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7/0E/wKhkGWegRYWAQ5O8AAHdUtLrwI8203.jpg)
![2025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7/0E/wKhkGWegRYWAQ5O8AAHdUtLrwI82032.jpg)
![2025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7/0E/wKhkGWegRYWAQ5O8AAHdUtLrwI82033.jpg)
![2025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7/0E/wKhkGWegRYWAQ5O8AAHdUtLrwI82034.jpg)
![2025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7/0E/wKhkGWegRYWAQ5O8AAHdUtLrwI820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包括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前者是指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其中用于生产者生长和繁殖的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后者是指被异养生物同化后用于生长和繁殖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量都会呈现出一定的垂直变化B.一个种群次级生产量最高时往往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也最高C.净初级生产量是除生产者之外的各营养级所需能量的唯一来源D.动物摄食的能量除去粪便中的能量就是该动物的次级生产量2、下列有关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各种成分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中的绿色植物和各种动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3、下列与种群特征无关的是()A.未来5年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人工林中的树木呈现均匀分布的特点D.2014年某省人口出生率为7.32%4、下列有关陆地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B.热带雨林的生物种类约占地球已知种类的一半C.仙人掌属植物和骆驼刺属植物是荒漠中的优势植物D.冻原的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5、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管号
Ⅰ
Ⅱ
Ⅲ
Ⅳ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初始阶段都经历了类似“J”型的增长B.试管Ⅲ比试管Ⅰ内的种群先到达K值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6、有关图示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有两条食物链B.狐与鸟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该图表示生物群落,狐为第三、四营养级7、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科学家研究了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趋向于m点B.当种群数量超过n点时,可能会导致吹绵蚧虫害的爆发C.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由于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吹绵蚧种群数量会稳定回p点左右D.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目的是使吹绵蚧数量长期稳定在n点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种群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若某种水蚤种群密度与种群增长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水蚤的出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而降低B.水蚤种群密度为1个/cm3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C.单位时间内水蚤种群的增加量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D.若在水蚤种群密度为32个/cm3时进行培养,其种群的增长率会为负值9、有关传统经济与生态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A.传统经济发展是以资源的过度开发、损毁、低效利用、造成巨大环境污染为代价的B.污染物的资源化是很难实现的,故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说法不正确C.生态工程是实现生态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D.生态工程是一类多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10、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沙丘上的物种丰富度比阶段Ⅱ的物种丰富度高11、“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下图表示的是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又防止了环境污染B.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原理D.上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鸡、蚕、鱼、虾12、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垂直带ⅠⅡⅢⅣⅤⅥ海拔(m)<10001000~20002000~25002500~30003000~3500>3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真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数349452201136125100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光照、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的结果B.不同海拔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13、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放牧强度对植物净初级生产量(植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净初级生产量等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植物净初级生产量不包含食草动物粪便中的能量C.食草动物的适度采食能提高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D.合理放牧有利于保持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的稳定性14、支付宝用户通过操作app主界面上的蚂蚁森林,就可以在游戏中拥有自己的树苗。在我国西北的阿拉善沙漠,蚂蚁森林真实存在着。森林中的梭梭树叶退化呈小鳞片状,是征服沙漠的先锋。有关分析合理的是()A.人类活动改变了阿拉善沙漠地区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因无法进行基因交流,梭梭树的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长期的干旱环境导致梭梭树有关叶形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D.种植梭梭树后,阿拉善沙漠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提高15、下表为某研究院收集到的某自然湖泊中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表示存在食物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捕食者被捕食者绿藻螺蛳水草鲫鱼轮虫轮虫螺蛳√√鲫鱼√√√√轮虫√
