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十五从军征》,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

细致品味诗歌的语言,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出老兵返乡后的悲惨画面,深入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深切的反战主题和对战争中受苦人民的深切同情。3.

学习运用外貌、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情感的写作手法,提升诗歌鉴赏能力。4.

了解古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增强对和平生活的珍惜之情,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准确把握诗歌的大意,如“冢”“窦”“雉”“旅谷”“旅葵”等。2.

体会老兵返乡后的孤独、凄凉和悲哀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悲剧氛围。3.

反复诵读诗歌,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通过朗读传达出诗歌的情感。(二)教学难点1.

领会诗歌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理解诗中景物描写对烘托老兵形象和情感的作用。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代战争的残酷性和非人道性,培养学生对和平的深刻理解和追求。3.

让学生理解老兵这一人物形象所蕴含的社会意义,以及诗歌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三、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有关古代战争的视频片段,视频中展现战争的残酷场面,如硝烟弥漫、士兵厮杀、百姓流离失所等画面,同时配以悲壮的音乐,营造出沉重的氛围。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细节,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教师:“同学们,当我们目睹这些惨烈的画面,仿佛能听到历史的悲叹。战争,如同恶魔的利爪,无情地撕裂着人们的生活。在古代,战争频繁爆发,无数百姓被迫卷入其中,家破人亡。今天,让我们走进一首反映战争苦难的古诗——《十五从军征》,去聆听一位老兵的血泪控诉。”2.

利用多媒体课件,简要介绍《十五从军征》的创作背景,说明它是一首反映汉代战争时期士兵悲惨遭遇的乐府诗,让学生对诗歌的时代背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展示一些汉代战争的图片资料,如战争场景、士兵行军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这首诗诞生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汉代的边疆战争不断,大量的青壮年男子被征召入伍,他们背井离乡,奔赴战场,一去就是数十年。这首诗就是以一位老兵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二)初读诗歌1.

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十五从军征》,语速缓慢,语调低沉,读出诗歌的悲伤和凄凉之情。学生一边倾听,一边在课本上标注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注意诗句的停顿和韵律。教师:“请同学们静下心来,跟随老师的声音,走进这位老兵的悲惨世界。”2.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倾听学生的朗读,及时纠正学生在读音、节奏方面出现的错误,如“羹(gēng)”“贻(yí)”等字的读音。教师:“大家自由朗读的时候,要像一位沧桑的老人在诉说自己的故事,声音要饱含情感,同时注意字音的准确。”3.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从字音、节奏、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被评价的学生要虚心接受意见,然后再次朗读,争取有所进步。教师:“现在,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为我们朗读这首诗?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的声音,感受他对诗歌的理解。”(三)理解诗意1.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诗歌大意。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尝试共同解决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推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大家先自己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就像在探索一座古老的城堡,看看能不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小组的力量,找到其中的宝藏。如果遇到困难,老师会在一旁为你们指引方向。”2.

教师重点讲解“冢”“窦”“雉”“旅谷”“旅葵”等较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通过展示图片、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疏通诗意。例如,展示“冢”的图片,解释为“坟墓”;用“狗洞”来比喻“窦”,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对于一些古今异义词,如“十五”“八十”等,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其在古代的含义与现代的不同。教师:“‘冢’就是我们看到的坟墓,在诗中,那一座座坟墓代表着无数生命的消逝。‘窦’呢,就像我们家里的狗洞一样,这里是说老兵的家破败不堪,房屋墙壁上出现了孔洞。大家想一想,这样的景象说明了什么呢?”3.

学生再次朗读诗歌,边读边在脑海中勾勒出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读时,适当调整语调,突出诗歌的情感变化。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朗读这首诗,这一次,要让每一个字都在我们的心中勾勒出一幅清晰的画面,感受老兵的悲惨命运。”(四)赏析诗歌1.

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其意境。教师用生动、悲怆的语言进行描述,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一个起点,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所想象到的画面。教师:“在那片荒芜的土地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兵,步履蹒跚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曾经的村庄如今已面目全非,到处是野谷丛生,野兔在那破败的屋舍间穿梭。走进家门,看到的是野谷在井台上生长,井台上的葵菜在风中摇曳。屋内尘土堆积,蛛网横生,墙壁上的洞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这幅画面,然后说一说,你心中的老兵此时是怎样的心情?”学生发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进一步描绘出诗歌的意境之悲,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歌所营造的凄凉氛围。教师:“大家的描述都很生动,我们仿佛能看到老兵那迷茫、痛苦的眼神,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绝望和无助。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它能让我们穿越时空,与古人同呼吸,共命运。”2.

分析老兵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字句中寻找线索,如老兵的外貌、动作、语言等,体会老兵的情感变化,并结合诗歌的背景,深入理解老兵的内心世界。教师:“从诗中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兵的年龄和他的经历?他在看到家乡的破败景象时,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大家仔细品味诗歌,找出答案。”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进行点拨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老兵的形象和情感。教师:“‘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兵服役时间之长,他的一生几乎都在战争中度过。‘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些描写展现了家乡的荒凉破败,老兵看到这样的景象,心中必定充满了悲伤、无奈和对战争的痛恨。他的情感是复杂而深沉的,既有对家乡的眷恋,又有对战争的控诉。”3.

探讨诗歌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如野谷、野兔、野葵等,理解这些景物是如何烘托老兵的孤独、凄凉和悲哀的情感的。教师:“同学们,诗中的这些景物描写仅仅是为了描绘一幅破败的画面吗?它们和老兵的情感有什么内在联系呢?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学生小组讨论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提升,让学生对诗歌的艺术特色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诗中的景物描写并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与老兵的情感紧密相连。野谷、野兔、野葵等景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村庄的荒芜和死寂,衬托出老兵的孤独无依。这些景物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出老兵内心的凄凉和悲哀,这就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通过这种手法,诗人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五)拓展延伸1.

介绍其他反映战争苦难的古代诗歌,如杜甫的《兵车行》、王昌龄的《出塞》等,通过多媒体展示这些诗歌的名句和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不同诗人对战争的描写和思考,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同时,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这些诗歌,进一步体会古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教师:“古代有许多诗人都用他们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杜甫在《兵车行》中写道‘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王昌龄在《出塞》中也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些诗句都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苦难。课后,同学们可以找来这些诗读一读,感受古代战争的沉重。”2.

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小型的辩论活动,辩题是“战争是否能带来和平”。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让他们在课后收集资料,准备辩论内容。通过辩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同学们,战争与和平是人类历史上永恒的话题。有人认为战争是实现和平的手段,有人则认为战争只会带来更多的灾难。下节课我们将进行一场辩论,希望大家能充分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六)课堂小结1.

回顾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教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再次描绘诗歌中的悲惨画面,让学生在脑海中重现老兵返乡的情景,感受战争的残酷。教师:“在这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个充满悲伤的村庄。老兵那瘦弱的身影在荒芜的土地上显得格外凄凉,他眼中的绝望和无奈让我们痛心疾首。那破败的房屋、丛生的野谷和葵菜,都在诉说着战争的罪恶。”2.

总结老兵的情感和诗歌的主题,强调诗歌所传达的反战思想和对和平的渴望。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师:“这首诗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痛,老兵的遭遇是无数战争受害者的缩影。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时也要努力让和平的阳光普照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七)布置作业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