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生态影响类)》(试行)表1专项评价设置原则可知:涉及环境敏感区(不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的项目,需设置生态环境专项评价。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办水保〔2013〕188号)和《辽宁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全省水土保持规划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辽水保〔2016〕69号),本项目属于长白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及辽东山地丘陵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涉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列环境敏感区,故需编制生态专项评价,对施工期和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对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提出可行的生态保护措施。2评价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的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本次环评是在本项目区进行生态实地勘察的基础上,以生态现状调查资料为基础,根据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分析了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及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调查结果表明: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小范围区域性的,其表现形式主要为施工期河道治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区域没有国家Ⅰ、Ⅱ类及省级保护动物。本次生态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确定生态影响的类型、程度和范围,并提出防护措施。具体目的如下:(1)通过对拟建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资料分析,对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做出评价。(2)在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和评价基础上,预测拟建项目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影响,评估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3)针对项目生态环境影响,结合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提出减缓、避免不利影响,改善、恢复生态环境的可行性对策。为决策部门、设计部门及地方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提供科学依据。(4)根据环境经济学原理,对评价项目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经济分析,为政府审批开发建设项目提供依据。3评价原则(1)坚持重点与全面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突出评价项目所涉及的重点区域、关键时段和主导生态因子,又要从整体上兼顾评价项目所涉及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因子在不同时空等级尺度上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2)坚持预防与恢复相结合的原则。预防优先,恢复补偿为辅。恢复、补偿等措施必须与项目所在地的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相适应。(3)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生态影响评价应尽量采用定量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当现有科学方法不能满足定量需要或因其他原因无法实现定量测定时,生态影响评价可通过定性或类比的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4评价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8年10月26日修改;(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2017年10月7日修改;(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10月1日施行;(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8)《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2000年11月26日;(9)《辽宁省生态功能区划》;(10)《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11)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5工程概况及生态影响识别5.1工程概况地理位置:本次清原县英额河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为英额门镇英额河,位于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境内。