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0C/15/wKhkGWekS1qARf6HAAEfhBy7f-U469.jpg)
![2025年浙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0C/15/wKhkGWekS1qARf6HAAEfhBy7f-U4692.jpg)
![2025年浙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0C/15/wKhkGWekS1qARf6HAAEfhBy7f-U4693.jpg)
![2025年浙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0C/15/wKhkGWekS1qARf6HAAEfhBy7f-U4694.jpg)
![2025年浙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0C/15/wKhkGWekS1qARf6HAAEfhBy7f-U46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关于食品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要购买有质量安全图标的食品。
B.要购买检疫合格的肉类。
C.发芽的马铃薯可以食用。
D.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
2、体内的物质交换发生在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以上都是3、医生从病人消化系统的某器官中取出少量液体;经化验发现含有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物质。该器官是图中的()。
A.5B.1C.6D.84、血液通过体循环后,其成分的变化是()A.氧增多二氧化碳减少B.二氧化碳增多氧减少C.氧和二氧化碳减少D.氧和二氧化碳增多5、实验室有如下镜头可供选择;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10×;物镜10×
C.目镜10×;物镜40×
D.目镜15×;物镜40×
6、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对异性产生一定好感,这时候,应该()A不学习,厌恶自己有这样的想法B集中精力想着对方C做许多事只为博取对方欢心,其他的事全部放两边D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跟师长密切交流7、【题文】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农田生态系统B.荒漠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8、卵巢的功能是()A.胚胎发育的场所B.输送卵细胞,受精卵形成的场所C.产生卵细胞D.分泌雌性激素9、下列关于血红蛋白说法正确的是()A.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气结合B.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气分离C.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气结合D.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气分离10、古代著名的陆上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A.中国杭州B.中国西安C.欧洲D.非洲11、观察水中的小生物时,不能作为判断非生物还是生物的依据是()A.是否为绿色B.是否能运动C.是否有细胞结构D.是否需要营养12、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临时装片时;在光线很强的条件下为控制进光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A.较大光圈。
B.较小光圈。
C.使用平面镜。
D.使用凹面镜。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3、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可以分为、、和四大类群;前三大类群因为不能产生种子,只能靠孢子繁殖统称为植物。14、如图是表示呼吸过程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①②两处的结构名称:①____②____
(2)环节(一)是通过____实现的,环节(二)和环节(四)是通过____实现的;环节(二)的气体交换结果是氧进入____,二氧化碳进入____;环节(四)的气体交换结果是氧进入____,二氧化碳进入____.15、如图的曲线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吸收与释放二氧化碳的情况(不考虑温度因素).A;B、C为曲线上的三个点;D为横坐标上的点,请据图回答:
(1)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生理活动是____,植物释放二氧化碳的生理活动是____.
(2)在A点植物能讲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在C点植物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
(3)B点为曲线与横轴的交点,该交点表示植物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的情况是____.
(4)如果白天光照强度长时期为B点,植物能不能正常生活?____.原因是____.
16、我国水稻育种专家____利用____技术,成功的培育出____.17、细胞中既含有无机物,也含有有机物.____.18、消化系统是由____和____组成的,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____、____等能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19、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列8个细胞,此时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分别是“10”和“10”。如果将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_(17)____个。评卷人得分四、解答题(共4题,共40分)20、如图所示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中编号①~④指的是心脏的四个腔,英文字母A~J指的是血管。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心脏主要由________组织构成。在心脏的四个腔中,[]________壁最厚。(2)④与C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叫________。(3)血液从②出发流进[]________,经过B,汇集到D,最后流回到③的过程叫肺循环。(4)若通过静脉给某病人注射一种药物,则药物通过心脏各腔室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用数字及箭头填写)。(5)当血液流经图中F时,血液由________血变成________血。21、如图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请据图回答:
(1).细嚼米饭,会感到一丝丝的甜味,是因为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分解,图中表示淀粉被消化过程的曲线是_______(填X或Y)。(2).蛋白质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C]________;最终在D彻底消化成_____________。
(3).图中表示脂肪消化过程的曲线是_______(填X或Y)。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的胆汁由___________分泌后储藏在胆囊中,经导管导入小肠对脂肪起乳化作用。(4).从图中可以看出,淀粉、脂肪、蛋白质三种营养成分最终都在[D]________处被彻底消化,此处也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22、(10分)如图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请据图回答:
(1)图甲属于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____和血液之间。从A处血管流入的血液属于血,含氧量较少。(2)图乙属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中____将扩散到组织细胞,同时组织细胞所产生的则扩散到血液,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3)经过上述气体交换过程,最终从人体呼出的气体会使澄清石灰水变____(如图丙),这说明人体最终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23、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横切面图和气孔开闭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1]是上表皮;[2]是下表皮,[1][2]属于______组织,构成[1][2]的主要是______细胞.
(2)[______]______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它的张开和闭合受______控制,这种细胞呈半月形,和其他表皮细胞相比,细胞内有______.
