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生态农业法规及农业政策实施情况调研探析报告》7100字(论文)_第1页
《玉溪市生态农业法规及农业政策实施情况调研探析报告》7100字(论文)_第2页
《玉溪市生态农业法规及农业政策实施情况调研探析报告》7100字(论文)_第3页
《玉溪市生态农业法规及农业政策实施情况调研探析报告》7100字(论文)_第4页
《玉溪市生态农业法规及农业政策实施情况调研探析报告》71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溪市生态农业法规及农业政策实施情况调研分析报告目录TOC\o"1-2"\h\u10792玉溪市生态农业法规及农业政策实施情况调研分析报告 1117221.1玉溪当地生态农业法规和农业政策的现状 1303411.2玉溪当地农业法规、政策实施情况分析 3299861.3玉溪当地农业法规及农业政策的不足 5自古以来玉溪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城市,经过千年的发展形成蔬菜、水果、花卉等优势产业,比如玉溪市通海县的蔬菜种植享誉全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玉溪也比较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玉溪具有“聂耳故乡、云烟之乡、花灯之乡、高原水乡”之美誉。2009年9月18日,第二届中国和谐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玉溪市被授予“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的称号;2010年1月21日,国家住建部城市建设司发出《关于2009年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和城镇拟命名名单的公示》,玉溪市进入公示名单,2月4日,国家住建部正式命名玉溪市为“国家园林城市”。2011年12月玉溪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2012年被纳入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名单。可以说玉溪市集千般宠爱以一身。玉溪一直以来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城市,玉溪农业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污染,这将是玉溪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生态农业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制度保障。只有建立完备生态农业法律体系才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才能够扎实、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玉溪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玉溪,就必须完善地方性法规,通过法治的手段来规范、协调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各类社会关系,促进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1.1玉溪当地生态农业法规和农业政策的现状国家农业立法重在解决全局性、整体性、根本性问题,而我们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显著,国家农业立法难以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完全涵盖全国各地的所有问题,这就各地方在国家农业立法的基础上,细化国家农业立法,强化法律的操作性。为此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15年通过了《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确定昭通等七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时间的决定》,确定玉溪市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时间确定为2016年3月1日[[]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9号)》.[8]看其他国家如何玩生态农业[J].农家之友,2014(12):16.[9]秦炳涛.日本生态农业发展策略[J].中国食品,2015(17):46-49.[10]张晓文.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08,05:23-25.[]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9号)》.[8]看其他国家如何玩生态农业[J].农家之友,2014(12):16.[9]秦炳涛.日本生态农业发展策略[J].中国食品,2015(17):46-49.[10]张晓文.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08,05:23-25.[11]温明振.有机农业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6.[12]张金艳.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现状,问题及对策[J].学术交流,2013,05:74-77.[13]朱文玉.我国生态农业政策和法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14]陈志兴,周利秋.日美国家农业立法的发展趋势及启迪[J].中国农学通报,2005(02):352-355.[15]王有强,董红.国外农业立法的启示和借鉴[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17-20.[16]范秀丽,任大鹏.我国生态农业的立法思考[J].中国市场,2005(32):135-137.[17]王俊凤,郭翔宇,徐嘉辉.我国生态农业的立法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110-112.[18]高飞,陈跃星.论我国高效生态农业的法制保障[J].安徽农业科学,2008(20):8810-8811+8814.[19]韩苗苗.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立法问题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20]吴椒军,李祖永.生态农业的构建及其法律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79-81.[21]张一鸣.我国生态农业法制建设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22]王光忠.论我国生态农业法制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09.[23]朱文玉.我国生态农业政策和法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24]王怀勇.发展现代农业的法治保障[J].法学论坛,2009,24(06):86-91.[25]宁清同,粱亚荣.浅谈我国生态农业的调控与监管法律制度[J].