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九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30/13/wKhkGWeg6hWAAxtVAALWGHTL5K0963.jpg)
![河南省九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30/13/wKhkGWeg6hWAAxtVAALWGHTL5K09632.jpg)
![河南省九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30/13/wKhkGWeg6hWAAxtVAALWGHTL5K09633.jpg)
![河南省九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30/13/wKhkGWeg6hWAAxtVAALWGHTL5K09634.jpg)
![河南省九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30/13/wKhkGWeg6hWAAxtVAALWGHTL5K096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回顾经典,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热血沸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经典文艺形象跨越时空传递着精神力量。何为经典文艺形象?经典文艺形象指的是,文学艺术创作深为受众喜爱、经过一定时间检验、具有经典意义的艺术形象。经典文艺形象不局限于某一艺术门类,以不同的审美知觉形式使人们获得不断强化的美好审美经验。一个人物形象能够成为经典,必须具备传世性和普适性,也就是说,既经得起时间考验,又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和喜欢。经典文艺形象何以具有如此魅力?一方面,作品立得住,故事足够精彩,经得起反复品味和时间考验,其中的文艺形象往往也会深入人心,流传久远。古往今来,那些被广泛接受和传诵的文艺作品,从《红楼梦》《水浒传》等四大名著到《茶馆》《骆驼祥子》等舞台经典,无不因为其反映生活本质,使人们为之动容、动情、动心。这样的文艺作品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其中的文艺形象也会启迪人们发现生活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进而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经典文艺形象身上浓缩着家国历史、时代印记和人性光辉,即便经历时代变迁,艺术魅力也不会因此削减。“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对经典作品的这一评价,同样适用于经典人物形象,尤其是“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三大要素。这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基本要素,更是广大文艺工作者从事文艺创作、塑造经典文艺形象的基本遵循。经典文艺形象有着鲜明的时代感。新征程、新起点,广大文艺工作者仍然重任在肩,既要对经典人物形象进行当代表达,更要紧跟时代塑造更多经典文艺形象。(摘编自唐鑫《经典文艺形象跨越时空传递精神力量》)材料二:作为一个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和中国文化乃至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文艺形象承载着新的文化使命,也必然遵循相应的文化逻辑。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的审美理想。中华美学精神根植于古代中国“气化流行”“天人同构”的宇宙观和礼乐文明传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文化形态中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是中华各门类艺术的原动力。在历史的长河中,儒道释兼容并蓄,孕育出致中和(情感)、求气韵(意境)、重形神(意象)、强感悟(欣赏)的独特审美形态。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其逻辑起点是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和突出的统一性,其现实土壤是工业社会人类对审美和情感本体的重新审视。新时代经典文艺形象需要以“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为最高美学要求,在文艺形态、文艺观念、文艺实践和接受主体等发生了深刻变化的当代语境中,深入丰富的社会生活,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探人类精神世界,创造形象的美、情感的美、意蕴的美,成就中华美学精神的现代转化,激发中华文化生命力。坚持人民立场、阐发中国精神的意义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这是对人民文艺在当代语境中的突出与重申,是对人类文艺活动历史中不断被印证了的创作立场和价值理想的强化,反映了符合文艺发展需要、符合文艺生产规律、符合文艺接受与评价的高度融合。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止于至善,方能臻于至美”。追寻意义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内核,从孔子“成于乐”“尽善尽美”的价值自觉,到承孟子“知人论世”“知言养气”而来的“文如其人”(突出作者的价值主导作用)的批评传统,注重文艺的价值取向、追求作品的精神高度始终是我国传统文艺的优质基因。作为民族精神活动史中的一环,我们今天的文艺活动既要自觉保存文化过往有价值的东西,又要记录当代文化的意义踪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提炼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的中国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愿景。