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与通货膨胀教学讲义_第1页
失业与通货膨胀教学讲义_第2页
失业与通货膨胀教学讲义_第3页
失业与通货膨胀教学讲义_第4页
失业与通货膨胀教学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本章主题第一、二、三节失业及其奥肯定律(参见第十六章)第四节通货膨胀的描述第五节通货膨胀的原因第六节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对经济的影响)第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奥肯定律揭示了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的联系描述了GDP变动和失业率变动的联系第四节通货膨胀的定义、

衡量与分类什么是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是一种需求普遍过度的状况,即“太多的货币追求太少的货物”;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的、普遍和显著的上涨通货膨胀的衡量?二、通货膨胀的衡量用价格指数来衡量CPIWPIGDPdeflator用CPI和GDPdeflator衡量的通货膨胀一致吗?调整时间调整内容2008年9月16日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2008年10月8日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率各下调0.27个百分点2008年10月29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2008年11月26日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下调1.08个百分点2008年12月22日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下调0.27个百分点2008年利率调整一览2008年CPI指数一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100

1987年——2007年的CPI指数

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7.3111.8118.0103.1103.4106.4114.7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24.1117.1108.3102.899.298.6100.4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799.2101.2103.9101.8101.5104.8InflationRate,UsingtheCPI

andtheGDPDeflator,1960,1998消费价格指数(CPI)——对普通家庭的支出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现在比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

100三、通货膨胀的分类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进行分类温和的或爬行的通货膨胀(moderateorcreepinginflation)奔腾的或加速的通货膨胀(gallopinginflation)超级的或恶性的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2、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平衡的通货膨胀每种商品的价格上升的比例相同非平衡的通货膨胀每种商品的价格上升的比例不同3、按照人们的预期程度

加以区分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惯性的通货膨胀)特点:自我维持性“对通货膨胀过高或过低的预期倾向于实现自己的预言。”第五节通货膨胀的原因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消费者的挥霍、企业家的贪婪、工会的得寸进尺以及阿拉伯的酋长们提高石油价格”—米尔顿·弗里德曼需求拉动成本推进供求混合推进滞胀一、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货币主义的解释原因:“太多的货币追求太少的商品”

“脸盆里的货币溢出太多”分析工具:交易方程MV=PY对策:只要“关闭货币水龙头,就可以制止在浴室中溢流满地的通货膨胀”;

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二、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demand-pullinflation)凯恩斯主义的解释请用AD-AS模型分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

——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AS0yPAD1AD2AD3AD4y*y1p1结论原因: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分析工具:AD-AS模型对策:抑制总需求三、成本(供给)推进通货膨胀请用AD-AS模型分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ASADAS1AS2AS3结论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一旦发生,就一定是滞胀滞胀(stagflation)滞胀(stagflation)—“停滞膨胀”“滞”—经济停滞,失业严重“胀”—通货膨胀严重滞胀—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率交织并存的状态政策制定者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dilemma)例: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情况成本(供给)推进通货膨胀

的原因?原因:市场的不完全性

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wage-pushinflation)原因:工会的垄断特点:“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wage-pricespiral)工资追物价,但是落后于物价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profit-pushinflation)原因:厂商的垄断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拉中有推,推中有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四、结构性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structuralinflation)工资的攀比行为—“赶上”(catchup)过程一个重要结论的证明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五、通货膨胀的持续通货膨胀的持续—惯性的或内生的通货膨胀(inertialinflation)“对通货膨胀较高或较低的预期倾向于实现自己的预言”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心理引发了真正的通货膨胀第六节

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再分配效应)对产出的影响(产出效应)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一、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随着通货膨胀的继续和现金实际价值逐月的大幅度波动,作为资本主义根本基础的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所有持久性关系,变得极度混乱以至于几乎完全没有意义;而且,获得财富的过程退化为一种游戏和抽彩。”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未预期的通货膨胀

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有利于企业家,不利于工人有利于政府,不利于公众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影响预期到的通货膨胀(expectationalinflation)惯性通货膨胀(inertialinflation)特点:惯性—自我维持性“对通货膨胀较高或较低的预期倾向于实现自己的预言”二、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增加产出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引致失业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三、通货膨胀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皮鞋成本菜单成本补充:

政府对待通货膨胀的政策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如何治理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一、用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一、用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针对目标;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代价:失业和经济衰退“渐进主义方法”(Gradualism)—较长时间和较低失业率“激进主义方法”(“冷火鸡”方法)(activism)—较短时间和较高失业率

案例沃尔克的反通货膨胀1979年10月,当石油输出国组织在10年内第二次提高石油价格,从而给世界经济带来不利的供给冲击时,美国的通货膨胀达到了无法接受的水平,1980年2月其通货膨胀率达14.9%。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感到除了实行反通货膨胀的政策之外别无选择。为此,联邦储备委员会采取了强有力的行动,紧缩信贷,同时提高利率。当时的利率甚至达到了超过20%的创记录水平。

结果是,通货膨胀率从1980年的14.9%下降到1983年和1984年的4%左右。随后美国经济进入80年代的复苏与繁荣。应该说,沃尔克在降低通货膨胀方面确实取得了成功。但另一方面,这一反通货膨胀的胜利却以经济衰退所造成的高失业为代价。

经济学家把通货膨胀减少1%的过程中每年产量(GDP)减少的百分比称为牺牲率。二、收入政策和指数化政策针对目标: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收入政策:工资—物价冻结;工资—物价指导线指数化政策:工资指数化;税收指数化三、其他学派的政策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里根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减税政策的区别:“劫贫济富”货币主义“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以静治动,以不变应万变练习画图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画图说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试述通货膨胀的影响。书上636页第8题。第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关于菲利普斯曲线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看法A.W.Phillips(1958)InflationVersusUnemploymentintheUnitedKingdom,1861-1957PaulSamuelsonandRobertSolow(1960)InflationVersusUnemploymentintheUnitedStates,1900-1960EdmundPhelps(2006)InflationVersusUnemploymentintheUnitedStates,1960-2000TheoriginalPhillipscurveThemodifiedPhillipscurveAboutthePhillipsCurveThePhillipscurve,basedonthedataabove,showsanegativerelationbetweeninflationandunemployment.Duringtheperiod1900-1960intheUnitedStates,alowunemploymentratewastypicallyassociatedwithahighinflationrate,andahighunemploymentratewastypicallyassociatedwithalowornegativeinflationrate.InflationVersusUnemploymentintheUnitedStates,1900-1960MutationsThenegativerelationbetweenunemploymentandinflationheldthroughoutthe1960s,butitvanishedafterthat,fortworeasons:Anincreaseinthepriceofoil,butmoreimportantly,Achangeinthewaywagesettersformedexpectationsduetoachangeinthebehavioroftherateofinflation.Theinflationratebecameconsistentlypositive,andInflationbecamemorepersistent.MutationsThesteadydeclineintheU.S.unemploymentratethroughoutthe1960swasassociatedwithasteadyincreaseintheinflationrate.InflationversusUnemployment

intheUnitedStates,1948-1969MutationsBeginningin1970,therelationbetweentheunemploymentrateandtheinflationratedisappearedintheUnitedStates.InflationversusUnemployment

intheUnitedStates,1970-2000MutationsSincethe1960s,theU.S.inflationratehasbeenpositive.Inflationhasalsobecomemorepersistent:Ahighinflationratethisyearismorelikelytobefollowedbyahighinflationratenextyear.U.S.Inflation,1900-2000TheFormationofExpectationsSupposeexpectationsofinflationareformedaccordingtoTheparametercapturestheeffectoflastyear’sinflationrate,t-1,onthisyear’sexpectedinflationrate,et.Thevalueofsteadilyincreasedinthe1970s,fromzerotoone.TheFormationofExpectationsIntheequationabove,whenequalszero,therelationbetweentheinflationrateandtheunemploymentrateis:Whenispositive,theinflationratedependsonboththeunemploymentrateandlastyear’sinflationrate:Whenis1,theinflationratedependsonboththeunemploymentrateandlastyear’sinflationrate:TheFormationofExpectationsWhen

=1,theunemploymentrateaffectsnottheinflationrate,butthechangeintheexpectedinflationrate.Since1970,aclearnegativerelationemergedbetweentheunemploymentrateandthechangeintheinflationrate.TheFormationofExpectationsThelinethatbestfitsthescatterofpointsfortheperiod1970-2000is:Since1970,therehasbeenanegativerelationbetweentheunemploymentrateandthechangeintheinflationrateintheUnitedStates.ChangeinInflationv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