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旱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最大程度的削减旱灾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及经济社会的可持
续进展,针对我县旱灾发生规律及特点,结合我县抗旱力气,制定
本预案,以便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大事的力气,提高抗旱工作的主动
性,在干旱发生时有方案,有针对性的实行相应的抗旱措施,实现
科学抗灾、减灾,减轻旱灾的影响和损失,争取最大程度的抗旱胜
利。
1.2编制依据
1.依据《突发公共大事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我们国家自然灾难救助
应急预案》、《农业旱情旱灾评估标准》等法律法规。
2.依据《旱灾损失与抗旱效益计算方法(试行)》,《报旱
制度》《报旱标准》等。
3.依据《X县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X”规划纲要》、《X县
农村饮水平安工程总体规划》以及我县近期、远期经济社会进展目
标及规划,有关水利建设、进展的目标及规划等。
1.3编制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不断提高我县
抗旱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2.抗旱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分级
分部门负责。
3.抗旱工作以保证城乡供水平安、粮食生产平安为首要目标实
行“平安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4.抗旱工作依据区域统一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
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听从全局利益。
5.抗旱用水以水资源承载力气为基础,实行“先生活、后生产,
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的挨次,科学调度,优化配置,
最大程度地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分阶段、分地域,
有针对性地实行抗旱措施。
6.坚持防汛抗旱统筹,在防洪X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采纳洪水
资源,以法律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采纳水资源又
爱惜水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7.坚持科学、合理、有用、便于操作的原则。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是我县地方总体抗旱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的旱情预
防及应急处置工作。
2基本状况
2.1自然地理状况
2.1.1地理位置
X县位于X省东南边陲,X市东北部,X东段南麓,南X上游,
介于东经109°44/10〃—110°40/46〃,北纬33°52/00〃一
34°25/58〃之间。东西长85km,南北宽64km,全县总面积2830平
方公里。
2.1.2地形地貌
我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形似“飞鸽”。华山障其北,莽岭
绕其南,伊X横贯中部,县西北部的草链岭高程2645.8米,为县域
最高点;东南部X河出境处高程670米,为县域的最低点,平均海
拔1200米,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土石山区。
地貌骨架与地质构造紧密相连,我县地跨华北准地台和秦祁地
槽两大构造单元。以X—铁炉子一我县卢村一X一线为界,以北属华
北准地台南缘的商渭台缘褶皱带;以南属秦祁地槽东X褶皱系。北
部商渭台缘褶皱带出露有震旦亚界、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X路街向
斜以北属太华下元隆起,以南为X下古凹陷。南部东X褶皱系主要
以寒武一奥陶系地层为主,褶皱简洁,区域变质较深莽岭地区有侏
罗纪花岗岩分布。兰桥至X复活断裂带和鹿村至X的深断裂带自西
向东横穿县境,两条断裂带之间形成了X至X的古中凹陷盆地。从
岩石组成看,X路街向斜以北主要是片麻岩夹大理岩,混合岩化猛
烈。X运动后有多种金属矿产形成,木龙沟铁矿即献于该断裂带四
周。X、X、X、X、X北部以石灰岩、浅海相泥页岩、碎屑岩为主,并
有红色沙岩。县城至八里桥一带二迭系沙岩中夹有可供开采的煤层。
2.1.3河流概况
我县分属长江、X两大流域,全X长在1km以上的大小河流1366
条。其中:10km2以上的河流75条,50km2以上的河流19条,
100km2以上的河流14条,分别是X,这些河流均为X流域的伊X
水系。而汇入长江流域部分的较大支流为东河和西河,在X镇境
内。
