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资料-水资源_第1页
调查报告资料-水资源_第2页
调查报告资料-水资源_第3页
调查报告资料-水资源_第4页
调查报告资料-水资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调查报告资料-----水资源珍惜水资源当我第一次看到海的时候,还很小,浩瀚的大海使我惊叹,我心中自然而然地生出一个概念:水是源源不断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的确,在人们的印象中,水无处不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它是工业的血液,农业的命根子,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小助手·总之,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财富,而且据调查,我们居住的地球还有一个别名叫“水球”,顾名思义,我们的地球上70.8%充满了水。但这么多水,其中海水就占了97%,陆地上的地面水占0.017%,其中又有一半在内海和盐湖之中。淡水的根本来源是雨露,每49年落到陆地上的水只有10.5万立方米,而这其中的2/3又被植物蒸腾或地面蒸发掉,只有1/3,即3.75万立方米的水可供人类利用。这么少的水足够我们用吗?答案是否定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当人们看见水龙头的自来水“哗啦哗啦”地流的时候,就总是视而不见,不愿上前一步关掉水龙头?为什么当一些人往江河海湖扔垃圾的时候,他们想不到这对水的污染有多大?为什么当工业污水“哗啦啦”地流进江河海湖时,看着原本清澈的水变成污水时,人们并不感到痛惜?为什么当·其实,人类现在是慢性自杀,他们毫不痛惜地污染、浪费水资源,然而,水又是多么的宝贵呀!如果现在不好好珍惜水资源,未来的水将像油一样珍贵。所以,我们要搞好水的循环利用。利用天然淡化器将海水淡化处理,这样做既环保又省钱,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水源的问题解决了,如何用呢?人们应该多发明如“电解水分子洗衣机”等节水产品,“电解水分子洗衣机”利用电解水分子的原理,让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吸收衣服里的赃物,电解出的氢原子可以作为环保汽车的燃料,既不损害衣物纤维,又为汽车提供动力能源,还为环保事业尽了力,何乐而不为呢?尽管现在有很多节水产品,但最重要的还是靠人们自己——不浪费,不污染水资源,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水资源。啊!人类快觉醒吧!如果我们不珍惜水资源的话,将来地球上流下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先说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平方米左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水量为2100多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就有400多座缺水。特别是西部地区缺水非常严重,一些山区地方连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的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的3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预计到20xx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口缺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21世纪水资源正在变成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水资源问题已不仅仅是资源问题,更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

人是自然的产物,但人类的发展却是在毁灭自然中进行的。地球诞生大约45亿年,地球生命发生大约35亿年。人类的出现不过300万年历史。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文明不过6000年。在300年以前的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人类与自然基本上能够和谐相处。但在工业革命以来的300年,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已经接近自然对人类生命的支撑极限。照目前的开采规模,石油天然气最多够耗50年,煤炭最多够耗100年;到20xx年,地球上的大多数矿产资源包括铜、铝、锡、锌、金、银等都将被开采完毕。今天,环境和生态危机已经充分显现:南极臭氧层空洞在不断扩大;全球气候变暧,温室效应在使海平面不断上升;工业生产带来的大气污染、海洋与淡水污染、土壤污染、化学污染相当严重;森林覆盖率大幅锐减、土地沙化荒漠化日益严重;人类疾病发病率在上升,物种灭绝在加速,等等。总之,地球资源在骤减、生态环境在恶化,人类在以物质为中心的飞速发展中,再发展、持续发展的条件却在不断丧失。

第二篇:水资源统计调查报告20xx7700字

水资源统计调查报告

摘要:我国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任重道远。如此重要,水滋养了人类,但同时又让人类面临着水枪所带来的生存安全危机。现对1998—20xx年间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与水资源总量相关数据的关联及比较来分析我国水资源状况。

关键字:水资源人均节约

Summary:Ourcountry'sseverewaterresourcequestionbecomesthefocusthatthepublicpayscloseattentiontoagain.Weshouldfullyrealize,saveandprotectthewaterresource,realizethesustainableutilizationofthewaterresource,shoulderheavyresponsibilities.Soimportant,waterhasnourishedthemankind,butletthemankindfacethesafecrisisofexistencethatsquirtsbringsagainatthesametime.Ofourcountrypercapitawaterresourceamountandwaterresourcetotalamountrelevantdatarelatedcoming,analyzingofourcountrywaterresourcestaterelativelyto1998yearnow.

