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时作业15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25/00/wKhkGWeizKKADkJtAAGbJZ6qOg8552.jpg)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时作业15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25/00/wKhkGWeizKKADkJtAAGbJZ6qOg85522.jpg)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时作业15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25/00/wKhkGWeizKKADkJtAAGbJZ6qOg85523.jpg)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时作业15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25/00/wKhkGWeizKKADkJtAAGbJZ6qOg85524.jpg)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时作业15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25/00/wKhkGWeizKKADkJtAAGbJZ6qOg855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9课时作业15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基础巩固1.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变更与发展的内在关系是()A.联系构成事物的变更,变更的实质就是发展B.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更和发展C.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变更发展的根本动力D.发展是事物变更的趋势,事物的变更确定了事物的发展解析:变更有两种性质的变更,不都是发展,A项错误。联系推动了事物的变更发展,但不是根本动力,C项本身错误。D项本身错误。答案:B2.生命物质在进化与发展进程中,经验了由无机物到有机物,由简洁生命物质到困难生命有机体,从单细胞生物到脊椎动物的过程。这一事实表明()A.自然界是发展的 B.人类社会是发展的C.相识是一成不变的 D.相识是运动变更的解析:生命物质的进化与发展是自然界的发展,不是社会、相识的发展,故B、D两项错误。人的相识不是一成不变的,C项错误。答案:A3.“学不行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这一古语体现的思想是()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D.承认世界的物质性答案:B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的运动和变更B.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答案:C5.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况认为:“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这一观点()A.否认了物质运动的客观性B.否认了物质与运动不行分C.否认了物质运动的普遍性D.否认了事物的发展解析:荀况认为事物变更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事物的发展。A、B、C三项对题中观点理解错误。答案:D6.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长,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将给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材料说明()①人们可以依据事物的属性,建立新的联系②自由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可以主观创建④正是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更和发展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一带一路”是我们依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的新的详细联系,有利于促进事物的发展,①④正确。②不符合题意,③观点错误。答案:C7.(2024年广西桂林高三期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仔细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创建性地开展工作,治国理政各项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广阔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这是基于()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事物是变更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创新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国家兴盛发达的不竭动力④详细问题详细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A.②③ B.①④C.①③ D.②④解析: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这些成就说明事物是变更发展的,应当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创建性地开展工作”基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国家兴盛发达的不竭动力。②③符合题意。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观点错误。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④观点错误。答案选A项。答案:A8.1928年,弗莱明发觉了青霉素。经过从动物试验到人体试验的长期反复过程,1942年,青霉素成为人类战胜病菌的有力武器。但是,青霉素不能治疗结核菌等病菌的感染。之后,人们又发觉了金霉素等,形成了抗菌素家族。这表明()①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②新事物发展不行能一帆风顺③新事物在与旧事物的斗争中成长④新事物发展要经验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A.①③④ B.②③C.①②④ D.②④解析:本题以有关抗菌素家族的材料为情境,考查对新事物、旧事物概念及二者关系相关学问的理解。首先,仔细阅读试题的材料,就能概括出本题说明的是人们先后发觉了青霉素和金霉素。其次,要清晰本题说明的是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区分不在于出现的先后依次,而要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青霉素与金霉素两种抗菌素都是抗菌素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兄弟、姐妹”的关系。金霉素的发觉,并不构成对青霉素的否定,不能将青霉素视为旧事物。由此可将①③予以解除。“长期反复过程”体现作为新生事物的青霉素和金霉素的发觉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同时从青霉素到金霉素抗病毒感染的效果来看,也是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答案:D实力提升9.(2024年江西高三六校联考)9年前高考时,安徽省考生徐某在试卷上乱写一通,以此表达对高考制度的不满。之后,他随父亲外出打工,而如今正在为2024年的高考复习备战。徐某的幡然悔悟得益于他的打工经验和近年来高考制度改革的成效。徐某的人生经验对我们的启示()①坚持从科学理论动身,反对唯心主义观点②坚持实践的观点,从相识到实践再到相识③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④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观点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徐某9年前表达了对高考的不满,而今幡然悔悟,其人生经验启示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人生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重点,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观点。③④符合题意。徐某启示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动身,而不是从科学理论动身,①观点错误。实践确定相识,要坚持实践的观点,从实践到相识再到实践,②观点错误。答案选D项。答案:D10.我国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事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下列诗句与材料所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①年年岁岁花相像,岁岁年年人不同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题干中龚自珍的话体现了发展的哲学原理。中①②体现了发展的哲理。③体现了联系的观点。④体现了运动的观点。③④不符合题意要求。答案:A11.“一文钱的不义之财就可以让人的肌体与灵魂一寸一寸地产生病变,直至腐败”。下列古语与这句人生警句蕴含的哲理相一样的是()A.