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机械运动(综合测试)-2025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考_第1页
专题一 机械运动(综合测试)-2025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考_第2页
专题一 机械运动(综合测试)-2025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考_第3页
专题一 机械运动(综合测试)-2025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考_第4页
专题一 机械运动(综合测试)-2025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机械运动(综合测试)——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考合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1.张涛同学对于身边物理量的大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是15dmB.一页纸的厚度是90mmC.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5s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值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B.误差就是错误,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C.测量的结果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D.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均可以减小误差3.如图所示是从高空俯拍到的一条弯弯的道路的照片,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巧妙粗略地测出照片中道路的长度。其中一种方法如下(测量先后顺序已被打乱),正确的测量顺序是()①取一圆规,将它的两个支脚张开0.3cm;②计算图上道路的长度,为;③数出道路被分成的段数n;④用圆规在图上将所要测量的道路分段,每段长度为0.3cm。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①④③②4.如图甲所示的无人快递派送车已应用于很多大学城,某次该车从快递驿站出发,10min后到第一个派送点停靠并派送快递,完成任务后再次出发开往下一个派送点,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距离为2.0kmB.派送车在第一个派送点停靠了13minC.派送车在10~13min内做匀速直线运动D.派送车从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平均速度为6km/h5.如图所示,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实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距离为33m。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距离为39m。则()A.当志愿者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时,减速过程汽车经过的距离是26mB.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时的刹车反应时间是0.4sC.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时的刹车反应时间是0.6sD.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时,汽车在反应过程通过的距离是14m6.a、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时沿相同方向出发,图甲是a车运动的图象,图乙是b车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s内,a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2~4s内,a、b两小车都静止C.0~6s内,a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D.0~6s内,a、b两小车都做变速直线运动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7.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1)如图甲、乙所示,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方式中正确的是______图。如图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5cm、26.02cm、26.03cm、26.03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______。(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8.如图所示,当男游客在网红桥上摇晃时,另一座桥上的女游客带着哭腔对男子喊道:“大哥,你别晃,我害怕!”男游客回:“我晃跟你有啥关系!”当男游客摇晃自己所在的桥时,女游客认为自己的桥是晃动的,她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男游客认为摇晃自己的桥与女游客所在的桥无关,女游客所在的桥仍是静止的,是以______参照物的。9.小明在成长笔记中记录了表中错题,请你帮助他找出错误之处、分析错因并写出正确解答过程。错题记录匀速行进中的高速列车速度为,高速列车长,求列车以该速度通过一条长的隧道的时间。解:,列车通过隧道的路程由得,列车通过隧道的时间错题改正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因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绿波”交通随着太原交通需求的急剧增长,车辆与道路的矛盾日益尖锐。为了有效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效能,达成太原交通提速五公里的目标,太原交警支队运用交通科技手段,在迎泽西大街—迎泽大街全线、府西街、长风西街等城市主干道实施交通信号“绿波”协调优化,为市民提供畅通、快捷的交通环境。交通信号“绿波”控制又称为“绿波带”,通过信号灯协调控制,使在上游交叉路口绿灯启亮时开出的车辆,以适当的车速行驶,可以正好在下游交叉路口绿灯启亮时到达,此时的车速称为“绿波速度”,此时车辆可以不遇红灯或者少遇红灯通过,车辆犹如行驶在一条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中。在“绿波”协调优化下,迎泽西大街白天平峰期间建议行车速度为50km/h,可连续通过9个路口,用时约5分49秒;迎泽大街白天平峰期间建议行车速度为50km/h,可连续通过6个路口,用时约3分钟。相比于使用“绿波”协调优化之前,车辆停车次数缩短到一次或不停车,车辆行驶时间缩短了约38%。(1)文章中有一处物理描述性错误,请你指出:______;(2)车辆白天在迎泽大街以平峰期间建议车速行驶时,连续通过6个路口所走路程为______km。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______的;(3)请结合短文说说“绿波”交通带来的好处: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三、实验探究题,共22分。11.(10分)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中:(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_________,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2)实验中,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秒表显示时、分、秒)、由图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小车下滑过程中做_________运动(选填“减速”“匀速”或“加速”);小车在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3)如果在开始测量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其它两点都准确计时,则会使所测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12.(12分)在“探究气泡的运动规律”时,在内径约为1cm、长为60cm的玻璃管中注煤油,管内留一个小气泡后封住开口.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1)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如何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甲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立即计时如图甲”;乙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等气泡运动上升一定距离开始计时如图乙”.应选_____同学的方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照正确的方案,测得的数据如表,负责记录的同学漏记一次的时间,你认为这个数据可能是_____,依据是_____.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010203040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m/s051020(3)通过上面的数据分析,你能得出从O点开始气泡做_____运动.