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海洋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生活在澳大利亚海岸附近的长鳍领航鲸能模仿对手虎鲸发出的声音,这表明它能模仿对手虎鲸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2.细心的小明同学发现,平时我们给茶杯倒水的时候,不仅会发出声音,而且它发出的声音会随着水面升高而发生变化,这不禁激发了他的探索欲,他列举了一系列猜想准备进行验证。这表明了小明同学在进行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A.问题 B.证据 C.解释 D.交流3.如图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埙(xun)”,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五音是指声音的()A.音色 B.高度 C.音调 D.响度4.手机上的“音量”键可以调节声音的()A.频率 B.音调 C.音色 D.响度5.对于下列对四幅图片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到人耳的B.乙图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打,是为了研究响度与材料的关系C.丙图中,禁止鸣笛是从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丁图中,听众能根据音色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B.工厂的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D.倒车雷达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7.我们处在声音的世界中,声音无处不在。如下图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甲、乙音调相同B.乙、丙响度不同C.丙、丁音色相同D.甲、乙、丙音调和响度各不相同8.如图所示是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B.鼓声的传播速度为3×108m/sC.如此震撼人心的鼓声,一定不可能成为噪声D.人们能区分出鼓声和其他乐器的声音,是因为音色不同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收音机的音量开关是调节音调的B.收音机的音量开关是调节响度的C.只要发声体在空气中振动,我们就可以听到它的声音D.一个人的音色是不变的10.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或者用厚度不同的衣服包裹同一机械闹钟,他所听到的声音响度都会发生改变。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响度会随离声源的远近而改变吗?B.响度为什么会随离声源远近而改变?C.响度会随隔声材料的厚度而改变吗?D.响度和隔声材料厚度及离声源远近有什么关系?二、多选题11.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地震时,被困人员可以敲击周围坚硬的物体求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时会产生超声波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 D.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12.关于生活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0℃的水和0℃的冰保鲜食物效果相同,因为它们的温度相同B.蝙蝠利用回声确定飞蛾的位置,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C.工人利用铜水浇筑模具,是凝固现象D.游完泳上岸时会感到冷,因为蒸发吸热13.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刻度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B.乙: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能传递能量C.丙:抽出罩内空气后闹铃声减弱,表明真空可以传声D.丁:摩托安装消声器能有效地从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1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D.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15.如表是一些介质中的声速,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是反射声具有足够大的响度,并且与原声的时差需大于0.1s。小刘在长为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声音,两声相隔2.43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空气(0℃)331冰3230空气(15℃)340铜3750煤油(25℃)1324铝5000水(常温)1500铁5200A.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一种现象,只要有反射就一定有回声B.假如在温度为15℃的环境中,人耳要将原声和回声区别开来,他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需大于34mC.该金属管可能是由铝材料制成的D.若此时温度为15℃,声音在该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通常为20~20000HzB.﹣6℃读作“零下6摄氏度”C.0℃的冰比0℃的水冷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40℃三、填空题17.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的鸟声、风声分别是体、体的振动发出的。18.某发声体的时间内振动360次,它的频率是Hz;它发出的是声波。(选填“次”或“超”)19.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赛龙舟时,龙舟上的鼓手用力击打鼓面,是为了增大鼓声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0.课堂上有的教师利用扩音器上课,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21.电话中能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用耳机听音乐,声音开得较大,这是增大了声音的。22.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分别为声音的波形图,甲、乙两者的音色,甲、丙两者的响度,甲、丁音调两者的。(填“相同”或“不同”)23.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活动中,小明将衣架挂在绳子中央(如图甲所示),小华用铅笔轻轻敲击,小明听到的敲击声主要是通过传入耳朵的;然后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食指上,堵住双耳(如图乙),小华用相同的力量再次敲击衣架,此时小明听到敲击声响度变大。“堵住双耳”是为了。该实验说明声音能在中传播;且在(固体/气体)中传播的效果更好。24.用同一个示波器检测四个声音,得到如图所示四个声音波形图,其中属于噪声的是图;甲与丙两图反应出两个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甲与乙两图反应出两个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四、实验题25.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时,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泡沫小球被,这说明,泡沫小球的作用是;(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气,听到的声音将,由此推理可知:;(3)如图丙所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并逐渐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快,听到的声音越来越高,这说明声音的与声源振动的有关;(4)如图丁A、B是钢尺的振动输入示波器后我们看到的波形图,其中图是响度较大时产生的波形。26.喜欢课外探究的小勇,拆开自己的口琴,口琴的琴芯结构如图所示,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这铜片在气流的冲击时振动,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1)在图中,C区是音区(选填“高”、“中”或“低”);(2)口琴吹出优美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3)当吹同一个气孔用力越大时,发出的声音的越大;(4)停止吹气后,口琴停止发声,但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__________。A.这是声音的回声B.铜片在继续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D.