生态经济,2009(02):131-131.[26]秦守勤.我国农业生态化的法律制度完善探讨[J].农业经济,2013(07):6-8.[27]杨建军.完善生态农业法律制度的构想[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05):174-175+211.[28]王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29]夏堃.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法律制度的若干思考[J].河北农机,2019(08):74+76.[30]穆中杰.河南省农业生态保护立法的基本思路[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5(04):20-27.[31]王彦敏.德国生态农业立法的实践及启示[J].审计观察,2018(05):70-71.[32]沈益平.发达国家低碳农业立法实践及借鉴[J].世界农业,2016(09):114-118.[33]张金艳.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完善[J].学习论坛,2015,31(05):75-77.[34]丁锦玲,沈绿野.生态农业相关法律构建和完善[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5,30(02):48-51.[35]张金艳.农业生态补偿呼唤立法完善[J].人大建设,2013(01):38-39.[36]陈跃星.我国生态农业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9.[37]李冬雪.生态农业立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38]郭艳辉,李祯.完善农业立法推进现代农业[J].法制与社会,2007(02):511-512.[39]张志刚,曾昭云,李景龙,杨晓萍,孙元学.对湖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J].作物研究,2003(01):1-1.[40]刘玉洁.德国生态农业园建设对我国的启示[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02):43-46.[41]舒丹云珽.我国生态农业的法制保障研究[J].农家参谋,2017(24):223-224.[42]张百灵,刘国涛.论回归自然的生态农业法制构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0(02):93-101.[43]吴自涛.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实现路径[J].农业经济,2021(03):6-8.[44]许伟.努力做好新常态下农业法治工作[J].农村工作通讯,2015(14):36-38.[45]何磊.农业法律体系建设基本问题分析——评《农业法律基础》[J].中国瓜菜,2020,33(03):94.[46]温容芳.我国生态农业法律制度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9.[47]杨川.法律制度在我国农业生态补偿的实施[J].智库时代,2019(01):1+7.[48]刘玲,杨军,曾玉荣.对我国生态农业法律制度保障的若干思考[J].台湾农业探索,2015(02):31-31.[49]李春华,王合新.《农业法基本问题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0]陈晓平.《我国生态农业法律制度刍议》.长春:吉林大学,2007.[51]姜爱林,于可.日本农业立法概述[J].安徽大学学报,1996(06):77-78.[52]满达人.战后日本的农业政策与农业立法[J].日本研究,1989(03):17-22.[53]丁关良.《日本的农业立法》.世界农业,2001(5).[54]燕艳.农业生态补偿视角下农民环保权益保障的法治研究[J].山西农经,2017(15):13-14.[55]卢珊.基于生态法治建设的贵州少数民族村落农业模式发展研究——评《贵州省情教程》[J].灌溉排水学报,2020,39(12):161.[56]李曦.新中国(1949-2019)农业立法演进规律与发展趋势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57]张冲,赵峰,刘志强.生态农业法律推进机制的构建——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02):37-38+41.[58]李跃龙.贵州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制定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6.[59]梁剑琴,唐忠辉.国外生态农业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04):56-58.[60]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网址/201909/t20190906_2464341.html[6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29):9-47.[62]王燕.论新农村生态环境的法制保障[J].农业经济,2008,01:10-12.[63]JulianM.Alston,DanielA.Sumner.PerspectivesonFarmPolicyReform[J].JournalofAgriculturalandResourceEconomics,2007,32(1)[64]NadineLehrer,DennisR.Becker.Shiftingpathstoconservation:policychangediscoursesandthe2008USfarmbill[J].JournalofEnvironmentalPlanningandManagement,2010,53(5).[65]SureshwaranS,RitchieS.U.S.FarmBillResourcesandProgramsforBeginningFarmers[J].Choices:TheMagazineofFood,Farm,andResourceIssues,2011,26(2)[66]OfficeofPesticidePrograms.UnitedStates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TheFederalInsecticide,Fungicide,andRodenticideAct(FIFRA)andFederalFood,Drug,andCosmeticAct(FFDCA)AsAmendedbutheFood,QualityProtectionAct(FQPA)ofAugust3,1996,73L,9701,March1997[67]McmahonTF,DPh,ChenJ,etal.Us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OfficeOfPesticidePrograms[J].Biological&EconomicAnalysisDivisionMarch,1984,157(April):11–23[65]CzybulkaD.Agriculturalproductionandprotectionoflandandspeciesundernatureconservationlegislation.[German].1997[66]InternationalC.AsurveyoftheimportantmeasurestakenbytheW.GermangovernmentwithregardtoagriculturallegislationandadjustmenttotheEEC.Characteristicsofthesemeasures,resultsandachievementsofthefederationandoftheindividualstates.