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绪论_第1页
《中医护理学》绪论_第2页
《中医护理学》绪论_第3页
《中医护理学》绪论_第4页
《中医护理学》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护理学绪论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的理论与方法是构筑在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基础之上的,不仅综合应用了中医的阴阳五行、藏象、四诊八纲、病因病机、中药方剂、疾病防治等内容,而且总结了几千年来人们在生活、饮食、精神、临床等许多方面的护理经验,并结合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壹贰中医护理学基本特点原始时代——中医护理的萌芽新中国成立后——中医护理发展的鼎盛时期晋唐至明清时期——中医护理全面发展夏商周至三国时期——中医护理初步形成1234第一节中医学发展概况一、原始时代——中医护理的萌芽原始时代,人类在生活实践与劳动过程中,在与自然界、野兽以及疾病的斗争中,积累和创造了原始的医药卫生与护理知识。如在寒冬时节活动身体,以驱散寒气的侵袭;夏天居住在阴凉的洞穴里,以躲避炎暑酷热;为保护自己免遭风雨和野兽的侵袭,构木为巢等。这些形成了早期生活护理的萌芽。当体表发生创伤时,人们常用泥土、草茎、树叶等涂敷伤口,以止血止痛,久而久之,人们逐渐掌握了一些适合于敷治外伤的药物。这些形成了早期药物外治法护理的萌芽。

二、夏商周至三国时期——中医护理初步形成

夏、商时代,人们已开始注意个人卫生,有了洗脸、洗手、洗脚、淋浴的习惯。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关于疾病和医药卫生知识的记载。周代宫廷医生中已经有食医(即营养学医师)、疾医(即内科医师)、疡医(即外伤科医师)、兽医之分,且建立了一套医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并开始进行灭鼠、除虫、改善环境卫生等防病调护活动。

战国至三国时期,在阴阳五行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以天人合一的系统整体观,对以往的医学实践经验和医疗成就进行了认真系统的总结,初步建立了中医理论体系。

西汉时期编纂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秦汉时期,《五十二病方》中介绍了浸洗、熏蒸、砭法、角法等多种护理操作方法。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总结前人的经验,撰写了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的华佗,被后人尊称为“外科鼻祖”,他创制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外科手术麻醉药。他还创编了“五禽戏”,将体育与医疗护理结合起来,是有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康复护理方法。三、晋唐至明清时期——中医护理全面发展萌芽

晋代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在论述各科急症、多见病的诊治中,广泛涉及了护理内容,如提出了对水肿患者的饮食调护方法:“勿食盐,常食小豆饭,饮小豆汁,鲤鱼佳也”。隋代巢元方等编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学说和临床证候学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探讨病因病机的专著。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详细介绍了中医护理的原则以及各种疾病的护理与食疗等内容。

南宋医学家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是一部妇科专著,对妇人妊娠及产后护理一一进行了论述,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妇产科护理学的内容。宋金元时期,补脾派的李东垣在《脾胃论》一书中论述了许多有关护理的内容,如“假令病饮酒或过食寒,或过食热皆可以增病”。养阴派的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出了老年人的保健护理及疾病中的饮食调护原则,如要“日节饮食”,宜食“谷、菽、菜、果”等“自然冲和之味”的食物,不宜多食、偏食厚味的食物。明清时期,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疡医》有专门一节论“将护”。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痈疽门》中“调理须知”“杂忌须知”两篇,实为外科护理的专篇,详细论述了疮疡的护理原则。明清时期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温病学。明代吴又可在其所著《温疫论》中,阐述了温病的护理经验。清代钱襄所著《侍疾要语》是早期关于中医护理的专著。四、新中国成立后——中医护理发展的鼎盛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工作,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中医院校及中医院,并在综合性医院中开设中医病房,配备了护理人员。中医有了严格的医护分工,中医护理工作开始独立开展起来,并逐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医治病医、药、护不分的局面从此结束。

一、整体观念第二节中医护理学基本特点二、辩证施护整体,即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生理上是相互协调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人体与环境之间也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这种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统一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第二节中医护理学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生理上的整体性3.诊断上的整体性2.病理上的整体性4.治疗与护理上的整体性第二节中医护理学基本特点(二)人与环境密切相关1.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2.人与社会关系密切人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而生存,中医称之为“人与天地相应”。人不单是生物个体,而且是社会中的一员,具有社会属性。人能影响社会,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对人产生影响。辨证施护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护理疾病的基本法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之一。

“病”、“症”和“证”在中医学中是三个不同的概念。第二节中医护理学基本特点二、辩证施护病

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病规律及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如感冒、中风、痢疾等。症

即症状和体征。“症”是疾病的临床表现,既包括疾病过程中患者主观的异常感觉和行为表现,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