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学案)_第1页
高一历史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学案)_第2页
高一历史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学案)_第3页
高一历史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学案)_第4页
高一历史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考点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考点要求——了解金田起义、定都天京、西征和北伐;了解《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1、金田起义:1851.1,建号“太平天国”——揭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序幕.2、定都天京:1853。春,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3、《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1)内容:按平均主义的原则分配土地和产品.(2)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3)结果:是“空想”,加上当时战争形势严峻,并未实行。(根本原因是“空想”)4、《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提出;振兴太平天国的纲领)(1)目的:振兴太平天国。(2)内容:发展资本主义。(3)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4)结果: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根本原因是缺乏社会基础)注意:《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利益和要求,但违背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资政新篇》没有反映农民利益和要求,但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考点2、辛亥革命考点要求——了解中国同盟会的成立;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同盟会:(1)成立:1905年,孙中山,日本东京。(2)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3)机关报:《民报》(4)政治纲领:(孙中山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①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民族)——前提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核心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国民共享”资土地纲领(民生)-—补充、发展②评价:积极: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消极: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5)意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武昌起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1)概况:1911年10月10日,文学社和共进会策划新军革命党在武昌起义,历史上称为“辛亥革命”。起义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旧军阀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2)意义:十几个省纷纷响应,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3、中华民国成立:(1)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2)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1912.3,临时参议院(2)目的: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国制度。(3)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4)意义: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过程的一座丰碑。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意义:①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巨变。②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里程碑。(3)辛亥革命成功的依据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失败的依据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考点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考点要求-—了解五四运动;了解中共“一大";理解国共合作下的国民革命运动;了解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理解八七会议;理解土地革命;了解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了解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发动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一、五四运动:1、原因: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既是导火线,也是直接原因)2、过程:第一阶段:5月4日—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第二阶段:6月5日以后中心:上海主力:工人(工人阶级由此登上政治舞台)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影响:(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3)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中共一大:1、概况: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2、内容:①党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②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3、意义:标志着中共的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三、国共合作下的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924年)(1)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①召开:1924。1,广州②内容:改组国民党(主);同意共产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③意义: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标志着国民大革命兴起.(2)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体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2、北伐战争:国共合作后,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1926年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根基。3、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4、国民革命运动的意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南昌起义:1927.8.1,周恩来、朱德、贺龙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之后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4、土地革命:中共在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使根据地不断巩固。】5、红军长征:(1934.10-1936。10)(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直接原因);王明的“左”倾错误(根本原因)。(2)过程:1934。10,从江西瑞金出发→瑞金出发→湘江之战→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1936。10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胜利的标志)(3)遵义会议:1935.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内容:①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②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意义:①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②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第一代领导集体)③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第一次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党内问题)④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胜利:1936。10,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战略反攻: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战略反攻的意义:战略反攻是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