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记叙文教学强调写真人真事,学生也写出了真人真事,但又常常得不到高分。本文探究了其中的原因,并就记叙文中的真实与虚化系统地谈了自己的认识。一、记叙文中的真实1.生活的真实2.艺术的真实得不到高分的原因:不明白记叙文中真实的真正内涵;不懂得写真人真事和适当的虚构、虚化并不矛盾。二、记叙文该写怎样的真实1.写基于深刻情感体验的真实打开心灵,写那些基于深刻体验的真人真事吧,哪怕这些人事是细微的、平凡的、单调的,但只要你的体验是深刻的、细腻的,那么再雷同的经历也会不雷同。2.写源于经典阅读的真实真实阅读得来的人、事,乃至谋篇技巧等,都可以成为你创作记叙文的养分。真实的阅读经历、阅读所得,加以利用,加以嫁接,就成了一篇篇绝妙好文。自己创作的记叙文中,有时可以故事是阅读来的,主旨和认识是自己的,有时或相反。3.写基于作者个性化的真实越是个性的,越是真实的。三、记叙文中的虚化虚构是凭空想象造出来,虚化则是把原有的事实弱化、淡化、模糊化、剥离化,以达到突出主题、主体、主线的效果。虚化背景,突出主旨虚化枝节,突出主体虚化情节,突出主线一、什么是记叙文中的真实中学教记叙文,一般都倡导学生写真人真事,我手写我心。但很多真实的“我手写我心”的文章,却在考场常常吃力不讨好,得不到高分。这是为什么呢?片段一:晚自修后,回到家。爸妈焦急地询问,今天学习怎样?路上风大不大,要不要吃点什么夜宵?片段二:下大雨,放学回不去,正在校门口着急,想着爸妈会不会来接自己。这时,风雨之中,那不是父亲的身影吗?片段三:寄宿的同学,乘车带着大包小包赶到宿舍,父母伴随着他们穿过拥挤的人群,直至安顿好孩子。然后依依惜别。这些故事,难道不是真人真事吗?难道不是学生的我手写我心吗?为何,这类真实的故事映入阅卷老师眼帘时,就常常被快速地贴上“切入分”的标签,甚至低于切入分呢?笔者分析,原因有二。虽然大多数老师和学生都明白记叙文要写真人真事的道理,但却有不少人不明白,什么是记叙文中的真实,如何写得真实。记叙文中的真实,简单而言有两类。一类是生活的真实,即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或揭示了生活的本质规律;一类是艺术的真实,即作品创造了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艺术典型、艺术情境或意境,具有真实的可感性和深刻的现实性。多数学生“我手写我心”的真人真事,其实仅是体现了生活的真实的第一个层级——一定程度上符合生活的本质规律,这样的文章如同拙劣摄影师手中的镜头那样,只能是简单粗糙地记录生活,而没有艺术感可言。再加上,很多学生甚至老师都有一个误区,认为中学记叙文既然是要求写真人真事,那么就不能虚构或虚化,这种观点,让本来就拙劣的手稿,显得更加幼稚苍白了。莫言在《虚伪的文学》中指出:“小说是虚构的,开宗明义就告诉读者,这是编的。散文、随笔是虚伪的作品,开宗明义告诉读者,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或真实的历史,其实也是编的……还有那些访谈录、传记、自传、日记等,我劝大家都把它当做三流小说来读,谁如果把它当了真,谁就上了作者的当。”莫言此话,看似讽刺那些散文、传记,其实不然,话中一针见血地揭示了文学的奥秘:任何形式的文学,都是一种谎言,只不过它是一种伟大的谎言。原来,看似写“我的世界”的散文,竟然也可以虚构、虚化的;原来,看似真实的日记,竟然也有作者编辑的痕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知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里的“创造性表述”当包括虚构和虚化吧。综上所述,很多学生写了真人真事但不能得高分的原因无非二点:一是不明白记叙文中真实的真正内涵;二是不懂得写真人真事和适当的虚构、虚化并不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不难看出“真人真事”,非但没有成为学生们的提分利器,反倒成了束缚他们创造的枷锁,成了老师们口中的“紧箍咒”,丝螺壳里做道场,终究是没有跌宕腾挪的空间的。二、记叙文该写怎样的真实当我们明白了记叙文中真实的丰富内涵后,是不是就一定能写好记叙文呢?我看未必。我们还应懂得在真实的材料中,进行选材和提炼,以期文章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能抵达艺术的真实。