铜片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传播27.小明同学利用日常学习中使用的塑料尺进行了探究活动,并在探究过程中用仪器记录了塑料尺发声的声波波形。(1)如图所示,一只手将塑料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用另一只手拨动塑料尺伸出桌面的一端,由于(选填“塑料尺振动”“桌面振动”)从而发出声音;(2)实验甲,用较小的力拨动塑料尺,发现塑料尺振动的幅度较小,发出的声音较轻微;实验乙,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发现塑料尺振动的幅度较大,发出的声音较(填“大”或“小”)分析比较两次实验现象可得出:发声体的越大,其发声响度越大;(3)实验丙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短,用实验甲相同的力拨动塑料尺,用仪器测得实验甲声音频率为1.2×103Hz,实验丙声音频率为1.3×103Hz,可见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短,观察到塑料尺的振动(填“变快”,“变慢”或”不变”),发出声音的变高;(4)小明将塑料尺在面上敲了几下,发现塑料尺上出现了微小的裂纹,用完全相同的操作重复实验甲,比较两次发声的波形图像(图丁),可见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不同。28.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同学们用两把大小完全一样的钢尺和塑料尺分别进行了以下操作,如图所示:(1)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边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它,从而得出了的关系;(2)保持钢尺伸出长度不变,用大小(选填“不同”或“相同”)的力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听声音,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3)小华减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过程中,还发现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明显变大,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A.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响度越大B.振动频率越低,声音的响度越大C.两次实验没有控制钢尺振动快慢相等D.两次实验没有控制钢尺的振动幅度相等(4)小华换用塑料尺做此实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振动速度与钢尺均相同时,但听到的声音却有些不同,主要差异是(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五、简答题29.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播能量,请你从这两个方面各举出一条声音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例子。30.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个装置可以探究声学方面的哪些知识?(写出两点)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CDDCADBD题号111213141516答案BCCDABDBCADAB1.C【详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强弱;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的物体发出的音色一般不同;长鳍领航鲸能模仿对手虎鲸发出的声音,它能模仿对手虎鲸声音的音色。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A【详解】根据所给情景,小明发现倒水时声音随水面升高而变化,并列举了一系列猜想准备验证,这一过程表明小明同学在进行科学探究步骤中的提出问题环节。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C【详解】中国古乐有五个音阶,每一个音阶的频率不同,因为频率与音调有关,所以五音指的是声音的音调。故选C。4.D【详解】手机上的“音量”键可以调节声音的强弱,在物理学中将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5.D【详解】A.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故A错误;B.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打,是为了研究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的关系,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B错误;C.丙图中,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听众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依据的是音色,故D正确。故选D。6.C【详解】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错误;B.工厂的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空气柱振动快慢不同,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C正确;D.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D错误。故选C。7.A【详解】A.甲、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A正确;B.乙、丙振动的振幅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故B错误;C.丙、丁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故C错误;D.甲、乙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乙、丙振动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A。8.D【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B错误;C.震撼人心的鼓声如果影响人们的正常学习、工作、休息,鼓声也会成为噪声,故C错误;D.人们能区分出鼓声和其他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故选D。9.B【详解】A、收音机音量开关是调节响度的.故A错.C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不在此频率范围内的声音人耳听不到.故C错.D、一个人的音色可以变化,例如:感冒时的音色和平时不同.故D错.选B10.D【详解】ACD.题干中主要描述“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实验,具体操作中涉及了两个动作:远离声源或者用厚度不同的衣服包裹同一机械闹钟,只提出“响度会随离声源的远近而改变吗?”或者只提出“响度会随隔声材料的厚度而改变吗?”不够全面,故A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B.操作过程中没有涉及原因的探究,故“响度为什么会随离声源远近而改变?”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D。11.BC【详解】A.地震时会伴随有低频的振动,产生次声波,故A错误;B.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正确;CD.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方式求救,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12.CD【详解】A.0℃的冰熔化为0℃的水时温度不变,还需要吸热,从而会降低周围的温度,所以用0℃的冰更有利于食物的保鲜效果,故A错误;B.蝙蝠利用回声确定飞蛾的位置,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故B错误;C.工人利用铜水浇筑模具,由液态的铜水变为固态的铜是凝固现象,故C正确;D.人游完泳上岸时,身上还残留大量的水,这些水在蒸发过程中会吸热,所以人会感觉到冷,故D正确。故选CD。13.ABD【详解】A.刻度尺振动得越快,则其振动的频率越高,根据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可知,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A正确;B.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盆振动,纸盆振动引起空气振动,空气振动引起烛焰的晃动,这是声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C.丙图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传声能力越来越差,所以,表明真空不可以传声,故C错误;D.摩托安装消声器,这是在生源处减弱噪声,其能有效地从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故D正确。故选ABD。