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省一轮联考(师范类)参考答案_第1页
2022年湖南省一轮联考(师范类)参考答案_第2页
2022年湖南省一轮联考(师范类)参考答案_第3页
2022年湖南省一轮联考(师范类)参考答案_第4页
2022年湖南省一轮联考(师范类)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湖南省跨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一轮联考师范类专业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5BBABB 6-10ACAAD 11-15BCBAC 16-20DBDAB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1.BCD 22.ABCD 23.ABCD 24.ACD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25.管理传染源26.预防接种27.膳食纤维28.身高应有体重29.微笑30.保持31.客观现实32.具体形象性33.概括性34.艺术教育35.发展需要36.想象活动37.现场设计38.幼儿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39.蛋白质的主要生理功能:(1)新生和修补机体组织。(3分)(2)调节生理功能。(2分)(3)免疫机能。蛋白质是抗体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4)提供热能。(3分)40.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幼儿自身的心理、幼儿活动等。(5分)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2分)各种因素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幼儿的影响因人而异。遗传与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形成与发展都极为重要,而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是通过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而实现的。(3分)41.教师职业的角色特点:(1)教师是幼儿生活的照料者。(3分)(2)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4分)(3)教师是幼儿与社会沟通的中介者。(3分)42.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1)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2分)(2)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3分)(3)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3分)(4)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2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43.集体教学活动和游戏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①活动中的主体不同。集体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与支持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的参与支配程度相对较高。而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是活动的真正主体,幼儿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协商自己的活动,教师更多起到的是观察者和指导者的作用。(4分)②活动的形式不同。集体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所进行的活动,具有集中性和统一性的特征。而游戏中幼儿的活动是自主的,可以通过集体的形式开展,也可以是以小组或个别的形式开展。(4分)(2)联系:①教育目的是一致的。游戏的内容与目的要围绕教学的目标进行,教师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愉快体验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机统一。因此,教师既要熟悉游戏的理论,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又要找一些与之相适宜的教学活动,并与游戏结合在一起。(4分)②两者相互补充。游戏是顺利开展集体教学活动的“温床”,集体教育活动又能提升和巩固儿童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体现“寓教学于游戏活动之中”的教育理念;在课程游戏化的大背景下,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可以辅助集体教学活动,或者集体活动用游戏的方式来开展;也可以用游戏活动作为集体活动后的延伸,让游戏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有效衔接起来。(4分)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6分,共80分)44.(1)贝贝可能患了佝偻病。佝偻病是3岁以下小儿的常见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使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受到影响而引起骨骼发育障碍。(2分)主要病因如下:①紫外线照射不足。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D除一小部分可以从食物中摄取外,主要通过皮肤接受紫外线照射后产生。若缺乏户外活动,人体缺乏维生素D,可能导致佝偻病发生。(2分)②生长过快。早产儿、双胎,出生后生长速度较快,对维生素D的需要量较多,易患佝偻病。