(一)写基于深刻情感体验的真实很多人的认识,可能会有这样的误区:以为学生写的真人真事之所以得分不高,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单调、雷同,因此,就一味地鼓励学生们选特别的事情来写,似乎“特别的事”是高分之洋的定海神针似的。其实不然。研究古今中外的作家,我们不难发现:作家有三类。第一类,生活经历丰富,思想感情也很有特色,如曹雪芹、托尔斯泰等,他们常有惊人之作;第二类,生活经历丰富,但思想感情较弱,如《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等,他们的艺术成就不会很高;第三类,生活经历非常平淡,但感情体验比较丰富别致,如冰心、普鲁斯特等,他们也可写出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由此可见,文章的高下,不完全取决于素材或经历的丰富独到,在艺术的天平上最重要的分量来自于情感体验的深刻独到。同样一片树叶的凋零,多数人看到的是气候的变化,少数人看到的是内心的悲伤,只有极少数珍贵的心灵他们感知到了生命的渺小和伟大。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对于一个作家而言,内心的观察比外部的观察更重要,也更有生命力。”老舍写《想北平》,郁达夫写《故都的秋》,他们在北平的经历和平常人或许差不多,但是他们的感受力更强,情感体验更深刻。因此,生活平庸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平庸的生活背后还有一颗平庸的心。打开心灵,写那些基于深刻体验的真人真事吧,哪怕这些人事是细微的、平凡的、单调的,但只要你的体验是深刻的、细腻的,那么再雷同的经历也会不雷同。(二)写源于经典阅读的真实直接生活的相对贫乏,不代表我们的视野就一定狭隘。没有万里路的历练,也可以有万卷书的渊博。新时代的青年,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书是一个世界,一部电影是一种人生,一段广播让你经历千山万水,一张报纸带你横渡天南海北……新时代的各种媒介都可以开阔眼界,宏大心灵,丰富体验。当你阅读丰厚了,哪怕你不记得什么,但读到的东西已经如同食物一般融入了你的血肉,成为了你的思想和骨骼。当然,你记得一些更好。写《我的老师》,若你记得《现代散文选读》上的经典名篇《我的国文老师》、《金岳霖先生》,那么,你的文章就有章可循了;写《小巷深深》,若你想起《绝版周庄》、《胡同文化》之类的文字,那么你的文章或许就灵动了。笔者身为苏州作家协会会员,平时就常常写作。我的散文《飞翔的香椿叶》中对于“椿萱并茂”的阐述,就有着阅读的影子;我的作品《我的港城》,就模仿了老舍《想北平》的布局;而《黄昏的意义》更是融入了史铁生《我与地坛》的意境。因此,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错的,真实阅读得来的人、事,乃至谋篇技巧等,都可以成为你创作记叙文的养分。真实的阅读经历、阅读所得,加以利用,加以嫁接,就成了一篇篇绝妙好文。自己创作的记叙文中,有时可以故事是阅读来的,主旨和认识是自己的,有时或相反。苏格拉底说:根除一片杂草的方法,就是在田里种满庄稼。那么,医治生活贫瘠的方法,不就是阅读经典吗?(三)写基于作者个性化的真实越是个性的,越是真实的。写美人,总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不是真实,是套路;写才子,总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不是真实,是敷衍;中学生写作文,每每写到亲人的离去或逝世,总是要献上悲痛欲绝或泣涕涟涟的表情包,这是真实吗?也不一定。曾经有位作家说,用哭写亲人的逝世,这是最不负责任的写法,亲人的离世,每个人心中都有共性的悲痛,但也有很多个性化的表达。阮籍母亲快要死了,有人把这事告诉了阮籍,可阮籍却若无其事地要和人下完棋才离开。当人们认为他不合礼法时,过了会,他却猛地端起酒缸,大喝几斗,然后大喊一声,吐血斗升。只有这样的悲伤,才符合那个不遵礼法又至情至性的阮步兵。路内的《慈悲》写出的亲人离世的悲痛,是大部分人都经历过的,但体会可能有程度上的不同。当水生老婆去世后,水生和他女儿开始时没哭,只是办了葬礼,把尸体火化。