建设规模:本次设计对边坡没有防护或防护破损段的土坎,河道冲刷严重的陡坎和侧蚀强烈的浅滩进行治理,护岸工程结合河道走势、历年险情,英额河布置平顺护岸3处,长6320m。总平面及施工布置:本次河道治理工程为沿岸布设,为河滩地,占地总面积为12.64hm²。建设周期:本项目施工周期9个月,汛期不施工。本项目具体工程分析见报告表前文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5.2评价因子筛选根据工程特点,项目属于防洪工程,其影响主要在施工期,运营期主要为河道治理段苗木的养护,对周围生态环境有益。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附录A,确定本项目生态影响专章评价因子见下表。表1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因子一览表时期受影响对象评价因子工程内容及影响方式影响性质影响程度施工期物种分布范围、种群数量、工程所在区域不存在重要物种,施工活动会造成区域动物趋避、动植物数量减少短期,可逆弱生境生境面积、质量工程临时占地将直接造成生境面积下降;施工活动产生废水、废气、噪声等会直接影响生境质量短期,可逆弱生物群落物种组成工程临时占地对占地范围内生物群落造成直接影响短期,可逆弱生态系统植被覆盖度、生产力、生物量、生态系统功能工程临时占地对生态系统造成直接影响;因临时占地导致生境面积下降,因施工活动导致生境质量下降,将间接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短期,可逆弱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均匀度、优势度施工活动会造成区域动植物数量减少,多样性降低短期,可逆弱生态敏感区主要保护对象、生态功能工程临时占地已避开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不会抚顺县大伙房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因施工活动导致生境质量下降,将间接对生态敏感区造成影响短期,可逆弱自然景观景观多样性、完整性工程临时占地对自然景观造成直接影响短期,可逆弱6评价等级确定6.1评价等级判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中评价等级判定原则,本项目占地总面积为12.64hm²,小于20km2,为河滩地;项目所在区域不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重要生境、自然公园,但项目位于水土流失重点防御区和重点治理区,属于环境敏感区。本项目生态环境评价等级划分情况如下:表2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一览表内容判定依据评价等级项目情况6.1.2条a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重要生境一级不涉及b涉及自然公园二级不涉及c涉及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二级不涉及d属于水文要素影响型且地表水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的不低于二级不涉及e地下水水位或土壤影响范围内分布有天然林、公益林、湿地等生态保护目标的不低于二级不涉及f当工程占地规模大于20km2时(包括永久和临时占用陆域和水域);改扩建项目的占地范围以新增占地(包括陆域和水域)确定不低于二级不涉及g除本条a、b、c、d、e、f以外的情况三级涉及h当评价等级判定同时符合上述多种情况时,应采用其中最高的评价等级/不涉及6.1.6条线性工程可分段确定评价等级。线性工程地下穿越或地表跨越生态敏感区,在生态敏感区范围内无永久、临时占地时,评价等级可下调一级。下调一级不涉及综上,本项目为线性工程,属于生态护岸建设,项目所在区域为水土流失重点防御区和重点治理区,为环境敏感区,因此判定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6.2评价范围确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相关规定,确定生态评价范围以河道穿越段向两端外延1km、河道中心线向两侧外延1km范围;项目具体生态评价范围如下图所示。图1生态评价范围图7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7.1区域自然环境现状(1)地形地貌项目位于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场区所处地貌单元为河流冲积阶地。场区沿线较长,地势起伏较大。施工钻孔处地面标高为141.76-242.76m,相对高差101.0m。项目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为中朝准地台(Ⅰ)胶辽台隆(Ⅰ1)铁岭—靖宇台拱(Ⅰ11),抚顺凸起(Ⅰ11-4)的北部,未发现大的断裂构造,场区稳定。项目所在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2)地层岩性杂填土层:该层在场区内分布连续。黄褐色,主要由砂土、碎石、卵石、粘性土等组成,松散,稍湿-饱和。