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4-第25课人民解放斗争对应学生用书P125时空定位子目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发表了名为《毛泽东先生来了!》的社论。总编辑王芸生兴奋地写道:“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毛泽东此行的目的是()A.商讨对日最终决战B.参与政治协商会议C.争取和平民主局面D.拟出席“国民大会”答案C2.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与此干脆相关的事务是()A.西安事变B.日本倒戈C.抗战成功D.重庆谈判答案D子目二全面内战的爆发3.制作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关于人民解放斗争的时间轴中空白处应填写()A.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B.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国共两党北平和谈答案A4.下图反映了解放斗争时期某一阶段的斗争态势。这一阶段的特点是()A.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B.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C.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D.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答案B子目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5.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政权面临着统治危机,表现有()①国民政府财政经济陷于崩溃边缘②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③国统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④北平学生发起“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子目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6.中国共产党的某一措施激发了农夫革命和生产的主动性,为人民解放斗争的成功供应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这一措施是()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B.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C.解放区的战略反攻D.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答案A7.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解放斗争的示意图中,①处应当填入()A.黄河B.大别山C.长江D.井冈山答案B8.下图中战役的成功对中共的战略意义是()A.揭开战略反攻序幕B.推翻国民党的统治C.摧毁国民党军事主力D.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答案C9.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需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北平谈判D.全国土地会议答案B10.下面示意图描述的战役的成功标记着()A.人民解放斗争进入反攻阶段B.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C.人民解放斗争结束D.国民党主要军事力气基本上已被歼灭答案B一、选择题1.以下漫画反映的史实是()A.西安事变B.国共合作C.重庆谈判D.北平谈判答案C解析依据漫画可知,画中的人物一手持写有“和平方案”的盾牌,一手正在磨刀霍霍,典型的挂“和平”之羊头,卖“内战”的狗肉,揭穿了抗战后重庆谈判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伎俩,故选C项。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变更“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方针,实现“停止内战,一样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与漫画信息“磨好刀再杀”不符,解除A项;国共合作抗日,与漫画信息“磨好刀再杀”不符,解除B项;1949年的北平谈判与漫画时间“1947年”不符,解除D项。2.下图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的最主要缘由是()A.抗战成功后,民众渴望和平民主B.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D.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和平民主的呼声高涨答案C解析依据“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有利于人民的协议,故“民主”出现频率较高,C项正确。A、B两项的时间是在1945年,均解除;D项发生在政协召开之后,和平民主建国已无望,解除。3.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据地域为目的,故平均运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B.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系以扩大占据地域为目的,故平均运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可知,材料中“战略失误”指的是国民党发动的全面进攻,在此之后,国民党发动了对山东和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D项正确。A、B两项发生在全面进攻之前,故解除;“战略失误”指的是国民党发动的全面进攻,故解除C项。4.如图为1947年某次运动的宣扬单“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和“向炮口要饭吃”。据此推想,其主要反对的是()A.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经济掠夺B.国民党反动派大肆迫害民主子士C.国民政府为了维持斗争滥发纸币D.官僚资本巧取豪夺造成民不聊生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47年以“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和“向炮口要饭吃”为主题的宣扬单,主要针对的是国民政府为维持内战,滥发纸币,C项正确。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已经在1945年取得成功,A项错误;迫害民主子士、官僚资本的掠夺与“向炮口要饭吃”不符,B、D两项错误。5.抗战成功后,蒋介石一再声称实行“宪政”,但与各党派同等协商有先决条件,即“国民政府法统不致紊乱,根本大法不容变更,政府基础不容动摇,军令政令必需统一”。其条件的实质是()A.欺瞒国内国际舆论B.确保民主政治的实行C.维护国民党专制独裁D.诱迫共产党交出军队和政权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法统”“根本大法”“政府基础”“军令政令”不变更,其实质明显是要维护国民党独裁、专制的反动统治,故C项正确,B项错误。A项是表象,不是实质,解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解除。6.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很多不关切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变更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更的主要缘由是这些“上层人物”()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悲观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推断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歼灭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财政经济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故出现“上层人物”的看法变更,A项正确。《国内和平协定》是在194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B项;材料中“上层人物”看法的变更是对政治局势的正确推断,C项错误;国民党军队主力被歼灭是在三大战役中,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D项。