(3)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都通过______散失掉了.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体对水的吸收;促进______的运输,还可以使植物体有效地______.
(4)图2气孔的开放和关闭图中;箭头表示______的进出.
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1题,共4分)24、今有一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至4小时。
③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
④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______色变成______色。
⑤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呈______色,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______色。
(1)步骤①的作用:______。
(2)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______。
(3)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
食品安全是指: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包括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发芽的马铃薯有毒,不吃有毒的食物.把发了芽的马铃薯去芽后煮熟吃,不符合食品安全.
故选:C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关注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结合题意据此解答.
2、C【分析】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毛细血管的内径小,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由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数量多,分布广。毛血管的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解析】【答案】C3、D【分析】【分析】此题考查了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食物的消化过程及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解答】各段消化道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口腔只能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5食道不能消化食物;6胃对蛋白质有一定的消化作用;8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的结构与消化食物的功能相适应: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的面积;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因此食物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分解为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因此医生从病人消化道的某器官中取出少量液体,经化验发现含有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物质,说明这段消化道是8小肠。故D符合题意。
故选D。【解析】D4、B【分析】解: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各级动脉,流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网,再由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摄入主动脉的动脉血,流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这样,动脉血就变成了静脉血.因此体循环结束后血液的变化是二氧化碳增多,氧减少.
故选:B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解析】B5、A【分析】
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5×10═50(倍),B100倍,C400倍,D600倍.因此要使细胞放大50倍,应选择的一组镜头为A、5×、10×.
故选:A.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解答时可以从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和放大倍数方面来切入.
6、D【分析】心理和生理发生的变化,性意识的萌动等都是正常现象,要处理好这这现象,转移注意力与学习和各种活动上。【解析】【答案】D7、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雨水降落到森林后,首先会受到树冠的阻留,顺着树干流到地面后,再被盘根错节的树根缠住,又因森林土质疏松,一部分水又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这样从地表直接形成径流的水就减少了许多,不易造成山洪,避免大水冲刷地表导致水土流失,有绿色水库之称。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各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作用方面。【解析】【答案】D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8、CD【分析】试题分析: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输卵管的作用是输送卵细胞,也是受精作用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女性体内和婴儿出生的通道。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CD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答案】CD9、AD【分析】略【解析】AD10、BC【分析】本题考查古代著名的陆上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的名称。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今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欧洲的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故选BC。【解析】BC11、AB【分析】解: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否为绿色不是生物的特征,机器人能运动但不具有生物特征,故是否为绿色、是否能运动作不是判断是否生物的依据。
故选:A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结合题意从生物的特征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解析】AB12、BC【分析】
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题干中在光线很强的条件下,为了控制进光量,使视野变暗,应该选用较小的光圈,平面镜.
故选:BC.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了显微镜的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3、略
【分析】试题分析: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根据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及生殖方式的不同,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其中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低等的植物.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它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被腹部两面侵入,而影响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分类以及各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据此答题.【解析】【答案】50余万或50多万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孢子植物14、略
【分析】
人体的呼吸包括四个过程:一;肺的通气;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四、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
(1)根据呼吸过程的图解;可以看出,①是指肺泡处的毛细血管,②是指组织细胞;
(2)呼吸运动是指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它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完成主要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环节(一)是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环节(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环节(四)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其原理是气体扩散作用,通过环节(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氧进入血液,二氧化碳进入组织细胞,通过环节(四)的气体交换结果是氧进入组织细胞,二氧化碳进入血液.
故答案为:
(1)指肺泡处的毛细血管;指组织细胞;
(2)呼吸运动;气体扩散作用;血液;组织细胞;组织细胞;血液。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呼吸的四个过程;首先必须明确呼吸包括哪四个过程?
15、略
【分析】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要消耗二氧化碳;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2)A点吸收二氧化碳为0但能释放出二氧化碳说明A点植物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C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趋于平衡,说明植物此时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
(3)B点为零界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正好相等,也就是分解的物质与合成的物质相等.(4)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度正好相等,即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质量相等,但植物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从全天看,有机物的消耗大于积累,植物不能正常生活.
故答案为:
(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3)相等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和释放二氯化碳的量相等。
(4)白天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恰好相等.而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长时间如此,植物无法生活.
【解析】【答案】依据所学的知识可知:(1)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要吸收二氧化碳使其浓度降低.
(2)呼吸作用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有机物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
(3)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有关.如果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会积累.
(4)由图可以知道:横轴代表光照强度;纵轴代表植物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其中A点不吸收二氧化碳,但能释放出二氧化碳说明A点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B点为零界点,从A到B光越来越强,到B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正好相等,也就是呼吸作用分解的物质与光合作用合成的物质相等.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16、略
【分析】
我国著名的育种学家袁隆平培育出了新型的杂交水稻;增产显著,被国际上赞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其原理在育种中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培育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基因组合培育出的新品种,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从而利用其杂交优势,提高水稻的产量.
故答案为:袁隆平;杂交;新型的杂交水稻。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杂交水稻的培育原理,解答时从杂交水稻的培育原理进行分析即可.