层底埋深0.50-0.80m,层厚0.50-0.80m,层底标高141.16-312.82m。粗砂层:该层分布不连续。黄褐色,长英质,混粒,层状,松散,稍湿-饱和,局部含砾石。层底埋深1.60-2.20m,层厚1.10-1.60m,层底标高139.56-311.72m。圆砾层:该层仅在钻孔ZK3揭露。砾石主要成分为花岗片麻岩及脉岩,呈亚圆形,级配较好,一般粒径2-20mm,最大粒径50-90mm,充填物为中粗砂。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比重的50%-60%。呈稍密状态。钻孔揭露层底埋深为3.40m,层厚1.60m,层底标高239.36m。花岗片麻岩(强风化):该层为区内基底岩层,黄褐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风化次生矿物及长石、石英等。中粗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结构构造因风化已基本破坏,岩芯呈碎屑-碎块状,手捏易碎,不坚固。岩石坚硬程度属极软岩,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钻探揭露层顶埋深0.80-3.40m,钻探控制厚度5.00m,层顶标高139.56-311.72m。(3)水文地质场区内地下水埋藏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主要含水层为粗砂、圆砾层。其补给源主要为河流侧向补给与大气降水,排泄以地下径流和蒸发为主,水位有季节性变化。勘察期间,钻孔揭露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0.50-1.00m,冲刷深度按河床1.5m以下考虑。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1/T907-2015)中4.7.7岩土渗透系数经验值,给出场区内含水层粗砂的渗透系数经验值k为50(m/d),圆砾的渗透系数经验值k为100(m/d)。(4)气候气象此流域属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春季风多雨少,夏季高温,降雨集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根据抚顺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7℃左右,最低极端气温-37.5℃,最高气温37℃,多年平均降水量800mm左右,多集中在7、8月份,约占全年总量的50%。多年平均无霜期约150天,地面冻结深度为143mm,最大冻深可达1.5m。(5)土壤项目所在区域土壤种类为棕色森林土,腐植质含量高,土层较簿,一般为0.3--0.5m,土层以下为风化岩。项目区土壤为耕型沙壤土。7.2生态功能区划及保护目标(1)生态功能区划根据《辽宁省生态功能区划》,辽宁省生态功能区划分为六类,=1\*ROMANI类功能为辽东山地丘陵温带湿润、半湿润生态区,=2\*ROMANII类功能区为辽河平原温带半湿润生态区,=3\*ROMANIII类功能区为辽西低山丘陵温带半湿润、半干旱生态区,=4\*ROMANIV类功能区为辽西北半干旱沙化生态区,=5\*ROMANV类功能区为辽东半岛低山丘陵暖温带湿润、半湿润生态区,=6\*ROMANVI类功能区为辽宁近岸海域与岛屿生态区。本项目所在位置主要属于=2\*ROMANII类功能区为辽河平原温带半湿润生态区(见图2),本项目为防洪工程,建成后治理河段防洪能力将得到提升,有利于此流域范围内的水源涵养河土壤保持,因此,符合辽宁省生态功能区划。(2)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保护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从而保障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项目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或破坏控制在最低限度。此外,评价区属于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见图3)。项目位置项目位置图2生态功能区划图项目位置项目位置图3抚顺市重点防治区规划图7.3土地利用现状本项目属于防洪工程,均在沿岸布设,土地利用现状为河滩地,该占地均位于河道管理范围内,无新征地。评价区土地利用主要以林地和旱地为主,参照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根据实地调查,将土地利用情况分为旱地、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工业用地、农村宅基地、河流水面、水库水面、农村道路8种类型。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图见图4。图4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图7.4陆生生态环境(一)植被类型现状调查本项目所在区域在辽宁省植被区划上位于辽东山地西麓暖温带湿润的油松栎林及其次生灌丛区(III),属于辽东山地西丘陵台地榛子灌丛和油松栎林地区(III5)中的铁岭—抚顺小区(III5(7))。本植被小区包括开原县中部、铁岭县东部、抚顺县、沈阳市的沈北新区东部、东陵区、苏家屯区东部、灯塔县等,总面积8154.1km2,植被覆盖率56.2%,森林覆盖率28.9%,其中以油松林、油松栎林、温性蒙古栎林为主。次生灌丛面积占21.5%,以榛灌丛,胡枝子灌丛为主,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15.4%和4.4%。草丛占全区总面积的5.2%。参考董厚德所著的《辽宁植被与植被区划》,并进行现场踏勘调查,项目评价区天然植被面积小,类型少,灌丛、栎树矮林面积较大,区内半数以上的植被处于演替的中期阶段。