从古至今,人类文明始终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共赢共生,在世界发展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文化交流对于推进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进一步突显。在全球化全媒体时代,在当今开放的世界,我们需要以鲜明的文明旨归贯注经典文艺形象创造的全链条,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追求先进的艺术表达,诠释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让广为传颂、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不仅屹立于世界艺术长廊,让海外观众在中华文化形象中直观感受中华文化的和谐之美、道德之美、情怀之美和气韵之美,而且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场域中释放能量,凝聚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摘编自徐贞《新时代经典文艺形象的文化逻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艺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既要经得起时间考验,也要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和喜欢,这是其成为经典的必要条件。B.中国的文艺经典形象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家国历史、时代印记和人性光辉,其所具有的艺术魅力不会因时代变迁而削弱。C.作为中华各门类艺术的原动力,经典文艺形象既是一个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也是中国文化乃至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D.随着世界发展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文化交流在推进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围绕中国文艺作品中的经典文艺形象展开论述,但二者论述的重点及方向并不相同。B.虽然经典文艺形象存在于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它们使人们获得美好审美经验的审美知觉形式是相同的。C.材料二第三段中两处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阐明“文艺要坚持人民的立场”这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D.我国传统文艺一直都注重文艺的价值取向,追求作品的精神高度,对于文艺作品的具体内容反而并不在意。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A.舞剧《五星出东方》从汉朝的文物故事入手,将新时代民族团结的主题融入作品当中,塑造了“春君”等典型形象。B.电视剧《于成龙》着眼于中华优秀历史人物,刻画了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于成龙这一典型人物形象,契合了当今弘扬廉政文化的价值追求。C.话剧《谷文昌》“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深情勾勒出把个人理想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的基层干部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D.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把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孙悟空搬上银幕,赋予意义拓展,将其设定为自我救赎成就侠义英雄的形象。4.材料一第三段是如何论述经典文艺形象具有如此魅力的原因的?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5.假如你是一名新时代的作家,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谈谈应如何塑造经典文艺形象。(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等待(节选)石钟山玉莲在解放区是积极分子,后来被区委书记选中,被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在那里接受三个月的接发报技术训练。当然,她还学习了许多关于组织的纪律和秘密守则等相关条例,这一切她都牢记于心了。后来,她被老冯[注]带到了这座城市里,成了交通站的一名联络员。起初她对这座城市是陌生的。有了裁缝店做掩护,她逐渐认识了许多邻居,也对这座城市熟悉起来。组织的纪律她是知道的,不和任何人有深入的接触,包括那些邻居,和他们更多的是点头之交而已。裁缝店的工作她一点儿也不陌生。①在解放区时,她就是支前模范,缝缝补补的事儿驾轻就熟。没多久,裁缝店在她的操持下就有模有样了。有时裁缝活儿都接不完,加班加点地工作,她总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把活儿完成。她总是节衣缩食,有时见到老冯,还会把攒下的钱用布袋包好,塞到老冯的口袋里。她知道组织困难,节省一点儿是一点儿。老冯来裁缝店的次数并不勤,有时三天、五天,有时十天、半月。如果碰到街坊邻居,她称呼老冯为表哥。这是老冯教给她的。裁缝店被敌人破获以后,她就没有地方去了。走在街上,她总觉得有一双眼睛在暗处盯着她。她不由得一次又一次回头,但都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她现在身无分文,想着还没有发出去的电报,人也更加焦虑了。突然,她想起老冯之前交代过,联络点出事,可以激活下一个联络点。