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图版高三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中图版高三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中图版高三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中图版高三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中图版高三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中图版高三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55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制定城市地铁规划时;应当从地理信息系统中调取的图层有()

①城市行政区划图②城市降水分布图。

③城市道路分布图④城市商业网点分布图。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③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该学者对“苏联制度”的评价A.强调了工业化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影响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揭示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D.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模式3、迈锡尼文明主要是阿卡亚人吸收了()基础上逐渐形成的。A.克里特文明B.雅典文明C.米诺斯文明D.爱琴文明4、商汤以夏桀“弃捐五帝之恩刑,推厥三王之法籍”,方以“有夏多醉,天命噬(杀死)”为词进行征伐;周武王伐纣也以纣“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作为兴兵的理由之一。这些做法反映了当时()A.以不行宪法作为开战说辞B.王朝更替须得到先祖支持C.统治者利用尊祖崇礼观念D.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形成5、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如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B.中国丝绸收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6、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我们的宪法(1787年),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下列与“奠基石”和“根”的主要内涵不符合的是()A.共和制B.联邦制C.三权分立D.黑人奴隶制7、读图“近代中国行政区划图(局部)”,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洪秀全在①发动了太平天国起义B.张之洞在③创办了铁厂和织布局C.孙中山在②宣告了中华民国成立D.李大钊在④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8、【题文】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家;受到世人的敬仰,下列与他生平事迹相符合的是。

①领导辛亥革命②领导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③接受苏联帮助,与中共合作④亲自参加北伐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9、图示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了西方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先后三个时期的关系;它反映了。

A.西方国家对外政策变化无常B.西方国家侵略手段日趋隐蔽。

C.世界市场逐渐形成D.工业革命逐步深入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0、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____(判断对错)11、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形成了三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孙中山手书的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以后;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说:“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余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会,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完政体。”

材料二美国学者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写道:“毛泽东是二十世纪魅力超群的政治家,他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一场没有毛泽东的共产主义运动肯定会逊色不少,它将失去其应有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材料三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之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材料四胡锦涛说:“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1)结合材料指出孙中山的民权思想的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有怎样的发展?(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毛泽东领导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是什么?(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哪个根本问题进行了理论发展。12、“时代的引领者”--启蒙思想家。

。启蒙思想家基本观点弗朗索瓦。阿鲁埃。

他以笔名(1)而闻名他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该思想家的政治主张是(2)洛克他提出的“(3)”学说为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制提供了理论论证。(4)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卢梭他非常激进,彻底摒弃了对君主政体的幻想,要求为全体人民争取全部政治权利,为此强调“(5)”。培根他提出了物质的第一性和永恒性,成为近代“(6)”的始祖。(7)“一个君主的臣民,不得到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返回乌合之众的混乱状态,也不能将他们自己的人格从承当者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集体身上。”问题:在空格中补充信息。

(1)____(2)____(3)____(4)____(5)____(6)____

(7)____。1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一时空观念;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某班级制作历史墙报;题目是“现代中国外交风云”。请按时间顺序挑选出符合主题的图片资料,并说明你的理由。

素养二历史价值观;指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日)扶桑版《新历史教科书》

1937年7月7日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日本军突然地攻击的中国军。这样,所谓“七七”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不宣而战的战争--就开始了。

--(日)井上清《日本的历史》

(2)比较以上两段材料的不同之处;并指出不同的原因。

素养三历史解释;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断。

(3)这幅漫画形象地描绘了欧洲的百年历程。结合所学;请你续写对漫画的理解,并为此作品起个适当的题目。

第一部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分成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进行混战,遍地战火,欧洲经济受到重创。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题目:____。14、近代以来;中国逐渐开眼看世界,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也逐渐深入。

材料一甲午战前;纵观整个知识分子阶层,除了王韬;黄遵宪等人明确称赞日本,主张学习日本外,大多数都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尤其对日本改变祖宗成法,仿效西洋政治制度的做法不能接受,讽之为“东头西脚,不成东西”。

--《甲午战败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材料二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他编写的《日本变政考》.此书分条记载了从明治元年(1868年)起至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止的明治维新的大事。康有为宣称“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光绪帝见到此书如获至宝,将它作为百日维新的指南。