7.解放斗争时期,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的口号。其中“后方挖蒋根”发挥的主要作用是()A.翻身农夫踊跃参军支援前线B.国统区的民主运动风起云涌C.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D.提高各个阶层反蒋的主动性答案A解析蒋介石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后方挖蒋根”指的是中共领导的土地改革,其目的就是要摧毁蒋介石所依靠的阶级基础,土地改革使农夫获得土地,翻身农夫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故A项正确。“后方挖蒋根”指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并非国统区,解除B项;“后方挖蒋根”指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与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无关,解除C项;D项中“各个阶层”表述错误,土地改革打击了地主阶级,地主阶级不反蒋,解除。8.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将领回忆解放斗争时写道:“邓政委接着说……我们多背一些敌人,宁愿本身多忍受一个时期的艰苦,也要拖住敌人几十个旅于自己四周,使山东、陕北的兄弟部队能腾出手来,大量歼灭敌人。釜底抽薪不要怕烫手,这是个关系到全局的战略行动。”由此推断这位将领所在的解放军部队的战略任务是()A.支援陕北山东,粉碎重点进攻B.实施战略反攻,牵制敌人兵力C.挺进敌军后方,支持淮海战役D.发动渡江战役,覆灭南京政府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47年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限制的山东和陕北发动重点进攻,毛泽东利用陕北的险要地势和群众基础,率领中心机关转战于陕北的大山之中,与20余万敌军周旋,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吩咐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实施战略反攻,逼迫陕北和山东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回援,从而达到牵制敌人兵力的目的,这才有了材料中“邓政委”的告诫,故选B项。A项为刘邓大军取得鲁西南战役成功的历史意义,并非战略任务,解除;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时,中共已无陕北、山东之危,不符合材料情境,解除C、D两项。9.(2024·江苏高考)如图是解放斗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A.全面内战爆发时B.战略反攻起先前C.三大战役进行中D.渡江战役结束后答案C解析全面内战爆发是1946年,与材料中“1948年11月”不符,故A项错误;战略反攻是1947年,与材料中“1948年11月”不符,故B项错误;到1948年秋,敌我力气发生重大变更,中共中心认为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与材料中“1948年11月”相符,故C项正确;渡江战役是1949年,与材料中“1948年11月”不符,故D项错误。10.在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折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战胜仗。我们必需预防这种状况。夺取全国成功,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毛泽东的主要意图是()A.警惕共产党人出现傲慢心情和腐败政治B.证明共产党人无往不胜C.说明敌人的糖衣炮弹比枪炮更加厉害D.告知大家全国革命已经取得成功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成功、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的状况下,毛泽东要全党留意警惕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的腐蚀以及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防止傲慢自满和腐败政治,A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共产党人的实力,B项错误;C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故解除;D项与史实不符,解除。11.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在延安调停期间,听到最多的词是“人民”;一位外国记者总结陈毅、粟裕指挥某次战斗成功的场景总结出人民的力气是“推翻了正统军事公式的因素”;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相识到“遭受百姓抛弃的境遇及其危急”。这表明,解放斗争成功的缘由之一是()A.毛泽东思想的指导B.广阔民众的支持C.国民党政府的腐败D.土地革命的开展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一位外国记者总结陈毅、粟裕指挥某次战斗成功的场景总结出人民的力气……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相识到‘遭受百姓抛弃的境遇及其危急’”可知,材料反映了人民力气的宏大——“推翻了正统军事公式的因素”及“遭受百姓抛弃的境遇及其危急”,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毛泽东思想的指导”,A项错误;“国民政府的腐败”与“遭受百姓抛弃的境遇及其危急”有关,但不符合材料“一位外国记者总结陈毅、粟裕指挥某次战斗成功的场景总结出人民的力气……”,C项错误;土地革命的开展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材料反映的解放斗争时期不符,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2.(2024·海南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解放斗争初期,国民党对解放区大举进攻,国内形势急剧变更,中共中心快速确立新的工作方向。“详细条件变了,斗争打到头上来了,参军参战这时应比群运还重要,一时应成为中心工作。”中共中心发出“后方比着搞生产”的号召,带领各界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产运动,各军区也组织了不同规模的生产支援活动。1946年12月,中共中心确定成立中心城市工作部,“管理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切工作”。借助各种媒介,广泛发动宣扬攻势,连续报道“蒋介石出卖民族利益、破坏和平、发动内战、坚持实行法西斯独裁的罪行”。——摘编自《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解放斗争起先后中国共产党为取得成功实行的主要措施。(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中国共产党实行的主要措施对解放斗争的意义。答案(1)措施:参军参战,军事动员;开展生产运动;土地改革;加强在国统区的斗争;发动宣扬攻势,占据舆论阵地;正确的战略战术。(2)意义: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力气;推动了战略转折;为最终成功奠定基础。解析第(1)问,由材料“参军参战这时应比群运还重要,一时应成为中心工作”得出参军参战,军事动员;依据材料“带领各界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产运动”可知开展生产运动;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颁布土地法大纲,实行土地改革,因此得出土地改革;由材料“中共中心确定成立中心城市工作部,‘管理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切工作’”可知加强在国统区的斗争;依据材料“借助各种媒介,广泛发动宣扬攻势”得动身动宣扬攻势,占据舆论阵地;依据材料“国内形势急剧变更,中共中心快速确立新的工作方向”可知正确的战略战术。第(2)问,依据材料“带领各界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产运动,各军区也组织了不同规模的生产支援活动”可知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力气;依据材料“1946年12月,中共中心确定成立中心城市工作部,‘管理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切工作’”并结合所学1947年战略反攻可知推动了战略转折;由材料“借助各种媒介,广泛发动宣扬攻势”并结合所学解放斗争的成功可知为最终成功奠定基础。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共依据发展形势,积二十多年来在农村工作中的阅历,在斗争的不同阶段实行了相应的措施。