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针灸治疗_第1页
呕吐-针灸治疗_第2页
呕吐-针灸治疗_第3页
呕吐-针灸治疗_第4页
呕吐-针灸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呕吐Vomit呕吐: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内容物经食道、口腔吐出的一种病证。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概念】呕与吐常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故病称之呕吐。干呕与两者虽有区别,但在辩证论治上大致相同,所以合写在一起。呕吐是内科常见病证,多属脾胃肠病证。

既是临床常见症状,又是独立的病证。临床有生理性呕吐和病理性呕吐之别。呕吐是一常见症状,出现于急性胃炎、心因性呕吐、胃粘膜脱垂症、贲门痉挛、幽门痉挛、幽门梗阻、十二指肠壅积症、肠梗阻、肝炎、胰腺炎、胆囊炎、尿毒症、颅脑疾病以及一些急性传染病等,以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辩证论治。【西医范围】【病因病机】胃气主降、下行顺气逆于上——呕吐

主受纳邪气犯胃

腐熟水谷胃虚失和

一.外邪侵袭秽浊之气侵犯胃腑—胃失和降风寒暑湿《古今医统

呕吐哕门》指出:“卒然而呕吐,定是邪客于胃腑。在长夏暑邪所干,在秋冬风寒所犯。”

二.饮食不节伤胃滞脾食滞不化胃气不降过食生冷油腻不洁三.情志失调恼怒伤肝,肝失调达,犯胃忧思伤脾,脾失健运,食滞胃失和降四.脾胃虚弱劳倦太过,耗伤中气久病中阳不振脾虚寒浊中阻聚而成饮成痰积生胃中胃失和降胃阴不足,失其润降呕吐《证治汇补·呕吐》:“阴虚成呕,不独胃家为病,所谓无阴则呕也。”

【诊断】(一)主症:呕吐食物、痰饮、水液、或干呕无物,一日数次,持续或反复发作。(二)兼症:脘腹不适,恶心纳呆,泛酸嘈杂。(三)先兆诱因:起病急或缓,恶心欲呕先兆,气味、饮食、情志、冷热诱发、食物中毒、化学药物反应。(四)检查:钡透,内窥镜。【鉴别诊断】1.呕吐与反胃呕吐反胃

相同点同属胃部病变——病位相同胃失和降,气逆于上——病机相同均有呕吐——临床表现相同

不同点

实证—起病较急,食入即吐,不食也吐虚证—时吐时止,无一定规律,吐出多为当日之食物

病机: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于腐熟食入之谷物表现:朝食暮吐,暮时朝吐,终至完谷尽吐而出,始感舒畅

呕吐噎膈

相同点皆有呕吐不同点症

状呕吐之吐,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噎膈之吐,进食梗阻不畅,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其吐多出现于进食之时预后大多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较好内伤而致,病深而重,病程较长,预后欠佳2.呕吐与噎膈呕吐呃逆

相同点病位:胃部病变病机:胃气上逆

不同点

特征:有声有物

特征: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病机:膈间不利,胃气上逆动膈

3.呕吐与呃逆【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一)辨实呕与虚呕实虚外邪、饮食、七情脾胃虚寒,胃阴不足发病急骤发病缓慢病程较短病程较长呕吐量多,吐物酸呕而无力,时作时止腐臭秽吐物不多,酸臭不甚伴有表证伴有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脉实有力脉弱无力(二)辨呕吐物:反映寒热虚实,病变脏腑食积肉腐:酸腐难闻胆热犯胃:黄水味苦肝气犯胃:酸水绿水痰饮中阻:痰浊涎沫虫积,胃中虚寒:泛吐清水胃阴不足:粘沫量少治疗原则外邪——疏散时邪,芳香化浊标实——祛邪

宿食——消导食积痰饮——温化痰饮肝气——疏肝解郁和胃降逆气虚——益气

正虚——扶正

阳虚——温中

阴虚——养阴

虚实夹杂——分清标本,消补兼施

三、分证论治证治分类(一)证型外邪犯胃证食滞内停证症状主症突然呕吐,胸脘满闷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吐后反快次症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大便或溏或结舌脉苔白腻,脉濡缓舌苔厚腻,脉滑实病机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食积内停,气机受阻,浊气上逆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消食化滞,和胃降逆证治分类(二)证型痰饮内阻证