--《康有为变法思想新探》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析为什么大多数知识分子讽刺日本仿效西洋政治制度的做为“东头西脚,不成东西”?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康有为对明治维新的看法并分析其原因。

《时代周刊》是美国的时事性周刊之一;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报道有以下内容:

。日期封面1950年12月11日封面人物是毛主席,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1954年5月10日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总理,他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目露凶光”的青龙。1972年3月6日封面用汉字“友”把画面切割成几块,其中包括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会面;尼克松一行参观长城、观看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1979年1月1日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1986年1月6日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再一次成为年度风云人物。1996年1月29日封面人物巩俐____是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华人艺人。2002年11月18日封面刊登了姚明身穿NBA休斯顿火箭队战袍的照片,被称为“巨人先生”。2003年以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影视、音乐、体育等各界人物不胜枚举。(2)结合材料和所学;从“美国对中国态度变化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5、在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16、17世纪世界出现了第一个贸易高峰,依次填入表中甲、乙、丙三处的是亚洲、美洲、非洲。____(判断对错)

分组甲乙丙商品酒、镜子、玻璃球玉米、烟草、蔗糖奴隶、象牙、珠宝16、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展开,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____(判断对错)17、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从实践上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____(判断对错)18、鸦片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____(判断对错)19、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建立量子力学,弥补了牛顿力学的不足。()20、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其理论打破了神学的禁锢,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客观上推动启蒙运动在欧洲大规模展开。____(判断对错)21、列宁在《四月提纲》中认为,不能采取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____(判断对错)22、梭伦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颁布《解负令》,废除奴隶制,其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问答题(共2题,共14分)23、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提取相关信息,概括出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

材料一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较大影响;(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材料二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位于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林,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颐和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时值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盛世——“康乾盛世”时期;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1886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等款项重修,并于两年后改名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晚年的颐养之地。从此,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1898年,光绪帝曾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颐和园再遭洗劫,1902年清政府又予重修。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孙子。刘贺继承父位,被立为昌邑王。曾经当过二十七天的皇帝,宣帝时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今南昌)。

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地处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已经出土了2万多件文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二是10余吨五铢钱、青铜器、漆木器等。其中漆木器纹饰精美,数量繁多;三是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等;四是孔子屏风(描绘有孔子画像)、成堆的简牍等;五是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等。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专家组如此评价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西汉列侯政治、经济等情况价值巨大。从目前来看,海昏侯墓已经基本达到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

——新浪财经《海昏侯墓:穿越2000年的石破天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出土文物入手,解读西汉时期海昏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合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考查城市新建交通线路布局应考虑的问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迁移、运用能力.【解析】【解答】注意限定信息“地理”;结合所学可知,城市地铁属于市内交通线路,城市新建交通线路,布局要考虑两方面:已有的线路和交通压力大的区域,一般商业网点分布较多的区域交通压力大,故③④正确.故B项正确.

故选B.2、D【分析】【分析】该学者一方面看到了斯大林体制设立的目的是尽快的实现工业化;另一个方面也认识到斯大林体制虽然有很大的弊端,但是最终却实现了工业化,从两个方面看问题,较客观的分析了苏联工业化模式;故选D。而A项只是说了一个方面;B项说的是列宁时期的政策;C项是斯大林之后的改革。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斯大林体制。斯大林体制是1936年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于斯大林体制,应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应该看到其积极的作用,能够避免单纯的市场手段的弊端,这为资本主义国家所吸收借鉴;另一个方面这种体制忽视了商品货币关系,单纯的依靠国家的行政性指令,越来越僵化,不利于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也造成了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调。3、A【分析】【分析】公元前3000年左右;阿卡亚人占领了希腊本土,并组成了以迈锡尼为首的松散国家联盟。在吸收克里特文明的基础上形成了迈锡尼文明。故本题应选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米诺斯文明的消失,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4、C【分析】【分析】据材料“弃捐五帝之恩刑;推厥三王之法籍”;“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反映了商汤和周武王利用其不遵守古代祖先礼节而讨伐进攻夏桀、纣王,体现了重视传统观念的应用,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不按照祖宗之法执行,而不是不行宪法,故A项错误。“先祖支持”只是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手段和借口而已,故B项错误。材料与核心文化形成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需要掌握商周的政治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弃捐五帝之恩刑,推厥三王之法籍”、“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的分析理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查对商周的政治制度的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5、A【分析】首先我们来看材料中给出的时间13-14世纪.这段期间中国处于宋元时期;13世纪末给出了马可•波罗的经历,说明这件事情发生在这之前.材料中出现了造纸;印刷术、指南针,说明和四大发明有关,因此选择与火药有关的,而且与时间相符合.因此A项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化.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的外传.