按年径流量的大小统计,年产水量在0.5亿m3以上的河流有6
条,分别是:乂河(1.09亿m3)、X河(0.56亿m3)、乂河
(2.04亿m3)、X河(0.58亿m3)、东X(L09亿m3)、伊X
(7.41亿m3)。0.3~0.5亿1113的有8条,分别是:X。
气温、降水量及蒸发量
我县位于暖温带季风性潮湿气候区,又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
征。总的降水特征是X分明,气候温顺,雨量充分,夏无酷暑,冬
无寒冷。多年平均气温11.1°C,极端最高气温37.1°C,极端最
低气温一X年蒸发量在779.5mm。X县因受季风的影响,使降水量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依据X县1958—X年的资料统计,历年平均降
水量754.8mm,降水量最多的X年为1244.9mm,最少的X年为
556.7mm。因地形不同,降水量也有差异,总的趋势是西北部多于
东南部,山区多于平川。
X县自然蒸发量年平均为779.5毫米,冬季蒸发量略大于降雨
量,易消逝冬干春旱;夏秋季除6月份之外,蒸发量均小于降雨
量。7T0月份易造成涝灾。
2.2经济社会进展状况
2.2.1行政区划状况、人口及国内生产总值
X县辖16个镇(办)243个村(社区),总人口46.1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40.2万人,全县平均人口密度156人/km2,人口地
域分布极为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盆地,人口密度>300人
/km2,低中山区人口密度〉100人/km2,中山区人口密度在60人
/km2左右。小X及X源头人烟稀有,人口密度在300人/km2以
下。
耕地面积、产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全县耕地总面积为
67.6万亩。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南北的主要粮油作物
在这里都可以生长,主要有玉米、小麦、大豆、油菜等,经济作物
有烤烟、杂豆和蔬菜等,初步形成了具有历年特色的畜、烟、果、
林、药五大支柱产业。倾力打造现代材料、绿色特产、生态旅游三
大基地,着力培育矿产加工、绿色特产、生态旅游、医药化工、造
纸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到X年底全县生产总值136.7亿元,农夫人
均纯收入9160元。
1.3水资源开发采纳概况
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54.8毫米,年均降水量为22.5亿立
方米,隐蔽量大,全县水力资源藏量为12.3377万千瓦,可开发采
纳量4.03万千瓦,开发采纳潜力大。
1.4旱灾概况
2.4.1旱灾概况及进展规律
干旱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由于较长时间内降水偏少,因水分致
使气候干燥,土壤失墙严峻,对农作物生产和人畜饮水平安造成影
响的一种自然现象。依据干旱发生的时间和危害程度,将干旱划分
为:春旱(3月一5月)、春夏连旱(4月一6月)、夏旱(6月一8
月)、伏旱(7月中旬一8月中旬)、秋旱(9月一11月)、冬旱(12
月一2月)六类。确定干旱的标准以两次透墙雨之间的日数和降水偏
少的百分数为指标。透墙雨的标准为:春季$15.0毫米,夏季$25.0
毫米,秋季$15.0毫米,冬季$5.0毫米。两次透摘雨之间,降水量
较历年同期偏少60%即为干旱,衡量一个地区气候干湿度的指标用
干旱指数表示,其物理意义是指多年平均可能蒸发量与多年平均降
水量的比值。
依据X县气象站1958〜X年资料统计,60年来我县消逝大、中、
小不同干旱125次,平均一年2.8次,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最严峻的是伏旱,60年中消逝31次,占总次数的32.7%,其次是
春旱和夏旱,春旱占18.9%,夏旱占15.8%。主要成灾年有1959、
1963、1968、1972、1973、1974、1975、1976、1978、1986、1992、
1995、X、X、X、X、X年。
春旱:平均10年7遇,基本呈10年周期性变化。春夏连旱:
基本是每隔1年1次,呈波浪式变化。伏旱:平均1年1遇,最多
1年2遇,几乎年年都有发生,这是对X县的秋粮生产威逼很大,
是比较突出的农业自然灾难。
秋旱:60年消逝14次,占总次数的14.7%,平均2年一次。
冬旱:60年消逝20次,占总次数的17.9%,平均2年一遇。
1.4.2旱灾的危害
依据资料分析与我们实际调查,在干旱发生时,兼有大风天气
消逝,由于干旱所导致土壤水分不能满足农作物需要,造成发育不
良或作物枯萎、枯死及播种不能出苗而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因此干
旱是危害面积大、区域广的自然灾难。
春旱:高寒区正是春玉米的播种期,一遇到春旱,土壤失水严
峻,造成播种迟缓、缺苗严峻,对生产影响很大;中温区则是间套
玉米的出苗期,如遇干旱,造成严峻缺苗,影响全年粮食产量;低
热区则是小麦的抽穗、扬花期,如遇干旱造成抽穗困难或小花不育
而减产。如X年春旱,全县小麦比X年减产128万斤;X年春旱,
全县小麦比X年减产974万斤。