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B.泾溪石险未覆舟,平流无石却沉沦C.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解析:材料中的人生警句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D项中古语与材料中的警句蕴含的哲理相一样。A项体现了敬重、相识和利用规律。B、C两项体现了冲突双方在肯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答案:D12.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及与其相互作用的气候、水、土、光和热等四周无机环境所构成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断促进自然界的发展。这表明()①联系和发展是密不行分的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变更发展③事物发展会促进事物之间的联系④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组合式的选择题可以先用解除法,把本身表述错误、与本题无联系的学问点解除,缩小选择范围。联系会推动事物的发展,③表述错误,解除,只能选B项。答案:B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据此回答13~14题。13.从哲学的角度看,诗句主要体现了()A.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B.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解析:这句诗是说:春归花落,根蒂仍在,来年春风吹来,又是一片花的海洋。蕴含着“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这一哲理,故选B项。答案:B14.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的主题思想有一样的地方,那就是()A.新事物是不行战胜的B.规律是客观的C.物质确定意识D.一切从实际动身解析:本题诗句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题思想都是说新事物必定代替旧事物,即新事物是不行战胜的,选A项。答案:A15.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解析:本题以古诗中的经典诗句为背景,考查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一学问点,重在考查获得信息、调动和运用学问的实力。“无边落木萧萧下”是指旧事物的灭亡,“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指有生命力的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势不行挡,因此,该诗句体现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应选①。③较为干脆地体现了这一哲理,应选。②④与题意无关,故不选。答案:A16.“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体现了()A.社会发展总是循环往复的B.人类社会是变更发展的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建者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解析:该题以古诗句为材料,考查了事物是变更发展的这一学问点,意在考查获得和阅读信息及运用相关学问的实力。该诗句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体现了人类社会是变更发展的,故选B项。A项认为社会变更是循环往复的,否认了事物的发展,是错误的。C、D两项表达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答案:B17.下列观点中能同时体现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特征的是()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②唇亡齿寒③邯郸学步④吐故纳新A.①④ B.①③C.②③ D.②④解析: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观和发展观,①④同时体现两个特征,符合题意。②只体现了联系观,不符合题意。③是形而上学的做法。答案:A创新应用18.读图回答问题:生产工具的发展经验了一个由简洁到困难、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1)上述材料反映了辩证法的什么观点?(2)发展的普遍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上述材料反映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变更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更和永恒发展的世界。(2)①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洁到困难的过程。②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③人的相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学问积累总会经验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19.20世纪50年头,为解决吃饭问题,10万转业官兵到“北大荒”垦“荒”。之后,“北大荒”经验了四次大规模的开发。如今,每年粮食总产达70多亿公斤的“北大荒”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度地排水、开垦和捕猎,“北大荒”原有的生态环境渐渐恶化,湿地面积缩小了一半,多种动物了无踪迹,土地沙化、流失严峻,旱涝灾难频繁,使种粮效益大幅度下降。为爱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随即又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湿、还“荒”安排。请回答:(1)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北大荒”从垦“荒”到还“荒”的历史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2)现代社会,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社会发展理念?答案:(1)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哲学道理,当时的“垦荒”和今日的“还荒”都是从客观实际动身的结果。由于客观实际发生了变更,决策也要随之发生变更。从“垦荒”到今日大规模退耕“还荒”,“北大荒”人绝非在做简洁意义上的重复轮回,而是体现了“北大荒”人从向自然宣战到敬重自然、善待自然的历史性转变。(2)应当不断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公允正义、诚信友爱、充溢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0.材料一下图是“微笑曲线”示意图。图中的两条曲线均呈现U型,好像微笑的嘴型,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微笑曲线”示意图: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每年服装出口总额约占全球服装出口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但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超过10%。因为缺乏面料开发、品种款式设计的实力和国际市场营销的渠道,企业只能接单、缝制和加工,得到很少的加工费。假如中国生产的服装在国外市场上售价100美元,我国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个人房屋借款合同格式版(2篇)
- 2025年二手办公家具转让协议(2篇)
- 2025年个人平房租赁合同标准版本(三篇)
- 2025年产品购销合同范例(2篇)
- 2025年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模版(三篇)
- 2025年乡村所有制企业职工劳动合同(2篇)
- 2025年主债权转让协议范文(2篇)
- 早教中心装修合同模板-@-1
- 工业园区装修分包合同样本
- 汽车维修配件物流合同模板
- 中医外治法课件
- 2025届山东省滨州市三校联考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第15届-1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含答案
- 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考核题(公共部分题+专业部分题)及答案
- 外研版小学英语(三起点)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3套)
- 月结合同模板
- 上海市黄浦区2024年数学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3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安全标准铅炭电池(铅酸电池)
-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上册竖式计算100道
- DB11T 1322.94-2024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94部分:救助管理机构
- 新教材-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全册教学课件(按单元排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