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5年1月高三历史联考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74年到1978年,考古学家在辽宁营口的金牛山先后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发现了丰富的动物化石、人类用火遗迹以及少数石器,石器以锤击法和砸击法打制,有刮削器和尖状器。据此可推知,该遗址所处时代A.出现了祭坛和神庙建筑B.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C.总体上处于旧石器时代D.迈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2.秦统一后为巩固边疆继续向四方用兵,拓展边疆,如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但汉初主要采取了“封王戍边”“和亲弥兵”“羁縻”等措施。这一变化A.开创了封建王朝的边疆治理范式B.巩固了汉朝对辽阔疆域的统治C.奠定了文景之治的政治经济基础D.体现了统治者治国的理性考量3.下表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部分士族的状况。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士族代表人物主要成就颖川皮氏庾峻、庚地、庾阐儒学造诣很深;庾阐为山水诗之先驱颖川钟氏钟繇、钟会文学和书法上的造诣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河东裴氏裴驷、裴子野善礼乐制,讲求经世致用,文章为后世所推崇琅琊王氏王敦、王导、王羲之工于书法,政治地位和文学修养甚高A.成为传承文化的重要力量 B.推动了贵族政治的复兴C.促使儒学成官方正统思想 D.严重削弱了皇帝的权威4.下表是宋朝主、客户的数量统计表。导致表格中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是时间主户(户)客户(户)主户占总数的比例(%)景祐元年(1034年)6067583422898258.93%元丰元年(1078年)10995133549749866.67%元符元年(1099年)1327644164391146734%①赋税制度的完善②土地交易的放宽③租佃制的衰退④垦田技术的提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清初,“广东本处之人,惟知贪财重利,将地土多种龙眼、甘蔗、烟叶、青靛之属”。因此,粤省产米不足以敷民食而需仰赖于他省的情况,已日趋严重。由此推知,清初广东地区A.农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B.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C.农业经济衰退趋向明显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受阻6.以图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图1、图2均出自英国人埃德加·霍尔特的《对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一书。这些图片可以用来说明在两次鸦片战争中A.中国社会矛盾发生变化B.英军陆上作战计划未得逞C.中国军民抵抗外国侵略D.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7.1917年8月,陈独秀在《复辟与尊孔》一文中写道:“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这一言论A.推动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探寻到了国家出路的正确方向C.冲击了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D.重构了与传统不同的儒学内涵8.1926年7月,中国共产党就职工运动作出了决议,强调“中国工人阶级目前的主要职任是领导全民族的解放斗争,工会与其他阶级民众团体建立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行动的联合战线,就是实现这一职任的唯一策略”。该策略A.有利于中苏友好合作 B.贯彻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 D.促进苏维埃政权的巩固9.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接管企业最初采取“原封不动”的办法,即在形式上原封不动,旨在把企业完整地接管过来,不破坏生产秩序,对旧人员实行“原职原薪”,表明人民政府给他们生活出路。这一举措A.旨在尽量保持原有生产形态B.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恢复生产C.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D.实质上是将官僚资本公有化10.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末个体户经营的情景(图中是理发场景)。这表明当时
A.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B.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迅速C.人们普遍崇尚艰苦朴素
D.民工潮带动了服务业发展11.古埃及早王朝时代,新王即位要举行加冕礼,典礼往往选择在代表万物开始的某一天举行,而国王以神人双性的身份出现在百姓面前,以神性的身份出现的国王头戴白冠,以人性的身份出现的国王头戴红冠。这反映出当时的埃及A.神权高于王权 B.农耕经济色彩浓厚C.专制权力膨胀 D.政治与宗教相结合12.1487年,德意志巴伐利亚公爵阿尔布雷希特四世颁布《纯正啤酒法》,确保仅用未受污染的洁净水酿造啤酒。这一法律得到众多邦国的认同;1871年,巴伐利亚将这一法令能否被接收作为其加入新德意志帝国的条件。对“纯正啤酒”意识的强化有利于A.促进统一进程 B.强化君主权威C.增强民族认同D.推动文化融合13.有学者这样评价西方近代历史上的某一事件:这场革命的爆发是因为清教和王国的法律、自由受到威胁,它是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建立起的“平衡”维持了若干年之久。这场革命A.推动国家权力中心转移B.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C.促使民主共和政体建立D.强化了民族国家的意识14.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无产阶级革命要同时在几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才能取得胜利。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却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论断。列宁的这一论断A.说明马克思主义不适应形势发展B.是立足俄国实际的正确理论C.否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论断D.明确阐明了二月革命的性质15.某学者进行了一场学术演讲,演讲提纲如下图所示。该学者演讲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生产生活方式的历史大变革B.欧洲一直是世界的科技中心C.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D.科学理论是科技革命的先导二、非选择题(55分)16.【古代生态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古代生态环境保护。先秦时期就有“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的法律规定,此后各朝代也多通过多种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汉代设少府管理山林川泽,少府之下还设置有苑官、林官、湖官等,负责各方面相关事务。唐朝设有虞部郎中、虞部员外郎的官职,其职责包括“掌京城街巷种植、山泽苑囿……因猎之事凡采捕渔猎、必以其时”。汉代《贼律》规定:“贼伐树木禾稼……准盗论”。甚至规定“吏卒不得系马宫外树”。盗伐皇家陵园树木的人可处斩首弃市,失职的官员也要受到处罚。唐律则规定:砍伐树木的人要按照盗窃罪的处罚方式论处。另有《杂律》规定:“诸占固山野破湖之利者杖六十……诸于山陂兆域内失火者徒二年,延烧林木者,流二千里。”——摘编自《唐律疏议》《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思想与立法》等材料二明清时,政府针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有所变动。