等过了段时间,有一天大家发现家中的中药味淡了,才突然痛苦起来,哭到不能自已。原来,水生老婆常年服用中药,人死,药停,味没了,才真正触发了那种生死两隔的失去感。所以啊,写真人真事一定要写出个性。写个美人,那是林黛玉似的美人呢,还是薛宝钗似的美人?写个月亮,那是“捣衣砧上拂还来”呢,还是“月照花林皆似霰”呢?说白了,越个性,越真实。三、谈谈记叙文中的虚化《伊索寓言》中有个故事:有一位口技高超的流浪人,他模仿的小猪的声音,惟妙惟肖,博得了观众的喝彩;而一位农夫想胜过他,就用大衣裹了一只真猪,让之发声,结果大家哗然而去。真到实处,就过于呆板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流浪人深得齐白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道理啊。中学生记叙文,应提倡在大部分真实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一些虚构和虚化,让文章活起来。我们平时在作文教学中一直强调的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写出个性、写出波澜之类的技法,其实没有了虚构和虚化这点催化剂,再好的“食材”也会变成“石材”,食之而不得下咽也。如果“实”是砖瓦和钢筋,那么“虚”就是水泥,适当的虚化、虚构,才能把材料集中、删减、剪裁、变异、布局,最终砌出一栋艺术的高楼来。记叙文中的虚构,早有人谈,在此我就不赘言了。我就来说说记叙文中的虚化。何为记叙文中的虚化?虚化这个概念,最初来自摄影技术中的背景虚化,说的是使景深变浅,使焦点聚集在主题上。在此,我借来形容文章技法。所谓记叙文中的虚化,不是虚构,虚构是凭空想象造出来,虚化则是把原有的事实弱化、淡化、模糊化、剥离化,以达到突出主题、主体、主线的效果。虚化,更不是虚假,而是一种创造艺术的真实的巧妙技法。(一)虚化背景,突出主旨朱自清的《背影》开头写,“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这段背景,落笔落得极淡。说父亲交卸了差使,似乎是职业上的交接,没什么不正常,但字里行间却留下诸多矛盾:父亲交接差使给他的感受是与祖母过世一样——祸不单行。交接了差使,怎么又让父亲感慨“天无绝人之路”?让“我”感到“满院狼藉”?其实,这里作者故意虚化了背景,把父亲的丑事给淡化处理了。如果不虚化,那么我们就会知道,他父亲是因为包养姨太太而闹得被迫离职的,而祖母也是因为父亲丢了工作而被活活气死的。家庭的琐事、和父亲的顶撞、父亲的不近人情,这些又怎么能一一道来呢?如果不虚化,那么怎么突显父爱的主题呢?然而,淡化不是完全舍弃,从这些曲笔中,我们隐约可以读出父子间带着隔阂的爱,儿子的昔日不领情、如今的忏悔,父亲的不称职又在爱儿子上如同天底下所有的父母一样一般地深。阔别八年之后,朱自清再写此文时,对父亲的理解更深了,心中感受到的爱父亲的成分超过了原本对父亲的不满,因此,他只能也应该淡化那些个或丑陋或琐屑的背景,来突显这份亲子之爱,时空错位之爱,爱的沉重、后悔、惭愧,也在虚化的景深中加深了。(二)虚化枝节,突出主体我们可以设想真实的世界上有这样一棵树,它有粗壮的主干,但它还有一些同样粗壮的枝干,甚至那些茂盛的绿叶遮蔽了它沧桑的容颜。那么,作为一名园艺工匠,我们该怎么才能还该树以最美的神姿呢?当然是,把过于茂盛的叶子摘掉,把喧宾夺主的枝干给砍除。那么,写记叙文时,有时也会这样。我在创作写人散文《父亲的厨房》时,就曾遇到过一个难题。我的父亲是一位喜欢折腾的人,他学过画画、书法,篆刻过金石,经过商、下过海,而且又在退居厨房从事厨事后又几次波折,想要继续去做生意,但他的这些个经历又都没有可圈可点之处,每段经历历时都很短暂,他总体上是以一个“厨师”的身份在我们家庭出现的。那么,我要写他为了家庭而甘于放弃自己的梦想,突出他默默无言至微至卑又至高至大的父爱,我就不能写他退居厨房后又多次复出经商之类的经历,写了这些经历就如枝干太壮大了,就喧宾夺主了,把一个为了家庭甘愿牺牲自我梦想的形象矮化为一个被生活无奈地摁在厨房的父亲的形象,这样就没有写作的亮点了。于是,我就大胆砍去了枝叶,只是略略一提,用虚化枝节,突出主体的方法,写成了这篇散文。散文的结尾这样写道:“父亲是把厨事当作他的梦想吧。为了让母亲安心工作,父亲作为男人承担起了厨房里的一切事务;为了让祖父母早日康复,父亲放弃了工作,把厨房变成了魔术箱;为了让我和妻事业有成,父亲不顾念自己的身体,在照顾我的孩子的同时,还抢着烧饭做菜。