(2分)③长期腹泻。导致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减少。(2分)④人工喂养时,牛奶中的钙、磷比例不适当,人体吸收较差,人工喂养的乳儿易患佝偻病。(2分)(2)主要预防措施:①多在户外活动,接受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2分)②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蛋黄、肝等辅食,从中获得一部分维生素D。(2分)③北方因冬季寒冷漫长,小儿出生后两周可开始服用鱼肝油。若用浓缩鱼肝油,每日3~4滴即可。2岁以后,户外活动增多,且生长速度减慢,可不必再服预防药。(2分)45.(1)中班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特点:①依据生活情境分类。(2分)②依据感知特点进行分类。(2分)③根据事物最简单的本质属性进行分类。材料中的狗、人、鸟会长大,因为他们有生命,而船没有生命。(4分)(2)教育措施:①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幼儿学习垃圾分类,对可回收的塑料瓶、纸制品以及不可回收的果皮进行分类。(2分)②多提供可操作的玩具。(2分)③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2分)④注意言语指导,激发幼儿兴趣。(2分)46.(1)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行为,就是伤害他人或物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却经常发生的行为。(2分)幼儿期攻击性行为存在以下特点:①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是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行为多是直接争夺或破坏玩具或物品(如材料中明明的表现)。(2分)②幼儿更多依靠身体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2分)③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比女孩容易怂恿和卷入攻击性事件;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在受到攻击以后发动报复行为,如碰到对方是男性时,更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2分)(2)造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①父母的惩罚。对于攻击型的幼儿而言,惩罚不仅不能抑制攻击性,反而会加重攻击性行为。(2分)②榜样。电视上的攻击性榜样能增加幼儿的攻击行为,过多的电视暴力还能影响幼儿的态度。(2分)③强化。在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不加制止或听之任之,就等于强化了幼儿的侵犯行为。(2分)④挫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2分)47.(1)陈教师采用的是谈话法。(4分)(2)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①谈话必须在幼儿已具有某一方面知识和印象时才能进行。(3分)②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允许幼儿争论。(3分)③谈话必须有明确的要求和步骤。组织谈话前,教师应围绕主题,科学地设计出具体明确、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谈话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也要照顾个别幼儿的需要;既要引导幼儿围绕中心讨论,又要注意及时拓展话题。谈话结束时,教师应针对谈话主题做出简短明确的小结,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6分)48.(1)该活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2分)。幼儿游戏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1分)分析案例,如游戏活动的发起源于“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是由内部动机支配的,而不是来自外部的命令或要求。在本案例中,教师精心安排,设置场地,掌控游戏进程,选取特定的幼儿进行表演,幼儿只是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不能自由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1分)②游戏是有趣味的活动。(1分)分析案例,如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娱乐活动,幼儿能在游戏中身心放松,积极活动,产生自信,从行动和创造中获得愉快的体验。本案例中,好多幼儿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记了表演,教师又不停地提醒。幼儿无法开展积极有趣的探索,也就不能获得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1分)③游戏是虚构的活动。(1分)分析案例,如幼儿游戏是其生活的写照,反映其知识经验。它是幼儿假想的、虚构的,能够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本案例中,无论是游戏场景的布置,还是活动进程都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的,幼儿没有任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1分)所以这个活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分析合理可酌情给分)(2)教师应该对该班幼儿玩表演游戏作如下指导:①选择内容健康、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幼儿能理解而又适合表演的作品。