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苏人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苏人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苏人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苏人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苏人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人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关于电子的发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B.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C.电子质量与电荷量的比值称为电子的比荷D.电子电荷的精确测定最早是由密立根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实现的2、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增加物体的内能,必须对物体做功或向它传递热量B.对某物体做功,必定会使该物体的内能增加C.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不可能使之完全变为功D.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3、如图甲;乙、丙、丁涉及到不同的原子物理知识;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说明少量电子的运动表现为粒子性,大量电子的运动表现为波动性B.图乙的粒子散射实验中,当显微镜放在D位置时,荧光屏上仍能观察到闪光C.图丙中若通过碰撞的方式将氢原子从基态激发到第二能级,入射粒子的动能必须刚好等于10.2eVD.图丁中轧制钢板时需要动态监测钢板的厚度,选用的射线不可能是射线4、关于光电效应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饱和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B.用频率相同的紫外线照射不同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相同C.某种光照射某金属时不产生光电效应,换用频率较小的光照射时可能产生光电效应D.某种光照射某金属时不产生光电效应,换用极限频率较小的金属时可能产生光电效应5、如图所示为氦离子的能级图,一群氦离子处于基态,用某种频率的光照射后,跃迁到n=k能级,处于n=k能级的氦离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的最大能量为48.4e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群处于基态的氦离子吸收的光子的能量大于48.4eVB.该群处于基态的氦离子吸收光子后,处在n=4能级C.处于n=k能级的氦离子共可以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D.处于n=k能级的氦离子至少需要吸收3.4eV的能量才能电离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B.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内具有质子和中子C.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D.普朗克通过对光电效应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光子说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光、电子和质子具有波粒二象性B.较重的核分裂成中等大小的核,或者较小的核合并成中等大小的核,核的比结合能均增大C.玻尔的原子结构假说能解释一切原子光谱D.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8、根据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德布罗意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玻尔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B.射线是核外电子受激而射出的电子流C.大量处于第5能级(即量子数)的氢原子,在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辐射出10种不同频率的光子D.能级、光子的能量、原子反应堆中发生的核反应释放的核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都具有量子化特征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9、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气体不和外界进行热传递,则气体内能一定不变B.若气体内能增大,则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C.若气体发生等温膨胀,则气体对外做功和吸收的热量数值相等E.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为零E.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为零10、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光子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改用能量为的光子再次照射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比原来增加了5条。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判断,和的可能值为()

A.B.C.D.11、钍具有放射性,它能放出一个新的粒子而变为镤同时伴随有γ射线产生,其方程为钍的半衰期为24天。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块纯净的钍234矿石经过24天,矿石的质量仅剩下原来质量的一半B.X是钍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时产生的C.射线是钍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镤234的原子核释放的D.射线具有很强的电离作用,对人体细胞破坏能力较大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加C.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时,压强可能减小D.已知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则可以计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13、在下列图中,不能反映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等温变化→等压变化→等容变化后,又可以回到初始状态的图是()A.B.C.D.14、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金箔中的原子核可以认为是静止不动的点电荷。如图所示,某次实验中,高速运动的α粒子被位于O点的金原子核散射,实线表示α粒子运动的轨迹,M和N为轨迹上的两点,N点比M点离核远;则()

A.α粒子在M点的加速度比在N点的小B.α粒子在M点的速度比在N点的小C.α粒子在M点的电势能比在N点的小D.α粒子从M点运动到N点,电场力对它做的总功为正功15、热中子核反应堆需要控制反应速度和反应温度。一种称为“电磁泵”的装置;是靠熔化的钠来传递核燃烧产生的热量,抽动液态钠的“泵”传动部分不允许和钠接触。如图所示为该装置中的耐热导管,处于向右的匀强磁场中。让电流通过导管中的钠液,可以使熔融的钠在管中按图中标示的方向加速流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镉棒插入反应堆越深,核反应越激烈B.重水使中子减速,有助于提高核反应几率C.导管中钠液的电流方向垂直速度方向向上D.导管中钠液的电流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密闭在气缸中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一系列变化变为状态D。其密度随压强变化的规律及各种相关数据如图所示。则气体在A状态时分子平均动能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状态时分子平均动能;B状态气体分子单位时间撞击单位面积的分子数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C状态气体分子单位时间撞击单位面积的分子数;C→D的过程,气体______(填“吸热”或“放热”)。17、如图,高压锅的锅盖中间有一个排气孔,上面盖有类似砝码的限压阀,将排气孔堵住。当加热高压锅,锅内气体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体就把限压阀顶起来,这时高压蒸汽就从排气孔向外排出。已知某高压锅的限压阀质量为0.05kg,排气孔直径为0.4cm,则锅内气体的压强可达___________Pa、若压强每增加3.6×103Pa,水的沸点就增加1℃,则锅内最高温度可达___________℃(已知大气压p0=1.0×105Pa)。