父亲的梦想,是怎样地在日复一日的厨房生活中渐渐消逝的,我不知道。我曾问过他是否有过梦想,他说他想成为一个画家,起码也要做个成功人士,但如今,他却把自己的梦想消磨在烦恼而琐碎的厨事中了。看着,那一朵父亲用胡萝卜雕刻出来的小花。我突然觉得,我又何尝不是父亲用他的厨刀和他的岁月,精心雕刻出来的呢?”而我的另一篇写祖父的散文《重阳琐忆》,基于祖父这个人既有疼爱我的正面形象,又有自私自利挥霍无度的负面形象,如果两个特点都同样力度地着墨的话,人物形象会不鲜明,我就虚化了他的负面形象,把他塑造成了一个“瑕不掩瑜”的人物。当然,在文中对他的自私挥霍也用曲笔提到了。这样,既保持了真实,又利于塑造人物。(三)虚化情节,突出主线中学里教记叙文,往往提倡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要一波三折,要“逆写”,要“错位”。这当然是不错的,常常如此。但也有例外,那就是,有时为了突出主线,我们还可以弱化情节,虚化情节。师陀的小说《邮差先生》,就是如此。文章写了一位边陲小城的邮递员一天送信的经历。情节平淡无奇,没有大起大落,甚至连一点波折都没有,无非是早上邮差先生收到了寄到邮局来的信,然后邮差先生挨家挨户去送信,详细写了送信给老太太的经历,略写了路遇一位爱开玩笑的小伙子的经历。如果从情节上来看,这真是颠覆了我们对小说的认识,或许和师陀散文化小说的风格相关吧。但,更重要的是,虚化和弱化情节,是为了突出主线。主线是什么?是邮差先生在小城一天的生活。这一天的生活是怎样的?是舒缓的、波澜不惊的、平淡的。而这恰恰就是作者要写的生活,这个边陲小城,人际关系和谐,生活节奏缓慢,邻里信任友好,人们都心怀善意,偶尔开开玩笑,这种恬静、平凡而幸福的生活,恰恰就是作者歌颂的,赞美的。试想,若没有虚化情节,还是像写古今传奇故事一样,或如同赵树理的小说一样,靠故事波折取胜,那么还能写出小城抒情而舒缓,平淡而幸福的生活吗?还能塑造成功,一位经历平凡、性格平和、心态平静、追求平淡的善良的邮差先生吗?这样的人,这样的城,决定了事的选取和情节的营造。因此,写文章,要明白不是为了炫技而写,不是为了用技巧而写,恰恰相反,是为了表达情意揭示题旨而写,而表情达意决定了我们如何为文造势,决定了我们用什么技巧,布什么结构。一切“言说方式”,都是因主题的表达而定的。
总之,记叙文写真人真事是不错的,但写怎样的真人真事,如何写真人真事,这里面却是大有讲究的。“我手写我心”,不是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而是想好了怎么写、说什么,才写才说,说的是真人真事,说的方式方法却是可以适当虚构、虚化的。如同云霞没有夺取山的雄伟,反而增添了它的绚丽一般,虚虚实实,实实虚虚,才是写文章的正道。兵法有云:“奇正相合,奇正相生,以正合以奇胜。”此为兵道,又岂非文章之道也哉!4个满分作文结构模板:1.时序顺进式即选取生活流程中的某一片断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其模式如下: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结尾(议论点题)。鹅与猫的决斗(提要)去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目睹了一场罕见的鹅与猫的决斗。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至今使我难以忘怀。(开头:引出故事。“罕见”“惊心动魄”“难以忘怀”点出故事特点,吸引读者。)那天一我刚放学回家,轻轻推开院门,只见一只母鹅警惕地瞪着一只野猫。刚出世不久的一群小鹅在母鹅的身后惊恐地围成一堆。地上散布着一些白色的鹅毛。显然,鹅猫决斗已经开始一会了。突然,母鹅伸长脖子,压低鹅头,紧贴地面,像离弦之箭一样冲了过去,将漫不经心地盯着小鹅的野猫狠狠地啄了一口,一撮灰色的猫毛被母鹅摔在地。野猫一个翻滚从地上跃起,翘起胡子,双目圆瞪……(描写具体决斗过程)。母鹅艰难地抵挡着野猫的攻击,笨拙的身体成了幼鹅的掩体。(故事主体部分:描写鹅猫决斗的情景,突出母鹅舍身护幼的精神,为结尾的议论做准备。)我被母鹅这种伟大的母爱感动了,赶紧轰开了野猫。精疲力竭的母鹅趴在地上,用翅膀护住幼鹅。我来到母鹅身旁,轻轻地抚摸着它,安慰着它:一股暖流从我心中冉冉升起……(结尾:扣住“母爱”描写自己的感受或发表议论,深化文章主题。)2.