A.该生态系统共有6条食物链,其中鲫鱼共占2个营养级B.上述几种生物所构成的食物网就是该生态系统的结构C.一般来说,生产者数量增加,食物网中其他物种数量均会增加D.该湖泊的食物网越复杂,则该湖泊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可能就越强16、如图为深海冷泉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其中的共生甲烷氧化菌可利用冷泉喷发的甲烷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通过与硫酸盐还原菌组成的联合体催化甲烷释放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烷氧化菌在生态系统的成分可能是生产者和分解者B.海虾和多毛类动物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C.流经该冷泉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最终转变为热能D.生活在冷泉中的冰蠕虫具有重要的医学研究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7、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_______的基础。18、不同生态系统在这两种稳定性的表现上有着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_______,食物网越_______,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越_______。19、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_______(例如建立_______)和_______(例如建立_______)两大类。此外,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_______对濒危物种的_______进行保护,也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20、种群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_____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21、荒漠分布在极度_________区,地区年降雨量_________且分布_________。荒漠里物种_________,群落结构_________,生活在这里的生物具有_________特性。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1题,共4分)22、下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作物秸秆发酵产沼气,沼渣沼液做肥料又可被农作物吸收利用,这种生产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功能。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____________,人不能获得农作物中全部的能量,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___________
(4)为保护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的丰收高产,管理人员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结果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其主要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分析】
1.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这里的物质包括组成生物体的基础元素:碳;氮、硫、磷;以及以DDT为代表的,能长时间稳定存在的有毒物质。
【详解】
A;光合弱水体和陆地的生态系统因为光照强度而表现为垂直分布;因此其生产量也都有垂直变化,A正确;
B;初级生产量是指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而次级生产量是指被异养生物同化后用于生长和繁殖的部分,当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最高时,能为异养生物提供更多的有机物,因此一个种群次级生产量最高时往往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也最高,B正确;
C;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植物呼吸消耗量;净初级生产量是除生产者之外的各营养级所需能量唯一来源,C正确;
D;次级生产量是被异养生物同化后用于生长和繁殖的部分;故次级生长量是同化量减去呼吸消耗能量所剩余的能量,D错误。
故选D。
【点睛】2、A【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光、CO2、H2O等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
2;食物链的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图中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
【详解】
A;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图中各成分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正确;
B;生物群落包括一定区域的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B错误;
C;细菌属于分解者;与蝉之间的关系不属于竞争,C错误;
D;蛇属于四级消费者;D错误。
故选A。
【点睛】3、B【分析】【分析】
种群的特征:
(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
(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3)遗传特征:遗传的单位;繁殖的单位。
【详解】
A;未来5年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为种群数量特征中的年龄组成;A不符合题意;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种间的捕食关系,与种群特征无关,B符合题意;
C;人工种植的树木呈现均匀分布为种群的空间特征;C不符合题意;
D;出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2014年某省人口出生率为7.32%为种群数量特征中的出生率,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4、A【分析】【分析】
生物和环境相适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严寒的环境生长的是耐寒植物,干旱沙漠地区生长的是耐干旱植物。
【详解】
A;冻原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A错误;
B;热带雨林的生物种类约占地球已知种类的一半;B正确;
C;荒漠中的优势植物有仙人掌属植物和骆驼刺属植物等;C正确;
D;冻原的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只有那些能够忍受强风吹袭的植物才能生存下来,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不同群落的特征,知识简单,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5、B【分析】【分析】
【详解】
A;由于初始阶段;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十分充足,酵母菌的数量比较少,4个试管中的种群都会经历J型曲线增长,A正确。
B;试管Ⅰ、Ⅲ中的培养液体积相同;但是起始酵母菌的数量不同,试管Ⅰ比试管Ⅲ比先到达K值,B错误。
C;试管Ⅱ、Ⅲ中的起始酵母菌的数量相同;但是培养液体积不同,故二者的K值不同,C正确。
D;试管Ⅱ、Ⅳ中的培养液体积相同;但是试管Ⅳ内的起始酵母菌数量多,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D正确。
故选B。6、A【分析】分析题图:该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其中,阳光;二氧化碳等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草是生产者,昆虫、鸟、狐、兔是消费者,细菌是分解者,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细菌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不占有营养级,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分别是:草→昆虫→鸟→狐;草→兔→狐。
【详解】
A;图中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狐,草→昆虫→鸟→狐,A正确;
B;狐与鸟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B错误;
C;细菌是分解者;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C错误;
D;该图有阳光和二氧化碳等非生物成分;它们与图示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A。
【点睛】7、D【分析】【分析】
题图分析;图中显示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为,m点之前种群数量增加,m点之后种群数量下降,逐渐在m点稳定下来,n点时种群数量达到平衡,高于n点之后种群数量增大,p点达到新的平衡点,高于p点之后,种群数量下降,然后在p点稳定。
【详解】
A;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可推测种群数量会逐渐下降而后稳定在m点,A正确;
B;当种群数量超过n点时;由于补充率大于被捕食率,种群数量会增加,从而可能会导致吹绵蚧虫害的爆发,B正确;
C;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种群数量下降,最终稳定在p点,C正确;
D;只有当种群数量高于n点时;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作为天敌可对吹绵蚧的种群数量起到制约的作用,因而,可使吹绵蚧数量长期稳定在n点,避免其种群数量大爆发,D错误。
故选D。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B:C【分析】【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群增长率逐渐降低,当种群密度达到24个cm3;种群增长率为0,说明其数量达到最大。
【详解】
A;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资源空间有限,所以出生率降低,A正确;
B、水蚤种群密度为1个/cm3时;种群增长率最大,但由于种群数量少,所以此时不是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刻,B错误;
C、单位时间内水蚤种群的增加量随种群密度的增加不一定降低,例如当种群密度为1cm3,增长率为30%,增长量为0.3,而当种群密度为8个/cm3时;增长率大约20%,增长量为1.6,C错误;
