻生事,开边隙。”光自以遇圣明,欲?身殉天下,躬亲庶务②,不舍昼夜。后,宾客见其体赢,匹之以诸
葛亮食少事繁,光目:“陛下所以用臣,盖察臣狂直,庶有补于国家,若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于
患,是私其身也。“西建逼力病史支谙背朝延天下事也。
(取材于《宋史》《闻见录》)
[注]①两宫:指太皇太后和哲宗。②庶务:各种政务。
⑴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斓激感激:感奋激发
B.后神宗名之日《资治通鉴》名:命名
C.残之以诸葛亮食少事繁戒:谨慎
D.是个其身也私:偏爱
⑵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益力/病中吃语皆朝廷/天下事也
B.由是益力/病中吃语/皆朝廷天下事也
C.由是/益力病中吃语皆朝廷/天下事也
D.由是/益力病中吃语/皆朝廷天下事也
⑶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乃命光续此书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B.遇事常咨书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欲以身殉天下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庶有补于国家皆以美于徐公
⑷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多次亲自拜访平民出身的诸葛亮,征询他对当时天下局势的意见。
B.司马光受朝廷重用,辽、夏使者对自己的边吏说,不要轻易引起事端。
C.司马光勤勉工作,日夜操劳,后来接受了宾客的建议,开始注意休息。
D.诸葛亮忠心耿耿以报知遇之恩;司马光公而忘私,心系百姓,胸怀天下。
⑸借助文言知识资料卡,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书尚未就,神宗尤重之,以为贤于《汉纪》,数促使终篇。
文言知识资料卡:就:①接近,靠近;②赴,前往;③从事;④完成,成功。
19.(2022•湖北黄冈•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
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
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出师表》)
【乙】
郝超与谢玄①不善②。苻坚③将问晋鼎④,既已狼噬梁、岐⑤,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
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⑥”。吾昔尝与玄共事,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⑦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
或必能立勋。”大功既举,时人感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识鉴》),有改动)
【注释】①鄱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②善:关系友好。③苻坚:前秦君主。④问晋鼎:图谋夺取东
晋政权。⑤梁、岐:指梁州、岐山一带地区。⑥济事:办成事情。⑦履展:鞋履和木展,形容不起眼的
小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是以先帝简域以遗陛下()
②必能神补阚遍,有所广益()
③人间颇有异风之论()
④大功既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吾昔学与玄共事
B.愚以为营中之事以此推之,或必能立勋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于时朝议遣玄北讨
D.悉以咨书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3)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②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5)甲文中诸葛亮北上伐魏之前,向朝廷举荐了一批文臣武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①,乙文中都超
力排众议,坚定相信谢玄的能力,这表明他既有先知先觉的本领,同时也有②(用乙文原语句回答)
的胸怀。
20.(2022•辽宁大连•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定,庠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
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孔明千载人①,其操心制行②,:出于诚,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敌人
畏之。玄德临终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虽庸懦无立,而举耳听之而不疑。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
塞于中,西无一人有心害疾者。魏尽据中州,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
蜀如虎o钟会③伐蜀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蒙虑所能致哉?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减)
【注释】①千载人:千年的伟人,②操心制行:思想和行为。③钟会:魏国将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共甲已足②m奖率三军③;出于诚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广政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B.今南方弓定转转不弓(《河中石兽》)
C.亦举国听之而不疑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D.四无一人有心害疾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土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B.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C.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D.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5)诸葛亮为完成先帝托付的"大事”都做了哪些事情?请依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1.(2022•湖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
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
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郝超①与谢玄不善②。苻坚③将问晋鼎④,既已狼噬梁、岐巴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
有异同之论。唯超日:"是必济事⑥。吾昔尝与玄共在桓宣武府,见便才皆尽里履履⑦之』可亦得其任。以此推
之,或必能立勋。”大功既举,时人感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识鉴》,有删改)
【注释】①鄱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②善:关系友好。③苻坚:前秦君主。④问晋鼎:图谋夺取东
晋政权。⑤梁、岐:指梁州、岐山一带地区。⑥济事:办成事情。⑦履屐:鞋履和木屐,形容不起眼的
小事。
(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是以先帝简不以遗陛下简拨:选拔
B.必能神补网漏,有所广益阙漏:缺失疏漏
C.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异同:不同
D.大功既举举:举行
(2)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A.悉以咨之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B.愚以为营中之事以此推之,或必能立勋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于时朝议遣玄北讨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吾昔拳与玄共在桓宣武府
(3)用"/"给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见使才皆尽虽履履之间亦得其任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②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5)甲文中诸葛亮知人善任,北上伐魏之前,他举荐了一批文臣武将,这些文臣武将的共同特点是
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乙文中都超力排众议,坚定相信谢玄的能力,这表明他既有先知先觉
的本领,又有"②。"(用乙文原语句填空)的胸怀。
22.(2022•新疆•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臣本布衣,学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美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