[M].1968[67]DeselaersJ.[Ecologyandagriculturaleconomy.Problemsforlegislation[Germany,F.R.]].[German][J].Agrarrecht,1979.[68]InternationalC.Newlegislationandjudgementsinagro-environmentallaw.[J].Agrar-undUmweltrecht,2008[69]日本農業法学会.2009annualconventionofJapanAcademicSocietyofAgriculturalLaw:Symposium:CommunitybasedfarmlandmanagementandtheReformedAgriculturalLandAct:experienceandperspectiveinNaganoprefecture[J].農業法研究,2010:3-113[70]InternationalC.AimsandachievementsofJapaneseagriculturalpoliciesandagriculturesincetheAgriculturalBasicLaw.Thedrivingforceofagriculturaldevelopment.TheAgriculturalLandLawsincetheAgriculturalBasicLaw.[J].StudyonAgriculturalStructure,1980[71]NorioS.Thebasiclawoffood,agricultureandruralareas.[J].JaaldBulletinoftheJapanAssociationofAgriculturalLibrarians&Documentalists,2000:1-12[72]TateiwaT.ComparisonofAgriculturalPolicyintheU.S.andtheJapan[J].ビジネス創造センターディスカッション・ペーパー(DiscussionpapersoftheCenterforBusinessCreation),1996[73]ShimogakiS.AgricultureandLawinJapaneseSociety:.2020[74]NovackJL,WpeaseJ,SandersLD,etal.TheHistoryandEvolutionofAmericanAgriculturalPolicy[J].JournalofFinancialDevelopmentResearch,2019[75]ConnerJD.LEGISLATIVENOTE:TheFederalEnvironmentalPesticideControlActof1972[J][76]EpaOU.SummaryofthePollutionPreventionAct[J][77]SikdarSK,JDrahoš,DrioliE.ToolsforPollutionPrevention[M].SpringerNetherlands,1999一是针对全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法规政策。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处理农业废弃物,控制农业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玉溪市先后发布了《玉溪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玉溪市全面推行河长制行动计划(2019~2020年)》、《玉溪市河长制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玉溪市全面贯彻落实湖长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玉溪市河长制办公室关于明确各级河(湖)长工作职责的通知》的通知,2017年9月玉溪市发布了《玉溪市“三湖”生态绿色经济带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2017年发布了《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性文件强调实施农药化肥施用控制与治理工程、加强农膜、秸秆综合利用。玉溪市每年4月发布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点,都会把发展生态绿色农业作为当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2016年玉溪市农业局制定出台了《玉溪市“十三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强调坚持绿色发展原则,不断探索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新技术、新方法,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走“安全、高效、绿色”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切实解决好农业生产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之间矛盾,保护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2019年11月22日玉溪市农业农村局发布《关于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玉农发〔2019〕40号)》。2020年5月19日发布了《中共玉溪市委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指明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主要涉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加强农膜污染治理等内容。二是加强湖泊、山林保护管理的法规政策。1993年,云南省人大制定颁布了《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2007年,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对《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颁布实施了《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随着抚仙湖区域旅游业快速发展,环境保护任务变得更加繁重,《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中的不足逐渐体现了出来,《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已不适应新时期抚仙湖保护的新目标和新要求,经过反复的调研、修改、论证,2016年9月29日,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改后的《条例》共4章37条,分总则、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责任、附则。这一条例成为了保护抚仙湖基础性条例。为加强抚仙湖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及措施。