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8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教案-高考历史备考复习重点资料归纳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29/24/wKhkGWegtdeANpUGAAF0xtNV74g567.jpg)
![课题18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教案-高考历史备考复习重点资料归纳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29/24/wKhkGWegtdeANpUGAAF0xtNV74g5672.jpg)
![课题18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教案-高考历史备考复习重点资料归纳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29/24/wKhkGWegtdeANpUGAAF0xtNV74g5673.jpg)
![课题18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教案-高考历史备考复习重点资料归纳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29/24/wKhkGWegtdeANpUGAAF0xtNV74g5674.jpg)
![课题18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教案-高考历史备考复习重点资料归纳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29/24/wKhkGWegtdeANpUGAAF0xtNV74g56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8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程标准I.认识列强侵华时中国社会的杉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笈略的斗•争小迹•理解兀性质和
;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在的局限件
0必备知谓*拓—融冬M
一、戊戌维新运动
L背景:
(1)政治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⑶阶级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的壮大。
(4)思想基础: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在《变法通
议》中倡导改革。
⑸支持者:维新变法得到了光绪帝和一部分官僚的支持。
2.过程:
序苒1895年“公车上书”
高潮,1898年6—9月“百日维新”
结局,1898年9月戊戌政变
光绪帝被囚禁
感部临朝训政
“戊戌六君子”被杀
3.结果: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外,均被废止。
4.失败原因:
(1)客观上:守旧势力强大。
⑵主观上:维新派力量弱小,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寄希望于
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
5.影响:
(1)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2)经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推动新思想的传播,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o
:易错陷阱:
维新派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不尽相同,主要差别在于是否学习西方的
政治制度,差别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素养点拨: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认识到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国情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义和团运动
L原因:
(1)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
益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2)直接原因:山东民众的反洋教斗争。
2.经过:
开始发展失败
在中外势力联合巢怀卜失最
兴起于山东一带进入京津地区
廊坊阻击战
天津保卫战
3.评价:
(1)进步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迫
使列强改变瓜分中国的侵略计划。
(2)局限性:盲目排外,没有先进阶级领导;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知识补遗:
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1)“灭洋”,说明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触
及了时代救亡的主题,但也带有盲目排外的色彩。
(2)“扶清”,具有爱国主义的色彩,但将“中国”和“朝廷”“大清”等观念混
同,对清政府的阶级本质认识不清,说明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素养点拨:
①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和不屈精神。
②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结果,
体会农民运动的局限性。
三、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1)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⑵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C
2.经过:
⑴北方。
西摩尔率军
进犯北京攻陷大沽炮台占天津占北京
1900.6.106月中旬6月21日7月8月
廊坊阻击战天津保卫战慈■向各国“宣战”""西逃议和‘
(2)南方: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
治根基。
四、民族危机的加深一一《辛丑条约》
L签订: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2.内容:
条约主要内容主要危害
惩办"首祸诸臣"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
仇敌之会”
赔偿各国白银本息共计约9.82亿两加剧了中国贫困和经济衰败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
成为“国中之国”(侵华大本营)
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
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易错陷阱:
《辛丑条约》尽管没有割地、开埠通商的规定,但它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
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特别是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的规
定,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素养点拨:
通过《辛丑条约》的内容,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列强侵华的影
响。
----------2关辕能力•素弟提升------------
探究点一戊戌维新运动
情境素材3r
1.维新变法的背景
史料一自台事(割让台湾)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人干先生
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
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思维交互】:(1)根据史料一分析康有为上书的主要背景。
【微点拨】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关键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
关键信息根据画线部分从内外两方面分析背景
提示: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内
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史料二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然臣窃闻谓政有本末,不先定其本而徒从
事于其末,无当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①,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
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②
一一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思维交互】:(2)据史料二归纳康有为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及其目的。
【微点拨】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关键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
根据画线部分①关键信息“立行宪法”可知其主张;根据画
关键信息
线部分②关键信息可知其目的
提示:核心内容:实行君主立宪制。目的:变法图强。
2.对维新变法的评价
史料一救亡、革新与革命是近代中国三大急迫而突出的课题,救亡与革新曾激