夏旱:夏季降水量多,但因降水变率大,雨量支配不均,往往
由于极峰微弱或由于盛夏时期常受副高压把握,降水稀有,气温
高、蒸发量大,几天不下雨就会消逝旱象,尤其是川道旱嫄区和浅
山区的沙土地更为突出。6月份的干旱主要影响回茬玉米、大豆等
作物的播种,在中温区正是小麦的灌浆期,这时的干旱则会造成高
温迫熟,使小麦籽粒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
伏旱:此时正是玉米抽穗、灌浆的时期,也是其它秋粮作物生
育过程中需水最多的时期,如遇干旱,气温增高,空气干燥,造成
玉米抽雄困难而形成群众说的“卡脖子”旱,或玉米雄花虽能抽
出,但因气温高,形成“晒花”造成授粉不良而减产,严峻时则是
玉米颗粒无收。
干旱发生时,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特别对山区农村影响明显旱
灾严峻时致使许多群众要到几里甚至几十里以外去靠牲畜驮水或用
农用车拉水,有的由于喝了不干净的水,还会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不仅加重了群众负担,还影响群众生产和生活,影响社会稳定。旱
灾使水资源量削减,加剧了水资源供需冲突,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
化,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进展。
旱灾成因(1)气候影响。X县属暖温带季风性潮湿气候区,降雨
有明显的季节性,6、7、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52%,春、秋降雨
稀有,这是我县频繁发生春旱、秋旱的主要缘由。
(2)地形影响。我县是土石山区,坡塘地面积大,山区水土
流失严峻,有限降雨不能充分采纳,可采纳水源较少,这也是我县
易形成旱灾的重要缘由。
(3)降雨量因素。境内年平均降雨754.8毫米,且分布不
均,变化大,7-9月份降雨占全年的50%左右,在作物生长期的4-
6月仅占不到全年降雨量的10%,且经常消逝秋、冬、春连季干
旱。
(4)水利设施的影响。我县建设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水利工
程在抗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着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水利工程不配套,铺张水严峻,水采纳率低下的现象。同时部分水
利工程的供水保证率不高,越到干旱时候可供水量越少,这也是加
重旱灾的缘由之一。
(5)抗旱水源少,蓄水库容相对不足。全县水库、塘坝蓄水
力气仅2300万立方米,在降雨的7-9月份又恰逢主汛期,由于大
多数水库汛期必需降低水位运行,导致蓄水严峻不足,简洁发生干
旱。
(6)抗旱设施老化失修,抗旱资金不足。我县大多数机电井
设施由于缺少维护资金,设施老化失修,完好率和采纳率低,加之
浇灌费用没有保障,抗旱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1.4.3主要抗旱减灾措施
(1)提高现有工程的抗旱效益,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方案地进
行抗旱工程建设。
(2)大力进展节水型社会,加大节水新技术、新工艺的争论
和应用,建设和推广节水设施。
(3)进展旱地农业技术,建立农业抗旱耕作、抗旱栽培新体
系。
(4)搞好水资源调配,优化配置水资源。
(5)启用以科技为基础的非工程性抗旱技术与措施:人工降
雨、打井建坝、拦沟截水等。
2.5抗旱力气
全县共有小(一)、(二)型水库23座,塘坝157个,渠道
211条,抽水站44处,机井2807眼,总蓄水力气达到2545万立
方米,有效浇灌面积达到15万亩,实际浇灌面积14万亩。
县城供水水源为X灌区管理处的X水库,该库于X年动工修
建,X年竣工完成,小(一)型水库,总库容256.4万立方米,死
库容17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27万立方米,最大坝高19米,坝顶
长450米,坝宽5米,属均质土坝。运行四十年来,为梁城灌溉和
城区7万多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发挥了巨大作用。
X年建成X水库,总库容955万立方米,向X、X河水源水库
调蓄供水,彻底解决了县城及X、X等镇(办)的人畜饮水工作。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平安工作,先后建成了梁
源水厂、X、X、X、X、X等730余处集镇农村供水工程,使16个
镇(办)、244个村(社区)、42万人的吃水问题得到解决,饮水
条件及水质也得到了很好改善。
3指挥体系及职责
3.1指挥体系
X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全县范围内的抗旱工作,组成人员如
下:
指挥长:景建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副指挥长:蒋晓岚县人武部
副部长穆社国县政府办副主任杨福勇县水务局局长成员:县公安
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民政局、县交通局、县文广局、县农