D、从图中看出当种群密度达到24个cm3,种群增长率为0,说明其数量达到最大,可以推测当种群密度为32个/cm3时;种内斗争进一步加剧,出生率将小于死亡率,增长率为负值,D正确。
故选BC。
【点睛】9、A:C【分析】【分析】
1;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物质循环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详解】
AD;传统经济发展是以资源的过度开发、损毁、低效利用、造成巨大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体系的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A正确;D错误;
B;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说法正确;B错误;
C;生态工程是实现生态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C正确。
故选AC。
【点睛】10、B:C【分析】【分析】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详解】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
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B错误;
C;阶段Ⅰ到阶段Ⅱ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所以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是完全不相同,C错误;
D;阶段Ⅲ为森林阶段;物种丰富度比阶段Ⅱ的物种丰富度高,D正确。
故选BC。
【点睛】11、A:C:D【分析】【分析】
生态农业中能够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面,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改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详解】
A;建立沼气池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秸秆、残枝败叶以及动物的粪便;这样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因焚烧秸秆产生的环境污染,A正确;
B;通过合理设计食物链;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最有益的方向,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B错误;
C;生态工程的建立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整体考虑,我国西北地区缺水、不适宜建立题图中所示的生态工程模式,C正确;
D;题图中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鸡、蚕、鱼、虾;D正确。
故选AC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生态工程中“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2、A:C:D【分析】【分析】
分析表格:表格表示我国西南横断山脉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结果;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温度逐渐降低,植被类型发生差异,蝶类种类数目也逐渐减少。
【详解】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受光照、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等影响;A正确;
B;不同海拔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特征;B错误;
C;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动物的垂直结构;所以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C正确;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如光照、温度)有关;D正确。
故选ACD。13、A:B【分析】【分析】
初级生产量指植物借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力;除去植物呼吸消耗部分剩余部分就是净初级生产量。
分析题图:放牧强度小于b时;植物净初级生产量都大于零,可推知放牧强度在这一范围内有利于保持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的稳定性;放牧强度小于a时,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植物净初级生产量上升,可推知适度放牧可提高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
【详解】
A;植物初级生产量等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错误;
B;植物净初级生产量包含植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这部分能量包含食草动物粪便中的能量,B错误;
C;由题图及分析可知;食草动物的适度采食能提高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C正确;
D;由题图及分析可知;合理放牧有利于保持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AB。
【点睛】
本题涉及初级生产量和净初级生产量,考查根据题图信息分析判断和解答问题的能力。14、A:C【分析】【分析】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可以让沙漠变绿洲,也可以让绿洲变为沙漠,A正确;
B;梭梭树的不同种群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可能存在生殖隔离,也可能是存在地理隔离,B错误;
C;干旱将导致梭梭树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
D;种植梭梭树后;生物种类增多,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的稳定性降低,D错误。
故选AC。15、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详解】
A;由表中信息可以写出5条食物链:根据表中信息可写出5条食物链;即绿藻→螺蛳→鲫鱼、绿藻→鲫鱼、绿藻→轮虫→鲫鱼、水草→螺蛳→鲫鱼、水草→鲫鱼,鲫鱼占第二、第三两个营养级,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B错误;
C;一般来说;生产者数量增加,捕食者的食物来源丰富,食物网中其他物种数量均会增加,C正确;
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一般就越强,D正确。
故选CD。16、A:B【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详解】
A;据题意可知;共生甲烷氧化菌可利用冷泉喷发的甲烷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当共生甲烷氧化菌利用甲烷合成有机物是其作为生产者,当共生甲烷氧化菌直接利用甲烷中能源时其作为分解者,A正确;
B;由图可知;海虾和多毛类动物的种间关系为捕食(海虾不是共生多毛类动物)和种间竞争(二者共同食物来源有贻贝类和管状蠕虫类),B正确;
C;流经该冷泉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甲烷和硫酸盐释放的能量;C错误;
D;生活在冷泉中的冰蠕虫具有重要的医学研究价值;医学研究价值为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AB。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7、略
【解析】①.负反馈调节②.自我调节能力18、略
【解析】①.多②.复杂③.强④.高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易地保护植物园、动物园;濒危物种繁育中心生物技术基因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同种生物21、略
【分析】【分析】
荒漠是由旱生;强旱生低矮木本植物;包括半乔木、灌木、半灌木和小半灌木为主组成的稀疏不郁闭的群落。从植被的角度来说,荒漠是分布于干旱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荒漠气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通信业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年核桃新品种推广与应用技术合同
- 2025年度医疗设备采购合同变更协议
- 2025年中国重型柴油车行业市场运行态势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加工产品订单合同范例
- 个人借款收条合同范例
- 刷单合同范例
- 仓库及办公室装修合同范例
- 培养专家型校长的创新思路
- 公司送车合同范例
- 绪论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
- 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方法课件
- 中国旅游地理(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数字货币的匿名性与反洗钱
- 门脉高压性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课件
- 民航保密培训课件
- 血库输血培训课件
- 诗词写作入门
- 学校教育中的STEM教育模式培训课件
- 电器整机新产品设计DFM检查表范例
- 桩基础工程文件归档内容及顺序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