平列展开式选取不同角度的几个生活片断或将同一内容的几个侧面在同一层面上平列展开,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基本模式是:看风筝(提要)星期天,我和爸爸去广场玩。秋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各种各样的风筝点缀在一望无垠的蓝天上,煞是美丽。(开头:引出材料,交待时间、季节、事由,突出“美丽”)材料①:这边是一位快乐的老者在放“猪八戒吃西瓜”。……(具体描写)材料②:那边是两个小姑娘在放“蜻蜓戏水”。……(具体描写)(开头与材料①要有简单的语言过渡)材料③:另一边是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一位机灵的小男孩在放“米老鼠”。他们好像遇到了一些麻烦,正在请教一位慈祥的老者。我忍不住走了过去……(具体描写)(开头与材料②要有简单的语言过渡)(主体部分描写放风筝的几个片断。要注重细节描写和材料变化)放风筝是一个看上去简单而有趣的游戏,然而却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结尾: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议论,深化文章主题。)也可以采用小标题法(或直接以一、二、三区分各材料):孝敬父母在点点滴滴中春雨淅沥的清晨,我为爸爸撑起一方无雨的晴空;流星飞逝的夏夜,我为妈妈许下一个美好的心愿;秋虫呢喃的黄昏,我为妈妈送去一缕幽香;雪花纷飞的午后,我为爸爸寄去一件御寒的棉衣……一窗外,春雨淅淅沥沥,窗内,我潸然泪下:刚过新年,爸爸却又要外出打工了。当爸爸拎着大包小包来向我道别时,我忙抹去了泪水,找来一把雨伞,“爸,我送你。”爸爸摇摇头,我急了:“外面下雨,淋湿了受凉了感冒了,谁照顾你啊?”爸爸无语。我撑起伞,拥着爸爸的肩,走入雨中。一路上,我尽量踮起脚,将伞向爸爸那边倾斜,我要为爸爸撑起一方无雨的晴空。雨水淋湿了我的左肩,可我的心里却是暖洋洋的。二妈妈独自坐在院中,暗自垂泪。妈妈下岗了,怎能不伤心呢?我悄悄走过去,依偎在她身边,用纸巾轻轻擦拭渡过她脸庞的泪水。我知道,一切语言都是苍白,我能做的是陪她一起流泪。凝望星空,有流星划破夏夜的寂静,我在心中许下心愿:愿妈妈不再伤心,不再流泪!三晚霞满天,秋虫呢喃,我扶着妈妈走在乡间小路上。忽然一阵凉风吹来,妈妈打了个寒颤。我忙脱下外套,披在妈妈身上。一股幽香飘来,循香望去,桂花!妈妈说:“好香啊!”我踮起脚,摘了一串,插在妈妈发间。那一刻,我蓦然发现,妈妈的秀发中竟有了根根白发,妈妈的眼角竟密布了鱼尾纹,妈妈的腰身已不再婀娜,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我啊!我的心痛了,紧紧拥着妈妈:妈妈,你的前半生我无法参与,我要用一份孝心与你的后半生如影随形。四雪花纷飞,在外地找工的爸爸一定很凉了。我匆匆吃过午饭,翻找出一件厚厚的棉衣,冒着风雪,起了十几里的山路,为爸爸寄去了爱的温暖。我相信:有这份孝心相伴,这个冬天不再寒冷。孝敬父母其实很简单,孝心就在点点滴滴中:孝心是一把雨伞,孝心是一个心愿,孝心是一串桂花,孝心是一件棉衣……3.对比映照式选取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反衬式组合。其基本模式为:说明:行文时一定要写出对比点,为议论、抒情做准备。至于先写正面材料还是先写反面材料则视作者的构思和材料特点而定。我的母亲(提要)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儿行千里母担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从俗语到古诗,歌颂这一伟大主题的名言名句多不胜数,而且脍炙人口。然而,我是女孩,母亲的女儿。我曾经憎恨我的母亲,坚决地否定母爱。(开头以对比的方式引出材料,吸引读者)那是2001年8月底,我考上了一所普通中学。母亲坚决反对我上高中……(描写我与母亲的冲突或父亲与母亲的冲突及我的心理活动)快三年了,我很少搭理我的母亲,甚至很少回家。每当我从母亲的眼中读出痛苦与无奈时,我心中甚至生出一丝莫名的快意。然而我错了!大错特错!(以上两段过渡)2004年5月15日,星期六,晚上11点15分。一个让我刻骨铭心的日子,一个让我终身愧疚的日子,一个让我谢天谢地的日子。因为从那一刻起,我读懂了我的母亲,终结了可能的终身遗憾。5月15日,学校难得地放了一天假,让我们回家和父母商量填报志愿的事。