业局、县气象局、县卫生局、县水务局、县电力局、县经贸局、县
供销联社等单位。
由X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
职责(1)县政府办:负责为政府领导准时供应抗旱信息,协调组
织政府开展抗旱工作。
(2)县发改局:负责抗旱工程建设的资金方案支配。
(3)县水务局:协调抗旱防旱工作,负责水工程调度,统一
合理调配抗旱水源,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效益。组织实施抗旱
水源工程建设和抗旱应急工程修复,准时调处水事纠纷。
(4)县公安局;负责维护全县水利工程设施的平安,打击破
坏水利工程设施和干扰抗旱工作的违法行为。
(5)县民政局:负责受灾地区的救灾救济工作,准时组织救
灾赈灾。
(6)县财政局:负责乐观筹措资金,搞好调度,确保划拨的
抗旱资金准时到位。
(7)县电力局:负责电力调度,确保各类抗旱机具能满负
荷、连续平安运转。
(8)县交通局:保证交通运输畅通,并负责为紧急救灾调集
所需车辆。
(9)县供销联社:负责储备充分的抗旱物资,保证抗旱救灾
物资的准时供应。
(10)县农业局:负责加强抗旱抢墙播种的技术指导,为农业
改种补种供应技术和种苗供应服务,搞好病虫害的防治,统计核定
农业旱情。
(11)县气象局:负责全程跟踪天气变化,搞好猜想预报,
为农业生产服务,编制人工增雨方案,时刻留意捕获战机,适时组织人工增雨
作业。
(12)县文广局:负责准时、精确报道干旱灾情及救援工作等
信息。
(13)县卫生局:负责全县人畜饮用水源的水质检验,防止因水质问题影
响人畜健康的大事发生。
(14)县经贸局:负责工业企业用水协调和保障工作。
(15)其他指挥部成员单位,除负责本系统的抗旱工作外,并依据指挥部
支配完成其它抗旱工作。
3.1.1预防及预警预防旱情信息监测及报告
旱情监测由县气象局、农业局负责,准时把握旱情动态,土壤失墙状况和
农作物受旱状况。准时报告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实行月报告制度;旱象露头
后,加密观测次数,每周报告一次;发生严峻旱情时,每三天报告一次。
预防措施(1)抗旱设施修理县水务局、各镇(办)应经常加强抗旱设施的
修理养护,确保抗旱设施正常运行。各镇(办)应于每年春季组织宽阔
干部群众开展渠道清淤,疏通水路,保证抗旱之用。
(2)抗旱水源调度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调度23座水库和14条平方公里以
上河流的水源,X灌区管理处做好灌区内的水源调度任务。
(3)供水调度方案
依据旱情的不同程度,首先要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根据旱情严峻的
程度,限时限量供水。再次实行分区域分批限制工业用水,特别是高耗水企
业。
预警干旱预警依据《农业旱情旱灾评估标准》制定我县旱情预警等级标准
(1)不同季节农田测墙深度表:
播前及苗期发育前期发育中期成熟期
0-20厘米0-40厘米0-60厘米0-60厘米
2)土壤墙情旱情等级划分表
干旱等级轻度干旱中度干旱严峻干旱特大干旱
土壤埔情w(%)60)W$5555)W$4545)W$40W<40
无效降雨日
15〜2526〜4041〜60>60
(天)
4.2.2干旱预警发布
将我县干旱等级划分为四级,并确定相应的干旱预警级别为四级预警。即
一级预警(特大干旱)、二级预警(严峻干旱)、三级预警(中度干旱)、四
级预警(轻度干旱)。
(1)特大干旱为一级预警,预警颜色为红色,由县政府发布预警信息,并
以文件方式和电视通告全县。
(2)严峻干旱为二级预警,预警颜色为橙色,由县政府发布预警信息,并
以文件方式和电视通告全县。
(3)中度干旱为三级预警,预警颜色为黄色,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预
警信息,并以文件方式和电视通告全县。
(4)轻度干旱为四级预警,预警颜色为蓝色,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预
警信息,并发文通告。
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1)按旱灾严峻程度和范围,将应急响应行
动分为四级。
(2)进入干旱期间,各镇(办)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程跟踪水情、雨
情、旱情、灾情,并实施相关的应急预案。
(3)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依据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
开展工作并准时报告有关工作状况。
(4)干旱灾难发生后,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向县人民政府和市防汛抗旱指
挥部报告状况。
(5)因干旱灾难而衍生的疾病流行次生灾难时,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
有关部门全力抢救和处置,并准时报告县人民政府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3.1.2一级预警响应工作会商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接到旱情、墙情报告后报县政府,县政府主持召开抗旱
