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多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多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多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多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多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2020页,共=sectionpages2020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212页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多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物体中,惯性最大的是()A.飞翔的老鹰 B.出膛的子弹C.行驶的汽车 D.进站的动车【答案】D【详解】四个选项中,动车的质量最大,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就大,惯性大小和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故选D.2.“顶缸”是我国的传统杂技项目,如图所示,表演者顶着缸站在水平舞台上保持静止。与缸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A.缸对人的压力B.舞台受到的压力C.舞台对人的支持力D.人对缸的支持力【答案】D【详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A.缸对人的压力与缸所受的重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B.舞台受到的压力与缸所受的重力大小不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不符合题意;C.舞台对人的支持力与缸所受的重力大小不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不符合题意;D.表演者顶着缸站在水平舞台上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人对缸的支持力与缸所受的重力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D符合题意;故选D。3.下列能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A.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B.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而不洒C.高压锅容易把食物煮熟D.两船并行容易相“吸”发生碰撞【答案】D【详解】A.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原因是: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A不符合题意;B.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而不洒,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故B不符合题意;C.高压锅容易把食物煮熟,这是利用气压大、沸点高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D.当船并行时,中间的水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船外侧大的压强将船向中间挤压,造成相吸相撞,利用的是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故D符合题意。故选D。4.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

)A.大桥的桥墩B.水面上的赛艇C.水里下落的苹果D.沉底的鸡蛋【答案】A【详解】A.大桥的桥墩由于底面埋在淤泥下,不能与水接触,因此桥墩没有受到水对其向上的压力,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桥墩不受浮力作用,故A符合题意;BCD.水面上的赛艇、水里下落的苹果和沉底的鸡蛋都浸在液体中,因为液体对它们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这个压力差即物体受到的浮力,故它们均受到浮力作用,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练太极拳是很好的强身健体运动。如图所示,当健身者由图甲姿势换成图乙姿势时,人对水平地面()A.压力变大,压强不变B.压力变大,压强变大C.压力不变,压强变小D.压力不变,压强变大【答案】D【详解】甲乙两图,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F甲=F乙=G甲图是双脚着地站立,乙图是单脚着地站立,地面受力面积,由可知对地面的压强,即从图甲姿势换成图乙姿势时,压力不变,压强变大。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6.俗话说“瓜浮李沉”,是指西瓜投入水中会漂浮在水面,李子投入水中会下沉。如图,若西瓜和李子都保持静止状态,则下列各个量中,李子一定比西瓜大的是()A.密度 B.浮力 C.质量 D.压力【答案】A【详解】A.西瓜漂浮在水面上李子在水中下沉所以故A符合题意;B.由图知西瓜排开水的体积大于李子排开水的体积,根据可知,西瓜的浮力大于李子的浮力,故B不符合题意;C.题目中没有说明西瓜和李子质量的关系,一般情况西瓜的质量大于李子的质量,故C不符合题意;D.没有对西瓜和李子施加压力,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7.下列的数据估计正确的是()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N B.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5kgC.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500Pa D.成年人受到地面支持力约为600N【答案】D【详解】A.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则中学生的体重约为故A错误;B.一斤苹果约500g,大概有3-4个,则一个苹果的质量在150g左右,即0.15kg,故B错误;C.成年人每只鞋的底面积大约为200cm2,即0.02m2,故双脚面积0.04m2;成年人的体重大约为60kg,压力为由可得,压强为故C错误;D.成年人对地面的压力约为600N,成年人受到地面支持力与成年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则成年人受到地面支持力约为600N,故D正确。故选D。8.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甲液体的密度的ρ甲与乙液体的密度ρ乙的大小关系是()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ρ甲=ρ乙 D.无法判断【答案】A【详解】由图知,在深度相同时,甲液体产生的压强大于乙液体。由的变形式可知ρ甲>ρ乙。故选A。9.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中装有水,A点的液体压强大小为(g取10N/kg,ρ水=1.0×103kg/m3)()A.1000Pa B.2000Pa C.3000Pa D.5000Pa【答案】B【详解】由图可知,A点的深度A点的液体压强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10.如图表示跳水运动员从入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其中运动员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减小的阶段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答案】D【详解】BC.