18、光子: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频率为ν的光的能量子为_______,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这些能量子后来称为_______。19、热力学第一定律: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变化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_______与外界对它所_______的和.20、焦耳的实验。

(1)绝热过程:系统不从外界___________,也不向外界___________的过程。

(2)代表性实验。

①重物下落时带动叶片转动,搅拌容器中的水,水由于摩擦而温度___________

②通过电流的___________给液体加热。

(3)实验结论:在热力学系统的绝热过程中,外界对系统做的功仅由过程的___________两个状态决定;不依赖于做功的具体过程和方式。

(4)内能:只依赖于热力学系统___________的物理量。21、1mol氧气储存于一氧气瓶中,温度为27℃,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________________;分子平均总动能为_______________;这瓶氧气的内能为_________________。22、宇航员王亚萍太空授课呈现了标准水球,这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引起的。在水球表面层中,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总体上表现为引力。如图,所示,A位置固定一个水分子甲,若水分子乙放在C位置,其所受分子力恰为零,则将水分子乙放在如图______之间(填“AC”或“BC”),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若空间两个分子间距从无限远逐渐变小,直到小于r0,则分子势能变化的趋势是______。

23、非晶体。

(1)______(填“有”或“没有”)规则的外形.

(2)物理性质:a.______(填“有”或“没有”)确定的______;

b.导电、导热、光学等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______(填“异性”或“同性”)。评卷人得分四、作图题(共2题,共14分)24、根据气体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下列表格中的数据是研究氧气分子速率分布规律而列出的。按速率大小划分的区间(m/s)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0℃100℃100℃100以下1.40.7100~2008.15.4200~30017.011.9300~40021.417.4400~50020.418.6500~60015.116.7600~7009.212.9700~8004.57.9800~9002.04.6900以上0.93.9

试作出题中的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25、用连线连结起左边列出的科学家和右边列出的他所测定的物理量或证实过的物理事实。

A、布朗a;热功当量。

B、卡文迪许b;电磁波的存在。

C、焦耳c;万有引力恒量。

D、赫兹d;分子不断作热运动。

E、法拉第e;原子的有核结构。

F、牛顿f、电子电量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4题,共32分)26、(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反映“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的四个步骤,将它们按操作先后顺序排列应是___________(用标号表示)。

(2)用“油膜法”来粗略估测分子的大小,是通过一些科学的近似处理。以下这些处理属于科学近似的有:___________。

A.把在水面上尽可能扩散开的油膜视为单分子油膜。

B.把形成油膜的分子看作紧密排列的球形分子。

C.将油酸溶于酒精;配置成油酸溶液。

(3)实验中,用的纯油酸配制成的油酸酒精溶液,再用滴管取油酸酒精溶液,让其自然滴出,共n滴。现在让其中一滴落到盛水的浅盘内,待油膜充分展开后,测得油膜的面积为则: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大小是___________cm。

(4)某同学通过测量出的数据计算分子直径时,发现计算结果比实际值偏大,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

A.油酸未完全散开。

B.油酸溶液浓度低于实际值。

C.计算油膜面积时;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计为一格。

D.求每滴溶液体积时,的溶液的滴数多记了10滴27、在“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柱,实验中应保持不变的参量是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_,它的体积由注射器直接读出,它的压强由______读出。

(2)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作出的图像如图所示,其纵坐标表示封闭空气柱的压强,则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是封闭气体的________

