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广西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广西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广西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广西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命考试时长:90分钟总分10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 D.耒耕耜耕2.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这一政策的是A.西汉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B.汉武帝推行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C.唐代规定一入市籍不得为官D.雍正时期允许浙江“一体贸易”3.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4.两宋时期兼并盛行,贫富分化,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十分突出,有识之士把这种社会问题归结为“田制不立”。井田论、均田论和限田论几乎连绵不绝,但土地兼并现象始终无法根治,这是因为A.封建地主阶级的抵制作用 B.宋朝国家始终没有统一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D.政府禁止农民私自垦荒5.李鸿章曾指出“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洋务运动A.富国强兵,谋求发展 B.同心协力,精益求精C.重用人才,创办企业 D.改革政治,融入世界6.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2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44%。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 B.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C.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 D.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7.下图是近代中国轻工业生产月平均指数增长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晚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8.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系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D.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9.被海内外人士誉为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经济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是A.上海浦东 B.海南特区C.港澳特别行政区 D.深圳特区10.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推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次大会A.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使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D.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11.旗袍由满洲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到合身适体,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A.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B.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12.辛亥革命之前,“太太”一直用于称呼官员的妻子;而民国时期,“太太”成为上流社会和平民百姓共同青睐的称呼。这种变化体现了A.传统礼俗消失 B.科学知识普及C.平等观念传播 D.妇女地位提高13.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2年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诞生。这些交通事业的进步主要是由于A.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B.洋务运动的推动C.“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收回路权运动的开展14.竹枝词中这样描述近代上海的新鲜事物:“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C.近代通信技术传入中国 D.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15.“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A.明朝B.晚清C.民国 D.新中国16.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但是,对于印第安人而言A.“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B.“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C.“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D.“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17.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西班牙 A.当地盛产白银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高 C.不用白银做货币 D.积极参与早期殖民掠夺18.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模范国家”、“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急剧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A.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B.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C.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D.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19.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材料反映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C.三角贸易 D.商业危机20.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造成该时期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B.西方的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美洲新大陆的开发21.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针,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并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B.工业革命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C.英国工人消费水平较高D.工人勤奋劳作使贫富差距缩小22.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由此不能说明A.英国的蒸汽机车制造技术领先世界B.英国科技发展落后美德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D.德国军工技术发达23.19世纪中期,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农民能放心使用复杂的机械,因为他们知道,用电报告知所损坏的机械上任何部件的号码,便可很快获得新的部件并自己完成更换。这主要得益于A.新信息技术的出现 B.新交通工具的发明C.农业机械化的普及 D.标准化生产的形成24.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钢铁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25.1911—1913年间,英国25岁以上人口中,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在德国,1911年时3425个富人平均每人拥有的财产价值532万马克。材料反映出A.英、德两国尚未采取济贫措施B.主要大国之间的经济差距C.当时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6.1879年12月21日,纽约《先驱报》一篇报道写道:“电流,不用煤气,不出火焰,价比油廉,然而却光芒四射。”此文最有可能报道的是A.电灯的研制成功B.发电机的研制成功C.的成功发明D.汽车工业的兴起27.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28.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说明铁路发展A.促进了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B.冲击了当时的社会关系C.彻底结束了英国的贵族制度D.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29.19世纪中叶,纽约成为美国名副其实的“经济首都”,人口更超过了英国的工业中心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的总和。但同时“城市中,复杂、依赖、贫穷和痛苦再加上有古罗马那样的肆无忌惮的奢侈,已取代了朴素、工业自由和财富均等。罪行、犯罪和疾病已进入了城市。”这些现象反映了美国A.工业革命的成就和问题 B.城市化进程的加速C.社会治安逐步失控 D.逐步成为世界经济中心30.下面表格反映了英、美、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时间英国美国德国1860年27.59.161900年191312A.经济危机的影响 B.世界市场的形成C.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材料二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然以数千年一统儒缓之中国,褒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之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矣。——康有为1898年递呈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材料三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严格规定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征?(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述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并简要归纳其理由。(5分)(3)材料三中,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三到图四,反映出中国民众服饰变化的什么趋势?(3分)32.(18分)1500年前后,近代社会的曙光已出现,世界逐步走向一体。但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环境保护日益成为人类社会的重大课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材料二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世界近现代史》材料三下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请回答:(2)根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并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4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工业化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8分)3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材料二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以上材料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9世纪的前期和后期各出现了哪些“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指出这些交通工具革新的动力发明分别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