工作会商会议,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参加,分析旱情进展动态和对经济
社会进展的影响,启动抗旱预案,分阶段支配部署抗旱救灾应急工作,并发出
抗旱救灾紧急通知,要求各行业,各部门乐观行动起来,乐观开展抗旱救灾工
作。
3.1.3工作部署
县政府宣布进入特大抗旱期,下发紧急通知,动员全部单位紧急行动起
来,关心灾区进行抗灾救灾工作。并准时派出专家组赴抗旱一线指导抗旱工
作,动员旱区紧急抗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实行24小时值班,亲热跟踪旱情、
灾情,对旱情灾情准时报送,并做好旱情猜想和重点工程调度。防汛抗旱指挥
部有关成员单位及镇(办)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要每天向县指挥部报送旱情、灾
情信息,县指挥部每天发布《旱情通报》,报道旱情及抗旱措施。
部门联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加强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主
要负责人要靠前指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依据各自职责分工和抗旱工作需要,
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依据抗御特大旱灾的要求,全力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1)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准时了解、把握、统计旱灾情及进展趋势、
抗旱工作状况;向县政府、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报告旱灾情信息和抗旱救灾
状况,提交抗旱决策建议;填报旱情报表,部署指导各级抗旱服务组织投入抗
旱。
(2)县气象局发布干旱监测、预报等气象信息。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供应
每日降雨、蒸发、气温、土壤墙情等状况,并分析将来的天气形势和进展趋
势,提出抗旱建议,不失时机地开展大规模、大剂量的人工增雨。
(3)农业局负责调查、收集、统计农作物灾情,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
旱情及作物的受灾状况。做好抗旱救灾所需化肥、种子、农资的调拨供应工
作。指导灾区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组织实施农业救灾措施。
(4)水务部门加强抗旱水源的管理,把握水利工程蓄水和河道来水状况,
优先保证农村人畜饮用水和县城区用水,实行应急限水措施和调水措施。做好
方案用水、节约用水和科学调水工作,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效益,采纳一
切可采纳的水资源,千方百计扩大抗旱浇灌面积,并抓好水利工程设施的修理
管护,乐观
检修抗旱设施,组织实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抗旱应急工程修复。
同时加强水政执法工作,准时调处水事纠纷,办理水事案件。
(5)县财政局准时下拨紧急抗旱救灾经费,并指导、督促受灾地区做好抗
旱救灾资金的使用、发放工作。县级有关部门要全力筹措资金支援灾区。
(6)县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检查核实灾情,准时筹措救灾物资,发放救灾
款,调配救济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7)县卫生局准时检查、监测灾区饮用水源,指导群众做好水质消毒,保
证饮用水平安,做好疾病预防把握和卫生监督工作。
(8)新闻宣扬部门依据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部署,采纳广播、电视、报纸
等各种宣扬工具,加强灾情报道和抗旱救灾的宣扬工作。
(9)县供销等部门做好抗旱救灾物资供应工作,准时向灾区发放救灾物资,并
定期向抗旱防汛指挥部报送物资储备状况。
(10)其它各有关部门依据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依据各自的职责范
围,协作相关部门共同完成抗旱救灾任务。
、协调指导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协调全县的抗旱工作,抽派干部赴抗旱第一线,督
促指导抗旱工作,依据“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
水,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科学配置水
资源。组织专家进行会商,制定合理调配水源措施,严格方案用水,加强节水措
施,制定高耗水行业关停或限水方案,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同时准时向上级