浮力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而整个过程中只有两个过程浮力发生了变化,一个是刚入水,即①→②,另外一个是出水,即④→⑤,其他的两个过程,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故浮力不变,故BC不符合题意;AD.①→②,刚入水,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浮力变大,而④→⑤,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浮力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1.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上下游的水位差最高可达113m。如图所示,当关闭下游阀门B,打开上游阀门A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游和下游构成连通器 B.上游的轮船所受浮力变小C.闸室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不变 D.阀门B受到闸室内水的压力将变大【答案】D【详解】ACD.当关闭下游阀门B,打开上游阀门A时,上游河道和闸室构成连通器,水由上游流入闸室,闸室的水位升高,由知闸室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变大,由知阀门B受到闸室内水的压力将变大,故AC错误,D正确;B.上游轮船始终处于漂浮状态,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船自身的重力,自身的重力不变,所受浮力大小不变,故B错误。故选D。12.浸没在水中的空心铝球重4.9N,体积m3,g=10N/kg。它在水中会()A.上浮 B.下沉 C.静止不动 D.以上均有可能【答案】A【详解】空心铝球浸没在水中,则则浸没在水中的空心铝球所受的浮力而铝球的重力为4.9N,因为,所以它在水中会上浮。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关键要知道: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若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会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13.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这个容器可能是选项图中的()A.量杯 B.烧杯C.锥形瓶 D.量筒【答案】A【详解】根据图像知道,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随注水时间缓慢增大,当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时,由p=ρgh知道,容器内水面高度应该是随注水单位时间增加量越来越慢。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水平桌面上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A、B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VB=2VA)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如图所示,两物体静止时两容器液面相平。物体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A和FB,液体密度分别为ρ甲和ρ乙,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FA>FB,ρ甲>ρ乙 B.FA=FB,ρ甲=ρ乙C.FA=FB,ρ甲>ρ乙 D.FA<FB,ρ甲<ρ乙【答案】C【详解】A、B两个实心物体,由于质量相等,则其重力也相等,即GA=GB甲图中物体A漂浮,则浮力等于重力,即FA=GA乙图中物体B悬浮,则浮力等于重力,即FB=GB所以FA=FB根据题意知道,VB=2VA,则比较甲乙图知道VA排<VB排由于浮力相同,由F浮=ρ液gV排知道ρ甲>ρ乙故C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15.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小娟同学拿着自制气压计从峨眉山脚的报国寺爬到山上的金顶时,发现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h(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减小增大【详解】[1]高度越大,上方大气层的厚度越小,空气越稀薄。所以,高度越大,大气压越小。[2]瓶内的气体是封闭的。向上运动时,外界的气压减小,在里面气体压强的作用下,玻璃管内水柱会上升。16.水平地面上有一个箱子,小龙用20N的水平推力推箱子,未推动,此时箱子所受合力N;他将推力增大为30N时,箱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箱子所受的摩擦力为N。【答案】030【详解】[1]水平地面上有一个箱子,小龙用20N的水平推力推箱子,未推动,箱子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合力为0。[2]当水平推力增大到30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滑动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30N。17.2022年11月14日,搭载在“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上的标准控温型立方星部署发射器,成功在轨释放小型卫星“智星三号”,如图所示。被发射器释放后,“智星三号”由于具有仍会继续向前运动;如果不受力的影响,“智星三号”将做运动。

【答案】惯性匀速直线【详解】[1]“智星三号”被发射器释放前处于运动状态,释放后由于惯性仍会继续向前运动。[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如果不受力的影响,“智星三号”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8.“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m,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潜水器在10000m所受液体压强为(海水密度约为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潜水器表潜水器表面上0.04m2的面积上受到的海水压力为N。【答案】1.0×108Pa4×106【详解】[1]潜水器在10000m所受液体压强为p=ρ水gh=1.0×103kg/m3×10N/kg×10000m=1.0×108Pa[2]由知道,潜水器表面上0.04m2的面积上受到的海水压力为F=pS=1.0×108Pa×0.04m2=4×106N19.2023年1月12日,在圆满完成各项海试目标任务后,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珠海云”顺利入泊母港,正式交付使用(如图所示)。“珠海云”号最大排水量为2100吨,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N,船上的无人机起飞后船身受到的浮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g取10N/kg)【答案】2.1×107变小【详解】[1]船满载时受到的浮力[2]船上的无人机起飞后,船仍处于漂浮状态,浮力仍等于重力,由于重力变小,故船受到的浮力变小。20.如图所示,甲、乙两实心圆柱体分别由不同材料制成的,高度分别为2h和3h,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两圆柱体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若沿水平方向将两圆柱体的上端均切去相同的高度h,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