那是一片公墓,在城郊的半山坡上,公墓前有几块石头,分别刻着“西郊公墓”四个大字。当时,老冯告诉她,激活这个联络点的方法,就是把联系上级的字条放在“郊”字的石头底下即可。一想到这个备用联络点,她立马精神起来,不再焦虑了。她是在黎明时分来到西郊公墓的,看到门口立着的那几块石头,心里顿时涌过一阵暖流。联系组织的信是她借了人家的笔写成的,内容很简单;上级被捕,我失联了,等待指示。玉莲,她本名叫王玉莲。当上交通员后,老冯说,你得有个代号,上级是要认人的。她想了半晌,说就叫玉莲吧,好记。老冯琢磨了一下,点了点头就算同意了。借着黎明的微光,她把写好的字条塞在了西郊公墓“郊”字下面的石头底下,然后迈着轻松的步伐离开了西郊公墓。满怀希望地,她开始等待组织的指示。一天后的下午,她又一次出现了。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她在街上捡起一个破袋子,顺手拿了一个瓦片。②正值春天,满世界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野菜长得到处都是。她装作挖野菜的样子,一点儿一点儿地接近墓地前那几块石头。她多么希望在那块石头下接收到组织留给她的指示呀,从此她就是有组织的人了。这么想,她就不再孤单,仿佛上级已经给她派来一个联络人,就像老冯那样,隔三岔五地出现在她的面前。她终于把手伸到了石头底下,发现放字条的地方是空的:组织终于派人拿走了那张字条。接下来的时间里,她每天都装作挖野菜的样子,去接近那块石头。第一天那块石头底下是空的,第二天也是如此。③这几天她总是看见公墓门前有一个做保洁的年轻人,拿着扫把在那里扫来扫去,还不时地向她这里张望一眼。她很紧张,总怕自己的秘密被发现,不敢接近那块石头,目光却没有离开过那块石头。最后她还是找到了机会,趁那个年轻的保洁工离开的当口,快速地走到那块石头下,把手伸进去,结果还是什么也没有。她有几分失望,后来又想,她那张字条,一定传递到上级的手里了,上级是要研究的,或者对她下一步的安排还没有想好,等待是必需的。这么想之后,她的心又一次踏实了下来。有一次她正准备接近那块石头时,那个年轻的保洁工径直走了过来。之前她并没有发现他,他就像从地底下冒出来一样。他突然礼貌地对她打着招呼:“你好,来扫墓呀!”④她连忙点点头,脸热得跟开水烫过一样。年轻的保洁工大方地对她微笑着,看样子他和她年龄相仿,很干净的一个小伙子。小伙子问:“你要找的墓地在哪里呀?要不要我带你去?”她一下子难住了,好在这两天她是转过了几遍墓地的,起初慌乱之后,还是回答道:“在山上的第二排。”小伙子目光扫过那几块石头,然后用扫把扫过去,石头下面干干净净的。小伙子的扫帚就像扫在她的心上,让她心惊肉跳,于是慌慌张张地离开了。从此她白天不再去那个公墓了,改为晚上。晚上的公墓一个人也没有,只有山下殡葬一条街,还有几家店铺在开张营业。纸幡和纸钱在店铺门前的风中摇曳着。她又一次接近那块石头,那里仍空空如也。有一次,她发现半截纸片在空中飘荡着。她追过去,然而一阵风吹来,那半截纸片飞到了空中,飘飘荡荡,再也看不见了。她坐在地上哭了起来。组织留给她的字条有可能被大风吹走了,或许让小动物叼走了,她胡乱地想着。一天夜里,她又一次留下了一张字条,放在石头下时,仔细检查一遍后才离开。如果上次她和组织联系有了失误,这次一定不会失误的。满怀希望地,她又开始了下一轮的等待。[注]老冯,玉莲的上级。裁缝店暴露后,老冯被敌人残忍杀害,玉莲也因此与组织失去了联系。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来到这座城市之前,玉莲不仅接受过接发报技术的训练,还学习了许多关于组织的纪律和秘密守则等相关条例。B.虽然裁缝工作是玉莲用来掩护身份的,但她对这一工作并不敷衍,这从她干不完会“加班加点地工作”可以看出来。C.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叙述玉莲与组织失联后寻找组织的故事,中间穿插了玉莲对解放区生活的回忆,丰富了小说的内容。D.小说善于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如玉莲去西山公墓前“捡起一个破袋子,顺手拿了一个瓦片”,展现了其机智的一面。7.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交代玉莲在解放区时熟悉缝补工作,这是她能够将裁缝店经营得有模有样的重要原因。B.②句描写生机盎然的春景,是为了反衬玉莲内心的焦灼之情,她迫切想要得到关于组织的指示。C.③句中做保洁的年轻人“不时地向她这里张望一眼”,可见玉莲的行为已经引起了敌人的怀疑。D.④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玉莲害羞的表现,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玉莲不善与人相处的性格特点。8.“发现放字条的地方是空的”后,玉莲的心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请简要梳理。9.小说两次提到玉莲等待组织的指示,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上(汉武帝)自初即位,招选天下文学材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庄助最先进,后又得蜀人司马相如、平原东方朔、吴人枚皋等,并在左右。每令与大臣辩论,大臣数屈焉。然相如特以辞赋得幸,朔、皋好诙谐。上以俳优畜之,虽数赏赐,终不任以事也。是岁,上常夜出,自称平阳候;旦明,入南山下,射鹿、豕等,驰骛禾稼之地,民皆号呼骂詈。上以道远劳苦,又为百姓所患,乃使太中大夫吾丘寿王举籍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及其贾直,欲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时东方朔在傍,进谏曰:“夫南山,天下之阻也。今规以为苑,绝陂池水泽之利而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是其不可一也。盛荆、棘之林,广狐、菟之苑,坏人冢墓,发人室庐,令幼弱怀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是其不可二也。斥而营之,垣而囿之,有深沟大渠。夫一日之乐,不足以危无堤之舆,是其不可三也。”上乃拜朔为太中大夫,赐黄金百斤。然遂起上林苑,如寿王所奏。上又好自击熊、豕,驰逐野兽。司马相如上疏谏曰:“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岂不殆哉?