机关汇报旱情状况,请示抗旱指令。
、方案启动
当发生特大干旱时,依据抗旱预案启动各项应急抗旱措施,各有关部门要为
抗旱做好一切服务,准时解决抗旱物资供应及电力供应,水务部门要组织抗旱服
务队到抗旱一线,修理抗旱设施运送抗旱器材,搞好后勤服务。启动特大干旱水
量调度方案:在水源爱惜区应急打深井,补充地表水:全力开动全部浇灌工程,
乐观提、引、蓄;对山区无水源地区实行应急送水,保证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平安。
同时启动特大干旱节水限水方案:农村浇灌水定额降低20%;暂停高耗水工业用
水;限制或者暂停洗车、浴池等高耗水服务业用水;限时或限量供应城镇居民生
活用水;此外根据气象条件,乐观组织人工降雨工作。
5.2.6宣扬动员
抗旱信息的发布要准时、精确、客观、全面,由县防汛抗旱指挥
部统一审核发布。信息发布主要通过广播电视等途径,实行新闻报道、授权发布、
新闻采访、召开记者款待会等方式,宣扬各地各部门抗灾救灾状况,宣扬抗灾救
灾政策和方针,提高公众
防灾减灾力气。抗旱宣扬工作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协调各宣传部门,宣扬和
推广抗旱工作的先进阅历和做法,大力弘扬在抗旱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
先进个人,激发人民群众抗旱救灾的热忱,使全社会人民都投入到抗旱救灾工作
中来。同时通过媒体宣扬法制意识和全局意识,坚持局部利益听从全局利益,依
法进行抗旱。
3.1.4二级预警响应工作会商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接到旱情、灾情报告后,报县政府并召开抗旱工作会商
会议,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参加,分析旱情进展动态和对经济社会进展
的影响,启动抗旱预案,分阶段支配部署抗旱救灾应急工作,并发出抗旱救灾
紧急通知,要求各行业各部门乐观行动起来,乐观开展抗旱救灾工作。
3.1.5工作部署
县政府宣布进入严峻抗旱期。下发紧急通知,动员全部单位紧急行动起来,
关心灾区进行抗灾救灾工作。并派出专家组赴抗旱一线指导抗旱工作,县防汛抗
旱指挥部实行24小时值班,亲热跟踪旱情、灾情,对旱情灾情准时报送,并做
好旱情猜想和重点工程调度。防汛抗旱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及镇(办)防汛抗旱
指挥部要向县指挥部报送旱情、灾情信息,县指挥部在县广播电视
上及政府网站上发布旱情信息及抗灾措施。
3.1.6部门联动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加强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协调各部门筹集、调运抗旱
救灾资金和物资,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关心当地人民政府开展抗旱救灾工作,
督促落实各项抗旱救灾措施,维护灾区社会的稳定。
(1)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旱灾情消息,准时了解、把握、统计旱灾情及
进展趋势、抗旱工作状况;向县政府、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报告旱灾情信息
和抗旱救灾状况,提交抗旱决策建议:填报旱情报表,部署指导各级抗旱服务
组织投入抗旱。
(2)县气象局发布干旱监测、预报等气象信息。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供应
降雨、蒸发、气温、土壤摘情等状况,并分析将来的天气形势和进展趋势,提
出抗旱建议,不失时机地开展大规模的人工增雨。
(3)农业部门负责调查、收集、统计农作物灾情,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报
告旱情及作物的受灾状况。做好抗旱救灾所需化肥、种子、农资的调拨供应工
作。指导灾区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组织实施农业救灾措施。
(4)水务部门加强抗旱水源的管理,把握水利工程蓄水和河道来水状况,优先
保证农村人畜饮用水和县城区用水,做好方案
用水、节约用水和科学调水工作,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效益,采纳一切可
采纳的水资源,千方百计扩大抗旱浇灌面积,并抓好水利工程设施的修理管
护,乐观检修抗旱设施,组织实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抗旱应急工程修复。同
时加强水政执法工作,准时调处水事纠纷,办理水事案件。
(5)县财政局下拨抗旱救灾经费,并指导、督促受灾县区做好抗旱救灾资
金的使用、发放工作。
(6)县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检查核实灾情,准时筹措救灾物资,发放救灾
款,调配救济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7)县卫生局准时检查、监测灾区饮用水源,指导群众做好水质消毒,保
证饮用水平安,做好疾病预防把握和卫生监督工作。
