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1920年9月,陈独秀、蔡和森等人认识到“若是不主张用强力,不主张阶级战争”,“即便再过一万年,那些被压迫的劳动阶级也没有翻身的机会”,“所以工人要得到完全解放,非先得政权不可”。这表明当时A.中国共产主义者接受了马克思革命理论B.工人运动在中国已经开始广泛兴起C.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D.中国共产党已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2、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借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图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3、早期维新派产生的原因是。
1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2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3无产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4中华民族危机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4、1279年,忽必烈接受郭守敬的建议,派监候官十四人分道而出,分别在二十七个地方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天文观测,后世称之为“四海测验”。这一测验旨在A.设立行省以巩固统治B.统一历法以活跃商品经济C.重用儒士以统一思想D.制定历法以适应统治需要5、下列关于《九章算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②汇集了包括田亩;粮食、仓窖、土方、赋税等应用问题的计算方法。
③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④约成书于魏晋南北朝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十指》中提出:“天下之大,事变之博大略之要,有十指。强干弱枝,大本小末,一指也。”这种思想被认为是有建设性的,这是因为它A.契合统治阶级的意志B.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吸收了法家等学派思想D.从根本上代表民众利益7、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佛教徒强调“内(儒)外(佛)兼修”,认为戒骄杀为仁,戒盗为义。佛教徒如此行为是因为A.儒学理论非常成熟、完善B.儒学理论与佛教理论精神相同C.调和佛学和儒学便于传播D.佛教对各种思想采取宽容态度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8、美国文学家海明威是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9、大唐盛世,国力强大,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文化的辐射力,形成了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__________;宋元时期,中国的技术发明______和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10、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氾胜之书》
原著失传。
贾思勰。
元朝。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否定,与量子理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A.正确B.错误12、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A.正确B.错误13、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A.正确B.错误14、史实: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
推论: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A.正确B.错误15、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8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建立与印度的通讯;英国需要铺设一条伦敦与加尔各答之间的电报线路,而这条线路必须经过一段伊朗和土耳其之间长期存在争端的领土。于是,从19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英国政府介入了这场领土争端,并向双方施加压力,最终英国促成了电报线路的铺设有的英国电报线路穿越非英国领土,为了避免这一情况,英国铺设了缺乏经济价值的远距离电缆,此外,力图将电缆通过的领土置于自身的控制之下。在1882年征服埃及的过程中,寻求电报安全的目的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一军事行动中,东方联合公司积极支持英国将埃及变成直接统治的殖民地。
——摘编自袁伟华《通讯技术在大国战略中的作用》材料二面对列强咄咄逼人的请设电线(注:即电报线路)之态势;清政府并未示弱,而是针锋相对,与之展开了一场广泛而深入的较量。此间,清政府在一定范围内可说是实行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的政治总动员,并根据传统治国理念及新近传入的西方近代思想,制订出“力为设法阻止”的应对方略,取得清廷内外、朝野上下口径及行动的一致,为最终抵制列强的企图奠定坚实的思想及组织基础。此构成清政府与列强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合作”的一面,从而展示出这一时期中西关系中非同“常态”的历史景状,并提示对维护信息控制领域的完整性,清政府的态度是何等坚决。较量的最终结果是形成列强可在中国领海铺设海线、但线端不得上岸、“庶界限分明”的格局。
——摘编自夏维奇《历史的另面: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的较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九世纪英国铺设国外电报线路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政府应对列强要求铺设电报线的态度及措施,并简述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在铺设电报线路方面有何差异。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1题,共2分)17、图片证史是研究历史的一种途径和方法,下图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请选择其中三幅图片,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出所选图片,明确主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18分)18、关注人;关注社会是东西方很多哲学家的主张,东方的孔子创立儒学,注重人事,对鬼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西方古代希腊和近代欧洲更是关注人自身的发展。由此请回答:
(1)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什么?儒学是怎样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思想的?
(2)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什么?
(3)启蒙思想家进步主张的核心是什么?对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19、思想解放往往是政治变革的先导。请回答: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在这次运动中涌现的哪一流派顺应了秦国政治变革的需要?