天然林多半为幼龄林,人工林包括落叶松、油松、刺槐等。草种以胡枝子、野古草、狗尾草等居多。表3评价区常见野生植物名录名称拉丁文生活型水分生态类型药用饲草绿化一、榆科Ulmaceae1.榆树UlmuspumilaL.木本中生绿化、用材二、蔷薇科Rosaceae2.山梨pyrusussuriensismaxim落叶乔木旱生绿化、药用3山杏SiberianApricot木本旱生绿化、药用三、杨柳科Salicaceae4.小叶杨populussimoniicarr木本中生绿化、用材四、松科Pinaceae5.长白落叶松LarixolgensisHenry落叶乔木中生绿化6.油松Pinustabuliformis木本中生绿化五、豆科Leguminosae7.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落叶灌木中生药用、饲料8.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落叶乔木中生药用、绿化评价区内主要植被类型如下:(1)油松、辽东栎针阔混交林油松、辽东栎适应性强,由于长期受人为破坏的影响,群落外貌不整齐,树木往往稀疏地生长在低山丘岭间。现存的油松栎林大部分为人工营造,而且多为中年林或幼年林,株数密度在1650-2350株/hm2,树高在6-8m之间。群落外貌比较整齐,生长发育良好,层次分明,一般多为纯林。在部分地段,林内伴生有山杨、榆树等阔叶树。林下灌丛主要种类有胡枝子、虎榛子、鼠李等。草本层种类不多,数量也少,常见的有黄背草、白羊草、野古草、狗尾草等。(2)榛子-二色胡枝子灌丛榛子-二色胡枝子灌丛是较耐旱的灌木种类,由它们共同和独自形成的群落广泛分布于评价区山地丘陵地带。多生于阳坡褐土上,土层一般浅薄,养分贫瘠。该植被群落中,乔木层以油松为主,分布稀疏,密度在15~35株/hm2。灌木层中,以榛子、二色胡枝子、暴马丁香等灌木和小乔木为主,榛子一般高0.8—1.2m左右,二色胡枝子高度0.8—1.3m,覆盖度30—50%。除榛子、二色胡枝子外,次优势种有山杏、暴马丁香等,其它的灌木有绣线菊、蚂蚌腿子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白羊草、蒿类、隐子草、黄背草、狗尾草、野古草等。榛子-二色胡枝子灌丛系落叶阔叶林退化形成的次生灌丛。(4)农田植被集中分布在评价区中部的河流阶地缓坡地上,主要种类有玉米、黍子、谷子、豆类等。孤山子河护岸工程孤山子河护岸工程黄旗沟河护岸工程孤山子河护岸工程孤山子河护岸工程黄旗沟河护岸工程附图5植被类型图7.4.2野生动物现状在系统查阅国家和地方动物志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植物调查工作对评价区的动物分布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推测出评价区动物的种类的现存及生境情况。从调查结果看,项目评价区的野生动物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属古北界—东北亚界—东北区。评价区范围内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已很少,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刺猬、野兔等兽类,各类蛇等爬行动物,家燕、灰喜鹊、麻雀、野鸡等鸟类,未发现国家珍稀动物、保护动物及省级保护动物。此外,评价区域内还有大量的昆虫以及家畜、家禽等动物,评价区内无野生动物集中栖息地。7.5水生生态环境(1)鱼类种类组成与分布英额河是浑河右侧的一级支流,河源位于清原县英额门镇湾龙背村,流经英额门镇湾龙背村、丁家街村、孤山子村、英额门村、长春屯村、长山堡村、清原县清原镇和清原镇马前寨村的9个行政村,在清原镇马前寨村汇河口处汇入浑河,英额河流域面积540.00km2,河长44.00km,河道平均比降6.58‰。查阅《辽河流域常见水生生物图谱》等相关资料,英额河中未发现珍稀及国家保护鱼类,英额河断面共发现12种鱼类,分属鲤科、鳅科、鲶科、合鳃科、刺鱼科和青鳉鱼科,其中鲤科种类最多为5种,鳅科3种,其它科各一种,主要鱼类见下表表4评价区鱼类名录调查统计表门纲目科属种拉丁文名称脊椎动物Vertebrate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鲤属鲤Cyprinuscarpio鲫属鲫Carassiusauratus马口鱼属马口鱼Opsariichthysbidens鱲属宽鳍鱲Zaccoplatypus细鲫属中华细鲫Aphyocyprischinensis鳅科Cobitidae花鳅属北方花鳅CobitisgranoeiRendahl泥鳅属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北鳅属纵纹北鳅Lefuacostata鲶科Siluridae黄颡鱼属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合鳃科Symbrallchidae黄颡鱼属黄鳝Pelteobagrusfulvidraco刺鱼科Gasterosteidae多刺鱼属中华多刺鱼Pungitiussinensis青鳉鱼科Adrianichthyidae青鳉属青鳉鱼Oryziaslatipes(2)浮游植物查阅《辽河流域常见水生生物图谱》等相关资料,英额河断面的浮游植物共计4门34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21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61.8%;其次是硅藻门,6种,占总数量的17.65%;蓝藻门5种,占总数量的14.7%。隐藻门和甲藻门各一种。