扬起历史的波涛,而启蒙之激发理性,启迪民智,反对迷信,反对愚昧,改造几千
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切变革与革命的前提。
——马洪林《戊戌维新的历史思考
——纪念戊戌维新100周年》
【思维交互】:(1)从史料一的观点出发,说明戊戌维新的历史意义。
【微点拨】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关键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
关键信息根据画线部分信息从民族觉醒、思想启蒙的角度归纳
提示:促进民族觉醒,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史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了g现
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
都是……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
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c
——危兆盖《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思维交互】:(2)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
程中的作用。
【微点拨】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
关键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
关键信息根据画线部分归纳戊戌维新运动的积极作用;根据所学
知识分析其局限性
提示:变法触动了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是近代中国
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但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以及资产阶级力量的薄弱,变法
最终以失败告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史论阐释金尸
戊戌维新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
1.政治上: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
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2.经济上: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思想上: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为近代思想启
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4.文化教育上:百日维新中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及设立新式学堂,为改革
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
5.社会生活上: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
俗等,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也起了重要作用。
6.军事上:推动了军事近代化,有利于军事力量的增强。
【名家评史】
材料甲午战后,更多的人开始以宽容的态度,接受西学。谈西学不再如以往那
样被诋毁为“士林败类”“名教罪人”,而是“识者渐知西法之不能尽拒,谈洋
务者不以为深耻”……维新人士试图建构的全新内涵的“中体西用”思想是在
曲疔中不断得到认同的。康、梁等人倡导的“中体西用”,其内涵上大大超过了
洋务派所主张的学习西方的器械、技艺的表层。
——摘编自刘长生、郑征成
《中体西用思想与维新运动》
解读:维新派引入了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主张利用西方的宪政改造中国旧政体,
超过了洋务派;但没有从思想上清算“中体”旧思想,仍然以维护君主制为中心,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探究点二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情境素材qT
L义和团运动
史料一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止住
天。……仙出洞,神下山,附着人体把拳传。
——《山东义和团调查资料选编》
【思维交互】:(1)据史料一分析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体现了什
么特点?
【微点拨】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关键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
根据画线部分信息“只因鬼子闹中原”说明了兴起原因;“全
关键信息
是教堂止住天”“仙”“神”等体现了迷信色彩
提示:原因:列强侵略中国,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特点:具有反帝爱国性质;没有先进思想指导,具有落后性。
史料二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
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
【思维交互】:(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怎样认识其影响?
【微点拨】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
关键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
根据画线部分信息“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一根火柴”都
关键信息
是洋货,因此被杀,体现义和团盲目排外、落后和残暴
提示:问题: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抵制外来事物;比较残暴、落后。
影响:盲目抵制西方先进文明,不利于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史料一凡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人民,掠夺中国财物,逼迫中
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商口岸以便它们长时期地在经济上压榨中国……
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
狮。……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开始参
与全球化。
【思维交互】:(1)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以上史实对中国局势的影响。
【微点拨】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
关键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
关键信息根据画线部分信息从“直接的影响”“间接的影响”两个方
面归纳对中国局势的影响
提示:直接影响:加剧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
的灾难。
间接影响: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中国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
史料二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
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
督抚文武大臣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
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
【思维交互】:(2)史料二反映了列强的侵华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给
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微点拨】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关键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
根据条约的内容可以看出其变化是“以华制华”
关键信息
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影响
提示:变化:以华制华。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清政府
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史论阐释s
一、义和团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L进步性:
(1)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反抗
精神和朴素的爱国意识。
(2)沉重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2.局限性:
(1)指导思想上带有蒙昧迷信和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2)义和团运动没有统一的领导,对清朝统治者缺乏警觉,斗争中存在严重
的盲目性、自发性和分散性。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
L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方面,《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还损
害了国家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华北大乱之际,