【答案】3︰23︰4【详解】[1]因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因甲、乙两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两圆柱体的密度之比为[2]若沿水平方向将两圆柱体的上端均切去相同的高度h,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三、作图题21.如图所示,一个磁性黑板擦紧贴于竖直黑板面上,刚好沿黑板面竖直匀速下滑,请画出磁性黑板擦在竖直方向上所受到的力。【答案】【详解】由图中可知,黑板擦沿黑板面竖直匀速下滑,所以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受到压力和墙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摩擦力,这两个力也是一对平衡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如下图所示22.如图所示,小球悬浮在静止于斜面上的杯内液体中,请画出小球所受的力。【答案】【详解】小球悬浮在液体中,处于平衡状态,所以F浮=G,过小球的球心作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如图所示:四、简答题23.“选种”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实际生产中有一种利用浮力选择谷种的方法:将备选的谷种浸在浓度适宜的盐水中,一些谷种会漂浮在盐水表面,一些谷种会沉在盐水底部,从而可选出好谷种。请判断盐水中哪些谷种是好谷种,并说明理由。【答案】见解析【详解】将种子放入盐水中后,由于干瘪、虫蛀的种子质量较小,故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使种子上浮,直至浮力等于重力时漂浮于液面上;而饱满的种子,本身质量较大,故重力大于所受浮力,故种子会下沉,所以沉在盐水底部的是好谷种。五、实验题24.小华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每次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请完成以下问题。(1)每次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相同。(2)分析实验现象可知,小车在水平面所受的阻力,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进一步推理可知,如果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初中物理学习中,运用推理法的实验还有:。(3)实验结束后,小华提出了一个问题,实验中要让小车从斜面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是不是说明小车在同一水平表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有关?为此,他设计了如图乙的装置及以下探究方案:①让一辆小车从光滑斜面上某位置由静止滑下,测出它在水平木板面上运动的距离s1。②,并测出它在水平木板面上运动的距离s2。③比较各次小车在水平木板面上运动距离s的大小,归纳出结论,对于上述探究方案中,改变小车下滑高度的目的是。【答案】初速度越小探究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让同一辆小车从光滑斜面上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改变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详解】(1)[1]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这里用的是控制变量法。(2)[2]根据图甲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推理可知:如果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时,它的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将做匀速直线运动。[3]此实验中用到了科学推理法,在探究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实验时,也采用了科学推理法(即根据空气越少,听见的声音越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3)[4]要探究小车在同一水平表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有关,应控制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的速度,所以需要让同一辆小车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并测出它在水平木板面上运动的距离s2。[5]针对上述探究方案中,每次都要改变小车下滑高度的目的是改变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25.在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中。(1)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1m长玻璃管做托里拆利实验,管中水银柱高度为mm;(2)假定移动玻璃管的过程均不漏气,请描述玻璃管内水银柱高度的变化情况:将玻璃管倾斜放置,水银柱的高度将;将玻璃管向上提升一点,水银柱高度将;(均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3)如果用水来代替水银做实验,水(选填“会”或“不会”)充满玻璃管。在玻璃管上端开一小孔,管中的水将。A.从上端喷出B.下降至与水槽液面相平C.保持不变D.均有可能【答案】760不变不变会B【详解】(1)[1]如图所示,一个标准大气压为,用1m长玻璃管做托里拆利实验,管中水银柱高度为760mm。(2)[2][3]水银柱的高度是由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决定的,将玻璃管倾斜放置,水银柱的高度将不变;将玻璃管向上提升一点,水银柱高度也不变。(3)[4]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的水柱高度约为10m,如果用水来代替水银做实验,玻璃管的长度只有1m,所以水会充满玻璃管。[5]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则玻璃管内外都与大气压相通,构成了连通器,则管内的水面将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故选B。26.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变化来反映的;(2)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其调节的方法是;A.拆除软管重新安装B.往水面低的那边管中加入适当水C.将水面高的那边管中高出的水倒出(3)正在使用中的液体压强计(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4)由图B、D可得到结论:同一种液体的压强随的增加而增大;(5)由图D、E可得到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越大,压强越大;(6)由图A、B、C可得到结论:。【答案】高度差A不是深度密度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详解】(1)[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液面高度差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2)[2]进行调节时,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此时,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3)[3]U形管本身是一个连通器,但与压强计的探头连接后,一端被封闭,不符合“上端开口,底部连通”这一特点,因此,正在使用中的液体压强计不是连通器。