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涂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上善之。(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九》)材料二:赞曰:汉承百王之弊,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节选自班固《汉书·武帝纪》)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陛下A好陵B阻险C射猛兽D卒然E遇逸材F之兽G岂不H殆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多次,与“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并序》)中的“数”意思不同。B.傍,旁边,与“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中的“傍”意思不同。C.万乘,一万辆兵车。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千乘”“万乘”是军事实力的象征。D.善,认为……对,与“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中的“善”意义和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武帝在即位之初就着手选拔博学有才者,第一个选拔了庄助,后来又选拔了司马相如、东方朔等人。B.汉武帝经常微服出宫,到南山射杀鹿、野猪等动物,其策马践踏庄稼的行为引起了当地百姓的不满。C.东方朔向汉武帝进谏,细致分析修建上林苑的弊端,最终汉武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并奖励了他一百斤黄金。D.在班固看来,汉文帝、汉景帝把休养生息作为治国的首要任务,对于稽古礼文的文治事业,他们还缺乏建树。13.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相如特以辞赋得幸,朔、皋好诙谐。(2)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14.材料二中班固是如何评价汉武帝?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客行马戴①路岐长不尽,客恨杳难通。芦荻晚汀雨,柳花南浦风。乱钟嘶马急,残日半帆红。却羡渔樵侣,闲歌落照中。[注]①马戴,唐代诗人,因屡试不第,常年异地漂泊。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路岐长不尽”一句描写道路漫长,似乎永远没有尽头,表现了诗人旅途的遥远和艰辛。B.“客恨杳难通”中“客”字说明诗人漂泊在外,“杳难通”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羁旅之苦无人可诉。C.颔联运用意象叠加的手法来表情达意,与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无限感慨,情感真挚感人。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请结合这首诗歌的颈联对此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比喻的手法阐明了诗人想要回归田园生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听众在演奏结束后的反应和江边的自然景色,从侧面烘托了琵琶女弹奏乐曲之妙。(3)猿这一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被诗人用以营造孤寂、愁苦、哀伤的氛围,如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黄泛区下乡垦荒那些年,我没少在黄河滩里割草割麦、种瓜种豆,出一身大汗,就跳进黄河里洗个澡。夕阳西下,桥上的列车载着阵阵金光,桥下的黄河水泛着粼粼金光,水中的我也披着闪闪金光。黄河的源头位于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海拔4500米。从雪山上流淌下来的汩汩小溪,流经绿草如茵的天然牧场,在天光映射下闪闪发亮。眺望昆仑山雪峰皑皑,丽日的阳光给这静穆的秘境之地涂抹了一层金光。当年周穆王乘八骏马车在昆仑山会见西王母,该是经过了这里吧?起初,黄河流经西宁南部时,(甲),激荡着白色的浪花。当其东下青藏高原,穿过黄土高原后,河水就变成了黄色。从贺兰山脚流过的黄河水,与周围的稻田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收美金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新型环保混凝土材料购销合同范本集锦
- 劳动生产合同范例
- 乔木修剪合同范本
- 公司投资电影合同范例
- 个人外贸合同范例
- 2014家装合同范例
- 信息资产安全合同范本
- 借用合同范例 英文
- 旅游业个性化旅游定制服务方案
- 酒店春节营销方案
- 营销管理方案中的定价策略与盈利模式
- 2024年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临沂市高三一模(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物理试卷
- 广州猎德大桥三维曲面塔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 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22解读
- 高级茶艺师技能鉴定(协会版)备考题库-下(多选、判断题汇总)
-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体检表(叉车)
- c30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
-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师德师风警示教育讲座培训课件
- 猪饲料购销合同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