(8)新闻宣扬部门依据县抗旱防汛指挥部的部署,采纳广播、电视、报纸
等各种宣扬工具,加强灾情报道和抗旱救灾的宣扬工作。
(9)县供销等部门做好抗旱救灾物资供应工作,准时向灾区发放救灾物
资,并定期向抗旱防汛指挥部报送物资储备状况。
(10)其它各有关部门依据县抗旱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依据各自的职责范
围,协作相关部门共同完成抗旱救灾任务。
协调指导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协调全县的抗旱工作,抽派干部赴抗
旱第一线,督促指导抗旱工作,依据“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
水、后调水,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科学配置水资源。组织专家进行会商,制
定合理调配水源措施,严格方案用水,加强节水措施,制定高耗水行业关停或限
水方案,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同时准时向上级机关汇报旱情状况,请示抗旱
指令。
3.1.7方案启动
当发生严峻干旱时,依据抗旱预案启动各项应急抗旱措施。有关部门要为
抗旱做好一切服务,准时解决抗旱物资供应及电力供应,水利部门要组织抗旱
服务队到抗旱一线,修理抗旱设施,运送抗旱器材,搞好后勤服务。
启动严峻干旱水量调度方案:在重灾区依据可开采水量,应急打井,补充
地表水;全力开动浇灌工程,乐观提、引、蓄;对山区无水源地区实行应急送
水,保证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平安。同时启动严峻干旱节水限水方案:农村浇灌
水定额降低15%;限制或者暂停高耗水工业用水;限制或者暂停洗车等高耗水
服务业用水;此外依据气象条件,乐观组织人工降雨工作。
宣扬动员抗旱信息的发布要准时、精确、客观、全
面,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审核发布。信息发布主要通过广播
电视等途径,实行
新闻报道、授权发布、新闻采访、召开记者款待会等方式,宣扬各地各部门抗灾
救灾状况,宣扬抗灾救灾政策和方针,提高公众防灾减灾力气。抗旱宣扬工作由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协调各宣传部门,宣扬和推广抗旱工作的先进阅历和做法,
大力弘扬在抗旱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激发人民群众抗旱救灾
的热忱,使全社会人民都投入到抗旱救灾工作中来。同时通过媒体宣扬法制意识
和全局意识,坚持局部利益听从全局利益,依法进行抗旱。
5.4.15.4三级预警响应工作会商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接到旱情、灾情报告后,总指挥主持召开会商会议,有
关成员参加,分析旱情,发出通知,视灾情启动抗旱预案。
5.4.2工作部署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主持召开抗旱专题会议,部署抗旱工作,依据需要确定
为中度干旱,下发通知。做好旱情猜想预报,做好重点工程调度,动员旱区群
众抗旱。县防办准时对旱情进行报送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为局部较重灾区调拨抗
旱物资。县防指其他成员单位依据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
5.4.3部门联动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加强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加强领导,强化责
任,依据预案做好抗旱工作。
(1)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旱灾情消息,准时了解、把握、统计旱
灾情及进展趋势、抗旱工作状况;向县政府、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报告旱灾
情信息和抗旱救灾状况,提交抗旱决策建议;填报旱情报表,部署指导各级抗
旱服务组织投入抗旱。
(2)气象部门发布干旱监测、预报等气象信息。向县抗旱防汛办供应降
雨、蒸发、气温.、土壤培情等状况,并分析将来的天气形势和进展趋势,提出
抗旱建议,不失时机地开展较大规模的人工增雨。
(3)农业部门负责调查农作物苗情,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作物的种植
结构、种植面积、生长时期,分析旱情对作物的不利影响。做好农业生产所需
种子、农资的调拨供应工作。依据旱情进展状况,适时进行农作物改种和补
种,推广应用有关抗旱农业新技术,制定农业救灾措施并组织实施。
(4)水务部门加强抗旱水源的管理,把握水利工程蓄水和河道来水状况,
优先保证生活用水,做好方案用水、节约用水和科学调水工作,充分发挥现有
水利工程的效益,采纳一切可采纳的水资源,千方百计扩大抗旱浇灌面积。
(5)县供销等部门做好抗旱救灾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工作,并