肝气犯胃证

症状主症呕吐清水痰涎,量多

呕吐吞酸,嗳气频繁

次症脘闷不食,头眩心悸

胸胁胀痛

舌脉苔白腻,脉滑

舌红,苔薄腻,脉弦

病机痰饮内停,中阳不振,胃气上逆

肝气不舒,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证治分类(三)证型脾胃气虚证

脾胃阳虚证

胃阴不足证

症状主症恶心呕吐,食入难化

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

呕吐反复发作,或时作干呕

次症食欲不振,脘部痞闷,大便不畅

面色晄白,倦怠乏力,喜暖恶寒,四肢不温,口干不欲饮,便溏

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

舌脉苔白滑,脉虚弦

舌质淡,脉濡弱

舌红少津,脉细数

病机脾胃气虚,纳运无力,胃虚气逆

脾胃虚寒,失于温煦,运化失职

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失司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治疗】1.基本治疗

治法和胃降逆,理气止呕。以胃的募穴、下合穴为主

主穴内关足三里中脘

方义:

本病病位在胃,中脘乃胃之募、腑之会,穴居胃脘部,可理气和胃止呕;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合治內腑”,可调理胃肠气机,与中脘远近相配,通降胃气;内关为手厥阴经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可宽胸理气,和胃降逆,为止呕要穴。配穴外邪犯胃:外关、合谷食滞内停:下脘、梁门肝气犯胃:太冲、期门痰饮内阻:丰隆、公孙脾胃虚弱:脾俞、胃俞操作足三里平补平泻法,内关、中脘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虚寒者,可加用艾灸。呕吐发作时,可在内关穴行强刺激并持续运针1~3分钟。2.其他治疗耳针法穴位注射法穴位敷贴拔罐【按语】

1.针灸治疗呕吐效果良好,因妊娠或药物反应引起的呕吐,亦可参照本节治疗。但上消化道严重梗阻、癌肿引起的呕吐以及脑源性呕吐,有时只能作对症处理,应重视原发病的治疗。2.注意饮食调节和情绪稳定。【预后转归】实证:病程短,病情轻,易治愈。虚证及虚实夹杂:病程长,病情重,反复发作,时作时止,较为难治。失治误治:由实转虚,虚实夹杂,由轻转重,久病久吐:脾胃衰败,化源不足,易生变证。【预防与调摄】避免风寒暑湿或秽浊之邪侵袭避免精神刺激避免食腥秽之物、暴饮暴食,忌食生冷、辛辣、香燥之物呕吐剧烈者应卧床休息吴某,男性,36岁,2000年12月就诊。患者就诊前一天,因淋雨受寒后,出现呕吐未消化食物,胸脘满闷,不思饮食,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气味臭秽。小便色清,伴有头身疼痛,恶寒发热,舌苔白腻,脉濡缓。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治法、方药。王某,男,50岁,干部。患者有胃病史10余年,常常觉脘腹不适,恶心呕吐清水涎沫,伴有嗳气泛酸,头晕目眩,纳差神疲,腹中冷痛,手足不温,口渴不欲饮,曾在当地医院,经胃钡餐X线透视,胃镜、头颅拍片检查,无异常发现。而诊断为神经性呕吐。最近1周,因工作不顺心,心情烦躁病情加剧。每日呕吐5-6次,仍质为清水涎沫,无口苦,时喜太息,头晕神疲,而来我院就诊。查:表情痛苦,面白少华,形体消瘦,腹平软,无明显压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稍活跃,胃中无振水声。胃镜示:慢性胃炎。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细而沉。钱某,男,42岁,工人。素有胃溃疡病史,因受凉或吃生冷寒凉食物导致发作。近几日因外出做工,多喝冷饮,三天来呕吐频作,时吐时止,吐为食入不易消化之物,上腹饱胀,痞闷,隐痛,纳差,口淡不渴,乏力,便秘,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沉细弦。欧某,女性,58岁,因反复呕吐5年加剧1周,1998年8月就诊。患者近5年来,饮食稍有不慎即发呕,时作时止,伴有纳呆神疲,胸脘痞闷,口淡无味。一周前因天热吃冷饮后,出现呕吐清涎,心悸头眩,肠鸣有声,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细无力。【结语】病位在胃,涉及肝脾;首辨虚实,和胃降逆;实者祛邪,虚者补益。1、字体安装与设置如果您对PPT模板中的字体风格不满意,可进行批量替换,一次性更改各页面字体。在“开始”选项卡中,点击“替换”按钮右侧箭头,选择“替换字体”。(如下图)在图“替换”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更改字体。(如下图)在“替换为”下拉列表中选择替换字体。点击“替换”按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