(2分)②帮助幼儿熟悉文艺作品,充分理解作品内容。(2分)③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演作品内容。(2分)④针对不同年龄的特点,具体地指导。大班幼儿应由他们自愿、自由地表演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适当予以帮助,但不能干涉幼儿表演,使幼儿处于被动状态。(2分)七、活动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9、50题每题30分,第51题76分,共136分)49.小班美术活动《有趣的泡泡》(1)活动目标:①愿意在集体中介绍自己的作品,体验创作的快乐。(6分)②学习画大、小不一样的圆圈泡泡。(6分)③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涂色,表现大、小不一样的圆圈泡泡。(6分)(2)活动准备:①物质准备:多种颜色的泡泡水,抹布、吹泡泡的工具、画纸若干。(6分)②经验准备:带幼儿到户外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特征。(6分)50.(1)贴烧饼(3分)①游戏玩法:幼儿扮演烧饼围成一个圆圈。一人做贴烧饼的人,一人去追贴烧饼的人。(6分)②游戏规则:贴烧饼的人在被追的时候可以贴在圈上的任何烧饼,被贴的烧饼必须马上逃跑,如果被抓到,则交换角色继续游戏。此游戏可以做多层的烧饼进行。(6分)(注意事项:注意在追逐中的安全问题。)(2)老鹰捉小鸡(3分)①游戏玩法:一人扮演老鹰,一人扮演鸡妈妈,多人扮演小鸡。小鸡们一个接着一个地拉着鸡妈妈的衣服。老鹰去捉小鸡,鸡妈妈两臂张开护着小鸡们,不让老鹰捉小鸡,老鹰只能捉最后一只小鸡。小鸡如果被老鹰捉到,就算输了。(6分)②游戏规则:母鸡带着小鸡躲闪跑,如果小鸡们在鸡妈妈带领下蹲下来了,老鹰就不能再去捉。(6分)(达到目标可酌情给分)51.【评分标准】(1)首先要灵活突出语言领域的特点。如果写成其他领域(如科学领域)的教案,得分不超过20分。(2)符合语言领域的基本条件下,根据以下等级酌情给分:①活动目标全面准确,活动准备充分,活动过程清晰,并能够实现活动目标。活动环节衔接恰当,教学方法适当,教案格式规范。(70~76分)②活动目标全面准确,活动准备充分,活动过程清晰,活动环节衔接较恰当,教学方法较适合,教案格式规范。(63~69分)③过程较清晰,教案格式规范。(56~62分)④活动目标较准确,活动准备较充分、活动过程较清晰,教案格式较规范。(49~55分)⑤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结构不完整,教案格式较正确。(0~48分)【参考答案】大班诗歌活动:风在哪里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新词: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2)体会诗歌的结构以及语言特点,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3)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已有认识四季主要特征的经验,事先带幼儿观察教师提供与风的存在及用途相关的图片,初步感知风的存在和变化。(2)物质准备。根据诗歌内容制作《聆听风声》音乐;树、花、草的简单场景。活动过程(1)猜风声,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有风的感受。①导入语:小朋友,听一听,猜猜这是什么声音?(风声)平时你还在哪里发现风?你怎么知道那是风来了?(风吹过我们能感觉到,它能让东西动起来)②教师提问:假如风吹过大树、草地、花园,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今天教师带来了一首诗歌,名称叫《风在哪里》,小朋友仔细听,诗歌里说了什么?你听完有什么感觉?(2)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①教师完整朗诵,初步了解诗歌内容。教师提问:诗歌的名称叫什么?诗歌里说了些什么?你听完有什么感觉?②再次欣赏,教师边放边配乐朗诵,幼儿进一步感知诗歌内容。a.幼儿自由议论听到、看到了什么?教师了解幼儿对诗歌的理解程度。b.个别提问:诗歌里是谁告诉我们风在哪里的?树儿、花儿、草儿它们是怎么说的?c.教师小结:这首诗歌很优美,小朋友听得很认真,风吹过树儿、花儿、草儿的身上,它们都感觉到风来了。那它们是怎么说出感觉的呢?让我们再一起边看、边听听诗歌里是怎么说的。③借助图谱,帮助幼儿梳理诗歌的内容。梳理第一段到第三段,结合图谱和演示动态画面,重点引导幼儿感受风吹过时植物发生变化的意境美。a.教师提问:风吹过时,树的什么地方动起来了?它们是怎么动的?为什么说枝叶会翩翩起舞?(演示起舞画面,结合肢体动作帮助幼儿理解“翩翩起舞”和拟人化的手法)b.幼儿一起来学学风吹过时树儿说的话。c.教师提问:谁来告诉我,风吹过花儿、草儿身上时,它们的什么地方动起来了?是怎么动的?什么样的风会让花朵一直点头?让草轻轻晃动?

(看结合肢体动作,学习新词:频频点头、轻轻晃动)④师生一起看图谱,学习用语言描述风吹过时花儿、草儿的变化。梳理第四段,观察“四季图”,帮助幼儿理解风与四季变化的关系。a.教师提问:风给四季带来了哪些变化?为什么春天风吹绿大地?(万物生长)夏天送来凉爽?(天气炎热)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什么东西成熟了?风一吹果实的香味就会怎么样啊?冬天风吹过时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给冬爷爷披上了银装?b.幼儿看图轻声跟着朗读一遍。c.教师提问:请你说说风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奇特的变化(带来哪些帮助)?什么样的风会给大自然带来危害?为什么?d.教师小结:风在哪里?风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它给大自然带来很多奇妙的变化,能给我们送来凉爽、用来发电,能送来果香,让树、花、草动起来时有各种各样优美的姿态,但台风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破坏大自然。(3)初步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①跟着教师边看图谱边轻声朗诵一遍。②尝试分角色学习有感情地朗诵。③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