定期向防汛抗旱指挥部报送物资储备状况。
(6)财政、民政部门做好抗旱资金筹措、发放及救灾物资的发放工作,做
好受灾统计。
其他有关部门做好各自相应的工作。
5.4.4协调指导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协调指导本县区的抗旱工作。在水资源科学配置方
面,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加
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做到开源与节流并举,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农村的生产
生活用水。并组织各部门专家进行会商,科学合理调配水源,严格方案用水,
节约用水,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加强对水源的管理,加强灌区工程管理,准时配
备应急水源工程,因地制宜的搞好调度,准时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抗旱状况。
5.4.5方案启动
当发生中度干旱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为抗旱做好服务,准时解决抗旱
物资、资金、电力供应等问题,组建和完善抗旱服务队,深化抗旱前线,修理
机电设施、运送抗旱器材、做好后勤服务。依据抗旱水量调度方案和节水限水
方案综合平衡水资源利用,在受旱区域降低10%的浇灌定额,通过打井、开采
地下水、补充地表水,实行节水浇灌措施满足浇灌。按灾情和我们国家有关规
定,
动员社会各界力气支援抗旱救灾工作。
5.4.6宣扬动员
抗旱的信息发布应准时、精确、客观、全面。做好抗旱宣传工
作,采纳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宣扬和推广抗旱先进阅历及做法,减轻旱灾损
失,取得抗旱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同时通过媒体宣扬法制意识和全局意识,
坚持局部利益听从全局利益的原则,进行依法抗旱。
5.5.1四级预警响应工作会商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接到旱情、灾情报告后,对旱情进行会商分析旱灾情。
5.5.2工作部署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把握旱情进展趋势,了解、统计受旱状况,发布
旱情通报;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报告旱情,提交抗旱决策建议;填报旱情
报表。
5.5.3部门联动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加强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协调各部门做好抗旱工作。
各部门各负其责,做好各自相应的工作。
5.5.4协调指导县防指统一协调,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
水
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做到开源与节流并举,合理调
配水资源,确保农村的生产生活用水。加强对水源的管理,加强灌区工程管理,
配备应急水源工程,因地制宜地搞好调度,准时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抗旱状况。
5.5.5方案启动
当发生轻度干旱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为抗旱做好服务,准时解决抗旱物
资、资金、电力供应等问题,要组建和完善抗旱服务队,深化抗旱前线,修理机
电设施、运送抗旱器材、做好后勤服务。在受旱区域降低5%的浇灌定额,通过打
井、开采地下水、补充地表水,实行节水浇灌措施满足浇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大名著的知识
- 家政人员安全知识
- 便利店运营与管理
- 中小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主题教育
- 劳动合同续签的相关案例
- 教师代课承包协议
- 在线拍卖协议
- 商品质量风险管理合同(2篇)
- 价值链结构协议
- 工程材料质量认证协议
- 【MOOC】数据库系统(下):管理与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肥胖症外科治疗
- 路径规划与导航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20222023银行招聘考试题库1000题第4372期含答案解析
- 传染病报告卡
- 无缝气瓶检验作业指导书2024
- 国画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DB34T 577-2021 葡萄炭疽病测报调查规范
- 区域地理之中国地理西北地区
- 部编小学语文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