四大发明的外传:

指南针:大约在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火药: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印刷术:在11世纪传到东南亚诸国.

造纸术:造纸术首先传入与我国毗邻的朝鲜和越南随后传到了日本,大概是在公元105年.【解析】【答案】A6、D【分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ABC是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并且具有进步意义,不合题意,排除;D是1787年宪法的局限之一,违背了民主、平等的原则,不能说是“奠基石”和“根”,故D符合题意。故选D。【解析】【答案】D7、C【分析】试题分析: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点分别是长沙、南京、上海、武汉。太平天国起义发生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在汉阳创办了铁厂和织布局;武昌起义胜利后,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李大钊在北京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故只有C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思想解放的潮流·中体西用思想·洋务运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思想解放的潮流·学习西方的历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答案】C8、B【分析】【解析】略【解析】【答案】B9、C【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西方国家一直推行对外殖民扩张政策,不存在变化无常,故A错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领土被瓜分,西方国家侵略手段并非“日趋隐蔽”,故B错误;图片中①是新航路开辟后的关系体现,②是工业革命后的关系体现,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关系体现,三则图片反映了西方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掠夺一步一步加深,也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从开始到初步到最终形成的过程,故C正确;①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D错误。故选C。

【解析】【答案】C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0、错【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考查学生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民族工业产生相关知识的掌握.【解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是洋务运动,不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本题表述错误.11、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颠覆君主政体”“建立民主立完政体”,结合三民主义思想的内容,可知民权思想的内涵是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二小问:结合新三民主义思想的内容回答即可。(2)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一场没有毛泽东的共产主义运动肯定会逊色不少,它将失去其应有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结合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就来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如“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等回答即可。(3)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南方谈话的内容及邓小平理论的内涵来回答即可。【解析】(1)内涵: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提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2)原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特色: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3)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2、伏尔泰开明专制政治分权说孟德斯鸠人民主权唯物主义霍布斯【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们从人文主义者手里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专制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真正信仰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的口号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建立新的政权.【解析】【解答】(1)伏尔泰是弗朗索瓦•阿鲁埃的笔名.

(2)伏尔泰主张开明专制.

(3)“为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制提供了理论论证”洛克提出了政治分权说.

(4)“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是孟德斯鸠的思想.

(5)卢梭主张人民主权;主权在民;民主共和.

(6)”他提出了物质的第一性和永恒性“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

(7)“一个君主的臣民;不得到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返回乌合之众的混乱状态,也不能将他们自己的人格从承当者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集体身上.”是霍布斯的思想.

故答案为:

(1)伏尔泰.

(2)开明专制.

(3)政治分权说.

(4)孟德斯鸠.

(5)人民主权;主权在民;民主共和皆可.

(6)唯物主义.

(7)霍布斯.13、从战争到联合”或“从分裂到联合【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某班级制作历史墙报,题目是“现代中国外交风云”.请按时间顺序挑选出符合主题的图片资料,并说明你的理由.

(2)本题考查学生比较以上两段材料的不同之处并指出不同的原因.

(3)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这幅漫画形象地描绘了欧洲的百年历程,请你续写对漫画的理解,并为此作品起个适当的题目.【解析】【解答】(1)第一小问时间排序;得出图1(1949年);图6(1954年)、图5(1979年)、图3(2001年);第二小问理由,结合所学,图4巴黎和会,涉及的是中国近代外交,不符合主题中的“现代”,另外,中国虽然奉行不结盟政策,但是没有正式加入不结盟运动,图2不结盟运动不符合主题的“现代中国外交”,所以图2和图4不符合主题要求.

(2)第一小问不同;据材料二中“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斗状态”得出,一方指责中国挑起了战争,推卸日本的战争责任,否定历史,据材料二“日本军突然地攻击的中国军”得出另一方则基于史实,承认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不同的价值观角度回答即可.