东南各省督抚自行宣布中立,从此清朝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抬头,八国
联军侵华战争客观上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2)经济方面,《辛丑条约》规定,以海关税及盐税作抵押偿还赔款,但这两
项税收为清朝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控制其就基本上能够左右中国财政。
(3)文化方面,联军占领北京后,对北京城大肆抢掠,造成中国大量珍贵文
物、文史资料典籍的失窃、破坏。
2.对远东局势的影响: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
东的争夺,它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的本质。
“把脉高考•命覆前解加
已考真题9r
角度一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考查晚清民族企业
1.(2019•北京高考•T16)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
名称相关信息
开滦唐山煤矿1878年建,中国近代煤炭工业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1880年建,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厂
北洋银元局1902年建,位于天津,造币中心
京师自来水公司1908年建,北京第一座官营自来水厂
A.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
B.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
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
【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晚清我国京津冀地区民族企业的相关内容,
旨在考查学生研读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不同类型企业进行归类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结合题中表格
信息可知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北方京津冀地区、具有近代企业的特点、时间处
于洋务运动时期到辛亥革命之前,与这些信息都相符的只有A,A正确。表格中的
一些企业位于唐山或者天津,B不准确,排除;甲午战争的失败客观上宣告了洋务
运动的破产,因此1902年和1908年创办的企业属于清末新政时期奖励实业的成
果,C错误,排除;表格中的一些企业属于官办企业,而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
错误,排除。
角度二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甲午战后思想界的变化
2.(2016•全国ni卷•T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
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
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解析】选C。梁启超是维新派,“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不是梁启超的主张,A
不正确;白话文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时胡适、陈独秀、鲁迅等推动的,并不是梁启
超,B不符合史实;改良思潮的开端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代表是早期维新派王韬
和郑观应,不是在甲午战后,也不是梁启超,所以D错误;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
分中国的狂潮,梁启超的“诗界革命”正是救亡图存的需要,所以C正确。
角度三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考查西方人士对戊戌维新的态度
3.(2019•全国H卷・T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
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
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解析】选D。从“遇害”“滑稽剧”等词语可以看出,该西方报纸应该是对光
绪皇帝持支持的态度,说明其对变法表示赞同,故选D。A“广泛支持”错误。B
“排外活动”题干材料没有体现。C与题干材料无关。
【备考策略】
(1)从主要考点看,重点考查戊戌维新、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等。(2)从备考
方向看,备考时要重视甲午战后中国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尤其是清末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与民族危机,戊戌维新等。(3)从社会热点看,注意这些挽救民族危亡的
斗争对学生家国情怀观念的培养。
新题预测
1.《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
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
指戊戌维新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解析】选C。据所学可知,戊戌维新运动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一场爱国
救亡的政治运动,它以失败而告终,没能阻止中国民族危机继续加深,A错误;戊
戌维新运动以失败告终,也没改变中国的君主专制体制,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
年的君主专制政体,B错误: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但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和
民族意识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C正确;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
位,D错误;故选G
2.八国联军侵华时,以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南方数省督抚拒绝参战,这一事件在历
史上被称为“东南互保”。对这一事件的评论,传统观点认为张之洞一派为了维
护自身利益,与洋人勾结,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这是一种卖国行径;后来有研究者
认为,“东南互保”运动,保护了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免于义和团与八国联军
战乱的波及;又有学者认为是清末各地方实力派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朝廷,使
得清廷威信扫地,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据此可知,关于“东
南互保”的认识()
A.研究者都持否定与批判的态度
B.缺少从世界视角的观察与分析
C.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D.后来学者研究比先前观点可信
【解析】选C。依据材料中“传统观点”、后来的研究者以及“学者”的观点可
以看出对“东南互保”的认识研究角度不断扩大,认识也逐渐全面,故答案为Co
A,后来的研究者对“东南互保”的认识是肯定的,排除;B,缺少从世界视角的观
察与分析的表述不符合后来的研究者的观点,排除;D,后来学者研究仍然带有主
观性,不能说明其可信度的高低,排除。
3.20世纪初,梁启超强调:“国家所最渴望者,为国民资格。”鼓吹革命者亦认为:
“夫立国于地球之上者,无国民则亡,有国民则强。”在当时思想家中,“中国自
开国以来,未尝有国民”成为一种共识。这些看法()
A.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B.疔射了军阀割据的现实
C.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自信
D.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
【解析】选A。梁启超、资产阶级革命者以及当时思想家都在提倡国民的重要性,
这种主张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A正确;B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20世纪初民族
危机深重,思想界多主张学习西方,对本民族文化自信心不足,而且国民这一概
念也是西方的舶来品,C排除;梁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事档案保管合同经典版(2篇)
- 2025年五金、交电、家电、化工产品购销合同参考模板(2篇)
- 2025年互联网站合作建立合同(2篇)
- 2025年代理记账委托合同样本(2篇)
- 2025年个人房屋维修服务合同简单版(4篇)
- 2025年个人车库车位租赁合同模板(2篇)
- 低温煤炭储存运输协议
- 奢侈品区装修合同范本
- 保健品办公室装修合同
- 博物馆渣土清理合同
- 高三开学收心班会课件
- 蒸汽换算计算表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
- 四年级计算题大全(列竖式计算,可打印)
-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培训
- 591食堂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
- 国际金融课件(完整版)
- 导向标识系统设计(一)课件
- 220t锅炉课程设计 李学玉
- 全英文剧本 《剧院魅影》
- 北京城的中轴线PPT通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