《明史·食货志》载,“(明仁宗时)山场、园林、湖泊、坑冶、果树、蜜蜂官设守禁者,悉予民。”清朝时,亦开放了大片草原和山地供农民垦荒。皖南、浙北山区山林植被良好,地旷人稀,邻近地区的居民,纷纷携妻带子举家移居于山区开荒。他们大量种植玉米、番薯、花生、兰靛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既可获取口粮,又可作为染料出卖。此举虽了开发山区,但也破坏了山林植被,致使水土流失,泥石流多发,溪河淤塞,稻禾棉桑受损,破坏了正常的生态环境,导致山区和毗连的平原生活生存环境恶化。——摘编自《明史》《明清时期的山林生态环境保护》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唐环境保护的共同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从汉唐到明清环境保护政策的变化及原因。(8分)17.【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03年,陈独秀在《国民日日报》上刊登了许多激烈批判传统文化的文章,例如《箴奴隶》一文中指出:中国人不啻为奴隶,因为他们“感受了三千年奴隶之历史,薰染数千载奴隶之风俗,只领无数辈奴隶之教育,揣摩数千载奴隶之学派,子复生子,孙复生孙,谬种流传,演成根性”。陈独秀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过去的落后和今日的挨打之根本原因,是民族强盛之根本阻力。——摘编自周翠娇、陈光明《论陈独秀的早期民族文化思想》材料二:抗战时期,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空前发展,钱穆对中国民族文化进行了多方面探索。他不赞成五四以来所流行的那种“主张把中国传统全部文化机构都彻底放弃了,如此始好使中国切实学得像西方”的见解。他坚定地认为,中国文化从根本上来说并不差,中国文化的未来决不能寄托在一切向西方学习这种幼稚的想法上面,而有待于中国文化能否进行调整和更新。他反复强调,这种调整与更新的动力并非来自西方文化,而必须来自中国文化系统内部。——摘编自左玉河《特珠性和化越性:钱穆的战时文化民族主义情结》(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初陈独秀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抗战时期钱穆对待民族文化的主张。(6分)18.【世界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5分)材料一在佛兰德,13世纪时乡村工业就已成为城市行会手工业的重要竞争对象。15世纪时英国东南部、德国南部、法国北部、阿拉贡等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乡村工业的兴起,15世纪中后期,一些地方的乡村工业已较为普遍,并形成一些生产中心。从15世纪起,从东欧流入西欧的大宗商品(谷物、木材,后来还有羊毛)不断增多……而从西欧流入东欧的纺织品(包括奢侈品和中档织物)、盐、酒、丝绸等也日益增多。14、15世纪里,西欧经济发展重心开始西倾,商业网也出现西移迹象,里斯本、塞维里亚、伦敦、巴黎、布鲁日安特卫普迅速发展。以前,我们习惯上把中世纪看成黑暗的中世纪。实际上,由于经济、政治生活都具有竞争性,西欧中世纪的技术的应用与传播速度相比较而言是很快的。特别是中世纪后期,这方面的进展相当明显。——摘编自王加丰《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地理大发现新论》材料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一种组织创造和制度创新过程,虽然这个过程是在经济领域进行,但它对其他领域的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区域经济组织内部,大家遵循共同制定的制度,就经济领域的问题进行讨论协商,甚至可以超出经济范围,就相互之间的一些政治外交领域的敏感问题展开讨论,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自刘家骥《世界经济区域化浪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中古晚期经济发展的趋势。(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积极影响。(7分)19.【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鸦片战争前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阶段时期特征第一阶段从远古到西周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先民建立了最初的多民族国家,即夏、商、西周。在这个过程中,“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第二阶段从春秋到秦汉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汉朝统治者千方百计加强中央集权。一些新民族加入,主要有匈奴、南越和西域各族等第三阶段从魏晋到隋唐经过民族交融,这一时期形成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大核心一一唐人。我国各民族初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可分割关系第四阶段从五代到元朝经过分裂,再次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首次形成了一个以蒙古族为统治民族,以汉族为多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第五阶段明清(鸦片战争前)清朝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是几千年来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各方面密切关系所自然形成—摘编自孙进已《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等从材料中任选其中一个或多个阶段,围绕“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参考答案115:CDABACDBBADCABA16.(1)特点:国家高度重视,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设置专门机构和官员进行管理,分工细致,职责明确;保护对象广泛,涵盖了山林、湖泽、草木等多个方面;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时令。(2)变化:从汉唐时期的严格保护到明清时期的相对开放。(2分)原因:明清时期人口急剧增长,土地不足,人地矛盾激化;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对土地的利用率提高;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经济利益,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更加频繁;明清时期政府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减弱。(6分)17.(1)态度:强烈批判,极力否定。(2分)原因:传统文化存在糟粕;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和传播;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简单的手房居间合同
- 副主任护士聘用合同样本
- 兼并企业合同标准文本
- 制造安装合同样本
- 公司购买房产合同样本
- 软件销售合同
- 中标柴油采购合同标准文本
- 加工服装洗水合同样本
- 保险中标后合同样本
- 出租走廊改造房间合同样本
- 2024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限责任公司人才招聘3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八年级国测数学试卷
- 机器搬迁合同范例
- 追觅科技28题在线测试
- 风光储储能项目PCS舱、电池舱吊装方案
- 小学语文中国诗词飞花令集锦
- 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治疗
- NC63全产品培训课件-合同管理
- 2024年中信银行唐山分行招聘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租车位安装充电桩合同范本
- 七年级上册地理填图训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