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953-2022 成品粮储藏技术规范_第1页
DB11-T 1953-2022 成品粮储藏技术规范_第2页
DB11-T 1953-2022 成品粮储藏技术规范_第3页
DB11-T 1953-2022 成品粮储藏技术规范_第4页
DB11-T 1953-2022 成品粮储藏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7.060

CCSB20

备案号:88688-2022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953—2022

成品粮储藏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torageoffinishedgrainproducts

2022-03-24发布2022-08-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1953—2022

成品粮储藏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成品粮储藏的总体要求、进出仓作业、粮情与质量检测、储藏技术应用、有害生物防

治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政府储备成品粮(主要包括包装大米和包装小麦粉)的储藏和管理,其他性质和品种

的成品粮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凡是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27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食

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16556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

GB/T25229粮油储藏平房仓气密性要求

GB/T26879粮油储藏平房仓隔热技术规范

GB/T26882(所有部分)粮油储藏粮情测控系统

GB/T29890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GB50320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

LS/T1202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

LS1206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程

XF124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

DB11/T85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DB11/T1171粮食仓库仓储管理规范

DB11/T1827粉尘防爆安全管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实垛stack

各粮包按一定的排列顺序紧密码放、相互挤靠、逐层堆码在一起的粮垛。

3.2

通风垛stackwithventilationducts

1

DB11/T1953—2022

各粮包按一定的排列顺序码放并在垛身设定的位置预留出一定的孔洞或空隙作为通风道的粮垛。

3.3

托盘垛stackonpallet

码放粮包的托盘叠摞在一起形成的粮垛。

3.4

倒垛restack

将粮包从原货位逐包拆出,在新货位重新堆码的过程。

3.5

缓苏tempering

成品粮出入仓期间,为防止因为粮温与环境温差过大而发生结露现象,通过人为调整局部空间环境

温度,缩小并控制粮温与环境的温差在一定范围内的过程。

3.6

缓苏间temperingroom

用于进出仓缓苏的粮仓或房间。

3.7

结露watercondensation

当热空气遇到冷的粮包表面时,热空气冷却,其相对湿度增大,以致达到饱和状态,水汽就会在粮

包表面上凝结成水,或使粮包内贴近包装部位的粮食水分含量快速升高的现象。

3.8

就仓缓苏temperin-bin

通过调整粮温和仓温,缩小并控制粮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小于结露温差的过程。

3.9

缓苏间缓苏temperintemperingroom

通过将成品粮转移至缓苏间内临时储存,缩小并控制粮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小于结露温差的过程。

3.10

露点温度condensationtemperature

开始出现结露时的温度,简称露点。

3.11

结露温差temperaturedifferenceofcondensation

储粮某一状态下的温度与露点温度之差。

4总体要求

2

DB11/T1953—2022

4.1储藏技术要求

4.1.1应综合应用储粮技术和管理措施,减少损失、损耗,延缓品质下降,防止污染和重特大安全事

故发生。

4.1.2根据储粮生态区域特点,宜采用低温储藏、准低温储藏或密闭储藏方式。

4.1.3降温措施可采用机械制冷或自然通风等方式。高温、高湿季节应密闭门窗,开启空调等制冷设

备控制仓内温度;低温、低湿季节宜采取自然通风措施逐渐降低仓温和粮温。

4.2入仓质量要求

4.2.1入仓成品粮的质量应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规定。

4.2.2入仓成品粮的卫生指标应符合GB2715、GB2761、GB2762、GB2763的规定。

4.3仓储设施要求

4.3.1储藏成品粮的仓房应远离污染源和危险源,且便于进出仓作业。

4.3.2可选择平房仓或楼房仓储藏成品粮,仓房主体结构坚固,具备良好的密封隔热和通风防潮性能。

平房仓的结构应符合GB50320的规定,储粮性能应符合GB/T29890的规定,气密性应符合GB/T25229

的要求。

4.3.3仓房应具备通风、防虫和防鼠雀措施,地面应平整、完好、牢固,能够承载粮堆、作业车辆的

动静载荷。

4.3.4根据仓房内部结构情况设置货位堆垛位置线,货位之间、货位与墙壁之间预留不小于0.8m的

人行通道,仓内应预留主通道,宽度不小于2.0m。

4.3.5粮情测控系统应符合GB/T26882(所有部分)的规定。

4.3.6成品粮进出仓宜设置缓苏间,要求如下:

a)缓苏间大小根据储存成品粮仓房的大小配备,以储粮仓房仓容的10%~20%为宜;

b)缓苏间宜设置在储存成品粮的仓房内部,也可设置在紧靠储存成品粮仓房的位置;

c)仓内设置的缓苏间应具备良好的密封隔热性能,仓外设置的缓苏间应符合4.3.2和4.3.3的要

求。

4.3.7仓内照明灯具应符合GB50320的规定。

4.4设备要求

4.4.1应选择配备成品粮出入仓作业、质量检验、粮情检查及储藏技术应用等设备,包括输送、计量、

扦样、质量检测、粮情检测、控温控湿、消防、防汛及视频监控等设备。

4.4.2机械通风设备应符合LS/T1202要求,配置数量应能满足成品粮通风需要。

4.4.3对机械通风设备应定期维修保养并做好记录,保持运行状况良好。

4.4.4储存成品粮的仓房和缓苏间内宜配置计算机粮情测控系统和相应设备。

4.4.5成品粮进出仓作业车辆宜使用清洁能源车。

4.4.6电子汽车衡、水分测定仪等计量设备应建立管理明细目录及周期检定制度,其中涉及贸易结算

的计量器具,应按规定申请强制检定;其他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

4.5人员要求

4.5.1根据成品粮储存规模和出入库作业量,配备数量适宜的专业技术人员。

4.5.2专业技术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

4.6防护要求

3

DB11/T1953—2022

4.6.1仓内氧气含量低于19.5%时,应配戴空气呼吸器等防护用具后方可进入粮仓。自给开路式压缩

空气呼吸器应符合GB16556的要求,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应符合XF124的要求。

4.6.2施用防护剂或食品级惰性粉时,操作人员应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器具。

5进出仓作业

5.1安全要求

5.1.1成品粮进出仓作业、倒垛作业的安全操作和管理按LS1206的规定执行。作业现场应安排专人

进行安全监管。

5.1.2独立储粮仓房应预留备用空间,备用空间应满足倒垛作业需要。

5.1.3成品粮货位应下宽上窄,不应歪斜。大米货位堆码高度不应超过3.2m,小麦粉货位堆码高度

不应超过2.5m;堆码托盘垛时,在托盘承重限制范围内每个托盘堆码粮包不应超过12层,堆码盘数

不应超过3盘。

5.1.4新加工粮温较高的成品粮,粮温与仓温温差超过结露温差的,应冷却至小于结露温差后再进仓。

5.1.5粉尘防爆应执行DB11/T1827相关规定。

5.1.6涉及有限空间作业时应执行DB11/T852相关规定。

5.2进仓准备

5.2.1控制仓温在25℃以内,仓湿宜控制在50%~60%。

5.2.2准备好成品粮入仓作业专用输送设备、叉车和铺垫物,提前采用托盘或其它铺垫物做好铺垫。

5.2.3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仓房完好,设备运转正常。

5.2.4对空仓、作业区域进行清扫,清除残留的粮食、灰尘和杂物。

5.2.5对空仓、设备、器材进行杀虫处理,杀虫剂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GB/T29890规定。