(4)[4]B、D两个图为同种液体,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深度不同,深度越大,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表明液体的压强越大,可得出结论:同一液体,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5)[5]D、E两个图中液体的深度相同,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图中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较大,表明液体压强较大,故可得到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6)[6]A、B、C三个图中液体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相同,橡皮膜的方向不同,但图中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表明液体压强相等,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27.在语文课本上学习了“死海不死”的文章后,小华想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她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猜想二: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猜想三: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按照图中字母顺序做了如下实验。(1)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C、D,可以验证猜想是错误的;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B、C,可以验证猜想是正确的;(2)实验中用手提着弹簧测力计,会使测力计示数不稳定,你的改进建议是;(3)分析题中提供的信息,从图B→图C的过程中,物体受到的重力,受到的浮力。(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三二见解析不变变大【详解】(1)[1][2]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C、D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相同而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不同,根据F浮=G-F可得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由此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没在液体的深度无关,由此可知,猜想三是错误的;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B、C,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液体中的体积不同,根据F浮=G-F可得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由此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中的体积有关,由此可知,猜想二是正确的。(2)[3]实验中用手提着测力计,可能会使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可以将测力计挂在铁架台上,通过升降台调节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来读数。(3)[4][5]从图B→图C的过程中,物体受到的重力不变,将物体缓缓浸入水的过程中,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大。28.如图所示是小超同学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其中桶A为圆柱形。(1)正确的操作顺序最佳是。A.乙丙甲丁

B.乙甲丙丁

C.甲丁乙丙

D.乙丙丁甲(2)测出桶B和溢出水的总重力,如图丁所示,则桶A排开水的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桶A受到的浮力。(3)在实验中,排除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小芳若发现桶A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所受的浮力,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4)接着小琴同学住桶A中加入沙子进行实验,得到4组数据,表格如下,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第次,实验中,随着加入沙子越多,桶A浸入水中就越(选填“深”或“浅”)。次数1234桶A与沙子的总重力/N2.42.83.23.4桶B与水的总重力/N4.04.44.65.0(5)小燕同学进一步探究,她将装有适量沙子的桶A分别放入水中和另一未知液体中,桶A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1,浸入另一液体中的深度为h2,设水的密度为ρ水,则另一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用题中所给和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6)小敏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到电子秤上,再用弹簧秤挂着铝块,将其缓慢浸入溢水杯的水中,如图戊所示,在铝块浸入水的过程中,溢水杯底所受水的压力将(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电子秤的读数将(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答案】B等于溢水杯中没装满水,物体开始进入水中时排开的水没有溢出来3深不变不变【详解】(1)[1]要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即要探究F浮和G排的关系,根据图示可知,该实验中是利用漂浮条件测出小桶A受到的浮力,即F浮=GA需要测小桶A的重;而测排开水的重力时,根据G排=G总﹣G桶B需要测出小桶B的重力、小桶B与溢出水的总重力,即先测G桶B再测G总;考虑到实验操作的方便性,应先测小桶B的重力,并把它放在溢水杯的正下方,再测小桶A的重力,测完之后再将小桶A放入溢水杯中处于漂浮状态,最后测小桶B与溢出水的总重力,所以合理的顺序为乙甲丙丁,故选B。(2)[2]测力计分度值为0.2N,由图甲知,空桶A的重力为2N,图丙中空桶A在溢水杯中处于漂浮状态,则空桶A受到的浮力F浮=GA=2N由图乙知,空桶B的重力为G桶B=1.6N图丁中桶B和溢出水的总重力为G总=3.6N桶A排开水的重力G排=G总﹣G桶B=3.6N﹣1.6N=2N比较可知F浮=G排即桶A排开水的重力等于桶A受到的浮力。(3)[3]桶A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所受的浮力,G排偏小,说明收集到的水较少,可能是溢水杯中没装满水,物体开始进入水中时排开的水没有溢出来。(4)[4][5]往桶A中加入沙子进行实验时,装有沙子的桶A在水中仍然处于漂浮状态,则排开水的重力等于桶A受到的浮力,也等于桶A和沙子受到的总重力,第三组数据中G排=G总B﹣G桶B=4.6N﹣1.6N=3N不等于桶A与沙子的总重力3.2N,则第3组数据是错误的。沙子越多则重力越大,排开水的体积越多,桶A浸入水中深度就越深。(5)[6]装有适量沙子的桶A始终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等于本身的重力,则F浮水=F浮液=G由于V排水=Sh1V排液=Sh2根据F浮=ρ液gV排得ρ水gSh1=ρ液gSh2所以(7)[7]将铝块缓慢浸入溢水杯的水中,溢水杯中水的深度不变,根据公式p=ρgh可知,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不变,根据公式F=pS可知,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力不变。[8]由于溢水杯中装满水,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铝块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