A.空气柱的质量。

B.空气柱的温度。

C.空气柱的体积V

D.空气柱体积的倒数

(3)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

A.推拉活塞时;动作要慢。

B.推拉活塞时;手不能握住注射器含有气体的部分。

C.橡胶塞脱落后;应迅速重新装上继续实验。

D.活塞与注射器之间要保持气密性28、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定一颗形状不规则的石子的体积,图(a)中A为压强传感器,A与计算机相连,可以直接读出注射器内封闭气体的压强,注射器与传感器A之间的软管内气体的体积不能忽略。

(1)将石子装进注射器,通过推、拉活塞改变封闭气体的体积和压强。操作中,为了减小误差请写出两种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若实验过程中不慎将活塞拔出针筒,则必须废除之前获得的数据,重做实验,这是为了________。

(2)实验中通过活塞所在刻度读取了多组气体体积V及对应压强p,为了在坐标系中获得直线图像,应取y轴、x轴分别为_________(选填“V、”或“p、”)

(3)选择合适的坐标后,该同学通过描点作图,得到直线的函数图像如图(b)所示,若已知传感器和注射器连接处的软管容积为则这颗石子的体积为__________。

(4)若该同学整个过程操作正确,则随着V的减小,p、V乘积会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9、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开始,经历三个过程回到原状态,其图像如图。过程中气体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和三个状态中,________状态分子的平均动能最小,状态单位时间内容器壁单位面积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状态单位时间内容器壁单位面积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

评卷人得分六、解答题(共2题,共20分)30、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载人潜水器是进入“无人区”的科考利器。某科技小组深受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了潜水器模型。如图所示,高压气瓶通过细管与压载水箱连接,压载水箱通过通海口(细管)通向外界,连接各部分的细管容积不计。压载水箱中有一厚度忽略不计的轻活塞,在地面先将高压空气充入高压气瓶中,关闭阀门K,此时活塞在压载水箱最右端。压载水箱通过通海口装满水后,潜水器下沉到水下h=10m处悬停,通过遥控器将阀门K打开,高压气瓶中的气体缓慢膨胀推动活塞,刚好能够将压载水箱中的水全部排出,已知高压气瓶的容积为1L,压载水箱的容积为4L,大气压强p0=1.0×105Pa,水的密度ρ=1.0×103kg/m3,g=10m/s。若气体温度不变;活塞与水箱的摩擦力忽略不计,求:

(1)高压气瓶中气体的初始压强为大气压的多少倍;

(2)气体膨胀过程吸收的热量。

31、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导热气缸竖直固定放置,A、B两活塞由一根长为2L的轻质细杆连接,活塞之间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A、B两活塞的质量分别为m、2m,横截面积分别为S、3S,当缸内气体温度为T0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此时A、B两活塞到气缸连接处的距离分别为1.5L、0.5L。已知两活塞均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且密封良好,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

(1)求此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

(2)现使缸内气体的温度缓慢降低到求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分析】

【详解】

A.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A错误;

B.原子的核式结构是卢瑟福通过粒子的散射实验才提出的;B错误;

C.电子的电荷量与质量的比值称为电子的比荷;C错误;

D.电子电荷的精确测定最早是由密立根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实现的;D正确。

故选D。2、A【分析】【分析】

【详解】

A.为了增加物体的内能;必须对物体做功或向它传递热量,故A正确。

B.对某物体做功;若物体同时放热,则不一定会使该物体的内能增加,故B错误。

C.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但会产生其他影响,故C错误。

D.可以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故D错误。

故选A。3、C【分析】【详解】

A.图甲说明少量电子的运动表现为粒子性;大量电子的运动表现为波动性,故A正确;

B.图乙的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极少部分粒子会发生大角度偏转,所以当显微镜放在D位置时;荧光屏上仍能观察到闪光,故B正确;

C.图丙中若通过碰撞的方式将氢原子从基态激发到第二能级;入射粒子的动能要大于等于10.2eV,故C错误;

D.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弱,所以图丁中轧制钢板时需要动态监测钢板的厚度,选用的射线不可能是射线;故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C。4、D【分析】【分析】

【详解】

A.饱和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即入射光的强度越大,饱和电流强度越大,A错误;

B.不同金属的逸出功不同;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用频率相同的紫外线照射不同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相同,B错误;