(2)启蒙运动提出的哪些思想观点顺应了近代欧洲民主制度确立的历史潮流?(列举出其中两点即可)
(3)近代中国发生的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参加这运动的人物有哪些?(举出其中两个即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中陈独秀、蔡和森等人主张的“阶级战争”“用强力”“非先得政权不可”分别符合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暴力学说、无产阶级专制学说,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接受了马克思理论,从材料中看不出工人运动的兴起,B项错误;1920年9月,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故C、D两项的提法错误。2、B【分析】试题分析:柏拉图通过“还剑是不是美德”的故事来鼓励人们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而不盲从;B项正确;A;C分别是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的观点;D项与材料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柏拉图的思想3、A【分析】【详解】
早期维新派产生的原因是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其中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是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①②正确,故选A;早期维新派属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无关,排除③,故排除BC;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华民族危机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早期维新派产生的时间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④,故排除D。4、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忽必烈支持郭守敬进行“四海测验”,是因为元朝疆域扩大,只有通过大规模的天文实测工作,积累足够的资料,才能编制出精确的历法,以指导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以巩固元朝的统治,D项正确;材料与设立行省无关,排除A项;统一历法以是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排除B项;材料与重用儒士以统一思想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5、A【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汇集了包括田亩、粮食、仓窖、土方、赋税等应用问题的计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①②③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约成书于魏晋南北朝”的表述不合史实,④有误,故BCD项排除。6、B【分析】【分析】
【详解】
董仲舒思想形成于汉武帝时期,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强干弱枝,大本小末”的思想正符合这种趋势,故答案为B项。统治阶级的意志不一定能作为判断其是否具有建设性的依据,排除A项;判断董仲舒思想的建设性不能看是否吸收了其他思想,排除C项;从根本上讲,董仲舒的思想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排除D项。7、C【分析】【分析】
【详解】
“内(儒)外(佛)兼修”主要适应佛学在中国传播的需要,促使佛学适应儒学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现象并不是儒学理论非常成熟,主要是佛学适应儒学发展需要,故A项错误。儒学思想和佛学显然精神不同,故B项错误。佛学并不是对各种思想宽容,相反,儒学对于佛学的宽容,故D项错误。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8、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文学家海明威的作品是《老人与海》。【解析】《老人与海》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一问是考查唐朝时期强大的国力,所以在文化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强大的文化圈,第二问是考查的宋科技发明的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解析】①.东亚文化圈(或汉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②.活字印刷(或指南针)10、略
【分析】【详解】
联系所学可知,《氾胜之书》是西汉氾胜之的著作;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元朝王祯的《农书》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解析】。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西汉。
《氾胜之书》
氾胜之。
原著失传。
北魏。
《齐民要术》
贾思勰。
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
元朝。
《王祯农书》
王祯。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农政全书》
徐光启。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1、B【分析】【详解】
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故判断为错误。12、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故正确。13、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题意说法正确。14、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而非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题干说法错误。15、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故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8分)16、略
【分析】【详解】
(1)背景:由材料“为了建立与印度的通讯;英国需要铺设一条伦敦与加尔各答之间的电报线路”可归纳为英国为开拓市场要加强与殖民地(印度)的联系;另外再结合所学市场;技术、政治保障等角度进行分析;从市场的角度看,到了19世纪60年代,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原有通讯方式不能满足各地加强联系的需要;从技术的角度看,英国之所以能铺设国外电报线路,其必然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最后,英国在亚非控制了广阔的殖民地,这是其能铺设国外电报线路的政治保障。影响:由材料“英国政府介入了这场领土争端,并向双方施加压力,最终英国促成了电报线路的铺设”可知,英国最初铺设国外电报线路的目的达到了,其密切了英国与殖民地的联系,加强了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由材料“力图将电缆通过的领土置于自身的控制之下。在1882年征服埃及的过程中,寻求电报安全的目的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知,国外电报线路的铺设刺激了英国对地区事务的干涉,推动英国新一轮的殖民扩张行动;最后结合所学可从客观上推动世界市场及殖民地的发展的角度展开分析。
(2)态度:由材料“清政府并未示弱;而是针锋相对,与之展开了一场广泛而深入的较量”可归纳为坚决抵制列强的要求。措施:由材料“实行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的政治总动员”可归纳为动员各方力量形成抵制的组织基础;由材料“根据传统治国理念及新近传入的西方近代思想,制订出‘力为设法阻止’的应对方略”可归纳为从中国传统理念和西方近代思想中寻求理论依据。影响:由材料“构成清政府与列强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合作’的一面并提示对维护信息控制领域的完整性”可归纳为维护了国家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自主”的国际形象;由材料“形成列强可在中国领海铺设海线、但线端不得上岸、‘庶界限分明’的格局”可归纳为形成“界限分明”的通讯格局;最后结合所学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角度再次展开分析;从积极的层面看,清政府的这些措施为日后中国自办电报预留出空间;从消极的层面看,清政府的这些措施也迟滞了中国近代通讯业的发展,不利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