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单.,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
等之愎,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蛆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
临表涕零,不次口所言。
(选自《出师表》)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瞿耕于南阳躬:鞠躬
B.当季率三军奖:鼓励
C.至于斟酌损至益:增加
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馒慢:缓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3)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寓情于事,追述三段回忆:先帝当初三顾茅庐,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临危受命,与先帝患
难与共;先帝临终托孤,寄以兴复汉室的大业。
B.诸葛亮上表的用语极为得体,语言率真质朴,情感恳切忠贞,令人感动,时时不忘先帝,处处为后
主着想,既不失臣子的身份,也符合长辈的口吻。
C."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本文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抒发对先帝的感激,
对刘备父子的忠心,以及收复汉室的决心。
D.这篇表文被视为表的代表作,受到高度赞扬。其高明之处在于用先帝的权威形象支持自己的观点,
在轻描淡写的文字中流露出自矜自持、自我否定。
【乙】
先主病笃,召亮,属以后事,谓亮日:“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
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日:”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日:“汝与丞相
从事,事之如父。”
(选自《三国志・蜀志》)
(4)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B.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C.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D.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5)结合两篇选文,说说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23.(2022・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享邺,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
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①,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
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
不可与争锋,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用,唯荆、益可以取,言如蓍龟②,终身不易。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
士大夫仰之,夷夏③服之,敌人畏之。上有以取信于主,故玄德临终,至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
虽庸懦无立,而举国听之而不疑。下有以见信于人,后主左右身辟侧像无褰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魏尽
据中州,春操、丕积威之后,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司马懿
案行其营垒处所,叹为天下奇才。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诸葛公》)
【注】①节制:节度法制。②蓍龟:指卜筮。③夷夏:指少数民族和中原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言语恶劣。
B.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
C.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图:图谋,谋取。
D.平操、丕积威之后乘:趁着,凭借。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B.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C.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D.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不求闻达。他原本一介布衣,在南阳种地,假使没有徐庶推荐,刘备三顾,他不会扬名于诸
侯。
B.诸葛亮恪尽职守。他不忘先帝遗命,在南方已定、兵甲充足以后,随即请求北伐平定中原、兴复汉
室。
C.诸葛亮立身仁义。他用兵行军、指挥打仗,都以仁义为本,遵守节度法制,是三代以来未曾有过的。
D.诸葛亮受人信服。刘备信任他,临终将后主托付给他;下面的人看见刘备信任他,也对他非常信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魏)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
参考答案
1.平民拜访考虑估计
2.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
3.(1)自那时以来(已有)二十一年了。(2)关天培派遣将领痛哭着求救兵,没有人答应。
4.勇于担当,忠诚报国。诸葛亮、关天培都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勇担重任。诸葛亮鞠躬尽瘁,兴复汉
室;关天培舍生取义,保家卫国。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课内词语含义,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1)臣本布衣:我本来是平民。布衣:平民。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顾:拜访。
(3)终不为妻子计:终不应为妻子儿女考虑而贪生怕死。计:考
虑。
(4)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关天培已经自己估计敌众我寡,难以抵挡,并且又没有援军。度:估计。
2.本题考查断句。
这句话意思是:大丈夫蒙受国恩,国事有急,为国而死罢了。
"丈夫受国恩”是完整的主谓宾语句,"有急"省略了主语"国事","死耳"表现关天培为国牺牲的精神。
据此断句为: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字词:
(1)二十有一年:从刘备访诸葛亮于隆中到此次出师北伐己经二十一年。有: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
约数。
(2)遣:派遣。请师:求救兵。无应:没有人答应。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
结合甲文”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和乙文"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分析,诸葛亮在
刘备遇到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关天培在国家危难之际视死如归,可见他们都在
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勇担重任。
甲文"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
二十有一年矣"因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谦恭之举,使诸葛亮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刘备奔走效劳,"遂许先帝以
驱驰",诸葛亮穷尽一生为刘备奔走效劳,兴复汉室。乙文"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
漓,衣甲尽湿。"关天培在京城时就经常说国事有急,大丈夫蒙受国恩,应当为国而死绝不能贪生怕死。当
英军进攻威远、靖远时,面临炮台守备力量薄弱、寡不敌众的危局,他亲临靖远炮台,昼夜督战、浴血杀
敌,身体受数十处创伤最终壮烈殉国。他的言行一致展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由此
可知,他们都勇于担当,忠诚报国。
【点睛】参考译文:
【甲】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
身份卑微,屈尊下驾来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
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
了。
【乙】道光二十一年春正月,英军进攻威远、靖远等炮台,防守这里的只有几百个瘦弱的士兵,关天培派
遣将领痛哭着请求援军,却没有得到答复。当初,关天培因为海运的事务到京城,有时和老友去酒店喝酒......