C.用某种光照射某金属时不产生光电效应;说明这种光的频率小于该金属的极限频率,换用频率较小的光照射时不可能产生光电效应,C错误;

D.某种光照射某金属时不产生光电效应;换用极限频率较小的金属时,入射光频率可能大于该金属极限频率,有可能产生光电效应,D正确。

故选D。5、C【分析】【详解】

AB.这群处于n=k能级的氦离子向低能级跃迁时,直接跃迁到基态时放出的光子的能量最大,由于放出的光子的最大能量为48.4eV,因此k=3,故处于基态的氦离子跃迁到n=3能级时;吸收的光子的能量为48.4eV,故AB错误;

C.由可知,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氦离子共可以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C正确;

D.处于n=3能级的氦离子至少需要吸收6.0eV的能量才能电离;故D错误。

故选C。6、C【分析】【分析】

【详解】

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复杂结构;但不能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故A错误;

B.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故B错误;

C.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故C正确;

D.爱因斯坦通过对光电效应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光子说;故D错误。

故选C。7、B【分析】【分析】

【详解】

A.一切物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故A错误;

B.较重的核分裂成中等大小的核;或者将较小的核合并成中等大小的核,均能释放出核能,这是因为新核的比结合能大于原来的核的比结合能,故B正确;

C.波尔的原子模型只能解释氢原子的光谱;故C错误;

D.汤姆孙发现电子;揭示了原子具有复杂结构,故D错误。

故选B。8、C【分析】【详解】

A.由物理学史可知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玻尔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A错误;

B.衰变的实质是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的过程中放出的;B错误;

C.由氢原子的跃迁规律可知大量处于第5能级(即量子数)的氢原子,在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辐射出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C正确;

D.能级;光的能量、原子反应堆中发生的核反应释放的核能都具有量子化特征;弹性势能不具有量子化特征,D错误。

故选C。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9、B:C:D【分析】【详解】

A.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气体的内能;若气体不和外界进行热传递,外界可以对其做功,则气体内能可以改变,故A错误;

B.对于理想气体;若气体内能增大,则气体温度升高,则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故B正确;

C.气体温度不变;则内能不变,若气体发生等温膨胀,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对外做功和吸收的热量数值相等,故C正确;

D.若气体温度升高;则分子运动剧烈,体积不变,则单位时间内气体对容器壁的某侧面冲量增大,故D正确;

E.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分子仍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频繁地与容器壁发生碰撞,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压力不为零,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也不为零,故E错误。

故选BCD.10、A:C【分析】【分析】

【详解】

AB.由数学知识得到一群氢原子处于能级时可能辐射的谱线条数为所以存在两种可能,第一种是氢原子先被激发跃迁到激发态,后被激发跃迁到激发态,由于是光子照射,所以光子的能量必须满足故选项A正确,B错误;

CD.第二种是氢原子先被激发跃迁到激发态,后被激发跃迁到激发态,光子能量必须满足故选项C正确,D错误。

故选AC。11、B:C【分析】【详解】

A.一块纯净的钍234矿石经过24天;钍核有半数发生衰变,不是矿石的质量仅剩下原来质量的一半,A错误;

B.根据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得出X是电子;其产生的本质是钍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时产生的,B正确;

C.钍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镤234的原子核处于激发态,不稳定,向基态跃迁的过程以射线向外释放能量;C正确;

D.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电离作用很弱,D错误。

故选BC。12、B:C【分析】【分析】

【详解】

A.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间接反映液体或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A错误;

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距离增加时,分子力做负功,故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加,B正确;

C.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若温度升高时,体积同时增大,且体积增大的比值大于温度升高的比值;则压强减小,C正确;

D.已知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只能求出水的摩尔体积,求不出阿伏加德罗常数,D错误。

故选BC。13、A:B:C【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可知,图像的意义可以判断,其中选项ABC显示的都是理想气体经历了等温变化→等容变化→等压变化,D选项图中经历了等温变化→等压变化→等容变化,故选ABC。14、B:D【分析】【详解】

A.根据离金原子核越近,库仑力越大,所以α粒子在M点受库仑斥力大;加速度大,A错误;

B.α粒子靠近金原子核时,斥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动能减小,离原子核越近,电势越大,动能越小,所以α粒子在M点的电势能比在N点的大,α粒子在M点的动能比在N点的小,α粒子在M点的速度比在N点的小;B正确,C错误;