(3)差异: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信息可知,中英两国在态度上和目的上存在差异;从态度上看,英国是积极地推动电报线路的铺设,而中国最初则是抵制的态度;从目的上看,英国之所以铺设电报线路是为了控制殖民地,而中国则是为了抵制侵略。【解析】(1)背景:英国为开拓市场要加强与殖民地(印度)的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原有通讯方式不能满足各地加强联系的需要;英国在亚非控制了广阔的殖民地(或英国殖民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影响:密切了英国与殖民地的联系(加强了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客观上为殖民地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刺激了英国对地区事务的干涉;推动英国新一轮的殖民扩张行动。
(2)态度:坚决抵制列强的要求。
措施:动员各方力量形成抵制的组织基础;从中国传统理念和西方近代思想中寻求理论依据。
影响:维护了国家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自主”(不合作)的国际形象;形成“界限分明”的通讯格局;为日后中国自办电报预留出空间;但也迟滞了中国近代通讯业的发展;不利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
(3)差异:态度:英国:积极推动铺设电报线路;中国:最初抵制铺设电报线路。目的:英国:控制殖民地;中国:抵制侵略。五、论述题(共1题,共2分)17、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立即可。纵观整个材料来看,反映的是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关于阐释可提取材料中任意三幅图片,然后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及相关事件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解析】参考示例一。
图片:南湖游船八七会议遵义会议。
主题: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中国共产党。
阐述: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召开,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因年幼的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导致大革命失败,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提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出路。由于王明左倾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途中,中共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总结: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参考示例二。
图片:八七会议瓦窑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
主题:中国共产党善于适时调整方针政策。
阐述:国民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提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出路。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积极推动全民族抗战的实现。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1949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提出了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工作的中心,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总结: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方针政策,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参考示例三。
图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政府第二届委员会七届二中全会。
主题: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
阐述: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建立工农民主政权,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政权建设,陕甘宁边区政府依据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1949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提出了“两个务必”重要思想,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总结: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探索;有力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
参考示例四。
图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八七会议前往重庆的毛泽东。
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国共关系的演变。
阐述: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随后成立黄埔军校,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国民大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共第一次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春季【高二】【蛇启新航 蜕变前行】开学第一课-文字稿
- 2025年合同会审单模板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6课时回家路上 北师大版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西师大版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露在外面的面 北师大版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 第6课 猫抓老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粤教版B版
-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古诗欣赏中考试题汇编(截至2023年)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4年)
- 2025年河南省鹤壁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完整
- 技术规范书柴油发电机组
- 青岛科技大学成人大专《工商企业管理实训报告》
- 低钾血症最新版本最新课件
- 兽医外科手术学与兽医外科学章节测试及答案
- 2023年陕西延长石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YY/T 1792-2021荧光免疫层析分析仪
- GB/T 39235-2020猪营养需要量
- GB/T 30799-2014食品用洗涤剂试验方法重金属的测定
- 染厂公司简介(4个范本)
- PPT用中国地图(可编辑)
- 基于德育的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解决对策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