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8/25/wKhkGWehbHmAGy4aAALGjQ5FNOs913.jpg)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8/25/wKhkGWehbHmAGy4aAALGjQ5FNOs9132.jpg)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8/25/wKhkGWehbHmAGy4aAALGjQ5FNOs9133.jpg)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8/25/wKhkGWehbHmAGy4aAALGjQ5FNOs9134.jpg)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8/25/wKhkGWehbHmAGy4aAALGjQ5FNOs9135.jpg)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课时作业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图所示的纪念章和图片反映的历史事务是(C)A.武昌起义 B.义和团运动C.五四爱国运动 D.中国共产党诞生解析:纪念章上为“爱国同胞,抵制日货”的字样,在武昌起义和中国共产党成立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抵制日货的活动,故解除A、D两项;义和团运动是抵制一切洋货,而不仅仅是日货,故解除B项。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因为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日本强占中国的山东,所以引发了抵制日货的运动,故选C。2.1919年6月9日,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了……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最终最低之要求”,要对北京政权予以“根本之改造”。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B)A.爱国精神B.民主精神C.团结精神D.科学精神解析:爱国精神主要通过维护国家主权、惩处卖国贼等体现,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项错误;从题干“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信息,可以看出其民主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提及的是争取民主权利,没有涉及联合、团结的问题,故C项错误;科学精神主要体现为反对愚昧和迷信,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3.《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五四运动以后,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新的一代改革者科学地相识和阐明白下层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这里“下层群众”指(B)A.农夫阶级B.工人阶级C.大中学生D.学问分子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依据材料中“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结合所学可知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因此“下层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是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因此“下层群众”应为工人阶级。故选B。4.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打算了舆论,打算了人心,打算了思想,打算了干部。”毛泽东突出评价了五四运动(A)A.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B.在政党建设方面的作用C.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促进作用D.为国民大革命供应了理论基础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五四运动为国民大革命打算了舆论、人心、思想、干部条件,这突出说明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重大影响,故A符合题意。5.1961年,董必武在《忆王尽美同志》一诗中写道:“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A)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C.国民党一大 D.同盟会的召开解析:由“1961年”“四十年前”“南湖泛舟”可知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其“会”在上海召开,最终一天的会议是在浙江嘉兴南湖一只游船上进行的。6.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扬,“很多人民望见掉泪,很多西洋人望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B)A.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B.激发了广阔人民的觉悟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解析:从人们对五四运动中学生的看法上可以看出,他们怜悯学生的行为,说明五四运动激发了广阔人民的觉悟,故应选B项。7.“中国最初的共产主义支部是于1920年5月在上海和北京组织起来的”,材料表明当时(C)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建立无产阶级政权C.筹备工人阶级政党D.工农运动蓬勃开展解析:由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共产主义支部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应是为建立中国共产党而作打算。A项在1921年,B项在中共一大会议上才明确提出作为目标;D项最早大规模出现应是国民革命时期,与材料不符。8.中国共产党发起者之一的李达曾说:“‘一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确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A.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C.和以往的政党没有任何区分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解析:材料“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说明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故B项错误;C项说法本身错误;从材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确定的”来看,已经明确了革命发展方向,故D项错误。9.“打倒列强,除军阀!”这一革命口号出现于(C)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 D.抗日斗争时期解析: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标记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故选C。10.下图是国民党一大期间代表合影,其中有孙中山、林伯渠等来自不同阶层的代表,下列分析最能够说明图片的是(D)A.会议接受共产国际的指示B.会议确定国共合作基础C.会议创建革命的人民武装D.会议有较广泛的阶级性解析: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失败后,在中共和苏俄的帮助下,相识到联合各阶级的重要性;1924年召开有共产党员参与的国民党一大。从材料“来自不同阶层”,可知会议有较广泛的阶级性,D项符合题意。11.有誓词称:“国民苦痛,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务是(A)A.北伐斗争B.辛亥革命C.鸦片斗争D.甲午中日斗争解析:“土匪军阀”“帝国主义”,说明白革命要反帝反封建。另一方面提到总理遗命,说明这应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务。B、C、D三项时间不符,因而正确答案为A。12.中国从南到北、从珠江到长江,到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D)A.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解析:由题干中的“从珠江到长江”“孙中山先生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革命”是指国民大革命,结合所学可知,这场革命是在国共合作实现之后才绽开的,故A不符合史实,所以解除;这场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统治,但是最终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故选D而解除B、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4分,第14题28分,共52分)13.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是凝合中华民族的重要思想基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安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英军的战事,似乎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鸦片斗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辛亥革命之前,中国始终是处于家天下的格局中……每个王朝的合法性都建立在“天意”之上,国家的基础建立在民众对于最高统治者的威权崇拜……在这种逻辑下,民众没有一种国家的认同归属感。——金渡江《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观念形成》材料二:历史上,中国人的民族观念始终以汉族为中心,华夏蛮夷间基本处于对峙状态。即便短暂由少数民族所统治也是希望“驱除鞑虏”。……辛亥革命以后,这种狭隘的民族观念被“五族共和”所取代……或者说,此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华民族的概念。——金渡江《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观念形成》材料三: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学问分子中间爆发了大张旗鼓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剧烈、最普遍的表露。——《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斗争时期中国一般民众面对英国侵略的看法(不得摘抄原句)及缘由。(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列举辛亥革命在“五族共和”方面的政治实践。(8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这场运动”的名称及其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斗争成果。(8分)答案:(1)看法:旁观者(或看客)。缘由:民众缺乏国家的认同归属感。(2)政治实践: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同等。(3)名称:五四运动。斗争成果: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得信息和调动运用历史学问的实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安静地观看……似乎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概括看法;依据“民众没有一种国家的认同归属感”概括缘由。第(2)问,回答要符合题目要求,围绕“五族共和”绽开,能够体现辛亥革命后民族观念的改变。第(3)问,依据材料三中“凡尔赛的调停人”“在北京的学生”等信息推断运动为五四运动,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其在外交方面的斗争成果。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实行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须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心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材料三:农夫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夫不起来参与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胜利;农夫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夫问题不会解决;农夫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夫不会拥护这个革命。——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夫运动》(1926年9月)(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学问,分析上述转变的缘由。(12分)(2)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干脆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主动影响。(8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学问,分析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相识有哪些发展。(8分)答案:(1)改变:从独立和不与其他党派合作到确定与国民党开展党内合作。缘由: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遇挫折,相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2)成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影响: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育了一批军事骨干。(3)发展:相识到驾驭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必需武装抗拒国民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卖店装修项目承揽合同
- 仓储物流行业居间存款协议
- 办公区翻新合同
- 物业人员疏散方案
- 通辽管道非开挖施工方案
- 2025年度安全产品销售代表市场拓展合同
- 大数据四下数学试卷
- 买钢筋合同范例
- 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与实施途径
- 临时聘用厨师合同范例
- 2024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英语试卷与参考答案
- 临床用血管理培训
- 介入手术室护理风险
- 春季安全行车教育培训
- 202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A类)
- 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操作手册
- 《走进神奇》说课稿
- 江苏省无锡市2024年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内蒙古中考语文试卷五套合卷附答案
- 2024年保密知识测试试题及答案(夺冠)
- 湖南2024年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直属事业单位招聘276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