表5评价区浮游植物名录调查统计表门序号种拉丁名蓝藻门Cyanophyta螺旋鱼腥藻Anabaenasporoides巨颤藻Oscillatoriaprinces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minutus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flosaquae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minima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meneghiniana近缘桥弯藻Cymbellaafinis普通等片藻Diatomavulgare扁圆卵形藻Cocconeisplacentula短小曲壳藻Achnanthesexigua短小舟形藻Naviculaexigua隐藻门Cryptophyta啮蚀隐藻Cryptomonaserosa甲藻门Dinophyta裸甲藻Gymnodiniumaeruginosum绿藻门Chlorophyta螺旋弓形藻Schroederiaspiralis蹄形藻Kirchneriellalunaris实球藻Pandorinamorum空星藻Coelastrumsphaericum四角十字藻Crucigeniaquadrata镰形纤维藻Ankistrodesmusfalcatus四尾栅藻Scenedesmusquadricauda扁盘栅藻Scenedesmusplatydiscus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尖细栅藻Scenedesmusacuminatus盘星藻Pediastrumbiradiatum单角盘星藻Pediastrumsimplex四刺顶棘藻Chodatellaquadriseta月牙藻属Selenastrum三角四角藻Tetratrigonum四足十字藻Crucigeniatetrapedia转板藻属Mougeotia小新月藻Closteriumvenus纤细新月藻Closteriumgracile湖生四孢藻Tetrasporalacustris膨胀四角藻Tetratumidulum(3)浮游动物查阅《辽河流域常见水生生物图谱》等相关资料,英额河断面浮游动物共17属31种,主要为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平均数量和生物量为18075个/L和2.2735mg/L,数量以急游虫、侠盗虫、长肢多肢轮虫、螺形龟甲轮虫、透明溞和近邻剑水蚤最多。浮游动物的数量和生物量时空分布较明显,时间上6月为数量高峰,而生物量9月为高峰;水平分布中游数量和生物量均最低,下游数量和生物量均最高。(4)底栖动物查阅《辽河流域常见水生生物图谱》等相关资料,英额河断面底栖动物21种,分别归属于环节动物、扁形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5大门类。其中小山长附摇蚊、四节蚌、水丝叫、四节蚌、中华小长臂虾、羽摇蚊为优势种。7.6生态系统类型根据遥感影像解译和实地调查,评价区内主要有5种生态系统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评价区生态系统类型及特征见下表。农田生态系统评价区内的农田生态系统广泛分布在评价区河流两侧,主要农业植被为玉米,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为农产品的生产。灌丛生态系统评价区内的灌丛生态系统主要植物为榛子、二色胡枝子等灌木植物及黄背草、蒿类等草本植物。该生态系统主要为原森林生态系统被破坏后,自然恢复后的次生灌木生态系统,主要功能主要为水土保持。森林生态系统评价区内的森林生态系统广泛分布在评价区,主要植物为油松、辽东栎,灌草层的植物为榛子、胡枝子、野古草、黄背草、蒿类等。该生态系统受采矿活动的影响,面积大量减少,主要功能主要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城镇生态系统评价区内的城镇生态系统主要包括采矿用地和村庄等人工控制区域。水域生态系统评价区内的水域生态系统主要为河流和水库水面7.7水土流失现状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本项目位于清原县属于东北黑土区(东北山地丘陵区)—长白山-完达山山地丘陵区—长白山山地丘陵水质维护保土区。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办水保〔2013〕188号)和《辽宁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全省水土保持规划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辽水保〔2016〕69号),本项目属于长白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及辽东山地丘陵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8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8.1对陆生生物的影响(1)对植被的影响本项目占地总面积为126400m2,占地主要地类为河滩地,植被很少,不需砍伐树木。施工范围内无国家或省级保护植物、天然植被,不存在对国家和省级保护植物的损毁问题。施工临时占地将使土地失去原有功能,造成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减少,同时造成生物量的减少。施工结束后将临时占地的土地进行平整,恢复原地貌,播撒草籽等措施进行绿化。在自然状态下恢复到原有土地生产力仍需一定的时间,将在一定时期内造成土地生产力的下降,人为干预后能有效缩短恢复原地类功能的时间,不会造成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水平下降,不会因工程建设造成区域整体植被覆盖率下降。