5.3进仓作业

5.3.1进仓的成品粮应按照品种、品牌、品项、规格和生产日期等分货位储藏。

5.3.2安全水分粮、半安全水分粮和危险水分粮分开储藏。对已经感染害虫的粮食应单独储藏,按GB/T

29890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粮食,应作为非食用用途单独储存。

5.3.3安全水分粮可采用实垛或托盘垛形式堆码。粮堆四面应平整,由底部至顶部逐步向内收窄,粮

包横竖交错、堆叠压实。

5.3.4半安全水分粮和危险水分粮应采用通风垛或托盘垛形式堆码。通风垛高度不应超过2.5m,通

风垛风道的尺寸大小和数量应能够满足成品粮降温降水的需求;堆码托盘垛时,半安全水分粮货位高度

不超过3.0m,危险水分粮货位高度不超过2.5m。

5.3.5半安全水分粮和危险水分粮宜堆码小垛。

5.4倒垛作业

5.4.1根据粮情状况对成品粮货位在仓内进行倒垛。小麦粉货位1个半月倒垛一次,大米货位2个月

倒垛一次。高水分粮、发热粮或其他异常粮食,适当增加倒垛次数。

5.4.2倒垛操作应将粮包从原货位逐包拆出,经人工揉搓后调换其上下位置并在新货位堆码,发现结

块发硬或有严重异味的粮包及时挑出并处理。

5.4.3涉及仓房之间倒垛的,利用制冷设备将两个仓内的温度和湿度调节基本一致后,在仓内外空气

温差较小时间段进行倒垛作业。

4

DB11/T1953—2022

5.5缓苏作业

5.5.1就仓缓苏

5.5.1.1提前调节制冷设备温度或关闭制冷设备,逐步将粮温调节到与外界温度的温差小于结露温差。

5.5.1.2采取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方式加速缓苏。通风时,以仓内粮包表面不结露为宜。

5.5.2缓苏间缓苏

5.5.2.1根据粮温预先调节缓苏间内的温度,将成品粮转移至缓苏间内进行缓苏,逐步将粮温调节到

与仓内或外界温度的温差小于结露温差。缓苏时,以粮包不结露为宜。

5.5.2.2当粮温与缓苏间室内温度基本一致后,成品粮方可入仓或出仓。

5.6出仓作业

5.6.1提前做好成品粮出仓作业的人员和设备等准备。

5.6.2成品粮出仓期间应继续检测粮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置。

6粮情与质量检测

6.1粮情检测

6.1.1采取看、摸、闻、咬等方式,对包装物表面及成品粮进行感官检查。

a)查看包装物表面以及包装内部成品粮是否存在生虫、生霉等情况。

b)用手触摸包装袋袋角部位,判断成品粮散落性。

c)通过嗅觉检查成品粮的气味。

d)通过牙咬、听声等方式判断大米水分。

e)通过手攥、指捻等方式判断小麦粉水分。

6.1.2按照GB/T29890的规定对温度、湿度、水分、虫害等进行检测。

6.1.3成品粮储藏的安全级别按照粮食水分含量由低到高,依次划分为安全水分粮、半安全水分粮和

危险水分粮三种,按照附录表A.1进行分级;不同安全级别成品粮的检测周期按照附录表A.2执行;虫

粮等级判定按GB/T29890执行。

6.1.4对抽真空、纸箱等特殊包装成品粮应结合仓温、仓湿及感官等方式进行粮情检查。

6.1.5制冷设备开启期间,每天对设备运行情况及仓内温度、湿度进行检查,并进行相应调整。

6.2质量检测

6.2.1按照国家质量标准规定对成品粮的质量进行检测。

6.2.2成品粮储藏期间和出仓前定期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周期按照附录表A.2执行。

6.3卫生指标检测

6.3.1成品粮入库时应检测真菌毒素含量、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成品粮出库前应检测真菌毒素含

量和农药残留。

6.3.2真菌毒素含量、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的限量和检测方法按照GB2761、GB2762、GB2763规

定执行。

7储藏技术应用

7.1储粮通风技术

5

DB11/T1953—2022

7.1.1通风分类

采用的通风技术主要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7.1.2自然通风

7.1.2.1自然通风主要用于降温通风。

7.1.2.2通风时,开启门窗或利用粮垛内设的通风道进行通风。通风时要注意防止因气温低于粮堆露

点温度而引起的局部结露。

7.1.3机械通风

7.1.3.1成品粮机械通风应选择小功率、小风量轴流风机或排风扇。

7.1.3.2使用移动式风机通风作业时,应使风机与粮垛保持合适距离,避免近距离直接向粮垛吹风。

7.1.3.3机械通风的其它技术要求应按LS/T1202的规定执行。

7.2低温与准低温储藏技术

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或其他机械制冷等措施降低粮温。

a)秋冬季节气温较低时,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将粮温逐步降低至15℃以下(视各地最低气

