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1课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1课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1课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1课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1课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体会文化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eq\a\vs4\al(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徐州人爱喝茶,当地有“早茶一盅,一天威严;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盅,雷打不动”之说。由此可见(A)A.茶文化在徐州无时不在B.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C.茶文化在徐州无处不在D.文化具有显明的区域特色解析:徐州一日三茶,文化寓意各不相同,说明茶文化在徐州无时不在,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2.我国各地饮食习惯是有差异的。江南地区的人们喜清淡、甜咸、爽口,讲究养分,乐于质高量小;西北地区的人们爱吃带有酸口、经济实惠和牛羊肉品种的菜肴;东北人爱吃肥而不腻、脂肪多的鱼肉菜品,习惯吃饱吃好。这表明(C)A.文化无处不在,文化无时不在B.肯定的文化活动有相应的物质载体C.不同区域的文化无不呈现出各自特色D.文化是由人所创建的,为人所特有解析:我国各地饮食习惯有差异,说明不同区域的文化无不呈现出各自特色,C项符合题意。3.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表现文字美的艺术形式。书法是依据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据此可知(C)①书法艺术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②书法艺术具有非意识形态的性质③书法艺术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④书法艺术表现形式特别丰富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书法是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因此书法具有非意识形态的性质,②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表现文字美的艺术形式”,据此可知书法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③符合题意。④材料体现不出。4.泰山宏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之首”的盛名称誉古今。1982年泰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下列泰山景观中属于文化景观的是(A)①北齐经石峪刻石②孔子登临处③天烛峰④云海玉盘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①②都是由人类所创建、为人类所特有的文化景观。③④是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景观。5.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来源于对事物的描摹。因在古代贸易中曾以贝壳作为一般等价物,便用贝字造了很多与商品交易有关的字,如货、财、资等。这一现象说明(B)A.人创建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C.文化产品凝聚在肯定的物质载体中D.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解析:“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来源于对事物的描摹”,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题意不符。文化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D项说法错误。6.漫画《静夜思》表明(B)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自然物与人发生关系便成为文化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建发展文化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享用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月饼是圆的,有团聚之意,以月之圆象征人之团聚,代表人们对家人团聚的追求。这是远在他乡之人寄予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的象征。漫画《静夜思》反映了月饼与月亮间的这层关系。这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也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建发展文化,①③符合题意,④材料体现不出。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自然物与人发生关系,假如没有给予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也不能称之为文化,②说法错误。7.餐桌礼仪,正是人类用餐和动物解决生理须要区分开来的关键。餐桌礼仪包括怎么动筷子、使刀叉,衣着装扮是否得当、与宴会主子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谈、如何敬酒、正确的入座和离席,等等。每个微小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泄露着你的信息:身世背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在西方,餐桌礼仪始终作为家庭教化的重点。可见(A)①文化素养的形成须要后天培育②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④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A.①③ B.①②C.②④ D.③④解析:②错误。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④与题意无关。“在西方,餐桌礼仪始终作为家庭教化的重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育人在就餐等方面的素养。说明文化素养的形成须要后天培育,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①③符合题意。故选A项。8.作为一种绘画的历史,敦煌壁画不仅展示了我国近千年间壁画艺术发展的脉络,而且为探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交通等供应了极其宝贵的形象资料。这说明(A)A.精神产品凝聚在肯定的物质载体之中B.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C.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D.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解析:本题要求正确理解文化现象的实质。敦煌壁画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建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宝,为探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交通等供应了极其宝贵的形象资料,探讨、欣赏敦煌壁画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充分说明,文化现象实质是精神现象,但不是纯粹的精神活动。B、C、D观点错误。正确答案应为A。9.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二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详细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或者是生活当中的事务,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D)①文化是由人所创建、为人所特有的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独立性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气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建和发展文化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从原始文字的产生过程中可以看出,①④的观点符合题意。②强调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③强调了文化的实质与作用,均不符合题意。10.“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聚在肯定的物质载体中B.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C.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二者互不影响D.文化就是人类创建的产品解析:题意表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聚在肯定物质载体中,故A项正确,B、C、D三项表述错误。11.假如把刚刚诞生的中国婴儿托付给一个美国白人家庭抚养,他肯定是说英语并习惯于用刀叉吃饭。假如把刚刚诞生的美国白人婴儿托付给一个一般的中国家庭抚养,那么他肯定是说汉语并习惯于用筷子吃饭。这说明(A)A.文化不是遗传的,而是人类在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B.人的文化素养的形成完全取决于他所生活的家庭C.文化没有国界和地域之分D.文化是人与生俱来的解析:人的语言和生活习惯是在生活实践中养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遗传的,因此A项是对的,D项是错误的。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色,所以C项是错误的。题干中所反映的现象说明白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和文化须要学习,B项由此认为人的文化素养的形成完全由家庭确定是错误的,人的文化素养的形成是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2.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来视察人们的社会行为,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相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表明(A)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人们的精神产品凝聚在肯定的物质载体中③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④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气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④解析:材料强调文化的特点,重在强调借助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提高人的文化素养。④不能体现。13.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关头,中华文化的力气就会突显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样,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遇巨大灾难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成功。这表明(D)A.文化是人创建的B.文化力气确定一切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气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本质。在性质上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气,题干描述的是在困难面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所起的作用。A项正确但不合题意,B项本身错误夸大了文化的作用,C项正确但不合题意,D项正确且合题意。14.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巨大作用。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D)①文化能够在人们相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气②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③文化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④文化的影响既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也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历程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④解析: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③观点错误,解除。eq\a\vs4\al(二、非选择题共32分)15.(14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西北师范高校作专题报告时表示,(自己)爱家乡又恨家乡,恋家乡又怨家乡,这在《红高粱》中特别直白地、剧烈地、傲慢地表现出来。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又都是故事的讲解并描述者。音乐家用歌声和乐器“讲故事”,画家用色调和线条“讲故事”。除了这些艺术家,工人和农夫也是讲故事的人,高楼大厦和千里沃野都是他们讲的故事。时代在改变,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作为作家假如不想被时代所抛弃,不让自己的创作思维枯竭,就要和当下的生活保持联系,多和年轻人沟通。结合莫言对文学创作的感悟,谈谈你对文化特点的相识。答案: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具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莫言在《红高粱》中表现出来的“爱家乡又恨家乡,恋家乡又怨家乡”的情愫,体现了作品具有剧烈的意识形态性质。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时代在改变,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作为作家假如不想被时代所抛弃,不让自己的创作思维枯竭,就要和当下的生活保持联系,多和年轻人沟通。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建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又都是故事的讲解并描述者。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创建发展着文化。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聚在肯定的物质载体之中。音乐家用歌声和乐器“讲故事”,画家用色调和线条“讲故事”,高楼大厦和千里沃野是工人和农夫讲的故事。1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化是一种精神力气,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所在。材料二: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