Keyword:WaterresourcePercapitaThrift

引言:地球上据估计水的总体积约为13.8亿立方公里。其中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且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的冰雪中。目前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只有地下淡水平线、湖泊淡水和河床水,三者总和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77%,除去不能开采的深层地下水,人类实际能够利用的水只占地球上总水量的0.2%左右。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19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着重从20xx年以来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状况。

一、收集统计年鉴2008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水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自19xx年以来,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人均水资源量随着不断地减少,为此对全国水资源量数据建立相关的分析方程,通过统计的相关原理进行说明随着人口的增长,造成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预测水资源是否会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二、模拟回归方程

编辑1998—20xx年的人口总数(x)和人均水资源量(y)的统计数据,模拟散点分布图

(图1)

从图中趋势线走向可以确定两者为线性关系,建立直线回归分析表

(一)回归方程的确定(由图1可知)

y=-0.0869539x+13347.348

(二)模型的检验

1.标准差检验

通常采用

syy

来衡量标准差的相对大小,运用Excel计算结果显示:sy?278.379074,

s

y

y

?

278.3790742157.1

?0.12905306(小于15%),则认为预测模型比较好。

2.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对于回归结果,无法衡量自变量x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了因变量y,所以我们用判定系数来概括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判定系数r越接近1就表明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模拟越好,运用Excel计算结果显示:r?0.66494688,接近于1,说明该模型对实际数据的拟合较好。

2

2

3.显著性检验

由于考察的是单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所以只有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运用Excel计算结果显示:t=2.3064204,拒绝零假设,表明人口总数对水资源总量有显著影响。

三.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单值预测

例如:x=140000万人时,预测值y=1173.7975,这个预测值结果表明,当人口总数达到14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就只有1173.7975立方米了。

就此看来随着我国的人口总数不断地增加,以及水资源利用的一些不合理与严重的水污染,成为了人均水资源量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人口的增长与人均水资源量的减少密切相关。到20xx年我国人口达到16亿峰值时,人均占有水资源将降至1000立方米左右,已接近用水紧张国家的指标。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对有限的水资源,应加强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在此前提下,经过努力,我国有条件在人均年用水量450—500立方米较低的用水标准下,实现经济发展的第三步战略目标。

四、结论与倡议

(一)中国人均年用水量

1、中国人均年用水量,从建国初期不足200立方米增长到19xx年的450立方米,进入九十年代基本保持在450立方米上下。而同期我国的粮食产量和国内生产总值却有长足增长。参照世界高经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在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持人均年用水量大体稳定在450—500立方米,经过努力是可以办到的。2、19xx年全国人均用水量450立方米,19xx年为435立方米,19xx年各省市区的用水指标见附表2。从附表2同样可以看出,人均GDP比较高的省市,人均年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都比较低。说明人均年用水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占有水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节水水平等有密切关系。北方各省市区以北京、天津人均GDP最高,但人均年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都较低。南方各省市区中,上海、浙江、广东的人均GDP名列前茅,而人均年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也都较低。但这些省市的万美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均高于世界高经济收入国家(如美国、日本)的5—10倍,表明节水还有潜力。

3、全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平均在0.3—0.4,与先进国家的0.7—0.8相比,我国灌区用水效率落后了30—50年。水分利用效率0.6—1.0千克/立方米。以色列通过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水分利用效率已从19xx年的1.2千克/立方米提高到19xx年的2.6

千克/立方米。我国山东桓台县1997—19xx年实施综合节水措施后,水分利用效率已提高到2.02千克/立方米,北京南邵乡1994—19xx年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已达2.3—2.4千克/立方米。其它地方,如山西留屯,河南商丘、清丰等试验田、示范区的水分利用效率也都接近或超过2千克/立方米。这些资料表明,我国农业节水增产的潜力还很大。

(二)发展前景

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对有限的水资源,应加强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在此前提下,经过努力,我国有条件在人均年用水量450—500立方米较低的用水标准下,实现经济发展的第三步战略目标。

(三)倡议

1、充分认识当前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从自身的一点一滴做起,无论是在家中、工作单位和公共场所都能注意节约用水,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2、增强广大市民爱水意识,积极参加保护水资源的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宣传水情知识、传播节水理念、推广节水器具,坚持一水多用,从节约厨房一盆水、浴室一缸水、洗衣一桶水做起,珍惜每一滴水,认真学习节水知识,推广节水办法,创新节水技术,努力做科学节水的推动者。

3、加强节约用水宣传,提高市民节水意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节水宣传教育活动使节水意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大家树立正确的用水观念,科学的用水制度和合理的用水方式,从我做起,身体力行,积极倡导身边的每个人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形成一个爱水、惜水、节水的良好社会风气。使有限的水资源满足人民生活、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

4、用水单位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活动。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管理制度和措施,积极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淘汰技术落后的耗水量大的用水设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以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型用水器具,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

6、加快推进对非居民用户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的实施。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对用水单位实施计划用水管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作用,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7、切实加强计划用水和节水管理。各单位必须按照《湖南省用水定额》规定的用水指标和市城市用水管理办公室下达的年度用水计划用水,认真分析用水情况,进一步明确节水目标,采取节水措施。

8、加强单位内部供水管网查漏工作。建议利用水平衡测试等方式,对内部供水管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严防跑冒滴漏。

9、洗车行业应当安装水循环使用设备,禁止洗车水直接排放。推广利用中水或无水洗车技术。

10、浴池、游泳池等用水量大的公共场所和生活小区的水景观,要配备水处理循环应用装置。对没有配备水处理循环应用装置的采取暂停或关闭措施。

11、环卫绿化优先采用再生水,尽量减少自来水用量。

12、基建用水单位做好建筑养护用水的回用工作,做到少用和不用自来水。

让我们紧急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处处节约用水,迅速掀起一个节约用水的新高潮!

