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梅岭三章》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课《梅岭三章》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课《梅岭三章》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课《梅岭三章》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2课《梅岭三章》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

1.了解作者及诗歌的写作背景,朗读诗歌,理解诗歌

内容。2.分析诗歌的写作特点,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3.体会诗中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助读资料

溯源导读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

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酷爱文学,一生

创作了大量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革命诗词,留有《陈毅诗词选

集》等,被尊为“元帅诗人”。本诗是陈毅在1935至1937年间在江

西、广东梅岭山脉开展游击战争时写的。陈毅虽然被国民党四十六

师围困,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

矢志不移。

主题解读《梅岭三章》是诗人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创作的一组政治

抒情诗。抒写了诗人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

精神,表达了诗人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写法品读构思独特,极富艺术魅力:这组诗由三首短诗组成,其形式上

独立成篇,内容上却紧密呼应,互相关联,构成一个整体。三首诗

分别从过去、现在和未来着笔,分别寓意必战、必胜、必成,全面

地展现了诗人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积累助读诗人创作时,或模仿前人诗句,或化用前人诗意。如本诗首章

第三、四句与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相

似;次章后两句与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异曲同工。

结构导读重难突破1.

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这三首诗各自着重写什么,表现了诗人怎

样的革命精神?(分析诗歌的情感)

①回首征程,表现了诗人对革命事业至死不渝的坚贞气节;②勉

励战友奋勇杀敌,期待捷报频传,表达了诗人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

念;③展望未来,表现了诗人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为革命英勇献

身的大无畏精神。

2.

请赏析“人间遍种自由花”这一句诗。

诗人用“自由花”比喻革命胜利的前景,“遍”字表现了诗人对

革命前途的展望,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信心。此句想象丰富,充分

表现了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

基础训练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jié

bào(

捷报

)(2)yán

luó(

阎罗

)(3)xuè

xīnɡ

fēnɡ(

血雨腥风

)(4)qǔ

chénɡ

rén(

取义成仁

)捷报阎罗血雨腥风取义成仁情境语段综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引领者。在历尽艰辛的硝烟

岁月中,英雄们信仰坚定、

;在波澜壮阔的建设时期,英

雄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在和平年代,英雄们负重前行、无私奉

献。崇敬英雄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纪念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为了

发扬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磅礴力量。英雄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能在关键时刻义无反

顾、

,更在于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崇高风范和英雄精神。2.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

视死如归

凝聚

挺身而出B.

两肋插刀

聚集

铤而走险C.

视死如归

聚集

挺身而出D.

两肋插刀

凝聚

铤而走险解析:“视死如归”指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凝

聚”指聚集;积聚。“挺身而出”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

勇敢地站出来。A3.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分析病因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的目的”和“是为了”句式杂糅,应把“的目的”删掉;②

“发扬”与“作用”搭配不当,应把“发扬”改为“发挥”。

4.

综合性学习南岭中学拟组织学生参加“网上祭英烈,云端寄哀

思”网上凭吊革命先烈活动,通过线上祭扫、云端追思的方式,引

导广大青少年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基因。请你参与其中。(1)【活动一:献词献唱】同学们想为烈士云端献词献唱,下列准

备的节目中,不.恰.当.的是(

D

)A.

诗朗诵《梅岭三章》

B.

诵读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C.

诗朗诵《假如我是一只鸟》

D.

诗朗诵艾青的《鱼化石》解析:《鱼化石》作为咏物诗,借一种生物被无辜尘埋的血淋淋的

事实描述,抒发了对逝去生命的祭奠与惋惜之情。与本次活动“引

导广大青少年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基因”的目的不符。D(2)【活动二:云端课堂】学校想招募义务讲解员录制讲述英烈故

事的视频上传到网站上供大家学习。小南想报名参加,但母亲认为

初三面临升学考试,学习紧张,不同意他参加,请你帮助小南说服

他的母亲。

示例:阿姨,小南做志愿者讲述英烈故事的活动很有意义,既能

锻炼他的朗读能力,又能让他了解历史。烈士的红色革命精神也能

净化心灵,有利于小南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能促使他养成节约

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您说对吗?

示例一:毛泽东。他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两三点

钟才休息;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在新时代,

青少年应该向毛泽东学习,刻苦勤奋,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升

自我能力。

示例二:周恩来。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

实际经验;他温和文雅,善于和人交往。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像周

恩来一样具备冷静理智、文明礼貌的品质。

(3)【活动三:名著阅读】为了更好地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

请你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结合书中的某位人物,并联系与

其相关的具体情节内容,谈谈新时代青少年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群文阅读十六字令三首①毛泽东(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其三)山,刺破青天锷②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注释】①十六字令三首:这三首诗都写于长征时期。②锷:

锋利的宝剑。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快马加鞭的战士回头一看,那高入

云霄的山峰,离天只有三尺三寸了。B.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骑着马在山中奔驰,感到一座座高

峰像倒海翻江般卷起巨大的波浪。C.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站在山上,用利剑刺破青天,剑没

有半点残损。D.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就是天塌下来了,山也能把它顶住。C解析:“山,刺破青天锷未残”意为:山啊,刺穿苍天锋刃依然尖

锐。此处并不是指站在山上,用利剑刺破青天,而是指山的高耸入

云,是对山的一种感慨和赞美。2.

结合这三首诗的内容,根据表格的相关提示,完成相关内容。

(4分)山内容山的特点展开“想象的翅膀”后的感悟(1)

⁠高红军跨越高山后惊喜自豪之情卷巨澜(2)

⁠红军急速进军的磅礴之势锷未残(或:

拄其间)(3)

⁠(4)

⁠离天三

尺三

(或:

多)

红军坚忍不拔、排除万难

的精神

3.

回归教材本组诗与《梅岭三章》都抒发了革命者大无畏的革命

情怀,但写作内容却不太一样,本组诗里大量写景,《梅岭三章》

却对景色只字未提,你能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谈谈你的见解

吗?(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