17、略
【分析】
细胞中六大主要物质中无机物:水;无机盐.有机物:蛋白质、糖类(单糖、多糖)、脂质(磷脂、固醇、脂肪)、核酸(DNA、RNA)另外营养物质中维生素也是有机物.
故答案为:√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细胞中的物质;细胞中既含有无机物,也含有有机物.
18、略
【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淀粉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脂肪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解析】【答案】消化道消化腺葡萄糖氨基酸19、2【分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目镜不变,物镜由“10×”换为“4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扩大了4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倍数扩大了4倍,因此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1/4,因此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一般是2个。
【分析】此题稍有一定的难度,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视野范围越小,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解答时可以从放大倍数与物像数目之间的关系方面来切入。四、解答题(共4题,共40分)20、(1)肌肉④左心室(2)动脉瓣(3)A肺动脉(4)①→②→③→④(5)动脉静脉【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心脏的结构及血液循环的途径,明确心脏由心肌构成及其结构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是解答的关键。【解答】(1)图中;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心脏主要是由心肌组成的,心肌属于肌肉组织,其功能是收缩和舒张,为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由于心房只是把血液从心房压入心室,而心室需要把血液压入到全身,所以,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是体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而右心室是肺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短,压力不需太大,所以,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要厚。所以,在心脏的四个腔中,【④】左心室壁最厚。
(2)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在心室与动脉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④是左心室,C是主动脉,它们之间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叫动脉瓣。(3)肺循环的路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故图中血液从【②】右心室出发流进【A】肺动脉,经过【B】肺部毛细血管,汇集到【D】肺静脉,最后流回到【③】左心房的过程是肺循环。(4)体循环的路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若通过静脉给某病人注射一种药物,经过体循环,药物首先达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再经过肺循环进入左心房,进入左心室,故药物通过心脏各腔室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③→④。(5)当血液流经图中【F】组织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养料和氧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进入血液。这样,血液就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解析】(1)肌肉④左心室(2)动脉瓣(3)A肺动脉(4)①→②→③→④(5)动脉静脉21、(1)X
(2)胃氨基酸
(3)Y肝脏
(4)小肠
【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食物的消化。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消化系统中各器官的功能。
【解答】图示中: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E大肠。(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小肠内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故细嚼米饭,会感到一丝丝的甜味,是因为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分解,图中表示淀粉被消化过程的曲线是X。
(2)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故蛋白质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C胃,最终在D彻底消化成氨基酸。
(3)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故图中表示脂肪消化过程的曲线是Y。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的胆汁由肝脏分泌后储藏在胆囊中,经导管导入小肠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4)由图可知,淀粉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口腔,蛋白质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胃,脂肪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小肠。三种物质均在小肠内彻底消化,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故从图中可以看出,淀粉、脂肪、蛋白质三种营养成分最终都在D小肠处被彻底消化,此处也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解析】(1)X(2)胃氨基酸(3)Y肝脏
(4)小肠
22、(1)肺泡静脉(2)氧气二氧化碳(3)浑浊【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气体交换的实质。【解答】(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新鲜空气被吸入肺后;肺泡中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气含量,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血液中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因此从A--B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由含氧气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气多的动脉血。
(2)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由于组织细胞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使细胞内的氧含量远远低于血液中的氧含量,而二氧化碳含量远远高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因此,血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迅速分离,由血液扩散到组织细胞,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扩散到血液。使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所以从F--D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由含氧多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3)呼吸作用是生活细胞中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所以向澄清的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会变得浑浊,这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解析】(1)肺泡静脉(2)氧气二氧化碳(3)浑浊23、略
【分析】
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1)叶片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其中叶肉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表皮包括1上表皮和2下表皮,对叶片内部结构起着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构成[1][2]的主要是表皮细胞.;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
(2)图中的结构为:1上表皮;2下表皮;3气孔;4;5都为叶肉;6叶脉.构成表皮的为表皮组织.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临时电梯使用协议范本
- 2025年施工合同修改协议
- 2025年创业园区租赁协议
- 2025年交通工程安全事故补偿协议
- 2025年三人合资企业合同范本
- 2025年离异家庭抚养权策划安排合同
- 2025年住房及其周边设施购买合同
- 2025年代理服务合同范文协议书
- 2025年策划社团联合共创协议书
- 2025年交通项目合作实施协议书模板
- 小孩使用手机协议书范本
- 2024年海南省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榆神矿区郭家滩煤矿(700 万吨-年)项目环评
- 2024年200MW-400MWh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方案
- 余土外运施工方案
- DB32-T 186-2015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 中考英语1600词汇对照表-(带音标)
- 虚拟化与云计算技术应用实践项目化教程 课件全套 陈宝文 项目1-8 虚拟化与云计算导论- 腾讯云服务
- (正式版)JBT 7248-2024 阀门用低温钢铸件技术规范
- 2024广东高压电工考试电工证考试题模拟试题(全国版)
- 人工智能小学生科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