如2009年3月1日起施行的《玉溪市抚仙湖非机动船管理暂行办法》,2014年颁布实施的《玉溪市抚仙湖保护管理实施办法》;2015年施行的《玉溪市抚仙湖资源保护费征收管理办法(修订)》;2018年实施的《玉溪市抚仙湖保护范围限制畜禽养殖管理办法(试行)》加强了抚仙湖的保护和管理,防治污染,改善抚仙湖生态环境,限制畜禽养殖。2018年10月发布了《关于在抚仙湖水域禁止游泳的通告》等。2019年9月审议通过《云南省星云湖保护条例》;2018年11月29日修订通过《云南省杞麓湖保护条例》。这些地方性法规、条例的通过及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玉溪湖泊的生态环境。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玉溪在农业生态法规、农业生态政策的制定上成绩斐然,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内容上与时俱进,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玉溪的生态农业立法始终贯彻国家农业政策,服务于玉溪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严格落实政府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和推行,玉溪市紧跟国家步伐,结合玉溪自然资源条件、农业发展现状逐步的修订完善地方性政策和政府发展目标任务。二是保持地方性法规、政策与国家法律相协调,做到不越位、不走调,维护了法的统一性。地方性农业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律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玉溪的地方农业法规、政策注重与国家法律政策的无缝衔接。如根据《水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结合玉溪市实际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制定《玉溪市抚仙湖保护管理实施办法》、《玉溪市抚仙湖资源保护费征收管理办法(修订)》、《玉溪市抚仙湖保护范围限制畜禽养殖管理办法(试行)》等,保护作为国家战略水资源储备库的抚仙湖,在落实国家政策法律的同时,保证了法律体系的有机统一。1.2玉溪当地农业法规、政策实施情况分析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工程。多年来,玉溪市同全国一样,在涉农特别是生态农业法律、法规贯彻实施过程中,也经历了由弱到强,由局部到全面的逐步强化的过程。玉溪市农业法治工作正在步入依法治农、依法兴农、依法护农、依法建农的法治化管理轨道。主要体现在:市县区各级人民政府认真实施涉农法。我国涉农法律已经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核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为基准,以《种子法》、《畜牧法》、《草原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崭新格局,覆盖了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草原管理、农牧业机械、农牧业科技、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农牧业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玉溪作为云南省农业大市,市委市政府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为发展好玉溪农业,擦亮“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下,许多县、乡也提出了“一村一品”、“一镇一特”建设,做强“烟、畜、果、菜、药”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生态农业镇”等农业发展目标,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各级领导责任,狠抓落实。玉溪市各级政府对实施农业法工作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为农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切实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坚定不移守底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在保护农业自然资源方面,玉溪市采取了以下3项措施:一是做好发展规划,特别是资源保护、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坚持生态立市、环境先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和耕地红线。通过一个个规划的分步实施、接力推进、滚动落实,一以贯之地朝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前进。如2016年《玉溪市“十三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7年9月玉溪市发布了《玉溪市“三湖”生态绿色经济带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2019年启动的《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和《澄江县抚仙湖流域控制性环境总体规划》,2019年发布的《玉溪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二是通过及实施地方性法规、条例,充分发挥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功能,坚持突出重点、综合施策、一抓到底,切实解决玉溪环境资源保护,特别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大问题。玉溪先后实施了《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云南省星云湖保护条例》、《云南省杞麓湖保护条例》、《玉溪市抚仙湖保护管理实施办法》加强湖泊的保护和管理,防治污染,改善湖泊生态环境。同时加强自治条例、村规民约的制定和实施,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森林草原、耕地保护。三是落实耕地保护措施,做好清洁田园工作,增施有机肥、增强地力,提高耕地质量。坚持耕地保护不放松,明确耕地保护责任,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守住基本农田这条红线,实现了耕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在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耕地面源污染,要求做好田园清洁工作,减少化学农药、化肥、薄膜的使用,对农用薄膜进行安全回收处理,提高农业清洁生产水平。大力开展积造农家肥覆盖、秸秆粉碎还田、增肥开发利用、绿肥种植等积极制造有机肥和增肥地力的活动。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玉溪成为了天蓝、水碧、地绿、土净、人幸福的美丽城市。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现代农业稳步发展。