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疯狂地进攻解放区并抢占一些大城市和重要交通线。对于蒋介石所实行的这些行动,中共也不甘示弱,以防卫斗争抵制国民党的进攻并且建立广阔的革命依据地。由于一些大城市被国民党占据,所以中共建立革命依据地只能是以乡村为中心。——摘编自《试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解放斗争时期的发展》材料二经过一年多的战略防卫,中共歼灭了大量敌人的有生力气,起先把战线引到国民党统治区,也就是起先占据国民党统治区的乡村和城市,这就是起先由以农村为中心到农村包围城市的转变。“加强炮兵、工兵建设,以便广泛地夺取敌人据点和城市,一切守备薄弱之据点和城市则坚决攻取之,一切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又环境许可之据点和城市则相机攻取之,一切守备强固之据点和城市则短暂弃置之。”——摘编自《毛泽东选集》(其次卷)(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解放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建立广阔农村革命依据地的条件。(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中国共产党揭开“把战线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序幕的事务。(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斗争时期斗争策略的发展变更,并分析其变更缘由。答案(1)条件:二十多年来在农村工作中的阅历;抗战后国民党抢占一些大城市。(2)事务: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3)变更:由以农村为中心到农村包围城市的转变。缘由:战略反攻起先把战线引到国民党统治区。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积二十多年来在农村工作中的阅历,在斗争的不同阶段实行了相应的措施”得出二十多年来在农村工作中的阅历;依据材料一“由于一些大城市被国民党占据,所以中共建立革命依据地只能是以乡村为中心”得出抗战后国民党抢占一些大城市。第(2)问,依据材料二“经过一年多的战略防卫……起先把战线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并结合所学得出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起先由以农村为中心到农村包围城市的转变”得出由以农村为中心到农村包围城市的转变。其次小问,依据材料二“经过一年多的战略防卫……起先把战线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得出战略反攻起先把战线引到国民党统治区。一、选择题1.(2024·北京高考)下图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反抗日军进攻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D.抗战成功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溢期盼答案D解析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45年8月重庆谈判,到10月通过了《双十协定》,确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故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9月,重庆谈判是1945年8月,故C项错误;依据“1945年”“端赖合作”和图片内容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国共合作,建立民主政府的期盼,故D项正确。2.1947年2月,国民党政府颁布了《经济紧急措施方案》,规定“凡国营生产事业,除属于重工业范围及确有显著特别情形必需政府经营者外,应即以发行股票方式公开出卖或售与民营”,由此掀起以抛售国有企业为特征的私有化改革运动。这一措施()A.在美国胁迫下强化了市场经济B.遏制了共产主义经济思潮C.便利了官僚资本侵占社会资产D.有利于政府筹措内战资金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以抛售国有企业为特征的私有化改革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政府抛售国有企业,便利了官僚资本侵占国有资产,一些有特权和资本的官僚谋求私利,化公为私,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美国胁迫”,解除A项;国民党以抛售国有企业为特征的私有化改革运动与遏制了共产主义经济思潮无关,解除B项;国民党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挽救经济危局,解除D项。3.(2024·江苏高考)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快速地提高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信息“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可知,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高于英国和其他国家,处于优势地位,D项正确。依据材料无法推断英国的国际地位是否提高,解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日本在外国对华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解除B项;材料反映的只是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状况,没有涉及其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掌控问题,解除C项。4.据统计,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解放军参战兵力与解放区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当时人民提出的口号是“败尽家业,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成功”。民众踊跃“支前”的缘由是()A.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歼灭B.解放区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C.土地革命得到民众热情欢迎D.国统区财政经济陷入崩溃境地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使人民群众得到了土地,调动了人民的革命主动性,故出现了“败尽家业,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成功”的局面,B项正确。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歼灭是三大战役结束之时,而材料只是“淮海战役”,A项错误;土地革命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解除。5.(2024·全国卷Ⅱ)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心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状况下开办正规高校,尽快使干部熟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化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打算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动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实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解放斗争即将成功之际,中共中心要求对干部进行培训,使其尽快熟识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主要是因为党的工作重心即将转入城市,转向国家建设方面,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强调农村,且此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即将转移,A项错误;我国的工业化建设起先于1953年,C项错误;“执政”“社会主义生产”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抗战成功后不到四年的时间,国民党政权就覆亡了。学术界对国民党政权快速崩溃的缘由进行了长期探讨。一种观点强调,国民党的腐败是其快速垮台的根本缘由,表现在坚持一党专政、个人独裁,在政治上陷于孤立;发动内战,遭到全国人民反对;战后接收时大小官员聚敛钱财,人民悲观等。有的专家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