(2)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本项目所在区域位于村庄附近,兽类种类很少。施工机械运行噪声和施工人员频繁活动噪声等将会使施工区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野生动物的活动和栖息产生一定影响,引起野生动物局部的迁移,使其群落组成和数量发生一定变化。项目区域内自然植被的破坏,会使一些野生动物失去部分觅食地、栖息场所和活动区域,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产生轻微的不利影响。项目建设会使评价区内野生动物物种数发生较小变化,其种群数量也不会有较大变化。况且,评价区内野生动物种类较少,缺少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现有的野生动物多为一些常见的鸟类、啮齿类及昆虫等,无国家保护动物,由于小型兽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强,很快能找到新的栖息地,在施工结束后,这种干扰随即消失,逃离的动物又将回到原来的栖息地。因此,这种不利影响是轻微的。8.2对水生生物的影响(1)对鱼类的的影响施工河段均为一些常见鱼类,数量较少,没有洄游鱼类和重点保护鱼类等。项目基本沿着河道两岸建设,基本不改变河道内水生生境。施工期间的扰动主要体现在噪声、震动等,其对鱼类有驱赶作用,鱼类将远离施工区域,但与河流整体相比较,施工河段占比小,施工影响范围小,对鱼类产生的影响较小。(2)对浮游植物的影响施工河段浮游植物以藻类为主。藻类是一群具有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植物,是自然水体的原始生产者,多数藻类是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的饵料。施工过程中可能使河底细砂悬混上浮,引起局部水域水质浑浊,影响阳光透射,使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暂时降低,不利于藻类生长繁殖,数量减少。施工结束后,水深相对增加,水体透明度增大,有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可促进藻类繁殖,受影响河段藻类的数量可很快恢复到原有水平。(3)对浮游动物的影响河段中的浮游动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能量转换中,浮游动物与水生植物、底栖动物、浮游植物一起,各占有重要位置。施工期因施工影响而使其数量减少,施工结束后,水流趋于平缓,流速降低,泥沙含量减少,水深增加,水体透明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原生动物、轮虫及浮游甲壳动物的繁殖,河段中的浮游动物数量会有所增加,但种群结构不会发生大的变化。(4)施工对底栖生物的影响底栖动物是长期在水域底部泥沙中、石块或其他水底物体上生活的动物。水体中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与底层杂食性鱼类有着极大的关系。施工期对底栖动物较大的影响是对河流底部的扰动,直接改变了其生活环境,从而使其种类、数量、分布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些底栖生物因不适应新的环境而逐渐死亡,少部分适应性强的种类则存活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局部的原有平衡被破坏后,生态效应作用将会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新的平衡。由于施工期持续时间较短,且仅改变了部分河段的底质环境,对区域整体底栖动物的影响并不大。8.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施工生产废水由沉淀池收集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绿化,对河流水质未造成明显影响,不会排入施工河段。仅在导流设施建设过程中会引起施工河段悬浮物的暂时升高,其影响范围有限、历时短、程度较轻微,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影响很小。该河段的鱼类多为常见种类,工程建设不会造成鱼类种类的消失,因此工程建设对水生生态环境影响很小。施工期临时占地造成一定的植被破坏,但生物量损失相对整个评价区而言并不大,而且工程结束后,临时占地植被均可恢复,因此工程施工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8.4水土流失影响本项目施工不在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等易引起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区域。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施工场地布设及运输车辆行驶等一系列人为扰动破坏,不可避免的破坏原生地貌,损坏现有地表植被,建设期间会产生一定量的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通过平整土地等措施可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土地和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本次河道治理将在河岸两侧播撒草籽,栽种树木,不仅满足水土保持工程要求,而且具有美化环境的功效。