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虱的种类与防治_第1页
白粉虱的种类与防治_第2页
白粉虱的种类与防治_第3页
白粉虱的种类与防治_第4页
白粉虱的种类与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粉虱的种类与防治汇报人:可编辑2024-01-05白粉虱的种类白粉虱的危害白粉虱的防治方法白粉虱的监测与预警白粉虱抗药性研究与应对策略白粉虱防治的未来展望目录CONTENTS01白粉虱的种类分布范围全球温带地区,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1.5毫米,翅展2-3毫米,淡黄色,被有白色蜡粉。寄主植物蔬菜、花卉、果树等。温室白粉虱分布范围南美洲、美国南部和非洲部分地区。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1.5毫米,翅展2-3毫米,淡黄色,被有白色蜡粉。寄主植物蔬菜、花卉、果树等。南美白粉虱123亚洲地区,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等。分布范围成虫体长1-1.5毫米,翅展2-3毫米,淡黄色,被有白色蜡粉。形态特征玉米、高粱、小麦等。寄主植物亚洲玉米白粉虱03寄主植物番茄、茄子等茄科植物。01分布范围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和美国南部。0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1.5毫米,翅展2-3毫米,淡黄色,被有白色蜡粉。番茄白粉虱02白粉虱的危害白粉虱大量聚集在植物叶片上,吸取植物汁液,导致叶片失水枯黄。叶片枯黄白粉虱的侵害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植物生长受阻,发育不良。植物生长受阻严重时,白粉虱的侵害可导致植物死亡。植物死亡对植物的危害白粉虱对农作物造成危害,导致减产甚至绝收。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农药使用增加受白粉虱侵害的农作物品质下降,影响销售和经济效益。为防治白粉虱,需要增加农药使用量,增加生产成本。030201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有害生物传播白粉虱可能携带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传播疾病,危害其他生物。农药污染为防治白粉虱大量使用农药,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白粉虱的大量繁殖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破坏生态平衡。对环境的危害03白粉虱的防治方法在菜田周围种植一些对白粉虱具有驱避作用的植物,如香菜、芹菜等,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种植驱虫作物避免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合理安排轮作,降低白粉虱的种群密度。合理轮作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株落叶,减少白粉虱的寄主植物,降低虫口密度。加强田间管理农业防治保护和利用白粉虱的天敌昆虫,如丽蚜小蜂、瓢虫等,对白粉虱进行自然控制。天敌利用利用一些对白粉虱具有寄生或致死作用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进行防治。微生物防治利用一些植物的提取物对白粉虱进行防治,如苦参碱、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生物防治在白粉虱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治,避免虫口密度过大。掌握防治适期选择适宜的农药合理用药配合使用多种方法根据白粉虱的种类和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农药,如吡虫啉、噻虫嗪等。掌握好用药量和用药时机,避免盲目加大用药量和重复用药,以免造成药害和环境污染。在化学防治的同时,可以配合使用其他方法,如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化学防治04白粉虱的监测与预警通过定期检查和观察植物叶片和枝条,记录白粉虱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人工监测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子对白粉虱进行监测,了解其种群动态。生物监测利用DNA检测技术,通过分子标记和基因组学手段,对白粉虱进行快速、准确的监测。分子生物学监测监测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白粉虱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预测白粉虱的种群变化趋势和扩散动态。预警效果评估对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不断完善和优化预警系统,提高预警效果。预警信息发布根据预警分析结果,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醒采取防治措施。预警系统架构建立白粉虱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和发布等环节。预警系统05白粉虱抗药性研究与应对策略抗药性机制白粉虱对农药产生抗药性的机制主要包括代谢和靶标抗性两种。代谢抗性是指白粉虱体内能够分解农药的酶活性增强,使农药失去活性;靶标抗性是指白粉虱体内农药作用靶标位点的基因突变,使农药无法发挥作用。抗药性水平白粉虱对不同农药的抗药性水平存在差异,同一农药在不同地区或不同种群的白粉虱中抗药性水平也可能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群的白粉虱进行抗药性监测,以便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抗药性遗传白粉虱的抗药性是可遗传的,这意味着抗药性强的种群可以通过繁殖将抗药性基因传递给下一代。因此,需要了解白粉虱抗药性的遗传规律,以便采取有效的遗传控制措施。白粉虱抗药性研究轮换用药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和不同作用位点的农药,可以避免白粉虱对单一农药产生抗药性。同时,轮换用药还可以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减少用药量和次数,降低防治成本。混合用药将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混合使用,可以增加白粉虱对农药的敏感性,提高防治效果。但是,混合用药需要注意农药之间的相容性和配比,避免产生化学反应或降低药效。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手段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延缓白粉虱抗药性的发展。例如,利用丽蚜小蜂、桨角蚜小蜂等天敌控制白粉虱的种群数量,以及利用病原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白粉虱感染死亡。应对白粉虱抗药性的策略06白粉虱防治的未来展望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良植物抗虫性,使植物具备更强的抗虫能力。新型农药研发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替代传统农药,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防治,具有环保、可持续的优点。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ABCD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建立覆盖全国的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白粉虱的分布和扩散情况。法律法规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