D.α粒子从M点运动到N点;速度增大,根据动能定理可知,电场力对它做的总功为正功,D正确。

故选BD。15、B:C【分析】【分析】

【详解】

A.镉棒插入反应堆越深;吸收中子越多,核反应越慢。故A错误;

B.重水使中子减速;慢中子更容易被铀核捕获,有助于提高核反应几率。故B正确;

CD.要使液态钠按图中方向加速流过;则安培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根据左手定则,则电流方向垂直速度方向向上,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根据图象分析密度不变时即体积不发生变化,从A到B的过程中体积不变,压强减小,根据查理定律可知温度降低;故A状态时分子平均动能大于B状态时分子平均动能;

[2]根据图象分析可知,由B到C的过程中密度和压强成一次函数,结合p-V的关系得出此过程温度不变;压强增加,体积减小,故B状态气体分子单位时间撞击单位面积的分子数小于C状态气体分子单位时间撞击单位面积的分子数;

[3]根据图象可知由C到D的过程压强不变,体积减小,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可知温度降低,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体积减小对内做功,W为正,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为负,则Q为负,故气体放热。【解析】大于小于放热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设限压阀质量为m,排气孔直径为d,锅内气体的压强可达p;由平衡条件可得。

解得。

[2]设锅内最高温度可比100℃高Δt则。

所以锅内最高温度可达111.1℃。【解析】1.4×105Pa111.1℃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①.hν②.光子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①.热量②.做的功20、略

【分析】【详解】

[1][2]绝热过程指系统既不从外界吸热也不向外界放热的过程。

[3]重物下落过程中;搅拌容器中的水,水由于摩擦温度会升高,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电流的热效应会给液体加热;电能转化为内能。

[5]当隔绝外界热量变化的过程时;外界对系统做的功仅由过程的始末两个状态决定,不依赖于做功的形式及其具体过程。

[6]内能是指只依赖于热力学系统自身状态的物理量。【解析】吸热放热升高热效应

始末自身状态21、略

【分析】【详解】

[1]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2]分子平均总动能为

[3]这瓶氧气的内能为【解析】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依题意,水分子乙放在C位置,其所受分子力恰为零,当两分子距离大于r0,即将水分子乙放在如图BC之间;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2]若空间两个分子间距从无限远逐渐变小,直到等于r0,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当分子间距小于r0后再继续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故分子势能变化的趋势是先减小再增大。【解析】①.BC②.先减小再增大2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没有没有熔化温度同性四、作图题(共2题,共14分)24、略

【分析】【详解】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如图所示:

横坐标:表示分子的速率。

纵坐标:表示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解析】见解析25、略

【解析】五、实验题(共4题,共32分)2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1]操作过程是:将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通过量筒测出50滴此溶液的体积,然后将1滴此溶液滴在有痱子粉的浅盘里的水面上,等待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描绘出油酸膜的形状,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按不足半个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统计出油酸薄膜的面积。所以从图来看顺序是:dacb

(2)[2]用“油膜法”来粗略估测分子的大小;是通过一些科学的近似处理。

A.把在水面上尽可能扩散开的油膜视为单分子油膜;是近似处理,A正确;

B.把分子看成一个一个的球排列;也是近似处理;B正确;

C.这是稀释油酸;不是近似处理;C错误。

故选AB。

(3)[3]先求一滴油酸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

所以分子直径

(4)[4]计算油酸分子直径的公式是

V是纯油酸的体积,S是油膜的面积。

A.油酸未完全散开,S偏小,故得到的分子直径d将偏大;A正确;

B.如果测得油酸溶液浓度低于实际值;则油酸的体积偏小,则直径将偏小,B错误;

C.计算油膜面积时,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计为一格时,S将偏大;故得到的分子直径将偏小,C错误;

D.求每滴体积时,lmL的溶液的滴数误多记了10滴,由

可知;纯油酸的体积将偏小,则计算得到的分子直径将偏小,D错误。

故选A。【解析】dacbABA2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1][2][3]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柱;实验中应保持不变的参量是它的温度和质量,它的体积由注射器直接读出,它的压强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