参考文献

【1】刘定祥、樊俊花统计学基础[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Officeexcel统计帮助

【3】李晓超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重做。这不是调查报告,因为不是你去调查的。你选题没有意义,水资源是自然资源,有一定量,理所当然的人多人均就少。刘定祥

文章规范

1、篇名

篇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篇名,用较小字号另行起排。篇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

2、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

2.1文章均应有作者暑名。作者姓名置于篇名下方。

2.2对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加圆括号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3、摘要

摘要应能客观地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一般不超过200字,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排在作者署名与关键词之间。英文摘要的内容一般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中文摘要前以“摘要:”或“[摘要]”作为标识;英文摘

要前以“Abstract:”作为标识。

4、关键词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可选3~5个,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words:”作为标识。示例:

关键词:《左传》;语言艺术;修辞;交际语言中国分类号:A81;D05示例:文章编号:1000-5293(1999)01-0066-09

5、作者简介

对文章主要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等作出介绍,其前以“作者简介:”或“[作者简介]”作为标识。一般排在篇首页地脚,置于收稿日期(或基金项目)之后。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简介可以在同一“作者简介:”或“[作者简介]”标识后相继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示例:

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

6、正文

6.1文内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问号、叹号、省略号除外)。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4级。大段落的标题居中排列,可不加序号。层次序号可采用一、(一)、1、(1);不宜用①,以与注号区别。文中应做到不背题,一行不占页,一字不占行。

6.2用字应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除某些古籍整理和古汉语方面的文章外避免使用旧体字、异体字和繁体字。简化字应执行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以19xx年7月7日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以19xx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准。

6.3标点符号。除前引号、前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外,其余都应紧接文字后面,不能排在行首。夹注及表格内的文句末尾不用句号。著作、文章、文件、刊物、

报纸等均用书名号。

6.4数字使用。凡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记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多位的阿拉伯数字不能移行。4位以上数字采用3位分节法,即节与节之间空1/4字距。5位以上的数字尾数零多的,可以“万”、“亿”作单位。数字作为语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应使用汉字。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所表示的概数均使用汉字数字。

6.5插图和照片应比例适当,清楚美观;图中文字与符号一律植字。插图应标明图序和图题,序号和图题之间空1字;图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仅有1图者于图题处标明“图1”;图题一般居中排于图的下方。图一般随文编排,图较多时也可集中排在文末或其他适当位置。插图的横向尺寸不超过版面2/3者,图旁应串文。图需卧排时,应顶左底右。插页图版可另编页码,并在图版上方标识文章篇名和所在页码。

6.6表格应结构简洁,具有自明性。尽可能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表格应有表序和表题。序号和表题居中排于表格上方,两者之间空1字。表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仅有1表者,于表题处标明“表1”。表内数据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个位数、小数点位置应上下对齐。相邻行格内的数字或文字相同时,应重复填写。表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表。表格的横向尺寸不超过版面2/3者,表旁应串文。表需卧排时,应顶左底右;需跨页时,一般排为双面跨单面;需转页时,应在续表上方居中注明“续表×”,表头重复排出。

6.7文稿中的计量单位应严格执行GB3100-3102-93《量和单位》的规定。

6.8文稿中的数学公式应简明、准确地表达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一般另行编排,主辅线须区分清楚。在不引起误解的前提下,某些公式也可夹在文句中间。数学公式的编排,应遵循量、符号的书写规则。

7、致谢

致谢是作者对认为需要感谢的组织或个人表示谢意的文字,排于注释及参考文献之前,字体应与正文有所区别。

8、参考文献

8.1参考文献的著录。在引文处按论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

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在同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需表明引文具体出处的,可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页码或章、节、篇名,采用小于正文的字号编排。

8.2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要齐全,其排列顺序以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准;参考文献列表时应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序号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示;每一条目的最后均以实心点结束。

8.3各种参考文献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采用字母“A”标识,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采用单字母“Z”标识。对于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及电子公告等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需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MT-磁带,DK-磁盘,CD-光盘,OL-联机网络,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光盘图书,CP/OL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注其载体类型。

8.4参考文献著录的条目以小于正文的字号编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