温而定),并在气温转暖之前采取使用隔热材料和塑料薄膜封堵门窗等隔热措施进行保冷。

b)气温较高季节实施低温或准低温储藏时,应采用制冷设备将粮温控制在15℃以下或20℃以

下。

c)高温季节,采用制冷设备进行降温控湿通风,以保持粮食在准低温储藏状态。

7.3密闭储藏技术

7.3.1采用自然降氧、脱氧剂降氧技术,对密闭粮堆进行低氧或缺氧储藏。

7.3.2在密闭粮堆后,利用成品粮及其他生物体的呼吸作用消耗粮堆中的氧气,缓慢降低粮堆氧气浓

度。

7.3.3应用塑料薄膜密封粮堆,并在密封粮堆表面的薄膜上预留若干窗口,从窗口放置脱氧剂后迅速

密封预留窗口。脱氧剂使用后应回收,避免混入粮堆。

7.3.4密封粮堆宜采用五面封或六面封的方式,塑料薄膜应选用透明、无毒、无异味、耐低温、防潮

防湿效果较好的材料。

7.3.5采用缺氧储藏杀虫时,粮堆内的氧气浓度应降至2.0%以下,保持时间应在30d以上。

7.3.6缺氧储藏抑制霉菌生长时,粮堆内氧气浓度应降至0.2%以下。

7.4控温控湿技术

7.4.1综合应用仓房密闭隔热、自然通风、机械制冷等措施,控制仓温在25℃以下、仓湿在65%以下,

成品粮最高粮温控制在24℃以下,平均粮温控制在22℃以下。

7.4.2仓顶外部加装隔热层或喷涂反光隔热材料,内部吊顶或喷涂隔热泡沫,仓门、窗户、排风扇孔、

通风口等部位填充隔热保温材料,仓房隔热性能应符合GB/T26879的规定。

7.4.3仓外大气温度低于仓温和粮温、仓外大气湿度低于粮食平衡相对湿度且风力3级~6级时,采

取自然通风降低仓温仓湿。

7.4.4仓外大气温湿度高于仓内空气温湿度时,仓房门处宜设置风幕或活动门帘等,减少外界湿热空

气对仓内温湿度的影响。

8有害生物防治

6

DB11/T1953—2022

8.1基本要求

8.1.1有害生物防治应遵循“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安全、卫生、经济、有效为原则。

8.1.2应优先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为主体的综合防治措施。

8.1.3定期对仓内地面、墙壁、门窗和仓外作业现场进行清扫,及时清除粮食、灰尘、虫卵和杂物,

保持仓内外干净,减少害虫滋生。

8.2防治措施

8.2.1仓外四周可喷洒防护剂驱除害虫,防护剂应符合GB/T29890的规定。

8.2.2按照DB11/T1171的规定,采用食品级惰性粉在仓房的门、窗、墙角和堆垛四周等部位设置宽

度不小于20cm的防虫线,在仓窗等部位安装不少于80目的防虫网。

8.2.3按照7.4的规定控制仓内温湿度,抑制虫害、螨类及微生物的滋生。

8.2.4仓门应放置挡鼠板,仓内应放置粘鼠板或声波驱鼠器,出入仓作业暂停期间应随时关闭仓门,

防止老鼠进入仓内威胁储粮安全。

8.2.5采用安装防雀网、关闭门窗等措施,防止鸟类进入仓内。

7

DB11/T1953—2022

附录A

(规范性)

成品粮储藏安全级别及粮情检测周期

表A.1和表A.2分别规定了成品粮储藏安全级别及粮情检测周期。

表A.1成品粮储藏安全级别

水分含量(%)

安全级别

大米小麦粉

安全水分粮≤14.5≤14.0

半安全水分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