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造学导论
1.1创造及相关概念所谓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创造的特点
1)创新性2)普遍性3)永恒性4)超前性5)社会性6)求异性7)艰巨性8)实践性相关概念发现:发现是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和找到的事物或规律。它包含新的科学事实的发现和新的科学规律和理论的发现两类。发明:发明是指人类运用自然规则研制出新的事物或新的方法。这些事物或方法是过去没有的。它包括新产品的研制和新方法的发明两类。创新:创新是从英文innovate(动词)或lnnovation(名词)翻译过来的。根据韦代词典所下的定义,创新的涵义为:引新概念,新东西和革新。1.2创造的原动力和意义马斯洛的五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3创造学概述一、创造学的涵义和性质涵义:创造学是研究人们在科学、技术、管理、艺术和其他所有领域的创造活动现象,并从中探索出创造的过程、特点、方法等规律性的东西的一门科学。性质:1.创造学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学科
2.创造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的学科3.创造学是一门引领未来的超前性的学科创造学的研究目的和基本原理研究目的:创造学的研究目的只有一个,即尽快开发每一个普通人的创造力,提高其创造性,既使得普通人也能够进行创造活动,也使那些创造型人才能不断提高创造活动的质量。基本原理:1、两原理说(1)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即人人都有创造力,因此,都具有开发的创造潜能。(2)人们的创造力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2、三原理说
(1)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属性,人的创造力可以通过教育、学习和训练而激发出来并且可以得到不断提高。(2)人类社会的任何事物都是人创造的产物,一切现存的东西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可以通过人的再创造改变得更好,并且可以创造出现实世界还不存在的更加完善的东西。(3)实现同样的目的,方法是多元的。创造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创造活动的现象创造力开发创造过程创造性思维创造技法创造的个性心理品质创造条件创造教育创造评价创造学与传统科学和素质教育的关系1、与传统科学的关系创造学与传统科学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2、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创造学与素质教育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重要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即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1.4
创造学的产生与发展产生:1、在美国产生2、诞生原因1)历代学者不同角度的研究奠定了其理论基础2)各国国力竞争的本质促进了创造学的研究3)相继完善和成熟的相关学科为创造学的产生提供了较完备的条件发展:1、在日本的发展2、在前苏联的教育简况3、在我国的发展1.4
创造学的产生与发展产生:1、在美国产生2、诞生原因1)历代学者不同角度的研究奠定了其理论基础2)各国国力竞争的本质促进了创造学的研究3)相继完善和成熟的相关学科为创造学的产生提供了较完备的条件发展:1、在日本的发展2、在前苏联的教育简况3、在我国的发展第2章创造的基本要素
u
创造的主体和客体
u
创造精神、知识和创造技法
u
创造环境
2.1创造主体和客体主体:是指谁去进行创造。因此,创造主体也称创造者,它一般是指进行创造的国家、团体或个人。创造主体的基本范围:国家团体个人客体:即指创造对象。创造对象是创造主体的创造行为所涉及的目标,它的具体化就是创造课题。2.2创造精神、知识和创造技法创造精神的涵义和作用涵义:所谓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唯物主义者常把精神当作和意识同一系列的概念来使用”。①而创造精神也主要是指创造者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的体现方面:1、一切向前看2、永不满足
3、争取高成就知识涵义:所谓知识是指:“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科学文化知识,也包括许多可能还没有总结,上升为书本知识的宝贵经验,还应包括很多人类创造的基本技能。作用:1、知识及其经验和技能是进行创造的坚实基础和必要手段2、进行创造需要驾驭、融汇、超越知识创造技法涵义:所谓创造技法,就是人们根据创造理论及规律总结出来的,能解决创造问题,较顺利地进行创造的技巧和思维方法。2.3创造环境1、制度环境2、政策环境3、市场与法制环境4、教育培训环境5、情报信息与服务环境6、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环境7、硬环境第3章创造力概述
u
创造力的构成和分类
u
创造力辨析
u
创造力开发
u
创造力测评3.1创造力的构成和分类1、创造力的涵义创造力是指创造者的创造能力,是创造者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取得创造成果的能力。2、创造力的构成构成因素美国创造心理学家格林提出创造力由10个要素构成,即知识、自学能力、好奇心、观察力、记忆力、客观性、怀疑态度、专心致志、恒心、毅力等。日本创造学家进藤隆夫等人提出创造力是由活力、扩力、结力及个性等4个要素构成。影响创造力的因素:智力知识认知风格人格特征动机环境创造力的构架1)发现问题的能力2)明确问题的能力3)阐述问题的能力4)组织问题的能力5)输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3、创造力的能级4、创造力的分类1)马斯洛的两分法2)海纳特的三分法3)刘道玉的四分法3.2创造力辨析一、创造力具有普遍性二、认识创造力,辨析相关问题1、创造力与禀赋2、创造力与脑潜力3、创造力与年龄3.3创造力开发一、影响创造力发挥的心理因素1、奥斯本的观点(1)习惯性有碍问题的解决。(2)自我沮丧为创造力的障碍。(3)企求“一致”,阻碍了创造力的趋向。(4)胆怯有抑制观念的倾向。2、伊区的观点(1)正确答案。(2)这不合逻辑。(3)遵守规则。(4)实事求是。(5)避免模棱两可。(6)犯错是坏事。(7)游玩是无意义的。(8)这不是我的领域。(9)别傻了。(10)我没有创造力。三、创造力开发的途径1、推广实施创造性教育2、进行创造性思维练习3、掌握和运用创造技法4、培养良好的创造的个性心理品质3.4创造力测评一、创造力测评的涵义创造力测评就是为了确定一个人的创造力的大小而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人的创造力进行测量及评价的过程。二、创造力测评的具体作用三、具体作法和应注意的问题1、具体作法2、应注意的问题1)是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教室装修项目的施工合同
- 新建自建房购买合同样本
- 全新夫妻离婚前财产分割合同
-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规范
- 度渠道拓展合作合同
- 餐饮服务合同模板与消防相关
- 音乐艺人经纪合同范本
- 化工产品出口代理合同书
- 简易彩钢瓦合同范本
- Module 6 Unit 3 language in use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二年级下册计算小能手带答案
- 2024年临沧市工业产业发展集团限公司招聘2名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2023年3月云南专升本大模考《旅游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 一年级趣味数学几和第几
- 202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班物理试题答案详解
- 方案优缺点对比表模板
- 数据真实性承诺书
- 充电站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研究
- 类案检索报告
-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数字媒体艺术理论概述
- 企业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