近年来玉溪狠抓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十二五”期间,玉溪生产总值由2012年1000.2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415.1亿元,年均增长8.7%。“十三五”期间,全市国民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1360.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949.7亿元,年均递增8.1%。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二,各县(市、区)生产总值均突破100亿元。现代农业发展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经过多年的发展,玉溪烟、菜、花、果、药、畜6大产业量效齐增,红塔区、通海县入围国家花卉、蔬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出了玉溪花卉、通海蔬菜禽蛋、新平和华宁柑橘、元江芒果、红塔区小葱、易门食用菌等一批区域性农产品知名品牌,“褚橙”和“云秀”牌月季鲜切花等已成为响当当的农业“金字招牌”。这些优异的成绩,来源于国家、地方法律法规政策的实施。国家法律的大力支持是玉溪市生态农业得以有效发展的重要保障,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制定是玉溪市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1.3玉溪当地农业法规及农业政策的不足农业地方性立法是国家整体立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法治发展中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地方农业立法是中央农业立法实施的必要辅助,同时也是将农业法律法规具体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玉溪地方生态农业立法及农业政策长足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玉溪地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强玉溪生态环境治理,改善地方生态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同时应该看到,玉溪地方的农业立法,同玉溪高速发展的生态农业客观需求仍存有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立法思路不清,地方性规范体系不完备,并未构成统一整体。地方性农业立法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既要考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要考虑当地的复杂生产实际。所以在做好农业发展长期规划的基础上,考察分析当地农业发展条件、发展现状,发现当地农业发展的规律,制定确实可行的地方性农业法律,用法律的手段促进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地方农业立法成功的关键。从目前玉溪生态立法来看,缺乏整体规划,处于一种“见子打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未像下棋那样通盘考虑。比如为了有效保护抚仙湖,玉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的《玉溪市抚仙湖非机动船管理暂行办法》,2014年11月1日起施行的《玉溪市抚仙湖保护管理实施办法》;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玉溪市抚仙湖资源保护费征收管理办法(修订)》;2018年3月30日发布了《玉溪市抚仙湖保护范围限制畜禽养殖管理办法(试行)》。为保护东风水库水资源先后编制下发了《东风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玉溪市东风水库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玉溪市东风水库水源保护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等文件,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2020年6月召开《玉溪市东风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立法工作座谈会。为了保护新平县哀牢山自然资源2001年制定出台了《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哀牢山县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2014年又废除《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哀牢山县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重新颁布实施了《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哀牢山县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这种“见子打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与社会实际仍存在脱节现象,看似重点突出,实则手忙脚乱,对反响和回应较小的问题不能及时规范,不利于地方生态农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根据玉溪当地发展规划和发展实际,突出重点、找准难点,完善立法,成为玉溪农业立法的关键。二是地方性立法与国家立法衔接度有待提高。地方性立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细化国家农业立法,强化法律操作性的关键。就目前而言,地方性人大、地方政府,针对国家农业立法,主要采取转发、公布、宣讲等方式进行普法宣传。根据国家生态农业立法,细化国家生态农业立法的原则性规定的地方性立法较少。最后形成上有原则性规定、下无可操作性的细化地方性规范。最后致使国家法律虽然效力等级较高、但因不具有可操作性,无法真正的运用其指导地方生态农业的发展。比如,2017年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第五章农药使用,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农业主管部门在农药使用中的职责;但是地方人大、地方政府并未根据该条例中所述的职责对其进行细化,最后致使部分条文很难并运用实际中。三是技术性规程散乱,且效力等级较低。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强,为此玉溪根据玉溪农业发展实际,制定了许多的技术规程及实施意见,比如,《芒果种植技术规程》、《玉溪市2020年主要作物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指导意见》、《农区鼠害监测技术规范》、《关于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这些技术规范虽然在指导农业生产中其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门类繁多,甚至出现一个事项几个技术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