14.BC【详解】A.用力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时,橡皮筋会振动,而我们会听到振动的橡皮筋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不能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的空气减少,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故B正确;C.音调是指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编钟振动的频率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故C正确;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BC。15.AD【详解】A.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一种现象,只要有反射就一定有回声,但回声不一定都能被人辨别出,故A正确;B.由题可知,声音从人到障碍物用的时间至少为由表格数据可知,在温度为15℃的环境中,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较小,为340m/s,人耳要将原声和回声区别开来,人到障碍物距离至少为故B错误;CD.由表格数据可知,在温度为15℃的环境中,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则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速度快,所用时间较少,由题意可知,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为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为故该金属管是由铁材料制成的,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16.AB【详解】A.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划范围,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通常为20~20000Hz,故A正确;B.﹣6℃读作零下6摄氏度或-6摄氏度,故B正确;C.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0℃的水和0℃的冰,虽然状态不同,但冷热程度相同,故C错误;D.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感觉舒适的气温在23℃左右,故D错误。故选AB。17.固气【详解】[1]鸟声是由鸟的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即鸟声是由固体的振动发出的。[2]风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即风声是由气体的振动发出的。18.18次【详解】[1]某发声体的时间内振动360次,它的频率是[2]发声体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是次声波,所以该物体发出的是次声波。19.响度【详解】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要增大鼓声的响度可以通过增大振幅的方法。龙舟上的鼓手用更大的力击打鼓面,鼓面的振幅变大,则响度变大。20.响度甲、乙【详解】[1]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使听到的声音更响亮,所以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声音的响度。[2]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21.音色响度【详解】[1]不同人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在电话中也能分辨出熟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2]戴着耳机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若长期将声音开得较大,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22.不同相同相同【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者的波形不同,音色不同。[2]甲、丙两者的振动幅度相同,响度相同。[3]相同时间内,甲、丁两者振动的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所以它们的音调相同。23.空气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固体固体【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小明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请小华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后小明听到敲击声,该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入小明的耳朵。[2]控制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堵住双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3][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最快。该实验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食指上,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且在固体中传播的效果比在气体中好。24.丁音调响度【详解】[1]乐音的波形图是有规律的,噪声的波形图是杂乱无章的,所以图丁为噪声的波形图。[2]由甲、丙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两图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波形相同,音色相同。[3]由甲、乙两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两图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波形相同,音色相同。【点睛】25.(1)弹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放大音叉的振动(2)逐渐变小真空不能传声(3)音调频率(4)A【详解】(1)[1][2][3]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泡沫小球被弹起,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小球的弹起反映了音叉的振动,将音叉的振动放大,采用了转换法。(2)[1][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气,罩内的传声介质变少,听到的声音将变小,由此推理可知:如果将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罩内没有传声介质,将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1][2]如图丙所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并逐渐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快,即声源振动的频率变高,听到的声音越来越高,即声音的音调变高,这说明了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4)图B中的波形相对较为稀疏,但更重要的是,它的振幅明显小于图A。振幅大意味着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大,因此响度也就大。26.(1)高(2)铜片(3)响度(4)B【详解】(1)由题意可知,口琴发出的声音是铜片振动发出的,由图可知,C区铜片比较短,振动得快,振动的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因此C区是高音区。(2)由题意可知,口琴吹出优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时捷卡宴购买合同范本
- 专家顾问聘用合同范本
- 毛纺织行业分析报告
- 制定合同范本目
- 中介商铺合同范例
- 公墓物业维修合同范本
- 众筹餐厅合同范本
- 个人独资加油站合同范本
- 农村电厂维修合同范例
- 个人建设用地合同范例
- 骨科的疼痛管理
- 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
- 中国银行招聘笔试真题「英语」
- 江苏省2023年对口单招英语试卷及答案
- GB/T 35506-2017三氟乙酸乙酯(ETFA)
- GB/T 25784-20102,4,6-三硝基苯酚(苦味酸)
-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填写规范(特种设备安全法)参考范本
- 硬笔书法全册教案共20课时
- 《长方形的面积》-完整版课件
- 五年级上册英语Module6Unit1Youcanplaybasketballwell外研社课件
- 工业企业现场监测工况核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