我把自己的想法和父亲说了,父亲没说什么。晚上是照例的看书。11点15分,我去客厅喝水,经过父母的房间,无意中听到了一段对话……(描写对话内容)(对比材料要写得震撼人心,方能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我如遭雷击一般立在饮水机旁。我的脑中一片空白。只觉得天旋地转,客厅里的家具像在空气中飘浮起来一样。忽然,“砰”的一声,我手中的水杯掉在地上,摔得粉碎。我扶着饮水机,总算没有倒下。母亲从房间里冲出来抱住我,拼命地问我“怎么了”。“没事,妈妈——”我大叫一声,紧紧地抱住母亲,恨不得钻进母亲怀里。母爱,是伟大的。没错!(结尾:着力描写自己的感受,不可用太多的议论或抒情破坏文章的意境和情感氛围。若描写不到位,则可增加抒情或议论。)4.穿插回放式即利用思维可以超越时空的特点,以某一物象为线索,将描写的内容通过插入、回忆、倒放等方式串联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操作的关键是选好串联的物象,并围绕一个中心截取生活中的材料。其模式为:开头(交待物象,引出材料①)→发展(引出材料②)→高潮(引出材料③……)→结尾抒情、议论)钢笔人生走进考场,我首先将一个精致的钢笔盒子放在座位的右上角。望着它,我思维的野马在记忆的原野上奔驰……以前,妈妈经常自豪地向亲朋好友炫耀,说我“抓周”的时候抓的就是钢笔。从此,父母对我的前程便充满了憧憬。“钢笔”便注定与我的一生结下渊缘。(交待物象及与“我”的人生关系,是故事的开头)带着幸福的憧憬,父母亲高兴了好多年。从幼儿园到小学,我的成绩在智力正常的孩子中还算不错。我还会时不时地抓着钢笔做刻苦学习状,引得父母那带点虚荣的希冀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进入小(五),我开始恨钢笔了。因为像山一样的作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钢笔不再给我带来快乐。我的成绩随着小学毕业的临近而从优秀降到中等,再降到中下。感谢《九年义务教育法》让我顺利地进入初中。然而成绩却丝毫没有起色。为了我,父母的争吵愈来愈多、愈演愈烈:那种伤心明明是看着一位神童毁灭或天才堕落的伤心。我无暇顾及父母的伤心,因为我正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网络游戏可比钢笔有趣得多啦!初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销售行业保密协议标准合同
- 厦门市拆迁安置合同范本:公房、代建房、信退管理
- 可流通股代理缴款配股合同书
- 企业合同签订仪式暨包粽子比赛活动方案
- 办公室转租合同标准文本
- 水资源开发利用合作合同
- 4 地球 我们的家园 (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 2023-2024学年天津市中小学生mixly创意编程 第4课 聪明的按键-教学设计
- Unit 1 Making friends Part A (Letters and sounds)(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农村耕田合同范本
- 以诺书-中英对照
- 安徽法院聘用制书记员招聘真题
- 主题班会: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
-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模板)
- 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赏析类)-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解析版)
- 2024年政工职称考试题库(含答案)
- 香港(2024年-2025年小学二年级语文)部编版综合练习试卷(含答案)
- 专题18 圆的相关性质及计算证明(34题)2024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 2024羽毛球教案36课时
- 1.1区域及其类型-课件
- 小学生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