8.5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本项目建设对沿线自然景观与视觉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土方开挖、各类施工机械运转、施工建材堆放等,都会与周围环境形成大的反差,产生了景观上的不协调性,从而产生较大的视觉冲击。同时,旱季产生扬尘,雨季形成土壤侵蚀,对周围景观产生破坏和影响。但这种不良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期结束,影响随之消除。9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9.1河道生态影响研究表明,河道及两岸的微气候主要受河岸植被的影响,其机理在于截留白天太阳入射光以及夜间流失的长波辐射,进而引起河水温度、蒸发、大气温度和湿度等气象因子不同于其他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组合。河岸植被的走向、宽度、高度、密度、盖度及其林冠的垂直结构,直接影响着该生态系统的微气候。项目建设的生态护岸所形成的特定空间可作为众多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护岸的草木通过遮蔽、过滤和降低河水流速等作用来改善周边的水质条件,从而改善水生生物栖息地。夏季时,遮蔽作用能够维持河流较低的水温,水体能够保存更多的氧气,利于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更好地生存,温度的小幅变化都会对水生生物的存活造成很大的影响。植物残骸对河岸、河床的侵蚀能起到很好的控制,大型树木残骸滞留在河道中,会形成很好的河道梯度结构,增加河流内部流态复杂性,水流流速大幅度降低,水流带来的冲刷侵蚀减少。当水流经过枝条和树干时,由于撞击作用,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由于阻碍作用,植物残骸周边的流场分布不一致,间接造成了水生动植物多样性,还能为藻类的生长营造一片安全而平静的水面,为水生无脊椎动物提供栖息地。树木残骸还能截留水流中树叶碎片和其他有机物质,成为各种动物食物的主要来源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9.2减轻河岸侵蚀河岸侵蚀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常与水流、泥沙和河岸性质(物质组成与质地、切向力和抗张力、地下水水位、渗透力、地层、河岸几何形态及其上生长的植物等)有关。当降雨量超过土壤的渗透能力时,会发生地表径流,并伴随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大雨后和冰雪融化期。研究表明,河岸植被覆盖的密度与类型对河岸侵蚀的防护作用影响较大。项目在护岸建设同时,在岸顶、岸边予以绿化栽种,植物根系将堤坝土壤紧密结合起来,茎干通过自身对水浪、冰块和暴雨径流的抵制来保护河岸。大量研究表明植物根系对于提高土壤抗侵蚀性能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根系对土壤会产生显著的“加筋”作用。由于植物根系是活的生物体,随着植被的生长,根系固土作用也会逐渐加强。植物根系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表明,植物根系能够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且主要通过d≤1mm的须根发挥作用。这些细根可明显提高土壤水稳性团粒,非毛管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紧密度和容重,从而强化土壤抗冲性机理。植物根系通过网络串联作用,根-土黏结作用,根系化学作用形成一个复合体,进一步强化土壤强化抗冲性。项目能够保证堤岸边草本植被数量,使得其根系群体更加发达,抗拉强度增大,并能增加地面的粗糙度,以减少地表水流动速率,促进泥沙和营养物质的沉积,有效的减轻北沙河岸侵蚀现象。10生态保护措施10.1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陆生生态保护措施①植被及野生动物的保护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统编六上《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方案作业
- XX公司天花吊顶施工合作合同
- 个人贷款合同范文及格式
- 个人保证担保借款合同书正式版
- 临街门面租赁合同标准版
- 中铁物资商城物流配送合同新范本
- 个人住房抵押借款合同模板
- 产品生产装配标准化合同
- 采购预付款合同范本
- crrt的治疗与护理
- 医院定岗定编
- 【重庆长安汽车公司绩效管理现状、问题及优化对策(7600字论文)】
-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3000字
- 2023年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化学电池温度系数的测定
- 农村公共基础知识
- 脑出血的护理课件脑出血护理查房PPT
-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培训课件
- 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Excel版)
- Unit+4+History+and+Traditions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件 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2023年全国自学考试00054管理学原理试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