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5节自由落体运动基础巩固1.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探讨落体运动的规律时,提出了闻名的斜面试验,其中应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A.等效替代 B.试验归纳C.志向试验 D.限制变量解析伽利略的斜面试验是在试验基础上进行“合理外推”得到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属于志向试验,选项C正确。答案C2.1971年7月26号放射的“阿波罗-15号”飞船首次把一辆月球车送上月球,美国宇航员斯科特驾驶月球车行驶28km,并做了一个落体试验:在月球上的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羽毛和铁锤,出现的现象是(月球上是真空)()A.羽毛先落地,铁锤后落地B.铁锤先落地,羽毛后落地C.铁锤和羽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其加速度都为重力加速度9.8m/s2D.铁锤和羽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同时落地解析因月球上是真空,所以物体下落时不受阻力,只受重力作用做自由落体运动,其加速度约为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的。若不同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则同时落地,选项D正确。答案D3.高空坠物会对人身和财产平安造成严峻危害,假如一只花盆从45m高处的阳台意外坠落,忽视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10m/s2,则花盆落到地面所需时间为()A.1s B.3s C.5s D.7s解析依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h=gt2,得t=3s。答案B4.某人从井口静止释放一颗小石子,不计空气阻力,为表示小石子落水前的运动,下列四幅图像可能正确的是()解析小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其速度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选项D正确。答案D5.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利用直尺测反应时间: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望见甲放开直尺时,马上用手捏住直尺,依据乙手指所在位置计算反应时间。为简化计算,某同学将直尺刻度进行了改进,先把直尺零刻度线朝向下,以相等时间间隔在直尺的反面标记相对应时间(单位:s)刻度线,制作成了“反应时间测量仪”,下列四幅图中反应时间刻度线标度正确的是()解析由题可知,手的位置在起先时应放在0刻度处,所以0刻度要在下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h=gt2,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所以随时间的增大,刻度尺上的间距增大,选项B正确。答案B6.屋檐定时滴出水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正分别位于高1m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图所示。g取10m/s2,水滴运动看作自由落体运动,问:(1)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2)此屋檐离地面多高?解析(1)设滴水时间间隔为t,第2滴运动时间为3t,第3滴运动时间为2t,加速度g=10m/s2依据h=gt2,第2滴与第3滴的位移差为g(3t)2-g(2t)2=1m,解得t=0.2s。(2)屋檐离地高度为第1滴水的位移,即H=g(4t)2=×10×(4×0.2)2m=3.2m。答案(1)0.2s(2)3.2m实力提升1.一小球从空中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2s末小球的速度为10m/sB.前2s内小球的平均速度为20m/sC.第2s内小球的位移为10mD.前2s内小球的位移为20m解析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第2s末小球的速度为v=gt=10×2m/s=20m/s,故A错误;前2s内小球的位移为h2=gt2=×10×4m=20m;前2s内小球的平均速度为m/s=10m/s,故B错误,D正确;第1s内小球的位移为h1=×10×1m=5m;故第2s小球的位移为Δh=h2-h1=20m-5m=15m,故C错误。答案D2.下列四幅图中,能大致反映自由落体运动图像的是()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据速度公式得v=gt,可见v-t图像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故A错误;依据位移公式得h=gt2,可见h-t图像是过原点的抛物线,故B错误;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一个定值,故C错误,D正确。答案D3.(多选)从某一高度先后由静止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若两球被释放的时间间隔为1s,在不计空气阻力的状况下,它们在空中的运动过程中()A.甲、乙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的速度之差越来越大B.在相等的时间内甲、乙两球速度的改变量相等C.甲、乙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D.甲、乙两球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甲、乙两球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解析甲、乙两球之间的速度之差v甲-v乙=g(t+1s)-gt=g;甲、乙两球之间的距离之差为Δs=s甲-s乙=g(t+1s)2-gt2=gt+,可见甲、乙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物体速度的改变Δv=gt,所以相等的时间内甲、乙两球速度的改变量相等。答案BC4.(多选)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甲∶m乙=5∶1,甲从高H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高2H处自由落下,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二者速度相等B.甲落地时,乙距地面的高度为HC.甲落地时,乙的速度大小为D.甲、乙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解析因为甲、乙物体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随意时刻的速度为v=gt,所以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在同一时刻甲与乙的速度相等,故A正确;甲落地时,甲、乙运动的位移都为H,所以乙离地面的高度为2H-H=H,故B正确;甲落地时,甲、乙的速度相等。由速度位移关系式v2=2gH,可得v=,故C正确;由h=gt2得,甲下落的时间为t=,乙下落的时间为t=,所以甲、乙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故D错误。答案ABC5.用“滴水法”可以测量重力加速度g,详细操作方法是:(1)将一只空铁皮水桶倒置在水龙头的正下方,可以非常清楚地听到水滴滴到桶底上的声音。细心地调整水龙头的阀门或水桶的高度,使得后一个水滴离开水龙头的同时,恰好听到前一个水滴撞击桶底的声音。(2)听到某次响声时起先用停表计时,并数“0”,以后每听到1次响声就顺次加1,数到“100”时停止计时。(3)用尺子量出水龙头滴水处到桶底的高度。假如停止计时的时候,停表上的读数是50s,水龙头滴水处到桶底的高度为122.5cm,请你依据以上试验及其数据,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解析水滴的运动可以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水滴从水龙头落到桶底的时间t=s=0.5s,由公式s=gt2得g=m/s2=9.8m/s2。答案9.8m/s26.比萨斜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如图所示,已知斜塔第一层离地面的高度h1=6.8m,为了测量塔的总高度,在塔顶无初速度地释放一个小球,小球从第一层顶部到达地面的时间为t1=0.2s。(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1)运动学公式较多,请同学们总结求位移的方法。(2)用多种思路求斜塔离地面的总高度。解析(1)求位移:①基本公式:s=v0t+at2,=2as。②平均速度法:s=t,③等时位移差法:sm-sn=(m-n)at2④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1s内、2s内、3s内…ns内的位移之比为:s1∶s2∶s3∶…∶sn=1∶4∶9∶…∶n2b.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s1'∶s2'∶s3'∶…∶sn'=1∶3∶5∶…∶(2n-1)c.经过第1个s、第2个s、第3个s…第n个s的时间之比为:t1∶t2∶t3∶…∶tn=1∶(-1)∶()∶…∶()。(2)解法一:设小球到达第一层顶部时的速度为v1,则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二中学高三(最后冲刺)化学试卷含解析
- 大班消防安全教案
- 传统文化教育
- 2025届青海省湟川中学高三(最后冲刺)化学试卷含解析
-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
- 湖南省湘潭市2025届高三考前热身化学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2025年高三第二次调研化学试卷含解析
-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2025届高考化学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
- 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的护理
- 中医水肿诊断思维
- 河南退役军人专升本计算机真题答案
- 2024年10月自考13683管理学原理中级试题及答案含评分参考
- 《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2023年)》解读
- 叉车日常维护保养检查记录表
- 施工总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布置技术标
-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8版 全部答案
- Q∕GDW 12070-2020 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图元规范
- (精心整理)小学英语特殊疑问句练习(带答案)
- 旋片泵设计说明书
- 小学一年级10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五篇)
-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2013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