(4)气泡到达30cm处的速度是_______m/s.四、计算题,共24分。13.(8分)学校在进行百米赛跑的比赛,小王枪响的同时开始起跑,终点计时员是听到发令枪声音开始计时的,最后小王冲过终点时小明记录的时间为12.5s。(1)按照终点计时员记录的成绩,小王百米赛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终点计时员在这次计时过程中做法有什么不妥?(3)小王的真实成绩应该为多少?(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小数点后保留3位有效数字)14.(8分)为改变鹤壁市交通状况,从鹤壁市到所辖各区县基本建有快速通道,由于道路宽大平直,个别司机驾车严重超速。在一限速的快速通道,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当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时,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测速仪根据两次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时间差计算出汽车的速度。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是。求:(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离测速仪的距离;(2)汽车从第一次接收到信号到第二次接收到信号通过的路程;(3)该汽车是否超速。15.(8分)国庆假期,小明一家开车去合肥南站乘坐高铁列车去北京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如图所示,这是爸爸开车期间小明观察到的道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并查询到由合肥开往北京的某次列车的部分运行时刻表如下。站次站名到达时间发车时间里程/km1太湖南始发09:4102合肥南11:5111:552303蚌埠南12:5813:004734北京南16:40终点1339(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求从交通标志牌处到达合肥南站最少需要的时间;(2)求列车由合肥南站开往北京南站的平均速度;(计算结果保留整数)(3)若列车长180m,以252km/h的速度完全通过某隧道的时间为30s,求该隧道的长度。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在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一般纸张的厚度在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一般桌子的高度在80cm左右,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1s。故C不符合实际;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左右。故D符合实际。故选:D。2.答案:D解析:A.测量值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而多估读几位不会减小误差,也没有意义,故A错误;B.误差不是错误,误差是由于环境、仪器、人为因素引起的,测量时出了差错,不是误差,是错误,故B错误;C.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错误;D.误差可以减小,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均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故选D。3.答案:D解析:先后顺序是:①取一圆规,将它的两个支脚张开0.3cm;④用圆规在图上将所要测量的道路分段,每段长度为0.3cm.③数出道路被分成的段数n;②计算图上道路的长度,为;故正确的是D。故选:D。4.答案:D解析:由图乙可知,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距离为1.0km,A错误;派送车在第10min到达第一个派送点,第13min再次出发开往下一个派送点,所用派送车在第一个派送点停靠了,B错误;派送车在10~l3min内处于静止状态;C错误;从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所用的时间,派送车从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平均速度,D正确。5.答案:D解析:A.当志愿者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时,志愿者反应过程汽车行驶的路程为减速过程汽车经过的距离是故A不符合题意;BCD.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时的刹车反应时间时汽车行驶的路程为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时的反应时间为故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6.答案:C解析:在2~4s内,由图甲可知,a车路程不发生变化,a车静止,由图乙可知,b车速度不随时间改变,b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由图甲可得,在0~6s内,a小车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由图乙可知,在0~6s内,b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甲可知,在0~2s内,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2~4s内,a车静止,在4~6s内,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7.答案:(1)甲;275.1(2)求平均值,减小误差;25.95cm;③.26.03(3)偏大解析:(1)如图甲、乙所示,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方式中正确的是甲图,乙图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面垂直。如图丙所示,秒表小表盘的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4~5之间,且偏向4位置,读作4min;大表盘的分度值为0.1s,示数为35.1s,则停表的读数是(2)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有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或者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减小误差。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5cm、26.02cm、26.03cm、26.03cm,其中25.95cm的准确值与其他数据不同,是错误的数据。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由于受冷收缩,导致刻度值变大,其测量结果将偏大。8.答案:男游客;河岸解析:女游客以男游客为参照物时,当男游客摇晃网红桥,他们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女游客认为自己是运动的。男游客以河岸作为参照物时,女游客所在桥与河岸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男游客认为女游客所在的桥仍是静止的。9.答案:见解析解析:错误之处:列车通过隧道时经过的路程错误;错因分析:计算列车通过的路程时,没有考虑列车本身的长度;正确解答:解:列车通过隧道的路程s由得,列车通过隧道的时间10.答案:(1)达成太原交通提速五公里的目标(2)2.5;静止(3)节省时间解析:(1)文章中有一处物理描述性错误,是“达成太原交通提速五公里的目标”:在交通上速度的单位是km/h,故应改为“达成太原交通提速五公里每小时的目标”。(2)由题意可知。车辆白天在迎泽大街的速度.连续通过6个路口所用的时间约为3min,行驶的路程。车辆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司机是静止的。(3)由材料可知,“绿波”交通带来的好处很多,比如节能、节省时间等。11.答案:(1)刻度尺;较小;(2)加速;0.2;0.3;(3)偏大解析:(1)根据可知,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秒表测出时间,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秒表,因此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斜面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行的速度就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就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较小。(2)由图可知小车在段的时间为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小车通过段的路程为0.4m,通过的时间为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小车通过段的路程为小车通过段的时间为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因小车在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小车在段的平均速度,所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3)如果先释放小车后,再开始计时,则计时晚了,使得小车通过段的时间变短,由可得,距离不变,时间变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