不久感叹说:"大丈夫蒙受国恩,国事有急,为国而死罢了,终不应为妻子儿女考虑而贪生怕死。"关天培的
母亲已经八十多了,长子奎龙是吴淞参将,战死。他幼小的孩子先被送回去,等到这时就封了一口木匣寄
给家人,木匣非常的坚固不可打开,关天培死后家人打开看,里面仅有数枚掉落的牙齿,几身旧衣罢了。关
天培已经自己估计敌众我寡,难以抵挡,并且又没有援军,于是决定自己定下计策,住在靖远炮台,日夜
督战。不久,英军的大船突然到来,关天培率领游击麦廷章勇猛地登上炮台,大声呼喊,督促激励士兵,
士兵们呼声震天,海水汹涌澎湃,白昼昏昏暗暗如同黑夜。从卯时一直到未时,被杀死击伤的敌人超过自
己一方,关天培自己也身受数十处创伤,鲜血淋漓,染湿了全身的衣服和战盔、铠甲。
5.拜访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
6.(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于陛下的职责。(2)他向名师周同学习射箭,学到了周同的所有
本领,可以左右开弓
7.示例:(1)感激感动而奋发,表达了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2)担心。表达了忘身忧国
的一腔忠贞。
8.岳飞的"义"是情义(或重情重义)和正义(或家国情怀)。既有对师傅的"孝",也有对国家的"忠"。师
傅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十五都到他坟前祭奠,赢得父亲赞誉,认为他能将来为国家、为正义而
献身。
【解析】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三次到茅庐之中拜访我。顾:拜访。
(2)句意为:不到二十岁,岳飞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
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
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止匕这。臣:我。所以:用来。报:报答。职分:职责。
(2)重点词语:学射:学习射箭。于:向,尽:完全。术:本领。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从(1)(2)两句中任选一个加点词,联系全文,说出自己对该词所蕴含情感的理
解即可。
(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意思是:因此使我感动奋激,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加点词"感激"意思
是感动而奋发,结合"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可知,作者回顾三顾茅庐至临危受命以来与先帝共同创业的历
程,表明自己淡泊的志趣,与对先帝的无限感激。
(2)"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意思是:我整天担忧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加点词"恐"意
思是担心,结合“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
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可知,继叙二十一年遭际之后,续述白帝托孤后的心情、工作,表达了忘身
忧国的一腔忠贞。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乙文“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到周同墓前摆上供品祭奠。
他父亲认为儿子为人仁义)可知,师傅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十五都到他坟前祭奠,父亲认为他仁义。
古人认为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岳飞对师傅如期祭奠,突显了他的"孝",表现了他的重情重
义。根据乙文"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如果你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应该会为国家、为正义而献身
吧!可知,岳飞具有为国家、为正义而献身的品质,结合岳飞岳母刺字"精忠报国"以及为收复失地,一生征
战,为的是大宋江山可知,"义”中有对国家的“忠一是正义。
【点睛】参考译文:
【甲】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之中闻名显达。先
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
使我感动奋激,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
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整天担忧叹息,唯恐
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竭尽我平
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
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
允等人的责任了。
【乙】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年少时的岳飞就有气节,沉默忠厚,很少言语,家里虽穷但他勤奋好学,
特别喜欢读《左氏春秋》、孙膑吴起的兵法。天生有惊人的力量,不到二十岁,岳飞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
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他向名师周同学习射箭,学到了周同的所有本领,可以左右开弓。周同死后,岳飞每
月初一和十五都到周同墓前摆上供品祭奠。他父亲认为儿子为人仁义,说:"如果你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
应该会为国家、为正义而献身吧!"
9.发扬光大知道,了解
10.(1)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的礼遇,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2)朝廷上下和谐相处,
同心同德,没有人抱着苟且敷衍的态度办事。
11.①广开言路(意思相近即可)②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光:发扬光大。
(2)句意:来了解地方百姓的情况。知:知道,了解。
1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
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重点字词:
(1)盖:大概是;追:追念;殊遇:特殊的礼遇;欲:想要;报:报答。
(2)相安:和谐相处,没有矛盾;莫:没有;苟且:敷衍。
11.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诚宜开张圣听"可知,诸葛亮建议后主要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七创新创业大赛
- 导尿操作技术教学
- 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校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含答案)
- 党课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 计算机二级考试基础试题及答案
- 电子商务毕业实习总结
- 工厂团员上半年工作总结
- 2025年长沙试用期内签订劳动合同的规定
- 公司印刷机租赁合同
- 个人消费贷款借款担保合同范本
- (一模)2025年广东省高三高考模拟测试 (一) 英语试卷(含官方答案及详解)
- 退役军人无人机培训宣传
- 退役军人保密教育
- DB44∕T 370-2006 东风螺养殖技术规范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 交通运输行业股权分配方案
- 中试平台管理制度
- MOOC 跨文化交际通识通论-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正式版)SHT 3078-2024 立式圆筒形料仓工程设计规范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小二黑结婚》优秀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 建筑节能技术课件
- 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经典讲义(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