(3)第一小问理解;据材料三中图二的“裂痕”,结合所学得出,二战结束后,欧洲陷于美苏的全面“冷战”对峙中,虽然战争最终没有爆发,但加剧了紧张的局势,欧洲国家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或:二战后,欧洲国家联系日益紧密,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1967年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图中的裂痕表示关系正在愈合);据材料三中图三“欧洲联盟标志”,结合所学得出,冷战结束后,欧洲的一体化向纵深发展,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欧洲走向统一;第二小问题目,根据图片中“混战”“裂痕”“欧洲联盟标志”,结合所学得出,“从战争到联合”或“从分裂到联合”.

故答案为:

(1)符合主题的时间排序:图1;图6、图5、图3.

挑选理由:“现代中国外交”指的是1949年到今天的中国外交发展历史;图1;图6、图5、图3符合这一主题要求.图2不结盟运动,中国虽然奉行不结盟政策,但是没有正式加入不结盟运动.图4巴黎和会,涉及的是中国近代外交,所以图2和图4不符合主题要求.

(2)不同:一方指责中国挑起了战争;推卸日本的战争责任,否定历史;另一方则基于史实,承认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

原因:不同的价值观;使编写者对事实做出了不同的判断.

(3)第二部分:二战结束后;欧洲陷于美苏的全面“冷战”对峙中,虽然战争最终没有爆发,但加剧了紧张的局势,欧洲国家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或:二战后;欧洲国家联系日益紧密,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1967年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图中的裂痕表示关系正在愈合)

第三部分:冷战结束后;欧洲的一体化向纵深发展.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欧洲走向统一.

题目:“从战争到联合”或“从分裂到联合”.

(开放性试题,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言之成理即可)14、1【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2)本题考查美国对中国态度变化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解析】【解答】(1)第一小问;结合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局限来回答,明治维新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形式上体现了三权分立,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但保留了浓厚的封建色彩,国家大权仍掌握在天皇手中.第二小问,“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将它作为百日维新的指南“表明推崇明治维新;主张学习明治维新.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战败,维新派认识到明治维新增强日本的国力,向明治维新学习,为戊戌变法做准备.

(2)”1950年12月11日;封面人物是毛主席,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1954年5月10日,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总理,他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目露凶光”的青龙.“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70年代,在美苏争霸的国际形势下,美国持反华态度;”1972年3月6日,封面用汉字“友”把画面切割成几块,其中包括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会面;尼克松一行参观长城、观看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1979年1月1日,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第二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美关系缓和并建交,对华报道比较客观,主要是政治层面;“1986年1月6日,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再一次成为年度风云人物”第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在世界的经济舞台上地位越来越重要.美国对关注中国经济发展;“2003年以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影视、音乐、体育等各界人物不胜枚举”第四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美国对中国的关注是多角度的.

故答案为:

(1)原因:明治维新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形式上体现了三权分立;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但保留了浓厚的封建色彩,国家大权仍掌握在天皇手中.

看法:推崇明治维新;主张学习明治维新.

原因: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战败;维新派认识到明治维新增强日本的国力,向明治维新学习,为戊戌变法做准备.

(2)美国对中国态度变化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70年代;在美苏争霸的国际形势下,美国持反华态度.

第二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美关系缓和并建交,对华报道比较客观,主要是政治层面.

第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在世界的经济舞台上地位越来越重要.美国对关注中国经济发展.

第四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美国对中国的关注是多角度的.

总结:影响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变化因素的多元的: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5、×【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贸易,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解析】【解答】本题考查三角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处应该是欧洲,此题错误.

故答案为:×16、×【分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于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解析】【解答】依据所学;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故答案为:×17、√【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其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解析】【解答】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成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是在土地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探索出了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而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方向.

故答案为:√.18、×【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解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故答案为:×19、B【分析】【分析】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了著名的量子概念;同年他在《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中表述了这一思想,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数年之后,在量子理论的基础上,奥地利;德国的物理学家建立了量子力学。故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现代的科技成就。20、×【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及影响.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提出,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跨出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对宗教神权的统治者进行了挑战,是无神论与有神论的斗争.在世界各地都有神权的影子,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